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数五起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21-03-31高荣伟

生命与灾害 2021年2期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刚果博拉

高荣伟

2007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了管理全球卫生应急措施的《国际卫生条例》。《国际卫生条例》规定,所谓“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按特殊程序确认的不寻常公共卫生事件,它意味着疾病的国际传播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并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

自该条例生效以来,WHO宣布了六起公共卫生应急事件,除了新冠肺炎疫情外,前五起分别是:2009—2010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的脊髓灰质炎疫情、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疫情、2015—2016年的“寨卡”疫情、2018—2020年的刚果(金)埃博拉疫情。

甲型H1N1流感疫情

美国是第一个被宣布“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国家,而且上升到最高级别——六级。

2009年4月15日,美国发现第一例甲型H1N1样本;随后,美国得克萨斯州提交的样本中发现了两例阳性。在发现第一例样本仅仅10天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疫情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因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呼吸系统疾病。一些H1N1流感病毒种类可以在人之间传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暴发;另一些可在雀鸟或猪之间传播,引起禽流感或猪流感。猪流感是一种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呼吸系统疾病,该病毒可在猪群中造成流感暴发。在美国则出现过人感染猪流感病例,患者大多为与病猪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美国暴发后,迅速以无法阻挡之势蔓延,第一例样本发现后一个月左右,感染人数就突破1万。半年后,美国政府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尽管美国政府作了一些努力,但无法阻挡疫情的蔓延。最终病毒传播彻底失控,感染者约占美国总人口的20%。

2011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运用模型估计,美国从2009年4月12日到2010年4月10日,共计6080万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27.4万人住院治疗,12469人死亡。住院人群中,约4.5%的病人死亡。也有学者指出,实际情况远比这糟糕,根据CDC 2012年报告最终统计,死亡病人接近30万。

2009年美国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持续一年多,最终蔓延到214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称,自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已致全球18156人死亡。

此后,甲型H1N1流感病毒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尚未被彻底消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最新报告估计,2019—2020年美国流感季已经导致至少1900万人感染流感,至少10000人死亡,其中包括至少68名儿童。此外,至少18万人因流感并发症住院,随着流感的蔓延,这个数字预计还会上升。而流感传播范围几乎遍布美国所有地区,其中在41个州传播较频繁。

脊髓灰质炎瘟疫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曾在全世界几乎灭绝,但2014年它再次肆虐,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该病毒攻击人类神经系统,可在数小时内造成全面性瘫痪,并导致死亡,尤其是5岁以下的儿童。一旦感染上此病,患者面色青白,手足渐渐不能动。这是一种剥夺人自由的传染病,难怪人们说它是最可怕的疾病。

脊髓灰质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被污染的手、食物、各种用具和玩具都可传播此病。家庭、托儿所、学校内很容易传播脊髓灰质炎病毒。虽然在苍蝇和污水中都曾分离出此病毒,但消灭苍蝇并不影响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有专家指出,在流行季节,从2%~3%儿童的粪便中可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人感染后,从咽部检出病毒的时间为10~14天,从粪便中检出病毒的时间为14~28天,最长为123天。

2014年4月28—29日,WHO总干事召开紧急会议,以下受影响的缔约国参加了情况介绍会:阿富汗、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埃塞俄比亚、以色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索马里和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在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行动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讨论和审议,委员会认为:脊髓灰质炎的国际传播构成“特殊事件”,对其他国家构成公共卫生风险,因此协调一致的国际反应至关重要;委员会一致认为,其“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条件已经满足。

2014年5月,南亚和非洲的脊髓灰质炎疫情被WHO宣布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20年1月7日,WHO专家委员会认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依然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西非埃博拉疫情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因在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而得名。

2014年8月,西非埃博拉疫情被WHO宣布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埃博拉病毒经由直接接触已感染患者或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传播,潜伏期为2~21天。人一旦感染,会出现发热、呕吐、出血和多脏器损伤等症状,死亡率为50%~90%。

