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的自然观念

2021-03-31高云庭

四川建筑 2021年1期
关键词:室内环境环境设计

高云庭

(广东白云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450)

自然观念是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基础组成部分,它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内涵博大且外延丰富的哲学性文化主题,其重要性在室内环境设计中也一直备受关注。“自然”一词始见于《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识之士从未间断对客观世界的存在形式、宇宙的运行法则、人与万物的关系、自然之于人的意义的研究。信奉“天—地—人”合一宇宙观的中国文明历来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与自然为友,西方文明对自然的认识经历了人与自然生态系统内部同质的崇拜阶段、以“人类沙文主义”野蛮掠夺自然的征服阶段、人与自然同生共息的和谐阶段,基于人类实践发展形成的现代自然观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切认知和行为都是自然的产物,我们满足自我需求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依循、保护、和谐自然,自然观念已是人类一切问题的基础。可持续室内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结合现代生态学理论,设计为人创造的是绿色健康理念主导下的亲和自然的舒适生活。可持续室内环境的设计自然观①是设计文化观念的最基础组成部分,此部分是可持续设计之根本属性的体现。可持续室内环境的设计自然观可高度概括为“与自然互融共生”的最高理想,设计的初衷是以人为本、和谐自然。就像建筑师格伦·马库特(Glenn Murcutt)所形象生动描绘的:“追随太阳,观测风向,注意水流,使用简单材料,轻轻触摸大地”[1]。设计中尊重、顺应、运用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促进生态平衡和循环,使室内环境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可持续室内环境的设计自然观可归纳为随境所宜、少费少污、补偿调节、师法自然四个部分。

1 随境所宜

可持续室内环境与其周围环境保有高度一致性,与所处的自然秩序、环境内在机制相协调,设计中主张环境的意义不是脱离功能的东西,而其本身是功能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2]。这种尊而顺之的自然环境观可追溯到我们祖先的原始氏族时代,他们的庇护所就是遵循自然而制之的结果,蒙昧时代的人们笃信人附庸于自然的整体观念,人的最原始本性就是尊敬自然环境。反观历来具有可持续属性的室内环境,如有机自然主义、文脉主义、地域风格等,都体现出室内环境积极顺应周遭环境的整体自然观。今天的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已不再奉行“人定胜天”、“对立自然”的工业文明世界观,遵循所处自然环境是自然观中的最基础理念,是对自然的首肯态度,是环境共生意识的首要体现。随境所宜、依循自然的设计活动遵循设计与自然生态相结合、新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原则,以“人与万物为一”的态度正确处理与周边自然生态的和谐关系。

可持续室内环境对周边自然环境和谐性的表现形式,根本上取决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这决定了室内环境的大气候条件和建筑场地的基本属性。建筑的地理方位也会直接对室内环境产生影响,影响源不多但影响力大且会一直存在。首先,建筑物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每个表面的四季太阳辐射量,进而决定了室内每日的日照时长以及温湿度变化。其次,太阳方位角和高度角的不同会导致太阳光线入射的方向角度和入射室内空间的深度,进而影响建筑高度和间距、房间朝向、平面布局、窗洞形式、自然采光的方式等(图1)[3]。这些自然条件都是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中一直依循的因素。

图1 室内环境(北半球)高效利用太阳能和获得良好采光的布局和朝向

气候条件可能是室内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影响源。欧美可持续室内环境理论在发展初期最早表现出的就是对气候的关注。1963年,V·奥戈雅(Victor Olgyay)在《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Design with Climate:Bioclimatic Approach to Architectural Regionalism)一书中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认为气候因素是建造设计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印度设计师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的设计方法论是“形式追随气候”(Forms Follow Climate)。建筑学者一般将环境气候大致分为湿热、干热、温热、湿冷、干冷进行研究[4]。在不同的气候区,室内环境的可持续策略会有所不同,北方保暖,南方遮阳、通风、防潮是可持续策略随地而异的总体表现。首先,设计中会利用全年主导风向、四季缓和的温度变化等有利气候条件来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例如,在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一些地区,各家住宅均采用捕风塔,朝向常年相对稳定的风向促进自然通风,以引导气流进入各户起居空间;在中非、北非一些地区,用捕风塔配合装满冷水的水盆或是淋湿的草席,更是一套蒸发冷却系统,气流进入房间之前经过水盆或草席使空气冷却且提高湿度。其次,面对一些不理想的气候条件,设计以高度适应性承担起阻挡不利条件进入室内的责任,采用隔离、调节、净化等措施以改善室内环境。如种植地锦类植物的屋顶绿化,建筑的隔热性能的提高极大地减少室内接受到的太阳热辐射,有效调节了夏季室内热环境条件。

