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行业标准衔接的课程内容体系研究
——以环境设计专业为例

2021-03-31吴静

西部皮革 2021年17期
关键词:行业标准空间设计装饰

吴静

(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性人才是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地方本科院校提出的必然要求,如何做到创新与应用并重,培养出既拥有敏锐观察能力和独特创新思维、又兼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是当前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而对于设计学类的环境设计专业来说,行业标准为环境设计工程得以安全、有序实施和工程质量控制提供保障,是从事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掌握和严格执行的规范。本文将结合行业标准对地方院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展开探讨。

1 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以笔者所在的综合性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往往更偏重于艺术表现,缺少主动参照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验收规范等行业标准的意识,致使设计成果大多停留在概念方案上,在规范性和标准化方面达不到工程施工要求,设计方案无法落地。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应用能力较弱,快速上岗能力亟待提高,就业质量与市场需求尚有一定距离。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是专业发展定位模糊,以前的人才培养方案未结合地方和工科学校的实际条件,完全借鉴国内专业艺术院校的培养模式,偏重设计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其次是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关行业标准的参照,虽然制定了较清晰的毕业要求,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与毕业目标点没有形成完全的对应关系;最后,部分师生片面追求设计方案的新颖和视觉效果,对行业标准不熟悉或不重视,标准化意识不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能力,就需要对照行业标准进行一系列教学改革。

2 与行业职业标准衔接的课程内容体系探析

目前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模块、素质拓展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和专业能力模块四个部分,专业能力模块的课程按课程属性又分为专业理论、专业设计、专业表现和专业实践四大类。专业理论部分如《室内设计原理》《装饰材料与构造》《人机工程学》《照明技术》《景观设计方法》《建筑设计方法》等课程涉及到环境艺术设计行业的技术规程、设计规范和验收规范等行业标准的知识讲授;专业设计部分如《住宅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景观设计》等课程涉及到的行业标准同上,需要在设计实践中参照相关标准进行设计,并规范和检验其设计成果;专业表现部分如《工程制图》课程主要对应的是制图标准类的知识讲授和应用;专业实践部分如毕业设计环节因为是综合性课题研究与设计,同样涉及上述各项行业规范[1]。由此可见,环境设计专业所涉及的相关行业标准较多,知识点较多,不可能全部引入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在改革课程内容体系前根据本科教学的质量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种不同层次要求进行筛选,有所侧重地安排讲授内容和授课学时。

2.1 专业理论课

以《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这门课为例,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悉建筑装饰材料的类型与特性、构造的类型与工艺,是专业课程中涉及到行业标准最多的一门课。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常用建筑装饰材料的特性和用法、装饰工程各项目的基本构造、施工流程和规范。第一部分对应的行业标准属于建筑装饰工程“产品标准”类,例如对“木材”这个章节的教学中可能会提及《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17),此部分内容涉及装饰工程的污染控制,属于知识拓展部分,需要学生在课下自行了解;又如“石材”章节中讲到大理石,对应的产品规范是《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GB/T 19766-2016),其中的产品分类、命名编号和质量要求属于核心知识部分,需要在课堂上讲授并要求学生掌握;在第二部分“装饰工程各项目的基本构造”对应的行业标准是《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50327-2001),对装饰抹灰、吊顶、墙面、地面、隔墙等工程项目的一般要求和施工要点都是本课程的知识要点,因此需要在课堂上讲授并要求学生掌握;第三部分“施工流程和规范”对应的是《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 50210-2018),此部分需要学生熟悉,尤其是对各项工程主控项目的验收标准应作为要点进行课堂讲授。

2.2 专业设计课程

以《办公空间设计》为例,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掌握办公类室内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程序和方法,培养空间组织能力和空间环境的创造能力,并掌握不同类别办公空间设计的方法和原则,重点学习办公空间的空间功能划分、界面设计、照明设计。在该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对应的毕业要求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但缺少对行业标准的要求。跟其他专业设计课程一样,《办公空间设计》分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两个部分,理论学习以设计原则和技巧的讲授为主,其中“照明设计”章节需要学生掌握公共建筑照明的照明标准值,熟悉照明的方式和种类、照明的数量和质量,了解照明节能的措施。可依据的行业标准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设计实践部分中又分设计方案形成和设计效果表现两个阶段,设计方案形成阶段需要了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中的“表5.5.17 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表5.5.21-1 每层的房间疏散门、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楼梯的每100 人最小疏散净宽度”“表5.3.1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以此作为办公场所平面功能区划分时对空间尺度的重要参照标准;设计表现部分的工程制图需要学生参照《房屋建筑室内装饰装修制图标准》(JGJ/T 244-2011)进行规范化制图。

