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载桃李春风九万里风鹏正举
2021-03-30徐东森
徐东森
回首向来创业处,也有风雨也有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创,干出了一片新天地。一路走来,烟台市校从一穷二白、筚路蓝缕,到桃李芬芳、花团锦簇,40年风雨同舟,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倾注了几代农广校人的心血,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奋斗赞歌。学历教育成效显著,共培养中专生37392名,专本科生28293名;阳光工程培训扎实有效,累计培训4.6万余人并成功转移农村劳动力13586人;农民教育培训成绩斐然,全市累计培训农民辅导员14040人次、基层农技员4054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14346人、农民创业培训3018人、青年农场主666人、农业经理人347人、农村电商人才3660人,农业领军人才121人、农业丝路先锋人才50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8万人次;体系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全市10个县市区分校,专职教师84名,兼职教师237名,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83处。
40年来,我们的各项工作得到了中央、省校大力支持。1994年9月,承办全国绿色证书工程经验交流会,时任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等领导出席会议。2004年9月,我校一名教师获评“全国十佳教师”,得到时任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副部长、中央农广校校长张宝文等领导亲切接见。2006年5月,承办山东省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工作会议,率先在全国启动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行动。2011年2月,隆重举行“烟台市农民读书月”活动启动仪式,时任中央农广校常务副校长曾一春等领导出席会议。2013年5月,烟台40名农民学员获得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认证。2014年8月,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到我校专门调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6年10月,我校一名教师获得中央农广校“十大最美农广人”;2019年8月,“能人带动”模式入选中央农广校首次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十大宣介”。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时刻鞭策着烟台农广校干事创业、改革创新,推动烟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择一座城可终老,择一事业干一生
1987年,我有幸进入烟台市农广校工作,至今已30多年。从青年到中年,从新人到引路人,从满是新鲜到深深眷恋,我为和农广事业结下的不解之缘倍感欣慰,为自己的一生只做一件事而感到自豪,为我们从事的光辉事业而感到骄傲。2008年,我全面负责烟台市校工作以来,直接带动全市农民增收69.79亿元。
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我对党的农民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任劳任怨、锐意进取,直面挑战、开创未来。我到县市区分校课堂去,也到农民生产一线去,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为他们的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牵线搭桥。探索、总结、推广的“能人带动”培育模式,为全市现代農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社会进步和乡村振兴培养了一大批“能人”。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推动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农广事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机遇。站在新发展阶段起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高素质农民,高素质农民更需要先进的理念、精准的科技、贴心的服务,我们农广人就是要为乡村振兴培育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和实用人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服务做到农民的心坎上。
展望未来,烟台市校将在中央农广校、省农广校的引领下,始终坚持把农民是否需要、农民是否接受、农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不好、质量高不高的标准。明确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布局、功能定位、建设方向和作用发挥,打造示范性田间学校,搭建农民培训工作在基层的有效平台和载体,打通农民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烟台市农广校将把这次会议作为新起点,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新目标、新路径、新要求,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当好领头雁,做好传帮带,再创新佳绩、再续新辉煌。
(作者单位:山东省农广校烟台市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