因地域气候的差异,每个地区的室内环境都有其独特的空间形态(表1)来应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在沙漠干旱地区,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如北非、阿富汗及我国新疆等地,此地区民宅设计中的重要问题是减弱太阳辐射的负效应,采用厚重的构造材料如生土、石材来隔热,墙体通常厚达50 cm,开口处配有遮阳设施,内院和狭窄的街道能阻挡热沙尘风,而且在聚落布局上使建筑物相互靠近,以利于相互遮阳和阻挡风沙。在热带、亚热带和季风地带的潮湿多雨地区,应遮阳和通风防潮之需产生了干阑建筑,大尺度的陡坡屋顶和出挑的屋檐使室内十分阴凉,并有利于排除大量雨水,脱离地面的屋底面也承担了散热功能。架起的形式和高度随基地条件而不同,在平原地区常为2 m左右;在山地丘陵等坡地上的干栏架空使柱子不等长;在水位涨落的湖泽地区,干栏则架离地面较高。这种人居其上的房屋结构还能防御野兽、蛇、虫害等[5]。在干冷和干热的气候恶劣地区,覆土建筑完全包被于大地环境中,将具有良好的调温功能的土壤覆置于屋顶,土壤表面种植草皮,能减小室内温度的波动。覆土建筑的室内温度变化较外部环境要滞后15~24周,并且夏天的低温屋顶会吸收室内的热空气,是一个很好的气候缓冲层和温度调节器。

设计在确定影响室内环境的开窗、布局、室内外草坪变化等方案时,会仔细勘察场地情况,包括建筑物的朝向、体块组合、地形地貌、场地气候条件等的综合性研究,做到依循场地特征,尽量少破坏环境原貌。在利用植被树种布置屋顶花园和地面草坪,主要采用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避免非本土的外运产品,并拒绝昂贵的品种。另外,建筑基地周围的生态材料生长于环境中,与环境具有高度一致性,并且运输成本非常低,被认为是最为生态环保的建材。例如,日本的木工们普遍相信用当地木材营建的室内环境从功能到外观都是最匹配的,职业工匠用这种根植于场所的营建行为将存在和表象完美地合为一体[6]。当地建材构建的室内环境可以说是完全来自于自然,统一性由材质到内在机理,这是真正和谐环境的室内空间。

室内环境是一个开放性的有机系统,作为自然环境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无时无刻不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着交流,自然要素总在以各种形式进入室内空间。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依据场地的地理、气候、生态等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自然风、新鲜空气、自然光线、太阳能、水流或瀑布产生的能量等自然资源,这种做法在节约传统能源的同时还能帮助营造自然意境。例如,张永和设计的土宅别墅,室内多处运用落地玻璃,并采用开敞式的空间布局,既增加了自然光照的入射量,又可以把屋外的自然景致引入室内,使室内空间充盈着自然气息,身居室内者与自然有很好的交流和心理对话,整个设计让室内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接受自然的恩惠。又如,Symbiosis Architecture设计的一座建筑内庭院(vegetated courtyard),用整个立面和顶部的大面积玻璃以获得足够的太阳能量和自然光线,院内布满各种当地植物,并在低处将场地周边的水系引入其中,夏季打开玻璃窗让空气自然流通[7]。整个庭院完全向外部世界开放,充满各种植物的芳香、流水的潺潺声响、自然生态的气息,这个室内环境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它帮助身在其中的人定义了一种融合自然体验的更大限度的场所感。

环境信息被感知内化为我们的认知、观念、意识,指引着设计创造以适应自然环境为前提的人性化室内空间。可持续室内环境面对自然选择的“保留”、“淘汰”、“脱变”过程,内部结构、功能不断完善,自身组织不断优化,使之能适应自然环境、更好的利用环境资源,与自然共同进化并趋复杂,有机体从一个内稳态进化至更高的内稳态,以此摆脱旧的秩序而获得新生机。正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才促使可持续室内环境的功能、形式保持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实现着不断超越,变得更符合人的需求、更和谐自然环境。应时而动、随境制之,此为可持续室内环境面对它的“境遇”所做出的自然选择。

