推行养护标准化对提升乡村公路质量的意义研究
2021-03-31山东省高密市交通运输局养护科科长工程师
薛 军 山东省高密市交通运输局养护科科长,工程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公路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备受人们的关注。目前,“出行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每个村也修建了水泥路或者沥青路,但由于每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在设计标准上离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以山东省高密市为例,共有乡道1107.182 km,村道1583.93 km。截至2020年12月,山东省公路桥梁检测中心对高密市县乡公路技术状况进行评定,在检验报告(报告编号:DL-GM 2020-013)中不难发现,高密市乡道PQI评分在“中”以上的共940.781 km,占乡道总里程的84.98%;高密市乡道MQI评分在“中”以上的共1011.098 km,占乡道总里程的91.33%。由于其中大部分是三四级道路,只有规范道路养护标准,加强人员考核,才能延长乡村道路的使用年限。
1 养护标准化的意义、现状及要求
1.1 养护标准化的意义
乡村道路是是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当地人民幸福指数的基础。公路正式通车以后,因为长时间受到车轮的磨损、冲击,再加上日晒、雨淋、风沙、冰融等各种自然力的侵蚀与风化,还有人为破坏,以及在公路修建时遗留的部分公路缺陷等,路面、路基都会受到影响,公路整体质量降低,影响行车舒适度。因此,建成在公路以后必须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对路面进行及时的、长期的、有效的更新、维护与完善,才能保证公路的完整性,提高行车舒适度。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养护标准化。只有更好地保障道路的安全性,才能让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发挥其专业性,让养护工作能够有序开展。当然对于公路的养护问题来说,合理的资源分配对于养护标准化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迎合我国“安全至上、服务需要”的理念,更应该建立完善的制度,将理念落到实处。
1.2 高密市养护标准化的现状
为了加强乡村道路日常的养护工作管理,根据修建成本、时间长短计算,在权衡利弊后,山东省高密市将养护工作进行外包,并制定了《高密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高政办发[2011]1号)和《县级道路日常养护管理考核办法》,旨在达到“畅、洁、绿、美”的要求,构建文明富美的乡村景象。
养护标准化主要是对养护公司进行考核,分为日常检查、月考核、季考核3种。养护考核共制定了3张考核评分标准,通过对日常养护管理检查、日常养护管理巡查情况、社会责任3部分进行考核,降低路面出现不整洁、坑槽、严重龟裂、泛油、沉陷、拥包、松散等问题的概率,并且保证在乡村道路出现问题后能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这些都被纳入考核标准中,考核结果与养护合同款直接挂钩,只有达标才能拨款,对于长期不合格的将不再合作,这种做法更有利于保障养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1.3 养护标准化的要求
目前,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规定要形成“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管理养护体制,并且出台了乡村公路养护的行业标准,弥补了我国在公路养护领域的空白[1]。但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对乡村公路建设、国家、行业的标准进行完善,当然每个省份也应该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从而更加贴合当地的乡村道路建设、管理和养护,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2 养护标准化存在的问题
公路养护标准化是为了更好地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但在高密市开展养护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养护标准化需要进一步完善、养护的标准缺乏总体规划、养护资金短缺、养护的管理主体划分不明确等问题,人才缺失、监督不力等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
2.1 乡村公路的养护标准化有待完善
养护标准化是管理工作人员的依据,是科学管理及现代化管理的基础,也是评判标准的依据。目前,研究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由于高密市的养护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标准数量比较少,制约了乡村公路的养护标准化发展。在《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中虽然对交通安全设施、绿化及突发性事件等养护工作进行了约定,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形成配套的管理体系,导致在养护工作过程中缺乏一定的限制,并且具体工作未落到实处[2]。
2.2 缺乏对乡村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视
目前,在乡村公路养护过程中,管理部门没有认识到养护工作的重要性,且这部分工作大多外包给其他公司,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同时,公路管理部门对于养护工作宣传不到位,农民对于公路养护的认知缺乏,无法号召农民加入公路养护的行业中,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路的使用及运行质量。
2.3 公路养护缺乏整体的规划
在《高密市日常养护考核办法》中,公路养护的日常管理内容过于笼统,并没有将监督、实施落实到个人,对于养护工作还停留在减少投诉、减少过错阶段,导致养护工作得不到重视,整体的规划还有所欠缺。针对这些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应树立正确的认识,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及规范,让养护执行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2.4 养护人员及资金较为匮乏
就高密市的公路养护情况而言,从事该行业的专业人员较少,并且由于当地对于养护不够重视,拨付的资金难以支撑这项工作,因此人员流失严重。再加上养护工作的宣传不到位,导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公路使用年限大幅度下降。
3 相应的对策
3.1 加大乡村公路的养护标准化投入
就高密市的乡村公路实际状况而言,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养护标准,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从事公路养护及与养护管理工作有关的组织和机构可以探索相应的标准制度,如公路养护业术语、标准化工作指南、养护安全等,不断完善已经有的制度和乡间公路养护标准,严把质量关,从而制定更贴近实际、更科学的标准[3]。
3.2 加大对乡村公路养护工作的监督力度
高密市相关部门在推出行业标准的同时,也要监督标准的落实情况以及人员在实际过程中的实施情况,并制订合理的监督计划,分阶段、分步骤执行,也可以通过当地的短视频、公众号等积极宣传乡村公路养护知识,呼吁大家积极行动。除此之外,需要对高密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从事道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人员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员等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专业素养。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加大监督力度,才能更快地将乡村公路养护标准融入道路治理过程中[4]。另外,应当加强常规性的检查,及时组织专人对路边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路况水平是否良好、公路整体线形是否流畅、标线是否清晰、标示是否鲜明、路基坚实度以及有无病害等,有效保证行车的舒适度。在对桥面的检查,除了关注桥身、桥面的整洁度,还应该重点查看排水是否通畅,伸缩缝有无损毁,观察涵洞内的水流是否顺畅,有没有出现淤塞情况等,以保证汛期桥体安全。
3.3 对公路养护进行整体的规划
为了更好地制定道路养护的行业标准,高密市可以采取规范的部署,将职能职责划分明确,或者由主要的部门牵头打造当地的养护标准,使得乡村公路养护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可执行的标准,从而推动当地乡村公路的发展及运用。
3.4 加大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并给予养护工作一定的资金支持
乡村公路的造价成本及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公路的使用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在养护管理工作中需要格外重视,投入更多的专业人员及资金进行养护。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资金缺乏、人员专业素养较低等影响,公路的使用年限大大缩短。面对这些问题,需要结合高密市的乡村发展经济的特点招聘合适的人才。对于资金匮乏问题,可以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例如向社会募集等,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鼓励企业家对家乡进行投资,为开展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地也可以通过合理设置专项资金用于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每个区域的金额可以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实现效益最大化,避免造成资源浪费[5]。对于人员、资金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管理,譬如对于不合理使用公路、违法占用公路等情况进行处罚,这笔罚款也可以用于开展养护工作,从而使得乡村公路的使用更合理。
4 结语
乡村公路的养护标准化还不够完善,科学化程度有待提高,限制了高密市乡村道路的长远发展,因此需要当地重视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推行并完善乡村道路的养护标准化,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完善人员考核标准,从而有效延长高密市乡村公路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