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的风格与演唱

2021-03-30董鹏

艺术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套曲磨坊舒伯特

董鹏

摘 要:舒伯特一生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他一生艺术歌曲创作的总结。这部作品在技巧上规范、细腻,风格独特,充满跨时代、跨文化、跨语言等因素,因此演唱难度较大,需要全面把握才能很好地演绎出来。本文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从全新角度审视这部作品,分析其风格及演唱特点,为演唱提供参考。

关健词:艺术歌曲 舒伯特 风格 演唱

舒伯特是著名的作曲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取得巨大成就,一生作品超过600首,声乐套曲 《美丽的磨坊女》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促进了浪漫派声乐套曲的繁荣,使之成为艺术歌曲重要体裁。纵观整部作品,风格独特,技法娴熟,富有演奏技巧,对于声乐伴奏者的成长意义重大,应该熟练掌握。通过从钢琴伴奏的角度加以审视,在演奏中获取心得,来分析整部作品,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开来,对所学进行总结,提出自己在声乐伴奏中的认识,同时展示了未来努力方向。

舒伯特是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对象,经过多年探究积累获得丰富成果。中外学者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写于专著及论文当中。有的研究侧重于介绍作曲家的生平故事,有的专注于其作品的评判,但相关于其艺术作品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在分析风格和演唱处理方面更是如此。笔者以《美丽的磨坊女》为研究对象,对其作品进行分析,诊释其中的风格及演唱特点。

一、关于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生于1873年,为奥地利人,父亲担任教师工作,擅长小提琴与钢琴的演奏,是他的启蒙老师。舒伯特极具艺术天分,其音乐才能很小就显示出来。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一生处于贫困当中,这也是其早逝的根源所在。但是他的才能并没有因短短的31年而被埋没,其身后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铸就了其浪漫主义代表的地位,同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的巨匠。

《美丽的磨坊女》的主人公是一个青年,朝气蓬勃,富有浪漫气息,曾经一度流浪,后被磨坊房主收留,雇佣在磨坊工作。磨坊主有一位美丽的女儿,青年在与之朝夕相处期间爱上了她并且献出了自己的全部情感与忠诚。但是姑娘的心里并没有他,勇敢的猎人已经走入了她的心房。青年的心意难以得到回报,失望充斥着他的心扉,悲哀与苦闷与之伴随。他无法面对这样的生活,最终投入了清澈的小河。这是一个普通的情感故事,但是又带着诗化的色彩,舒伯特为之感动,因而创作出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成为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

二、《美丽的磨坊女》的艺术风格

1.旋律特点

该部套曲在音乐上具有特征,将抒情性与叙事性结合起来,同时又具有戏剧性,刻画极为细腻,将人物的心情真实的显现出来,形成情景交融的环境,有效的烘托出故事的氛围。故事发生在浪漫的春天,悲剧出现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既有了诗情画意的描述,同时又充满悲伤,奠定了作品的浪漫基调。该作品与歌剧咏叹调不同,旋律上起伏不大,戏剧性上也有所差别,激烈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较为和谐。磨工是作品的主人公,也是悲剧的核心所在,他的冲突并未体现在与他人之间,而是发生于自我心中,呈现于自述之内。爱情贯穿于整部作品,以其超自然的力量造成了磨工的悲剧,最终完成自我毁灭。磨工的爱情没有得到回报,内心充满矛盾,无法摆脱悲痛、愤怒的心境,最终走向死亡,而作者将这一切化解在套曲当中。

舒伯特用德国民歌的旋律确定作品的主旋律。和弦式是德国民歌中较常使用的旋律,一串音符合和声法则,大三和弦常为其骨架,三和弦为其基础,三度与五度皆起到很大作用。德国民歌喜欢用二度、三度、四度和五度音程,也常见分解三和弦产生的增四度或减五度。起拍多四度,结尾多正格终止法。舒伯特将德国民歌特点美妙的引入歌曲当中。《美丽的磨坊女》的主旋律没有太多变化音,采用对句结构和换尾不换头的民歌体,风格独特,写法简练,体现出淳朴的特征。整部作品既融合了民歌的淳朴,同时又达到了艺术的深度,极富爆发力,配合钢琴演奏,和谐、均衡,达到了美学新高度。曲中有多部歌曲具有民歌特色,如《向何方》等。