2 少费少污

生态学家奥德姆(E.P.Odum)认为,生态系统发展的对策与人类的目的是常常发生矛盾的[8]。需要生存发展的人类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到真正的遵循自然,无论我们如何尊重自然,多么小心翼翼地营建我们的人工环境,就目前的发展水平而言,人类活动总是要消耗自然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而地球的资源和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甘地曾说:“地球所提供的足以满足每个人的需要,但不足以填满每个人的欲壑。”我们的发展必须自我克制地把对自然的负影响和这种改变降到最小。包括室内环境在内的整个建筑是资源消耗大户,尤其在运营阶段的室内环境主导着建筑能耗,对环境破坏负有很大的责任。并且伴随这种高消耗的反而是建筑综合症、大楼并发症、空调病等室内环境日益恶化的表现,还使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大不如前,可见依赖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人工室内环境也并非明智之举。

可持续室内环境本着人和自然相协调的持续发展理念,在“少破坏”的前提下尽量“少耗用”,而不是征服自然、强索自然,最后把垃圾抛给自然,这是设计利用自然满足人类需求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以不豪华铺张、不奢靡浪费的简约生活方式创造舒适优雅的人居环境,把室内设计和运营维持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坚决抵制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换取人的舒适生活和发展。少费少污的观念贯穿于材料选择、储运方式、结构功能、施工过程、运营过程、维护翻修、回收循环、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全方位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零能量住宅100 %靠太阳供能,可不需要煤、油、材等传统非再生资源,也不会排放有害废气污染大气,这种自给自足式的太阳能住宅虽然只是生态主义者对居所最高境界的幻想,但它的出现已经证明了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少费少污的决心。

少费少污设计观即是节约使用材料和能源,并且循环使用,少产生污染物,还积极开发和利用可再生性清洁资源,总体表现为节材、节能、节水、节地,包括对可再生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以此设计理念应对资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挑战。节约使用是指尽量少用,并从传统的粗放型利用转向高效的集约型利用。循环利用是减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量,充分利用现有尚可用的旧建筑、旧材料、旧家具、旧设备等,直接或经改造后加以利用,以新的使用价值重新赋予材料生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这是室内环境设计能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像风、太阳、雨、水能、土壤的蕴藏能量等自然资源可以说是取用不尽的,无污染、可再生并可以直接利用,设计中会充分运用这些未来时代的主流资源,以减少人类对人工能源和机械系统的依赖。替代性能源和材料的运用将是未来可持续室内环境少费少污设计思想的主要体现。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综合运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等通风技术、保温技术、节能照明技术、计算机自动反馈调节的智能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减少整个室内环境的资源消耗,少费少污的高效循环使用资源的方法和措施是综合而全面的,从微小细节和各个角度都能窥见这种设计思想,这里取室内环境构成的视角以观之。

2.1 外围护构造上

建筑表皮是室内热散失的主要原因,它是室内节能的重点处理对象。

(1)建筑墙体构造采用如空心砖、空气砌块砖和复合墙体材料等保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并尽可能使用水墙、特隆布墙等保温构造形式,外墙体结构尽量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来减少热桥,以降低空调降温采暖能耗。

(2)仔细考量门窗等开口的朝向和面积,采用热工性能高的结构和材料,如透光率高且热阻性能好的中空玻璃、Low-e玻璃(低辐射玻璃)、双层中空Low-e玻璃窗、多层Low-e玻璃窗等节能玻璃,窗框常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的塑钢窗和经断热处理后的铝合金窗框等。

(3)屋顶采用轻质高效、吸水率低或不吸水的可长期使用的稳定性保温材料,如苯板、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作为保温隔热层,在一些合适的屋顶和建筑表皮还会用种植绿化来调节室内环境。

(4)计算有效的遮阳系统,使用轻便可调的遮阳设备,以抵御夏季太阳辐射对室内气温的影响,也保证采暖季的充足日照,做到夏季采光遮阳、冬季采光采暖。

2.2 空间结构上

它对资源的节约方式在生命周期中最具稳定性。

(1)室内墙体构造和材料选择依据墙体功能而异,综合考虑安全性和保温隔热性能以及通风透气的需要,建筑结构减少热桥,以降低空调降温采暖能耗。

(2)安全性高、保温性好、抗震性能强、施工周期短、布局与造型灵活、维修和翻修方便的木结构常被运用以降低建筑能耗,它的多重环保属性也低成本地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

