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热奄包对喘息性支气管炎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1-03-31赵成凤张建文尚莉丽
赵成凤,张建文,尚莉丽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芜湖市中医院儿科;3.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是指有喘息表现的急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以冬春季多发,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喘息及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甚至可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等症状[1]。小儿喘息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若治疗不当,可最终发展为哮喘,严重威胁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健康[2,3]。西医对该病的常规治疗有雾化吸入、激素及抗生素使用等治疗方法,但小儿呼吸道尚未发育完全,雾化吸入药物的利用率会减低,并且长期使用抗生素及激素会造成患儿免疫力下降,无法降低该病的复发率[4]。喘息性支气管炎归属于中医文献“哮喘”范畴,冬春季风寒当令,风寒之邪袭肺,致使肺气宣降失常,气机闭塞,引动伏痰而多发寒性哮喘,笔者运用小青龙汤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IL-4、IL-13、IFN-γ 水平,验证其临床疗效,探索其作用机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02~2019-02于安徽省中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患儿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 例。其中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2.73±0.94)岁;治疗组男16 例,女14 例,平均年龄(3.03±0.9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参照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7版,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不高,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或粗湿啰音;实验室检查血象正常或有细菌、病毒感染;胸片双肺纹理紊乱、增粗或无明显异常[5]。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及《中医儿科学》中寒性哮喘辩证拟定:本病多由气候变化、过敏等因素诱发,发作时气喘咳嗽,呼气相延长,伴有哮鸣音或喘鸣音,甚而呼吸困难,张口抬肩,口唇青紫,痰稀色白,泡沫较多,面色淡白,恶寒无汗,可有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或白滑,脉象浮紧,指纹红[7,8]。
1.3 纳入标准
(1)年龄在2~10 岁;(2)符合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3)入组前未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4)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年龄<2 岁或>10 岁;(2)不符合该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3)不能配合诊疗或对本研究药物有既往过敏史等影响疗效判定者;(4)皮肤破溃或有不明肿块及出血倾向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如止咳化痰、平喘解痉、抗炎、退热等综合治疗,必要时予以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青龙汤内服及局部外敷中药热奄包。小青龙汤组成:炙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姜半夏、炙甘草、炒白芍、醋五味子、炒杏仁,咳喘甚加葶苈子、炒僵蚕、地龙。药物剂量根据年龄适当增减,每日1 剂,早晚分服,3天为1 个疗程,共2 个疗程。中药热奄包组成:煅紫苏梗、炒白芥子、生丁香、炒莱菔子、炒紫苏子、生葶苈子。用法:将粗盐和中药成分按1:1比例混合,用无纺布装成药包,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型号:DHG-9140A,生产厂家:上海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内加热,再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外裹干毛巾,置于患儿背部肺部听诊啰音明显处,温度以患儿能耐受并感到舒适为宜,每次敷20~30min 时,每日1次,3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2.2 观察指标
2.2.1 中医症候积分及疗效评定标准 总积分等于主要指标次要指标积分之和,主要指标别计0,3,6,9 分,包括喘息、咳嗽咳痰、肺部听诊情况。次要指标分别记0,1 分,包括咽红、面色、恶心呕吐、舌苔脉象[8]。痊愈:中医症候与体征总积分≥95%;显效:中医症候与体征总积分≥75%;有效:中医症候与体征总积分≥30%;无效:中医症候与体征总积分<30%。
2.2.2 实验室检查 取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低温离心15 min(3500 r/ min),分离血清后置于-20 ℃保存,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13、IFN-γ 的吸光度(OD)值,然后计算样本浓度。ELISA 试剂盒由北京安迪华泰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2.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 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均数比较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性应用非参数检验,临床疗效应用Mann-WhitneyU 检验,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IL-4水平
