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0-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
2021-03-31程明亮苏锦云邓柳丽
程明亮,苏锦云,邓柳丽
(福建医科大学 科学技术处,福建 福州 3501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着基础引领作用,推动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懈探索和长期积累,我国基础科研实力逐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已成为我国促进学科协调发展、全链条人才培养、研究前沿突破、源头创新供给、支持基础研究的重要资助机构[1],有力支撑着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快速发展。笔者通过分析福建省2010—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要项目类别资助以及福建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概况,为福建省下一步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一、资助总体情况统计和分析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5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年度报告(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535/)、历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和相关统计文章[2-8]。
(二)福建省2010—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体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福建省共有64个单位注册为科学基金依托单位,10年来共有53个依托单位获得项目资助,共计8 027项,获资助经费累积超过47亿元。连续10年获得项目资助的依托单位有16个,总资助经费超过5 000万元的依托单位有11个。
1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规模和资助强度逐年增强,共资助项目394 394项,总资助金额超过2 289亿元(表1)。福建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逐年递增,相较2010年,2019年项目数增幅达到89.5%,资助经费增长3.4倍。
表1 2010—2019年福建省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
各地区比较来看,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稳居前4名,每年所获资助项目约占全委资助总数的43.4%,所获资助经费约占49.0%。福建省所获资助总经费在全国省市排名第13~17位,获资助项目数和经费比率总体上均略有提升。
(三)福建省2010—201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科学部分布情况
通过对比2010—2019年期间福建省在各科学部所获资助项目情况,可以发现福建省资助项目和资助经费呈波动增长态势。在医学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所获资助项目均超过1 300项,资助经费均超过7亿元,其中化学科学部所获项目数1 460项,占资助项目18.2%,资助经费超过12亿元。医学科学部资助1 528项,占获资助项目19.1%,资助经费7.75亿元。但管理科学部所获得的资助项目数最少,仅占5.7%,在资助项目数量和经费上与其他科学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与管理科学部每年资助的项目数对比其他科学部少有较大关系(表2)。
表2 2010—2019年福建省获资助项目在各科学部的项目分布情况
二、代表性项目类型资助情况分析
2010—2019年,福建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除地区基金外的所有类型项目,为了更详细全面了解福建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情况,笔者对探索研究类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人才类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等六类项目的资助情况进行分析。
(一)面上项目资助情况
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系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基金最基本的资助项目类别,支持广大科研人员自主选题开展创新研究[9],其资助经费约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额的60%。2010—2019年福建省共申请面上项目18 049项,获资助3 540项,资助率19.6%,略低于全委21.3%的面上项目平均资助率。福建省所获面上项目占全委资助面上项目总数的2.1%,在全国31个省市排名14~17位,总排名第16位。10年来,全委面上项目资助项目数逐年攀升,年平均增长4.5%,福建省获得面上项目资助的项目数和资助经费也在逐步增加,从2010年的251项增长到2019年的444项,年平均增长达6.9%,略高于全委面上项目资助数的年平均增幅。
从学科领域分布来看,福建省在医学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获面上项目资助占各科学部总数的57.3%(图1)。虽然3个领域中获项目较多,但从全国每年排名看,仅化学领域在全国排名第10名左右,略强于其他学科领域,其他学科领域排名均在10名以外,可见,福建省在化学领域科学研究实力较其他学科领域好。
图1 2010—2019年福建省获面上项目资助各学科领域分布情况
在依托单位方面,2010—2019年全省共37个依托单位获面上项目资助,其中排名前10位的依托单位中有8个为高校,均为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获面上项目资助3 019项,占比85.3%,其中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位居前列,厦门大学获资助数占比42.2%,基础科研实力远超过省内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中仅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进入省内排名前10位。
(二)重点项目资助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支持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针对已有较好基础的研究方向或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若干重要领域在科学前沿取得突破。2010—2019年福建省共获重点项目资助102项,资助经费2.9亿元,资助率22.3%,略高于全委20.5%的重点项目平均资助率。福建省占全委资助重点项目总数的1.7%,总排名第16位。重点项目获资助项目数量波动较大,最少的一年是2016年,获资助5项,最多的一年是2019年,获资助14项。
从学科领域分布来看,2010—2019年福建省在化学科学部获资助项目40项,占福建省重点项目资助总数的39.2%(表3),化学科学部是10年来唯一连续获得重点项目资助的科学部。10年来,福建省在全国化学科学领域排名均位列前八,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实力,属于福建省的优势学科。但信息科学部所获资助项目仅5项,占信息科学部总资助项目数的0.6%,数理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均获资助项目6项,已连续3年未获得管理科学部重点项目资助,提示福建省各学科发展不平衡。
表3 2010—2019年福建省获重点项目在各科学部分布情况
在依托单位方面,仅9个依托单位获得重点项目的资助,其中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大学位列前五,厦门大学获重点项目资助占福建省获重点项目资助总数的62.7%,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资助项目占比9.8%。