(3)空间组织设计呈现出高效使用的功能多元化合理布局,可变换的灵活空间顺应未来的需求变化和改造,以机动性和适应性延长室内空间的使用寿命。

(4)结合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性化需求,空间组织上巧用烟囱效应等诱导式构造技术和空间变化,积极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空气流通,以节省人工照明和通风及控温的能耗,使室内空间与室外环境联成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形成室内环境融合自然的生态性室内环境。

2.3 电器设备选择上

设计方案和施工过程中采用的设备具有高能效、循环利用资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智能化的特点。

(1)设备的能量转化率是节能效果的关键,如低温辐射楼板、借用地下热水和蒸汽的地源热泵、室内装修中普遍运用的节能型灯具等的高能效都能起到节约传统能源的效果。

(2)雨水收集器和中水回用系统等循环设备可以盥洗、浇灌草坪、冲厕,这是对我们岌岌可危的生命之源的有效保护。

(3)室内设备从输入和输出双向表现出对可再生能源的积极利用,如光伏发电设备将太阳能高效率地转换为电能供室内乃至片区的其他设备使用。

(4)智能化控制系统能及时接受环境反馈,调节设备运行以降低能耗,如运行效率高的变水量、变风量、变制冷剂流量等智能系统都能减少资源消耗。

2.4 装饰与陈设上

少费少污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材料使用方面。

(1)尽量使用可再生的地方性材料,少用非可再生的传统材料,避免使用高能耗、破坏环境、产生重度污染和带有放射性的材料。设计上常用内含能量高的铝材,环保型木材、竹材、藤等。

(2)主动研究旧的建筑材料、构件的重新利用,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等,通过新技术和创意设计将金属、纸板、木材等废物化腐朽为神奇般地转化为再生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墙体可由麦秆压成,地板可由废玻璃制成,桌椅家具可由废旧报纸和黄豆渣制成。无毒涂料、再生壁纸、旧材料做成的板材等建材已经开始被使用于室内空间的装饰。

(3)出于节能考虑,软装饰手法还运用色彩调节人冷暖感受的心理效应,在炎热地区或季节采用冷系色彩,在寒冷地区或季节采用暖系色彩,提高室内的舒适度以减小空调暖通设备的能耗。

少费少污设计观创造的是一种高效、低耗、低废、低污的生态化室内环境,它是对富勒的“少费多用”思想的继承,也是对“少就是多”这一曾风靡全球的建筑箴言的再诠释,具有深刻的哲理内涵。可持续室内环境通过设计的技术手段和综合措施,将高消耗的社会消费模式改变为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以系统综合效率最优原则控制物质、能量、信息在室内环境中有秩序地高效运行和循环转换,对自然环境施加最小的负影响,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节约了日渐枯竭的宝贵资源。

3 补偿调节

自然是我们的生命之母,自然界的所有生命,包括我们人类,都在这个生态系统内进行着能量转化、新陈代谢的循环。若这个系统失去了平衡或遭到破坏,丧失了供养能力,没有生命基础的我们片刻也无法存在,大自然的状态决定了我们的生存质量。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认为人的存在方式就是保护“天地人神”的四重整体,我们是大自然的守护者[9]。现在的《圣经》对书中的“管理”概念重新解释为:管理并不意味着统治,人是地球大家庭的管家、看守者、监护人②。但另一方面,人类的存在总是会带给自然不同程度的伤害,人工环境本身就是一种人化势力的扩张,也必然是对自然的侵略和伤害,环境保护只能是部分的,无法在完全不伤害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去满足人的需求,并且我们眼下面对的已经是一个严重污染的大自然。

所以,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并不止步于少破坏自然,它还表现为努力维护自然生态平衡,调节自然生态循环,改善自然的生产能力,积极作用于自然环境。1995年西姆·范·德·莱恩(Sim Van der Ryn)与S.考沃(Stuart Cowan)合作完成的《生态设计》(Ecological Design)一书中曾提出“设计结合自然”的原则,强调在满足我们自身的基础上,同时也满足其他生物及其环境的需求,使得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10]。杨经文(Ken Yeang)也认为生态设计不只是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内的不可再生能源产生最小的系统影响,而是要尽量全面地确保一个设计对自然产生最大的有益影响[11]。补偿调节设计观的出发点是保证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供养能力,为人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也是整个人类在新世纪最重大的使命,在设计中体现为用生态补偿手段修复自然环境,调节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物种的多样性。