美联社报道,此次埃博拉疫情在西非暴发,造成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330多人死亡。埃博拉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热带雨林的边远村庄。该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到人,并且通过人际传播在人群中蔓延。大蝙蝠科果蝠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埃博拉病毒袭击的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那里的公共卫生系统原本就十分脆弱。

“寨卡”疫情

2016年2月,WHO宣布南美地区暴发的“寨卡”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人感染后的症状与登革热相似,包括发热、起疹子、关节疼痛、肌肉疼痛、头痛和结膜炎。如果孕妇感染,胎儿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甚至死亡,或出现其他先天性畸形;成人和儿童感染“寨卡”病毒,可能面临罹患神经系统并发症。据媒体报道,“寨卡”病毒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恒河猴群中被发现,直至2013年前,仅在非洲、东南亚、太平洋岛国有散发病例报告。

“寨卡”病毒疫情被宣布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个月后,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大肆流行,共计有18个国家报告了感染病例。其中,巴西最为严重。自2015年5月确诊第一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后,巴西疫情迅速蔓延,短短8个月内有150万人感染,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激增至3894例,其中49人夭折。此前,巴西平均每年只有160个这类新病例。

哥伦比亚疫情严重程度仅次于巴西。该国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长亚力杭德罗•加维里亚表示,哥伦比亚有超过1.35万人感染“寨卡”病毒,出现约百名小头症婴儿。为此,他建议哥伦比亚妇女推迟8个月再怀孕:“我们这样做,是因为我相信这是避免风险的好办法,感染‘寨卡’病毒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

此后,疫情蔓延至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

刚果(金)埃博拉疫情

2018年8月,刚果(金)暴发埃博拉疫情。截至2019年6月,确诊超过2000人感染,其中将近1400人死亡。

2019年6月14日,WHO一个13人专家组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一轮埃博拉疫情“是刚果(金)的紧急状态,但不是全球紧急状态”。专家组提醒,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形势严峻,可能传播至周边国家,必须做好防范。

与此同时,乌干达一名卫生官员说,一位50岁女子在2019年6月12日晚因感染埃博拉病毒死亡,成为这一东非国家近期第二个埃博拉死亡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乌干达确诊3个感染病例,除这名女子,另外2人分别是她的5岁孙子和3岁孙子,其中5岁孙子在2019年6月11日晚死亡。据当地媒体报道,这家人此前赴刚果(金)参加一场埃博拉患者的葬礼,返回乌干达后出现症状。

2019年7月17日,WHO认定,非洲国家刚果(金)埃博拉疫情触发全球卫生紧急状态。WHO突发事件委员会此前三次拒绝宣布全球卫生紧急状态。相关专家指出,只有最严重疫情才会触发全球卫生紧急状态。总干事谭德塞在一份声明中说:“现在是让全球予以关注的时候。当地政府应迅速行动起来。”据媒体报道,在连接疫情严重的戈马和卢旺达吉塞尼的过境处,医护人员测量过境人员体温,扩音器指示所有人洗手,以“预防感染埃博拉病毒”。

自2018年8月刚果(金)暴发埃博拉疫情,至2020年3月已持续了19个月。在这疫情中,超过4500人感染,导致2264人死亡,死亡率超过55%。

2020年3月10日,WHO表示:目前,刚果(金)已经连续14天没有出现新的埃博拉确诊病例。同一天,刚果(金)最后一名因埃博拉病毒而接受治疗的病人出院。该病人的出院,象征着人类取得了对抗埃博拉疫情的阶段性胜利。WHO总干事谭德塞称:“这不仅对我,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猜你喜欢

脊髓灰质炎刚果博拉
刚果(金)马诺诺(Manono)东部某伟晶岩型铌钽矿地质特征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四方联动将刚果(布)打造成木薯全产业链提升的案例国
2017年北京市海淀区270名健康者Ⅰ型和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监测
脊髓灰质炎
神秘的刚果恐龙
全球首个Sabin 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批上市
埃博拉病毒的生态学
实验室可“降伏”埃博拉
如何看埃博拉疫苗研发引发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