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讨

2021-03-31田立臣杨玉光祁丽丽顾彩霞张文胜

居业 2021年5期
关键词:土建类办学课程体系

田立臣 杨玉光 祁丽丽 顾彩霞 陶 然 张文胜

(1.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3.中建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文化发展也在不断的全球化,而教育是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方式,全球化的发展正使得高等教育进入国际化进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中指出,“国际化”将列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张的最主要方向之一;同时,我国在2015年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将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创新、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作为重大改革和发展任务[1]。教育国际化发展背景之下,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构建出更加多元化的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为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土建类专业人才创建教学新环境。

1 中外合作办学的必要性

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是时代的必然选择,即使在不发达时期,合作发展学习的理念仍是亘古不变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向他人学习、向其他国家学习是顺应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的发展,让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就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基础条件。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加入WTO,教育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为经济持续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基于此种发展趋势,中外高等教育学校逐渐的进行合作。

现今,高等院校在合作办学时,可以引进其他国家知名的优秀教师进行授课学习,本校教师也就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术研讨,进行交流,以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同时,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的学生有机会去感受国外良好的学术氛围,体验不同国度的文化魅力。更加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国际上的影响力,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

当前国内的建筑企业参与的国际建筑项目中,大多为施工承包项目,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培养的土建类专业人才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还应熟悉国际工程项目的相关内容,如项目管理、政策法规承包流程等等,此外相关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外语交流能力也是必要条件。中外合作办学可以为土建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方法和经验,可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培养出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专业人才。

2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分析我国当前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特点,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出更加符合现代化发展的国际型专业人才,引进更加优秀的国外教育资源,构建中外合作特色的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其主要改进措施如下。

2.1 适当减少通识类课程

我国的大学生教育阶段,思政课程的学习时长的相当多的,如思想道德与法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近代史发展等等。这类课程可以适当的减少课时,然后以学术论坛和讲座的形式在第二课堂中开展,不仅充分的向学生灌输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理念,还为之后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安排更多的时间。同时还可以根据土建类专业的项目实践管理内容,开设相关职业道德和专业法律等通识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2 优化专业基础课程群

在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程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学习的敲门砖,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分析和计算能力,同时也是不同专业方向相互连接的桥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专业课程可以更好提供学习平台,为学生今后的社会实践学习和工作发展做铺垫。例如防灾减灾工程、结构工程以及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优势方向,在学科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着重的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同时还可以设置精品在线课程和双语教育课程,充分地突显出专业方向的特色和研究优势。针对于土建类专业的课程设计方面,老师可以采用工程项目中的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试验,在通过独自的探索和分析来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奠定基础。

2.3 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互补

专业方向的选择和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引导学生未来的工作领域。因此,在进行专业方向必修课设置时一定要精细化,需要从社会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设立更多精品专业必修课程。同时,在人才需求中,除了需要精通自身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有相关的领域的知识掌握度,所以必须让学生拥有学习相关领域课程知识的机会,设立与专业方向相关的选修课,这样就可以与主课之间形成良好的互补。但需要注意的是开设选修课需要避免与必修课重复,以及课时的确定。例如,土木工程专业的建筑工程方向开设了混凝土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砌体结构、木结构、底下建筑结构、预应力刚机构等等十几门专业必修课程,有力的保障学生在专业方向进行知识构建,为其打下扎实的基础。而随着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变化,还可以开设一些软件应用课程、岩土地基课程组以及管理类的特色选修课程组,如MATLAB程序设计、BIM技术及应用、地震响应时程分析法、工程投招标、岩土工程勘察等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课程选择。

2.4 加强实践环节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实习课程主要是校企合作进行学习观摩,但是种种原因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的参与到工程项目中进行实践演练。而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高校的培养计划,让学生以基层工人的身份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从基础课程开始到实际问题的分析处理,多方面的进行培养,合理的安排课程设置,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开设实践类课程,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学习,维持学生与行业之间的接触,保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对实际工程项目操作能力进行锻炼,利于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快速的适应各方面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与国外高校进行学科教学合作,可以利用国外的一些教学机构或者其他平台进行实践学习,让学生了解国外建筑企业的项目发展过程以及土建类专业的前沿技术和科研发展方向,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5 丰富第二课堂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第二课堂也应运而生。开设各类讲座、学术论坛以及相关外语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例如,在高年级开设一些有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艺术、风俗等通识选修课。同时增加英语拓展课程,如中级英语口语、高级英语、英语演讲竞赛、雅思综合训练等外语课程,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的交流能力。在国际化教学过程中,增设国外建筑工程管理法规第二课堂学习,举办国际工程实例讲解和介绍报告会,增加相关系列国外短期项目交流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际专业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的加强学生对国外建筑工程的了解和相关文化习俗的学习。通过国际交流学习,让学生了解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新技术领域,形成全方位的创新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的土建高级人才。

3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发展,国际化进程促使复合型高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对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当今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分析土建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培养计划要求,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模式进行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引进国外优秀的办学理念和教育资源,优化国内的教学模式,提高土建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竞争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又可与时俱进的教育发展模式,为国内高等院校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土建类办学课程体系
“新基建”背景下高职土建类专业群产教融合培养模式创新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绿色建筑技术诉求的高职土建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