可持续室内环境对周边环境乃至整个地球环境的保护和净化,是设计表现出的环境责任。全面绿化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室内环境调控,它不同于传统的常规绿化做法,这种多层面绿化方法采用立体交叉式覆盖的绿化方式来取得生态实效,包括室内绿化、屋顶绿化、基地绿化、外墙绿化。绿化设置在关系室内环境的各个地方,涉及到阳台、走廊、楼梯等角落,甚至可以为绿化让出空间,因为绿化手段已被证明是削减CO2对策中最为经济的方法,台湾现行的绿色建筑EEWH系统已经规定了建筑法定空间的五成面积须实施全面绿化,且必须确保绿化CO2固定量大于600 kg/m[12]。固碳释氧并能杀菌降尘,形成健康的大气环境,如室内绿色植物桂花有吸尘作用;薄荷有杀菌作用;月季、玫瑰吸收二氧化硫;万年青和雏菊清除三氯乙烯[13]。全面铺开的植物布置提高了绿覆率,对空气净化起到了很好的生态补偿作用。另外,在有部分建筑体(如观景平台等)与水体接触的房屋设计中,可能会关联到水池或溪流等,对于调节室内温湿度的水体的养护,常利用生物疗法净化自然水体。借助芦苇、水葫芦、香蒲等水生植物,吸附、富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其他元素,抑制有害藻类繁殖,增加水体含氧量,调节水体的生态平衡,净化修复让“死水”变“活水”。水是生命之源,保护自然水体对土壤、空气等等环境质量都有积极影响,雨水收集的同时也会考虑到回灌地下以补充地下水量。

我国农村居住环境卫生条件差,过度砍伐森林植被,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日益增多,化肥农药对土壤和农作物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使土地的生产力逐年下降等等,这些都是削弱生态系统调节功能的表现。沼气是目前在农村房屋中较多使用的替代性能源,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环境净化能力。使用沼气可减少烟雾对大气的污染,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沼气能减少寄生虫对土壤的污染,沼气发酵产生的有机肥料可减少化肥和农药对耕地的污染,保护并改善了土壤的生产能力。沼气作为农村生活燃料,能够有效地缓解农村对木材燃料的依赖,减少森林的砍伐和植被的破坏,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的改善[14]。沼气具有卫生、能源、生态、环保、经济和社会的多重功能,发展沼气能源已经是我国农村改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人居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生态系统稳定表现为物种的复杂多样性、自然生态的丰富性,生物栖境是这一属性的重要基础。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对环境的净化不只是出于对人的关怀,也考虑到对生物栖境的改善。设计改善生物栖境的受益对象是周边环境的小生物和小动物,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当地的动植物活动情况,避免室内环境营建影响动植物生境,干扰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和群落的生态演替,努力保护生态环境稳定。

室内环境设计所能涉及的生物活动范围是建筑水体和建筑绿化区域。水域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栖境,水体中有很多水生植物,许多动物和小生物都会在这里活动,如鸟类、爬虫类、甲虫类、昆虫类、鱼虾类、两栖类等。在水池和溪流等建筑水体中运用生物疗法净化自然水生环境,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环境。设计中尽量形成自然护岸和乔木、灌木的多样化植物配置,甚至做出人工绿岛,吸引陆生昆虫等小动物来此饮水和活动,并放置砂砾岩石,让鱼虾和两栖动物有躲藏之处,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此外,室内环境设计用全面绿化来提高绿覆率,配置多样化的植物种群,大量植物的多样均匀分布才符合生态规律,才能吸引鸟类和昆虫等,使生命现象丰富,促进生态平衡。建筑表皮绿化作为室内外的生态补偿是常用方法,如杨经文的生态摩天楼就是这类典型,他设计的吉隆坡IBM大厦把各层阳台栏板上的植物种植槽斜向连起来,像一条条绿带围绕着建筑物,飞行类动物可以在这里找到一个休憩环境。草坪利用错落有致的植物构成多孔隙的生态小环境,为小生物和小动物提供藏身、觅食、筑巢、繁殖的活动环境。绿化手法多种多样,旨在为小生物和小动物改善栖息环境,使它们生息繁衍。

