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技术概述及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2021-03-30郭晓峰
郭晓峰
(山西太水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0 引言
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技术,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已具备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在实际应用中不仅施工效率较高,还能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但是随着建筑工程的种类和规模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建设,甚至会威胁施工人员和用户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单位和管理人员应总结工作经验,严格把控钻孔灌注桩技术在应用中的施工要点,有效地对其进行改进和升级,使其能满足行业中不断提升的建设需求,促进我国建筑行业更好的发展。
1 概述
1.1 钻孔灌注桩的含义
灌注桩是一种就位成孔,倒入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制作而成的桩,在施工过程中将其钉入地基中以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整个施工环节主要包括成孔和灌注桩体,成孔方法较多,包括人工挖孔、机械钻孔、沉管、爆扩等,成孔后将孔洞内的土体清除,然后再将混凝土、桩体构件等材料按照一定工序置于空洞内,从而形成灌注桩[1]。根据成孔方式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爆扩灌注桩等,钻孔灌注桩是实际工程中最常见。常用的钻孔灌注施工方法有泥浆护壁施工和全套管施工法两种,二者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实际工程中泥浆护壁施工法较为常用。
1.2 钻孔灌注桩的特点
与其他相比,钻孔灌注桩最大的特点就是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并不明显,并且具有较高的工程利用性。例如在实际施工中另一种常见的地基加固防范锤击法是通过锤击桩体将其锤至制定深度,锤击过程不仅会产生很大的噪音,而且对锤击设备有更高的要求。而钻孔灌注桩则能显著规避因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同时,钻孔灌注桩比预制桩拥有更大的孔径,在施工中的实用性更强,对不同类型的地基适应能力更强,也无须在施工前准备多种类型的孔洞,无须反复打孔,有效提升地基加固的施工效率,使工程能够快速推进,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1.3 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优势
(1)经济效益突出。与其他相比,钻孔灌注桩技术明显拥有更强的灵活性,能够在多种地质环境中应用,并且都能获得较好的施工效果。强大的适应能力不仅能有效提升工程的施工速度,还能降低施工人员选择灌注方法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施工的准备时间,有效节省建筑工程施工的时间成本,进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
(2)安全性能良好。所有施工技术均应确保施工项目的整体质量并提高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大量的工程案例都表明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施工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使施工人员在安全的作业环境中工作。
2 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的准备工作
对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加强对施工准备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人员、材料、设备等方面做好准备,才能保障施工的有序推进。
(1)施工人员应对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探明施工环境中的地下水情况和周围低价环境中的建筑群排布情况,完成勘察后整理出详细的勘察资料,根据调查报告,我们要推测出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并要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以便在施工中能第一时间对突发情况进行处理,降低各种时间对施工的影响,将损失控制在最低范围内[3]。同时,项目工程人员也应整理好相应的施工资料,以便在施工推进的过程中随时检查工程的建设内容,确保施工环节与既定施工方案相符,方便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从而提高施工过程的稳定性。
(2)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和建设需求详细地制定施工流程,将钻机和施工材料运到场中,开辟专门的场地对材料进行保管,并根据材料特性采取相应的保管措施,避免在施工开始先出现不必要的材料损耗。根据建设需求选择合适直径的钻机,并在施工开始前检查钻机的性能,对其进行必要的养护,确保其能适应作业要求。在必要情况下可预先开挖泥槽和泥浆池,保障泥浆护壁的自然建造。施工开始前还应做好施工区域的清洁工作,保证施工区域无杂物、油污和砂浆等残留。
(3)技术人员应结合设计方案和建设需求,确定钻孔灌注桩的位置,做好施工测量工作,保证钻孔灌注桩技术的科学应用。
3 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
3.1 钻孔
钻孔是灌注桩施工中的第一道工序,钻孔质量将直接影响灌注桩和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因此,工程人员应严格按照钻孔的每项程序进行施工,保证每个空孔洞的质量都符合施工标准,才能为后续工程的开展点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准备工作中确定的钻孔位置进行检验,保证钻孔操作的规范性,若钻孔施工中出现意外情况,如施工现场出现渗水、漏水情况,应立即停止钻孔操作,做好漏水工作的处理后才能继续施工[4]。
3.2 成孔和清孔
当钻孔达到预定深度后,操作人员要将钻头从孔洞中取出,应严禁暴力取出钻头,避免对孔壁造成伤害,并且对孔壁质量进行检查,避免出现塌孔、缩径等情况,确保孔洞稳定性达标[5]。完成钻孔操作并确定其稳定性能满足后续施工要求后,为了不影响灌注桩的质量,及时清理孔底残渣。
3.3 钢筋笼的制作和吊放
设计和施工人员应结合工程设计方案科学地确定钢筋的半径、长度和焊接方式,把控钢筋笼的制作质量;在钢筋笼的运输过程中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避免运输过程中造成钢筋笼的损坏。在吊放钢筋笼之前,应清除钢筋笼表面铁锈,严禁暴力吊放,避免钢筋笼变形,如果吊放过程中发生特殊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措施妥善解决问题,出现破损或形变的钢筋笼不得继续应用在工程中。
3.4 制备泥浆
根据孔洞的实际情况确定泥浆池的尺寸和容积,通常情况下泥浆的制备采用普通泥土即可,根据工程的建设要求可灵活地选用不同种类的泥土。
3.5 灌注混凝土
确保以上工序的质量都符合相关建设标准后,即可进行混凝土的灌注作业。通常情况下,该技术的灌注作业需要借助钢导管,以提高灌注桩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在此环节中除关注灌注质量外,还应重点关注混凝土的质量,保证混凝土水灰比、密实度、强度等数据都与设计方案相符,才能保证灌注桩的整体质量,才能保证地基拥有足够的稳定性[6]。因此,现场管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和拌和质量,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与设计方案不符的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若无法补救,应对不达标的灌注桩进行废弃处理。
3.6 控制材料砂率
一般情况下应将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40%~50%之间,水泥中石灰的含量比例与其一致[7]。为使混凝土浆液能通过钢导管被顺利的灌注到孔洞当中,混凝土填料应选择直径在40mm 以内且表面细腻的粗灰料石粒,既能提高灌注桩的整体质量,又能有效地提高灌注作业的施工效率。
3.7 封浆作业
封浆作业是钻孔灌注桩的最后一道工序,若想有效提高注浆质量,需严格把控封浆作业的标准。封浆时间会对灌注桩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人员应在灌注作业完成后密切关注混凝土浆液的凝结情况,科学确定封浆时间。另外,灌注桩的填埋深度和桩身结构都会影响后续工程的质量,若施工场所较为窄小,不方便施工设备的运作,可先在搅拌车内制备建筑原料,然后再进行灌浆和铸模作业,避免因材料准备不足影响施工进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钻孔灌注桩技术是当前建筑行业内涉及广泛,增强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能,能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也可以提高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实际工程中,施工单位应透彻了解应用该技术的优势,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把控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符合有关施工要求和标准,并且在发展中对其进行适当的优化和升级,才能充分发挥钻孔灌注桩技术的价值,对地基进行有效地加固,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