2.3 设计实践课程

以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应用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为毕业设计是高校教育衔接社会就业的一个重要节点,要求学生能理解自己所在服务领域的社会角色,承担设计师服务社会的相应责任,具有职业责任感,因此除了在设计前期调研时要求掌握与设计命题相关的行业标准和国家及地方政策,设计方案形成和表现阶段要求参照相关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技术标准外,还应要求学生了解中国装饰协会发布的《室内装饰员(师)职业标准》中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理论知识要求、工作要求、技能要求等标准,明确职业定位,培养职业精神,对应该标准中的各项要求发现自身的差距并在毕业设计阶段查漏补缺,使学生能在毕业时具备全面的技能和良好的求职心态踏入社会[2]。

3 与行业职业标准衔接的教学改革措施

3.1 找准专业定位,明确教学目的

首先,根据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和生源特点,持续关注学生就业去向和市场需求趋势,结合由用人单位和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的历年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反馈意见,精准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3]。其次,进一步明晰人才培养方案中对毕业生的质量要求,强调设计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双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明确课程内容体系中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使之与毕业要求形成清晰的对应关系,并将行业标准有侧重、有选择地对接到教学内容体系,规范装饰工程中的技术理论和制图理论等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

3.2 加强标准化意识,提高师生实践能力

提高师生对行业标准的认识,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对行业标准、技术规程、制图规范进行学习,研讨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对接关系;鼓励教师向教学能力与实践经验兼备的“双师型”方向发展,在社会设计服务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对行业发展需求的认识,丰富指导学生项目实践的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专业实习,开展讲座、专题培训等让学生了解职业标准,培养职业道德和设计师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结合个人专长制定就业规划;加强对教学实践环节的管理和校企合作,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平台,并改革实践环节考核方式。应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专业能力形成有梯度的实习要求,在实习计划中明确每次实习的目标、成果以及考核标准。例如本科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一次专业考察与实习课程,三年级的专业实习应达到了解装饰材料的特性和基本用法、了解各装饰项目的施工过程和规范、了解装饰工程的报价系统、了解设计师的职能和责任。本科四年级的专业实习则应该对设计应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要求学生熟练运用装饰材料进行设计,并熟悉各种装饰构造和施工技术,了解工程验收规范,会报价,熟悉客户心理并具备一定的设计沟通能力。对实习环节的成果考核也不应局限于文字报告,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如成果汇报、专题展示、场景模拟测试、将实习成果带入后续课程进行考核等。此外,实习单位专业导师的评分应在实习环节成绩评定中占有较大比例。

3.3 完善成绩评定指标

改革目前“重效果表现,轻技术规范”的成绩评定标准,对照地方综合性本科院校的专业定位和毕业生质量要求,参照行业标准完善成绩考核指标体系,将行业标准作为专业设计课程成绩考核的指标之一,将工程技术成绩与设计创意表现成绩共同计入总评成绩,增大对设计方案的用材规范化、施工标准化、制图规范化方面的考核,体现“创新”与“应用”并重的成绩评定原则。同时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和成绩组成比例,如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以及景观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应避免任课教师对设计方案在艺术形式和审美方面的主观评价分值占太大比例,制定适用于本类课程的评分标准,科学地设置基于工程可行性、规范性的主观评价在总评成绩中的比例,用这种方法倒逼学生对工程技术规范的重视,用行业标准来约束设计行为,让设计方案既具有创新创意又能落地使用。在成绩考核方式上除了授课教师评分外,也可将校外指导教师的评分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由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对设计方案的标准化进行把关。

4 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和学习行业标准,将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体系有机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实现创新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环境艺术设计因其“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专业特点,在强调创新思维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地方本科院校不能盲目借鉴专业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找准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定位,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把行业标准分层级、分主次地引入各阶段的课堂教学,增强师生对工程技术标准化的意识和学习;参照行业标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加大工程技术部分的评分比例,重视设计成果的客观评价,使设计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猜你喜欢

行业标准空间设计装饰
V&A“源于自然的时尚”展览空间设计
忱意空间设计办公室
多元·开放·激活:公共空间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鲤鱼旗装饰坠
装饰或空间/堆砌或创造
近期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2020年3月01日)摘选
装饰圣诞树
居住空间设计《啁啾》
DIY节日装饰家
关于《腹腔镜用穿刺器》行业标准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