生态的补偿和调节在实际室内环境设计中运用范围尚窄,可用的设计手段暂时也不算多。但这一重要理念是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养护自然生态、贡献和回馈于自然的指导思想。如果说少费少污的设计观有些被动、小气,那么补偿调节的设计思想则是人类主动挽救生存环境的行为,思维开阔而且目光长远。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重视生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相信会有更多人主动把补偿调节的观念融入室内环境,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会为室内环境改善自然生态提供更多的策略,在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会出现能分离、固定、移动污染物以便净化废气、废水和粉尘等的室内环境材料。在此之间,政府和相关组织应该多宣传,加强生态伦理方面的教育,普及环保知识,让人们正确认识人和自然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使可持续理念早日深入人心。设计师应当主动依循客观生态的规律进行各种大胆的尝试,改善、复育生态环境,防止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贡献于一个对生态平衡有促进作用的整体有序、协调共生的良性自然生态系统。房地产开发经营者也应以超前意识在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方面尽到自己的责任。我们的室内环境和自然环境总是存在于一种双向作用关系中,在海德格尔所谓的“建立”和“养护”两种“筑造方式”③上都有所表征。正是因为补偿调节思想,设计才全面体现出崭新的生态文化观和伦理道德秩序,可持续室内环境对自然的诠释才是完整的,设计中的可持续意义才是丰富饱满的。

4 师法自然

从人类走出洞穴开始真正主动创造庇护所的第一天,就在模仿自然,向自然学习。自然是室内环境设计之本,这一理念横贯中西,纵贯历史,从未消逝,即使是在无视自然的现代主义时期,包豪斯的建筑师们也认为建筑应该体现大自然的秩序,非常重视自然法则在建筑空间的运用[15]。而赖特的有机建筑观更是使他成为“自然的信徒”。自然中所有存在状态的表现方式看似千奇百怪、混沌无序、千变万化,但每种状态都有它们存在的理由,混乱中自有其秩序,世界是根据宇宙法则合理构成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界中存在的形态都是经受时间和环境的考验后留下的,它们是最适应环境和最高效利用资源的形式。为了使可持续室内环境和谐自然环境并与自然协同进化,设计更加注重向大自然学习,发掘大自然的奥秘,了解它的系统组成、运行原理、变化规律。正如建筑师大卫·皮尔森(David Pearson)所描述的:大自然是设计师最好的老师和设计灵感的资源库,大自然中的图案和形式,比如螺旋形和不规则形,是内部生长规律和外部力量(如阳光、风和水)作用的产物。设计们通过观察活生生的结构——树木、骨头、贝壳、翅膀、网、眼睛、花瓣、鳞片以及微生物等等——来学习运用自然的形式,这些是生命和生长的形式,也是关键的灵感[16]。事实上,只有首先清楚自然法则,努力顺应自然规律,才可能很好地实践随境所宜、少费少污、补偿调节的设计观,面对自然做出正确的抉择。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通过对自然的直接模仿和间接效仿,创造自然化的人工室内环境。

今天的可持续室内环境已摈弃了牛顿式的机械自然观,以19世纪以来的现代自然观念为参照,把室内环境看作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设计的基本点是自身系统良性循环的负熵过程,并开放性的与外部自然环境相融合,适应地球整体生态系统并形成良性互动。室内环境营建已经把原生自然环境变为一种由人、室内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构成的和谐人工生态系统。此环境系统中各生态要素间通过严密的组织形成适当的非线性存在关系,有序运作的规律和程序精密地结合而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系统内部彼此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协调发展,没有孤立元素和环节。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甚至是最微小的元素或环节)发生变化都将决定着总体功能的发挥[17]。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的广泛互动性是整体环境系统良好运行状态的标志,这种互动性关系中存在着表面性、隐含性、潜移默化性。无论哪种状态和运作形式,室内环境系统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自然大环境这个整体系统,它以最小量作用原理从外界高效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也时刻与外部环境发生着物流、能流、信息流的交换,受整体环境影响也影响着整体环境。

所以,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特别注意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达到诸个小系统之间的互相协调和共存,因势利导地利用一切可用的力量,将室内环境融入自然系统并达到自然生态的稳定平衡。首先,以整体性共生思想尊重周边环境,依循和保护基地地质、地貌、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等条件。其次,依结构自组织优化原理,借技术手段在手法和细节上巧用生态规律和自然效应,对空间组织、朝向、开口、采光、通风等方面进行合理优化,如利用烟囱效应为室内自然通风、利用温室效应创造玻璃暖房。此外,依自然生命的能量获取方式,高效利用资源,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零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和风力发电系统。可持续室内环境投射着与事物相联系的自然规律,依自然之理把人工环境融入自然环境,希望使人不束缚于人工环境,在高技术的层面重归于自然。