2.曲式与调性特点

舒伯特的作品在歌曲曲式設定上往往以歌词内容为核心,为情绪展示服务,这种创作形式在《美丽的磨坊女》中清楚的体现出来,成为其艺术歌曲的代表。纵观整部作品,曲式基础为分节歌,同一曲调的歌出现在多段歌词当中,包括1, 7, 8, 9, 14, 16, 20等7首,另外还有10, 13两首变化分节歌,歌曲形式简单,主要为乐段或二部曲式。这些分节歌与民谣体相类似,能够更好的表现出单纯的音乐形象,在这部作品中较为适合。分节歌出现在套曲的开头和结尾,达到相互的呼应的目的,使得整部作品形式统一。通谱歌曲中多段歌词采用不同曲调,曲式包括二部、三部、复三部和回旋曲式。在该部作品中,歌曲结构内部诸因素戏剧性冲突发展通过通谱歌展现出来,因而更为复杂,不仅为两个音乐形象的并置与对比,如《嫉妒与矜持》等。

舒伯特作品中的和声语言同样十分出色,大大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转调上富有特色,变和弦的应用极为大胆,和声色彩对比很有吸引力,半音化处理创新性强。他通过简洁朴素的和弦自然音阶进行来达到鲜明的效果,用增六和弦、那波里和弦及三度关系上的突然转调和色彩性的调性对比刻画诗意的画面,增强音乐的表现力,从而达到动人效果。纵观整部作品的基调,呈现出明朗化特征。旋律单纯,调性变化少,以大调为主,其中包括14首,另有6首的调式为小调,因此和声较为单纯。调性安排如附录3,1一11首为第一阶段,所描述的情绪较为明朗,因而多采取的为大调。作品中有三部歌曲和小溪直接相关,如2, 4, 19首,采用了G大调;与磨工暗恋有关的三首歌曲用了A大调,如7、9、10首。第二阶段中,所表现的情绪较为复杂,体现在9首歌曲当中,其中小调有S首。如《泪雨》,它的调性与第一阶段相对应,同时也兼顾本身的内在联系。

3.钢琴伴奏特点

一首歌曲离不开钢琴伴奏,它与声乐部分不可分开,而是形成统一的整体,拥有同样的地位。伴奏所担负的任务更高,在表达作品内涵中更为重要。鉴于此对钢琴伴奏者提出更高要求,他们必须熟练掌握演奏技巧,在歌唱和诗方面有所建树,善于运用简洁的方式,能够更好的演绎作品,从而达到理想效果。钢琴伴奏是表演中重要一环,并非简单当伴奏的任务,而是应与歌者一起歌唱,将诗与音乐很好的表现出来。《美丽的磨坊女》同样离不开钢琴伴奏,通过这种方式描绘故事场景,烘托气氛,主人公的心情随时展现出来,形成独特的诗意境界。钢琴要承担小溪这一角色,将其生动的表现出来,成为故事发展的线索。对于磨工来说小溪至关重要,是不可分离的伙伴,伴奏要体现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随之出现起伏波动。小溪最终安慰了主人公,成为问题的解决者,也铸就了作品的悲剧结局,最终以摇篮曲结束。伴奏者要对作品有深入理解,掌握音色变化,促进轻柔,形成和弦。保证伴奏的连贯性,使音色柔和如歌,同时配合干净利落卯断奏,小溪的形象脱颖而出。它无论是在激动的奔腾,还是在平静的摇曳,所有变化都可通过流畅的跑动体现出来。伴奏同样可以表现猎人的马蹄声和号角声。伴奏中的和声手法至关重要,尤其体现在调性和和弦变化方面,当主人公情绪发生变化时,丰富的和声手法可使其生动表现出来,钢琴和歌者音色变化能够充分反映出主人公的心理。钢琴伴奏是这部作品中的重要一环,作者将独特的手法融入其中,通过精心设计表现出来,演奏者要对此有深刻体会,不断挖掘,真正达到理想效果。