(三)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青年基金”)支持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学基金资助范围内自主选题,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培养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激励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培育基础研究后继人才。2010—2019年福建省共申请青年基金14 956项,获得资助3 444项,获资助经费7.8亿元,资助率22.6%,略低于全委23.0%的平均资助率。10年来,基金委对青年基金资助的数量和经费均逐步增长,福建省获青年基金资助项目数呈波动式增长,2014年、2016年和2019年获资助项目同比少于上一年度。福建省获青年基金总数占全委的2.2%,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中排名15~17位,总排名第17位。
从学科领域分布来看,排名前3位的是化学、管理和生命3个科学部,其中化学科学部获资助项目在全国排名第10位左右,排名最好的是2013年,位列第五。生命科学部所获资助项目2015年以后有较大攀升,排名提升了6个名次。福建省在管理科学部获资助项目占全省总数的比例为6.2%,数理科学部占9.3%,其它科学部获资助项目数占比均超过10%,其中最多的是医学科学部,占比18.0%,其次是化学科学部占16.0%,生命科学部占15.7%,地球科学部、工程与材料学部和信息学部分别占10.1%、13.8%和10.9%。
在依托单位方面,2010—2019年共48个依托单位获得青年基金资助,超过200项有7个,获资助经费均超过4 000万元,分别是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华侨大学、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7个依托单位所获资助项目占福建省总数的77.6%,其中厦门大学所获项目占比27.6%,说明其青年科研人才储备远超过省内其他高校,其次是福州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
(四)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是人才项目系列中的一个项目类型,基金委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2012—2019年,福建省共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628项,获批64项,经费7 540万元,占全委资助总数的1.9%,资助率10.2%,与全委10%的平均资助率基本持平,在全国省市每年排名中波动较大,最高排名第8位,最低排名第19位。
从学科领域分布来看,化学科学部获资助项目19项,占全省总数的29.7%,生命科学部16项,占比25.0%,医学科学部10项,数理科学部7项,地球科学部6项,在工程与材料、信息和管理等3个科学部都只获2项资助。可见,在8个科学领域中,福建省在化学科学领域具有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学术骨干,在其他学科领域青年拔尖人才储备不足。
依托单位方面,厦门大学在8个科学部均有项目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共39项,占全省总数的60.9%,说明厦门大学在各科学领域储备了一批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福建师范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各6项,主要集中于生命科学学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5项,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4项,主要集中于化学科学部。福州大学2项,福建医科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各1项。可见,福建省青年优秀人才资源储备略显不足,可能成为福建省基础科研实力提升的制约因素。
(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在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2010—2019年,福建省共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33项,资助经费1.1亿元,占全委资助总数的1.6%,资助率为7.1%,略低于全委8.9%的平均资助率。在全国省市排名中位列10~17位,总数与湖南省并列第14位。
从学科领域分布来看,化学科学部12项,占比36.4%,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和医学科学部各5项,共占比45.5%,数理科学部3项,占比9.1%,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信息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各1项。生命科学部和管理科学部已连续3年未获得项目资助,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和信息科学部已连续超过6年未获得项目资助。
依托单位方面,厦门大学获资助17项,占比51.5%,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获资助7项,占比21.2%,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州大学各获资助3项,福建师范大学1项,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1项,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1项。
(六)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项目资助情况
2011年12月,基金委与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设立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以下简称海峡联合基金),以促进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合作,提升福建省科技支撑能力,重点解决福建及台湾地区共同关心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10]。至今,该基金执行了2期,全国共有37个依托单位获得立项资助143项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经费达32 898万元,平均资助率17.2%。福建省共获项目资助111项,资助经费25 923万元,平均资助率18.8%,略高于全委平均资助率。
福建省在人口健康领域所获资助项目39项,占全省获资助项目总数的35.1%,经费8 992万元(表4),排名前3位的是厦门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州大学;在农业领域26项,占比23.4%,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23项,占比20.7%。福建农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华侨大学位列前3位。资源与环境领域11项,占比9.9%。在海峡联合基金资助下,福建省在人口健康、农业和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领域所获资助项目较多。
表4 2012—2019年福建省获海峡联合基金在各领域分布情况
依托单位方面,福建省内共有12个依托单位获得海峡联合基金资助,厦门大学获资助项目51项,占比45.9%,福建农林大学获资助16项,占比14.4%,福州大学获资助10项,占比9.0%,其余依次为福建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并列)、福建医科大学。厦门大学在各个学科领域皆有涉及,福建师范大学所获项目主要在电子信息领域,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福州大学和华侨大学所获资助项目主要在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
