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工程建设中预制梁施工技术

2021-03-30史占鳌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8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施工人员监督

史占鳌

(中铁七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河南洛阳 471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桥梁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工程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对桥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预制梁作为一种提前预制的梁体,可以有效地节约施工时间,提升桥梁的稳定性,但对现场施工质量要求较高。近年来,桥梁建设逐步向山区扩张,山区地质条件复杂、气候多变,给预制梁施工带来了挑战。如何在复杂自然条件下,科学合理地应用预制梁施工技术,提升预制梁施工质量,是当下桥梁工程建设的焦点问题。

1 预制梁施工技术要点

1.1 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混凝土施工是预制梁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在施工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比如施工场地的选择、设置以及原料的检查、设备的调试等方面,要根据勘测数据和现场情况,综合考虑施工技术的利弊和可行性,选取最优施工技术方案;然后,依据桥梁工程对预制梁的参数要求,进行预制现场的选择,根据预制梁施工要求,合理布置预制现场,为施工顺利入场提供基础保障。其次,在施工技术的选择上,要综合考量施工规划和施工目标,结合施工现场环境情况,选择先进的施工技术,比如,在混凝土浇筑方法上,可以优先选择应用较为成熟的一次性浇筑技术,确保混凝土浇筑的一体性,有效避免裂缝等质量问题的发生,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模板施工技术要点

模板施工技术也是预制梁施工的基本内容。一般来说,模板施工技术分为两个板块:①侧模制作技术,在制作前,首要问题是对钢板性能进行检测,确保钢板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其次,钢板拼装是侧模制作的关键环节,在拼装过程中,要保证拼装形状与设计的一致性,并确保拼装的密封性达到施工标准;②底模制作技术。底模制作对施工场地要求较高,场地平整性对底模制作质量影响较大,平整的场地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台座的沉降的发生;同时,要对完成的底模进行刚度和强度检测,确保底模质量符合标准。

1.3 预制桩施工技术安全要点

在桩基础施工现场,要检查、确认桩身和桩基,保证桩身完整和桩基处于平面位置;在地质状况复杂的条件下,要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特别是施工现场内的地下水监测,并预先制定防范措施;预制桩施工是整个工程的重要环节,要把准备工作抓细抓牢,要调试施工设备,封闭施工现场前后的道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造成预制梁施工技术问题的原因

2.1 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在预制梁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意识淡薄,质量管理制度缺失,质量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为了追求施工进度,前期准备工作不严谨,不充分,导致施工规划设计不合理,施工方案可操作性不强,施工技术应用问题频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混乱,施工工序无序进行,施工技术应用效率低下,缺乏系统管理和统一调度,导致施工现场状况频发,严重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2.2 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机制尚不健全,其根源在于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质量监督意识薄弱,监督检查队伍资源配置不够,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制度不完善,导致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比如,在施工前期,对原材料和设备检查验收阶段,由于检查标准和监督机制的缺失,导致材料不合格而引发质量问题。混凝土台座检查是预制梁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的重压环节,混凝土台座如果发生沉降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与现有的施工设计和工艺会不匹配,就会造成预制梁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2.3 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预制梁制作和架设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对施工人员提出了较高的工作要求。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预制梁架设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目前,很多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文化素质较低,技术能力不足,施工经验欠缺,对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意识淡薄。对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一些企业虽然加大了施工前培训力度,但效果依旧不明显,成为桥梁建设的难点问题。

2.4 现场施工技术应用体系不完善

施工现场施工技术管理是确保施工高效、安全进行的重要保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的现场管理体系多是为了应付主管部门检查,可操作性不大,更谈不上落实。预制梁架设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科学规范的现场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如果缺乏可操作性的管理体系,就会造成施工人员责任不清,安全意识不够,对施工技术的选择不当,在技术应用中缺乏安全管理,对原材料摆放和设备保养疏于管理,导致施工安全和质量监督机制无法落实,极大地增加了施工安全隐患,给施工质量、施工效率和施工进度造成了负面影响。

3 预制梁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3.1 做好裂缝问题的防范和控制

载力和地基承载力状况,以及地下水变化和排水系统运行情况,以预防混凝土裂缝为目标,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治理措施,将安全隐患消除在无形之中。

3.2 提升预制梁施工技术水平

预制梁施工技术是保证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的关键因素。在预制梁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必须从多方举措入手,强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首先,要建立健全企业施工管理制度,引进专业人才,充实技术人员队伍,实施岗位责任制,并与施工人员的工作规划有机结合;其次,要有计划组织施工技术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操作能力,保障施工作业的高效进行;最后,要把监督考核制度和机制落实到实处,把监督机制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细节,把考核制度落实到个人,做好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把举一反三,不断完善各项考核制度,根据发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培训内容,确保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3.3 提高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质量

混凝土浇筑是预制梁施工中的关键环节,高质量混凝土浇筑可以有效降低裂缝发生的概率,保证桥梁的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混凝土浇筑质量低下,会导致桥梁出现多种结构性问题。混凝土浇筑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常用的浇筑方法有水平分层法、纵向分段法和一体化浇筑法,浇筑方法的选择要以现场地质状况和设计规划为依据,进行科学选择。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标准浇筑顺序,保证下料要连续,控制下料均匀,防止出现下料不规范、不均匀的现象,导致局部出现挤塞。振捣施工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要严格管控振捣均匀,振捣不能只集中一处,应该保证振捣器的高效实用,提升振捣的效率,保证振捣质量。

3.4 增强施工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

预制梁施工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工作,需要从多角度入手,逐步强化实施。其中,施工人员质控意识的提升,是高效、安全开展预制梁施工的基本要素。只有从意识形态上建立质控观念,才能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积极实施质控管理制度,在具体操作中做到安全施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为此,施工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培训机制和现场指导机制,不仅致力于增强施工人员的质控意识,而且要不断强化指导,让施工人员掌握提高质控的各种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3.5 健全施工技术应用监督机制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的监督检查机制尚不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而拼凑的条款,可执行性差,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具体来说,在责任划分上不明确,在监督检查目标、标准和内容上不清晰,在问题预防、处理和防范上不具体,导致工程监督检查效果不理想,无法为工程质量监控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为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一方面,要健全监督机制,完善检查项目和标准,建立预防和处理为一体的质控系统,并把责任落实到具体流程,落实到个人;另一方面,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有效配置资源,创新监督检查机制的实操内容,根据工程流程,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实行分块监督,提高监督检查的专注度和效率,确保施工顺畅运行。

4 结语

预制梁施工技术的高效合理利用,是提升桥梁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益的重要基础。为此,要做好裂缝问题的防范和控制,提升预制梁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对质量问题进行深刻总结,对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强化质量管控措施,确保预制梁施工高质量、高效完成。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施工人员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关于火电厂焊接生产的安全技术研究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监督宜“补”不宜“比”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