作为自然之子的人向往接触自然是生物学和精神学上的人类天性,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室内度过,人们希望在室内空间中享受到太阳光的照度和温暖,习惯在自然光线下观察事物,渴望新鲜空气、绿色植物的氛围,人在充满自然生机的环境中精神振奋、身心健康、内心充满希望。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通过对自然元素进行借用和加工,把它们穿插渗透在整体性室内环境中,用自然的原理和规律打造自然的“味道”,满足人们身心对自然的依恋,带引人们在抽象化空间符号和叙事性时空体验中回归自然的美好。设计上运用直接调用、巧借引入、象征比拟的手法借用自然景观、引入自然要素、模仿自然形态。首先,将石头、花草、树木与瀑布等自然物精心陈设于室内,以不破坏当地环境为前提适当多使用天然石材等本地材料,充分展现天然材料的质感和肌理,既古朴又自然有机的温馨氛围让大自然的生气和人文环境情景交融于室内空间。其次,将自然光、新鲜空气、虫叫鸟鸣和泉水潺潺的自然界中的声响引入室内,这些立体化的自然元素使人们可以多信息通道的感受到自然界的日月周行、四季往复,人在室内也能以一种对话自然的方式享有大自然的神韵和意趣。另外,用一些模仿自然物、提取或概念化自然典型特征的形式予以装饰点缀。例如,植物造型的灯具直接采用了植物的造型,植物根茎、花叶、纹理刻划之细腻,形象非常逼真,既实用又美观;有机玻璃、钢和塑料等材料可以仿制花鸟鱼虫和各种动植物;原木做成的椅凳叫人无法不联想到大森林的清新、幽然、静谧;曲径通幽的踏步、绿色植物置于仿造的自然山峦,这些似有生命的“活物”装饰在室内微微颤动,意境生于神似之形中。

一个充满自然意境的室内环境不再是冷漠和排斥自然的欧几里得空间,它是一个主动向自然开放的有机空间,不雕饰、不做作的天然环境使人们身心愉快、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生机黯然的自然趣味产生赏心悦目的诗化自然审美。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作为关联使用者与自然界的媒介和桥梁,尽可能增加室内外空间的流通,把外部的自然景观借到室内空间,将自然环境带到使用者身边,促进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交流。在满足人类基本物质需求的同时,本着“天人合一”的整体统一思想追求人的诗意栖居,在室内环境中表现出近乎完美真实的自然意境。

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从自然规律的角度关照人类居所的程度至深,师法自然的思想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根深蒂固,并且有了新的内容,学习已不仅是孤立式的简单模仿借鉴,片段式的生硬照搬自然原理。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对自然物质、自然形式、自然规律、自然意识的学习更深入、把握更整体、运用更灵活,并且还更加懂得室内环境和自然的主体间性关系的重要意义,运用自然规律使室内环境和自然良性互动。如果说尊重自然是首要的第一态度,那么师法自然则是首要的第一行为。最好的设计师非大自然莫属,它也是我们最好的设计教材,学习自然就是在接近那个最本真的源头,自然是美的最高表现,是真理的终极标准。大自然是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所遵循、师承、效法的内在范式,是设计创造中取之不尽的灵感来源。

5 余论与结束语

可持续室内环境的自然观念从宏观的环境和资源角度关注人类未来,在设计中的重要意义是它基础性和本质性的体现,影响着设计的风格、面貌、志趣和发展趋势,反映着我们对自然的看法和当前的文化特质,深层次体现的是海德格尔“四方游戏”的整体和谐精神,也是对老庄顺应自然、返朴归真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回敬。这种基础本质性的形成是从自身中表现出与自然的完整关联性。从哲学角度看,室内环境只是人出于为人所用的目的而暂时改变物质形式的结果,人并没有创造物质[18]。从生态学角度看,源于自然的室内环境也终将归于自然,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只是对自然事物的暂时保管和借用。这两种短暂性决定着可持续室内环境的存在只能是对自然的一种“体宜因借”,可持续室内环境的设计自然观即是向大自然借“物”、借“理”、借“意”。其一,构成室内环境的材料、资源、自然要素,是我们以保护自然生态为前提,为满足人类生活需求而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组织、利用,这是在物质层面上与自然的和谐。其二,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并使室内环境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功能上会借鉴和模仿自然系统运行原理和自然规律,尽量使室内环境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相协调一致,这是在功能层面上与自然的和谐。其三,只有打造出室内空间的自然意境,才算是真正契合自然环境,让人感受到复归大自然的美好,这是在意识层面上与自然的和谐。三个层次由表及里的从物质到情感,由浅至深的从现象到本质。