4.节奏特点

纵观整个作品,二四拍子和六八拍子为主要节拍,用于描述活泼欢快的流水,体现主人公激动的情绪。第5、14、6首中都有应用,但彼此有所不同。如果用在活泼的曲子当中,则主要为“不要太快”“快板”“相当快”,而“中速”“相当慢”更适合柔情伤感的曲子。二四拍子相对更为多见,尤其体现在不同情绪气氛的表达当中。套曲中9首歌曲运用了四拍子。三四拍子应用较少,只有三首歌曲。作品中的歌曲即使应用了同样的拍子,但却并不完全相同,而是在速度上有所变化。

三、《美丽的磨坊女》的演唱特点

1.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

艺术歌曲不同于歌剧,即使同样采用了美声唱法也会体现出不同风格。歌剧的特点显现在角色塑造当中,通过角色扮演来表现自身,整个剧中充满激烈的矛盾冲突,从而建立起鲜明的形象。歌剧虽然强调音乐表现,但是人物刻画更为重要,需要生动地塑造出他的性格和形象,与其他角色形成对比,因而极富戏剧性。艺术歌曲则与之不同,演唱时都由一人完成,同时有钢琴伴奏。演唱艺术歌曲往往只需要应用音乐和声乐两种手段,体现背后隐藏的歌手的内在说服力和精神上的表现力。作品中的不同角色都需要有演唱者表现出来,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例如《美丽的磨坊女》中的《魔王》有着不同的角色,演唱者既要扮演父亲,同时也是孩子,还要担任起魔王的角色。《磨工与小溪》同样具有两个角色,磨工是其中的一个,演唱者同时也要充当小溪角色。艺术歌曲演唱具有室内乐特点,与歌剧明显不同,后者更多的是大起大落的演唱,音量较为强烈,力度富于变化,形成鲜明的对比。歌剧演唱往往能够表现出戏剧性的激情,而艺术歌曲更善于抒情。后者更注重音色的多样,强调吐字的清晰和语调的细致,只有如此才能演示出作品内涵,体现出演唱者的艺术表演力,反应其演唱水平。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大多取材于诗歌,以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为主,因此抒情时较为多见。这些作品感情细腻,富有浪漫特征,意境幽静,情感丰富,演唱者需要对此有充分把握,采用轻声、半声的手术,在高音区逐渐减弱,体现出含蓄质感,从而形成阴柔的风格。这是那一时期艺术歌曲的主基调,但也不乏欢快热烈的歌曲,歌手在声乐表现方面以抒情为主,这也是他们必须掌握的技能。艺术歌曲演唱类似于室内乐,所处的场地往往面积较小,所纳的人数较少,这种演唱环境更适合细腻的表现,减少观众与表演者之间交流障碍。

2.节奏的控制

在演唱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于曲调节奏的把控,从而演奏出更加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磨坊女》对于节奏的把控要求较高,尤其是主人公是磨工,此时处于失恋当中,在路上犹豫不决,不知自己该去向何方。小溪与之伴行,后者在它的启发下与之同行。歌曲的主基调欢快明朗,与第一首相同,为民间音调。演奏的过程中控制节奏让其富有清新的青春气息,呈现出纯朴简单的特征,同时也是其美妙之处。在这里有不同的主要角色,包括磨工和小溪,最终解决了这首作品。在结构上一气呵成,全曲贯穿柔和、流水般的伴奏音型,展现出生动的形象。这里的小溪在平静的流淌,水般的伴奏音型更为适合,建立了全曲的基调,达到统筹全曲的效果。小溪清澈明净,轻盈的旋律与之相契合,决定着歌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最初的旋律和伴奏音型 (谱例1)

从歌曲上看,开始时使用了G大调,体现出心乱之感;中间使用e小调,产生暗示效果,表现出主人公不知向何处的心境,体现出淡淡的忧伤,但仅出现在其中一部分,上述心绪随之消逝;后又采用了G大调,此时流浪者沿着小溪行走,心中充满坚定。歌曲中运用了“询问式”音调,被许多浪漫派作曲家所采纳 (谱例2)

