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空间聚集的安全风险及其防控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应对为例

2021-03-30王盼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8期
关键词:公共卫生公共服务新冠

王盼

(太原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0)

现今,国家大力推广基本公共服务等建设,并获得了显著成就,各级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逐渐更新、改善,城乡之间公共服务、生活水平等差异逐渐变小。在医疗机构、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群众切身重视自身利益,但还伴有优质资源分配不均匀等情况[1]。如此次新冠疫情防控主要因医疗公共设施缺乏,为了更好实施“四集中”,在民营医院、酒店、大学生宿舍、党校等场所快速改造成隔离点,对疑似病例或者密切接触病例进行收治,在运动场馆建立方舱医院,快速将确诊患者进行集中治疗[2]。“疫情之后”国家十分重视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对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对人们的需求予以满足,保证社会服务处于平衡状态。使公共服务更加标准化,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公平状态。在疫情下空间规划、防治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当重大疫情发生时,空间规划效果不佳影响责任缺位。医疗卫生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为预测医疗资源总共需要量、服务体系、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情况[3]。现今在防控病毒传播、免疫力提升方面出发,建立空间规划,实现免疫生物学跨学科框架,将预警、救护、学习、防治疾病等工作相结合,使城市整体免疫力提升。

1 疫情带给城市发展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破坏了人们正常生活,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城市发展和安全方面备受重视。在战胜疫情的同时,重点关注城市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技术等,其逐渐更新,更适用于实际发展中[4]。

1.1 城市健康备受社会重视

城市规划与公共卫生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19世纪后西方城市针对面临的公共健康问题制定相关学科,其理念和根源相似。在细菌论公共卫生时期,对疫苗研制十分重视。有关学者指出“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而是精神、身体、社会方面处于健康状态。

新冠肺炎疫情对人们的健康造成直接威胁,从爆发至平稳阶段充分反映出安全风险和防控的问题。疫情最开始阶段,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物理环境备受重视,对防疫物资大范围采购,并对确诊人员的流动轨迹予以重视;疫情扩散阶段,居家隔离措施实施对人们的交往和出行造成限制,随之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疫情平稳阶段,对社会安全性、环境健康等情况予以更全面的考验,在各种公共场所控制人流、分区等,尽量避免人群聚集情况,实现新型社交隔离[5]。在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抵抗中,人们对健康理念意识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1.2 智慧城市管理备受重视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管理技术的广泛使用。现今城市对当下疫情的管理方法具有多元、精细、准确、及时的特点。在疫情防控和监测方面,各级管理和团队对疫情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并及时上报,建立疫情实时追踪平台,为疫情防控和智力提供辅助作用。媒体和研究机构经微博、百度慧眼等平台获得真实有效数据,对城市流动人口行动轨迹、分布求助者、画像等可视化数据实施进行全面研究,对城市加强防疫、获取需求予以全面了解并重视。人们生活中远程会议、视频、教学等方式工作和学习,更好地实现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减少疫情对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6]。其中无接触式配送、无人配送、智能物流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生活中,保障人们生活正常进行。智慧化管理在疫情中应用价值较高。各地区建设“城市大脑”智慧平台,进一步将现代化技术和新技术向融合[7]。

2 城市空间聚集的安全风险

现今在相关资料库中,搜索“疫情、新冠”等词汇,筛查出相关资料,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间关注相关健康城市、空间规划、公共卫生、疫情防控、韧性城市等情况。对于此次疫情在老城区暴露出信息共享滞后、生活条件落后、资源分配不均、缺少应急预案、公共空间不足、社区力量薄弱等风险问题,需针对其予以改进[8]。

针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缺少相关联动防疫措施,导致疫情逐渐蔓延、发酵,殃及区域中相关城市。因城市防控机制尚未明确,体系尚未完善。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大多数医疗机构不能有序进行应急工作,因此在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方面信息实施检测和预警措施,并逐渐完善,有关部门对疫情检测资料予以随时掌握并实施评估,采取针对性、有效的防护措施。

疫情发生时,疫情地区医院设备、医疗物资、医护人员存在明显缺乏情况。因疑似病例较多、床位不够等问题,致使病人不能接收治疗,频繁在医院和家来回往返,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情况。医护人员的缺少使一线医生的工作量增加。导致消毒水、口罩、防护服等物质缺少。因此建立应急设施体系和调配资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属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防御的主要阵地,其责任较大,可有效控制社会治理层面。社区工作人缺少技能培训、装备供给不足、工作细则不明确等情况,因此对于老城区长时间保持丧失管理状态,在疫情中十分脆弱。

大部分城市中无论是社会教育还是学校等层面,均缺少对疫情防控的宣教,针对底层城市,在疫情发展时期,市民对疫情情况了解较少,不能充分认知其重要性。因此普及城市公众防疫知识宣教,属于城市安全和稳定的基础,如缺少宣教会使群众不能正确面对风险。

3 城市空间聚集的防控措施

在疫情爆发开始时,我国付出全面的努力来控制疫情,避免疫情扩散和蔓延,进而将一场重大灾难予以避免。此次新冠肺炎为国家敲响警钟,因此国家需要未雨绸缪,建立“生命至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严格依照城市自然发展和原则,使正常生活和环境得到保证,积极应对疫情后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形成健康、生态、美好、安全的城市。

城市发展规模效应会使城市资源汇集效率、能力提升,使城市功能备受重视,城市高度重视公共服务资源使用情况。此种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高度聚集,虽然稳固,但灵活性较差。有关学者提出,一旦灾难来临,基础保障的缺点全部暴露,医疗卫生服务供应不足,人们缺少防灾、防疫的意识。大部分学者指出城市效应和规模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此次疫情发生时,需依靠现有的医护人员和政府紧急救治措施,证实了城市多种公共设施建设需加强。此次疫情武汉市为重灾区,将城市缺少应急能力的问题予以全面暴露,其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存在直接关系。采取相关措施将公共卫生地方管理机制予以巩固,经政府同意后,自行建立医院,地方管理获得更好的权益,公共卫生管理的能动性被国家立法认可。进而经地方管理系统对公共卫生问题予以有效处理。医疗、教育、科学的逐渐发展,将差异化公共资源情况予以改善,保持均衡状态,成为高质量城市环境均匀发展的开始。

城市整体层面对各领域各层级公共资源进行综合,有利于各级公共服务资源进行科学布局、有效整合、均衡配置。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公平分配公共产品、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制定标准化体系,使不同地区人们都可能享受高质量公共服务水平。对城市社会系统全面化协作和协调予以重视,将最优资源进行分配,形成灵活的空间体系、管理体系。

4 结语

以此次疫情为基础,对整个城市存在风险因素和防控措施予以重视,并根据其制定相应对策。每次公共卫生事件均可推动城市规划建设改革,每次成功的防疫抗疫,均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设施存在密切关系,在城市人类健康发展中具有显著意义。城市建设和公共卫生之间相互相应和作用。新冠肺炎病毒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人们面对问题时,会重建城市规划和理想城市模式,进而出现健康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生态城市等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城市在过去、现在成为人类主要住所,为人们提供方便、健康的生活。因此及时指出城市空间聚集的安全风险,并依照其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进而对各种疫情予以有效预防。

猜你喜欢

公共卫生公共服务新冠
公共服务
新冠疫苗怎么打?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