两组治疗后IL-4 下降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IL-4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4水平的比较(,n=30)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L-4水平的比较(,n=3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images/BZ_38_1279_846_1465_907.pngimages/BZ_38_1465_846_1836_907.pngimages/BZ_38_1279_967_1465_1028.png对照组images/BZ_38_1465_967_1836_1028.png66.1817±5.4406治疗后IL-4(ng/L)35.4110±3.7684*28.3397±3.9014*△
3.2 两组治疗前后IL-13水平
两组治疗后IL-13 下降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IL-13 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L-13水平的比较(,n=3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IL-13水平的比较(,n=3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3.3 两组治疗前后IFN-γ水平
两组治疗后IFN-γ 下降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IFN-γ 下降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FN-γ水平的比较(,n=30)
表3 两组治疗前后IFN-γ水平的比较(,n=30)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images/BZ_38_1282_2063_1468_2124.pngimages/BZ_38_1468_2063_1839_2124.pngimages/BZ_38_1282_2185_1468_2246.png对照组images/BZ_38_1468_2185_1839_2246.png19.4640±1.6618治疗后IFN-γ(ng/L)38.4790±4.2369*39.5830±3.8898*△
3.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平均秩次,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4)。
表4 两组疗效比较
4 讨论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多发于3 岁以下的婴幼儿,其发生与自身免疫、气候、多种细菌与病毒感染有关,若处理不当,随着病情迁延,喘息反复发作,支气管黏膜损伤,加重气道高反应,最终可引起支气管肺炎、哮喘甚至死亡[9]。中医认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咳喘症状可归于“哮喘”范畴。小儿肺、脾、肾三脏常不足,以致痰饮留伏,加之小儿不耐寒热,卫外不固,易为外邪侵袭。冬季风寒之邪增盛,肺为华盖,开窍于鼻,与外界相通,故风寒首先袭肺经,引动体内伏痰,肺气不利,痰气交阻,气道阻塞,气机升降不利,故见喘息气促,喉间痰鸣哮吼,发为寒性哮喘[10]。因此对于寒性哮喘的治法应以温肺散寒,化痰定喘为关键。小青龙汤出自于《伤寒论》,主治一切外寒里饮证。方中炙麻黄、桂枝解表散寒并宣肺化饮;细辛、干姜温肺化饮,且助麻黄、桂枝以解表;炒芍药、醋五味子即可敛肺止咳,又可制约辛散诸药;炒杏仁止咳平喘;姜半夏燥湿化痰,炙甘草调和诸药。由于小青龙汤全方刚燥之性明显,故予辛寒之葶苈子、炒僵蚕、地龙三药缓和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姜半夏刚燥之性,加强泻肺化痰平喘之力。此方与《金匮要略》之“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契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小青龙汤有着抗炎、抑制细菌病毒繁殖、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及改善肺功能的作用[11]。中药热奄包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常用的有干热敷和湿热敷两种,临床以干热敷为多见,治疗温度一般控制40 ℃~45 ℃,时间在30min 左右,以患者皮肤潮红,舒适为度[12]。中药热奄包虽外用,但也需遵循辨病辩证相结合的诊疗思路。《外治医说》中指出“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针对寒性哮喘笔者采用的热奄包药物组成为三子养亲汤加味:紫苏梗、炒白芥子、生丁香、炒莱菔子、炒紫苏子、生葶苈子。方中炒白芥子长于豁痰,炒苏子长于降气,炒莱菔子长于消食,紫苏梗理气宽中,生丁香温中降逆,以粗盐为介质,通过药物作用和温热效应刺激患儿背部,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药物透皮吸收,减少不良反应,与小青龙汤合用能够快速的发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的功效。
有研究表明T 辅助细胞(Th1/Th2)功能失调及细胞因子紊乱在儿童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Th1,Th2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持机体免疫功能[13]。Th1 细胞分泌 IFN-γ,Th2 细胞分泌IL-4,IL-13。Th1下降,Th2占主导地位,使得IL-4,IL-13 大量生成,IFN-γ 表达明显下调[14]。Th2 分泌的主要效应细胞因子IL-4 在活化的T 辅助细胞(Th)介导的免疫调节中起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可诱导粘液过度产生,并引起支气管收缩。IL-4 可以通过调节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加剧气道炎症,进而导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粘液过度产生[15]。IL-13是Th2型细胞因子,通过激活嗜酸性粒细胞,促进IgE 分泌水平,参与小气道重塑,诱导并维持气道高反应及炎症反应。Th1 细胞分泌的IFN-γ可活化吞噬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反应,与气道上皮破坏有关。因此,调节IL-4,IL-13 及IFN-γ 的水平,可有效纠正Th1/Th2反应失衡。
本研究结果显示,喘息性支气管炎与IL-4、IL-13、IFN-γ具有密切相关性,小青龙汤联合热奄包可明显降低IL-4、IL-13并升高IFN-γ。小青龙汤联合热奄包通过影响Th1/Th2平衡,减轻气道炎症,缓解气道高反应性,有效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本研究为小青龙汤联合热奄包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提供了临床参考与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