“物”、“理”、“意”与随境所宜、少费少污、补偿调节、师法自然四个设计观存在内生的同构关系,它们表达的是设计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如图2所示,随境所宜是“物”、“理”、“意”之借的表现,遵循基地的自然生态,顺应场地环境并利用其可用资源和有利条件,使室内环境融入周边环境而体现出自然意境。少费少污是“物”、“理”之借的表现,少耗用资源,少产生污染物,尽量少伤害自然,不挑战地球的承载能力,资源利用努力转向可再生性自然资源。补偿调节是“理”之借的表现,生态补偿完全依照自然规律调节生态系统以养护自然。师法自然是“理”、“意”之借的表现,向大自然学习生态规律和自然运行法则,让融生于自然的室内环境最终体现出自然之美。这四个设计观念融合一体共同表现出自然的“物”、“理”、“意”,承载着遵循自然、和谐自然、互融共生的设计理想,创造着室内环境与自然生态之间自然和谐的天然适宜态势,这种之于自然的积极态度是可持续室内环境使人栖居在大地之上的第一前提和基础保障,也是我们的人居环境可能企及诗意栖居之理想的思想起点。

图2 可持续室内环境设计的自然观念

在眼下的现实自然环境中,人类发展已经极大的损耗了自然资源,无止境的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造成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可怕的天气现象,工业废物污染了江河湖海、土壤,造成臭氧层空洞,每一小时都有物种在灭绝。人口密集、“绿色”锐减、生态破坏、严重污染、能源短缺,生物圈正在因人类活动变得越来越脆弱,整个地球都在哭泣,我们已经置身于与自然之间一促即发的矛盾中。而目前的室内环境设计仍然存在无视自然、盲目以人为中心的问题,很多设计师只是简单考虑一点环境问题,可持续理念并未真正深入人心,一些学者只把可持续设计称为一派“绿色”或“生态”设计风格[19]。为此,在迈向生态时代的今天,面对环境危机和设计中的短视,设计师必须在思想高度上正确认识可持续室内环境的设计自然观,科学分析和正确处理室内环境与自身、与建筑、与周边环境、乃至与地球环境等多层面的整体关系问题。以最高智慧与道德责任感努力践行设计自然观,设计出友善自然、和谐生态、回归人之自然本性的室内环境,防止技术发展对人的异化,找回那个充满生气、质朴宁静的大自然,重建人与自然有机和谐的统一体,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在更高水平的新常态下协调发展,使我们拥有一个可持续的人居环境,这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的历史责任。

注释:

①可持续室内环境是当代人类文化活动的产物和载体,其设计文化分为物质层、实践层、观念层。物质层即指我们可切实触及的空间环境。实践层的内容是在制度规范中把设计观念准确转化为物质空间的过程。观念层是由政治、经济、伦理道德、艺术、宗教、社会风尚、民俗等文化因素构成的设计意识形态、设计文化心理、设计思维模式。本文所探讨的设计自然观即是观念层中有关自然的部分,这是观念层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②几个世纪以来,《创世纪》对“管理”概念的解释都是:“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这被人们用来开脱他们百般摆布、榨取自然的行为。为了使基督教现代化,《创世纪》对“管理”的概念做了重新解释,指出一切创造物都是由上帝带着爱创造的,它们具有内在价值而应同样受到尊重和热爱,人类是上帝在地球上的看管者,不顾创造物的目的而对它们横加摆布和掠夺就是违背契约的罪过。参见:杰里米·里夫金,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吕明,袁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214-215.

③海德格尔认为人的“栖居”包含“建立”和“养护”两种“筑造方式”,前者是“建筑、建造”意义上的筑造,如建造公路、桥梁,制造飞机、汽车等等,这样的“筑造乃是一种建立”;后者是“保养、爱护”意义上的筑造,如农夫耕种土地,看护农作物之类的筑造,“这种筑造只是守护着植物从自身中结出果实的生长。”参见:筑·居·思[A].(德)马丁·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C].孙周兴译.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153-156.

猜你喜欢

室内环境环境设计
住宅的绿色全装修室内环境全过程管理
浅析GB50325-2020与GB/T18883-2002关于室内环境污染物检测法的区别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软装饰元素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室内环境下基于图优化的UWB定位方法
环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