三、福建省提升基础科学研究实力的建议
(一)夯实基础,逐步提高基础科学研究水平
2010—2019年,福建省获资助项目呈较稳定增长的态势,在各类获资助项目的全国排名中居中等水平,化学学科表现略好,与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近年来正逐步缩小与华东地区各省市的差距。这些情况都说明在基金委持续加大项目资助强度下,福建省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稳步提升。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近年来通过设立海峡联合基金加强了与台湾地区的科技交流合作,又毗邻科研实力均名列前茅的浙江省、广东省,具有良好的地域发展优势。2017年以来,广东省获资助总经费超过20亿元,浙江省超过10亿元,福建省仅6亿元左右。福建省拥有2所部属院校,3所省部共建高校,2个中科院下属研究机构以及1个自然资源部直属研究机构,省属高校在福建省“双一流”高校建设中发展迅速,为加强基础研究打下良好基础。2018年,福建省科学技术厅、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实施意见》,优化学科布局,创新管理模式,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提高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对推动福建省基础科学研究的高水平发展发挥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福建省科技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可以借鉴邻省先进经验,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结合自身实际,发挥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源头资助作用,积极调动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实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争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数量和经费上取得更大突破。
(二)交叉融合,提升承接重大类型项目的能力
数据显示,福建省在承接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重大项目等一批重大类型项目方面能力略显不足,优势学科对普通学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明显,如福建省在化学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发展优势,但材料科学领域相对薄弱;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优势尚未完全发挥。福建省每年获得的资助项目超过85%为高校获得,其中厦门大学各学科发展比较均衡,说明其基础研究实力远远超过省内其它高校。科研院所获得的资助项目中,中科院等机构所获资助项目数占总项目数不到15%,多数集中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各依托单位学科特色明显,尤其是厦门大学在化学领域基础研究实力雄厚,优势明显。福州大学在工程与材料和化学领域、福建农林大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福建医科大学在医学科学领域、福建师范大学在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都各有偏重。
当前,一些重大科学问题仅靠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组织联合攻关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内在需求。2017年,福建省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区域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加强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产出一流科研成果。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应抓住发展机遇,发挥传统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建设“学科群”,形成学科领域高峰。在前沿、新兴、交叉、边缘等学科以及薄弱学科加强布局,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甚至跨区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提前布局未来发展方向。
(三)培优引智,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青年基金数排名落后于面上项目,获得资助的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偏少,提示福建省后备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竞争力不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总体数量偏少,突出高端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稀缺,这将成为制约福建推动科学跨越发展的“瓶颈”。
基金委于2019年开始进一步优化人才资助体系,扩大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规模,2019年创新群体比2018年增加7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比2018年增加20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由每年的200项增加到每年300项,为各依托单位快速培养优秀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福建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近年来组团赴省外招聘引进各类人才赴闽创业创新,制定鼓励人才发展政策,着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创造的制度环境。一是福建省各级科技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要创新机制体制,大力加强青年人才引进、培育,对具有基础研究创新能力的人才开展持续性支持,对青年科研人才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努力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增加基础研究青年人才储备;二是优化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布局,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围绕我省科技创新重大需求,加大基础研究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科研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三是瞄准国际科学前沿,促进跨部门、跨单位、跨学科优秀人才团队合作[2],形成人才交叉融合,促进优秀团队成长,带动学科水平的整体提升。
2020年9月,习总书记对科技创新提出了“四个面向”,阐明了科技创新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对新时期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和前进方向做出了重大论断。基础研究支撑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福建省应大力培育基础科学研究实力,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协同创新,以创新思想、优秀科学人才和丰富的科研成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新福建建设提供持续源头供给和创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