在这里使用了缪勒的诗,同时产生暗示效果,故事的结局有可能是悲剧。歌中有“hinunter"(远方)一词,描写了水仙女的吟唱,但整部音乐继续流动着。最终于G大调属音的延长音上结束,与磨工的未来命运相契合,这对于演唱节奏的把控都要求特别高,才能让听者与演唱者达到共鸣。

《向何方》是套曲中的一首,表演难度较大。演唱者需要把握其中节奏,太快和太放松都不适合,必须将小溪的妩媚表现出来,使其具有诱惑感,但不可过于做作。歌唱者要对之有充分了解,有效把控气息,按乐句分句进行演唱。演唱时要准确捕捉色彩氛围,遇到緊凑乐段时要变化节奏,把情节推向高潮。

3.语言发音的控制

沃尔夫是著名的作曲家,对于语言有着自己的看法,认为其应位于音乐之前。语言有着独特性,不同的语言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在创作时会形成不同音乐风格,呈现出各自特色。一首歌曲往往取材于诗歌,因此会保留诗律,与乐律形成紧密的关系。演唱者要对歌词有充分了解,尽量选择原有的语言,译词有可能失真。艺术歌曲有着音律之美,歌词保留着诗律之美,演唱时又融入了音色之美,因此富有感染力,但如果使用译文,这些艺术美将遭受损失,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美丽的磨坊女》是一部优秀作品,演唱时应展示出其全貌,教学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演唱时的发音至关重要,必须清晰准确,元音圆润,辅音生动。要想准确地演绎出艺术歌曲的内涵,就需要掌握多项技能,朗诵诗词就是其中一种,否则将使演唱的意义大打折扣。演唱者要认真学习,掌握歌唱预言,了解其中的发音规律,认识到其特色所在,保证清晰准确,能够达到语言表达的标准。如果做不到上述几点,将会影响作品情感表达,无法反映出其原有风格。

舒伯特艺术歌曲多取材于德国抒情诗歌,因此德语在演唱中至关重要,必须掌握这种语言特点,准确把握声音音位,否则有可能影响演唱的连贯性。意大利语也是常用的歌唱语言,其中原因成分较多,适用于抑扬顿挫的演唱,歌唱性相对较强。德语则与之不同,更多为辅音成分,因此较为嘈杂,相对更为死板,元音音色很难发挥出来。丽莉·雷曼曾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意大利原因丰富,在歌唱中更具有优势,远超过德语或其他语言;这种语言不需要发音结构的大幅度变化,歌唱者更易保持连贯。

结语

《美丽的磨坊女》是舒伯特的一部代表性作品,至今仍广为流传,在西方音乐史上地位较高。舒伯特虽然属于浪漫主义艺术家,但思想并不消极,也不热衷于去美化中世纪社会,不会利用作品引导人们逃避现实。19世纪有许多音乐家得到统治者支持,利用粉饰太平的音乐麻醉人们,使他们醉生梦死,而舒伯特绝非如此。他能够勇于面对严酷的事实,通过作品表达心中的情绪,其中既有对社会的悲愤,也有对光明的渴望,同时也会控诉命运的不平。其所处的历史环境导致他无法跳出既有的限制,找到命运不平的社会根源,难以探索光明的出路,但他的作品能够反映现实,诉说衷肠,与人们产生共鸣。人们通过作品了解当时的社会,体味到其中的黑暗与作者的痛苦,展现出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矛盾。舒伯特的作品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其现实意义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徐媛. 论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钢琴伴奏的特色[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张莲英. 在《美丽的磨坊女》中沉思—舒伯特作曲技术理论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万兵传. 《美丽的磨坊女》中主人公音乐形象的分析与塑造[D].上海音乐学院,2010.

[4]陈颖. 质朴、醇美的诗歌;清新、舒畅的旋律[D].首都师范大学,2008.

[5]宋丹,单涛.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中三首艺术歌曲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

[6]石静.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美丽的磨坊女》的和声的音乐特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7]黄英. 舒伯特的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D].上海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套曲磨坊舒伯特
煎饼磨坊的舞会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老磨坊: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穿靴子的猫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