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2021-03-30张嘉豪
张嘉豪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0 引言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伏羲观自然以日月星辰交替起伏而创八卦图,后世称之为先天八卦。所谓先天八卦是万事万物的一个前提条件,以阴阳对立思想、事物的生盛衰藏为自然之道不变规律。而至周文王之时,以伏羲先天八卦加以论证观山川地势以自然相结合,创后天八卦配以方向五行属性,时至今日对中华民族影响颇深,实乃华夏文明之根源。
1 传统文化对建筑的影响
1.1 易学与河图洛书介绍及对建筑影响概述
易经因为无所不包含其中,成为万事万物发展的百科全书,再加上其晦涩难懂的话语,导致许多人认为易经仅为占卜之书,再冠以神秘二字。时至今日分为易理与易数两大派。理用来指导人们行为、思想等生活方式,孔子谓道:“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易经能做到尺度的把握阴阳之中庸之道,大概是许许多多为官经商之信条。而河图洛书更为神秘,因其时至今日无法探究其创作之人,而河图洛书又与星象相互呼应,也被称为宇宙魔方。洛书又称为九宫图,图中之数上、下、斜相加皆为15,所以15 也成为天极之数的思想。秦都之设计就取法于天象,星辰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这种天人相应的思想在秦都的设计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阳宫如此,阴宫更是如此,而故宫设计更是突出了中华民族建筑与文化的影响。
1.2 传统文化思想对建筑的影响
在古人的思维中东方为太阳升起之地,青色也为一年四季发始之季,充满生机盎然,朝气蓬勃,万物之始,所以以木盖房为阳宅;以石似土,作归属之地为阴宅,因其土在古人眼中为万物之生始之地,它具有生死循环,落叶归根,逢春化为其他物质而生,具有生生不息的作用,有着阴阳两重含义,以此来建此世“归无”,来世尚待“出生”的逝者永息之地,即阴宅。所以中西方以西方石头建筑与东方中华大地木头建造的建筑相互对称,可谓一阴一阳相互对称,其中包含因素之一及古人认为人不能永存于世,何况居住场所,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易中所述之理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何况于建筑,所以人们从未把建筑当做永恒,因取于生机之物总会春始夏盛秋收冬藏,只有当人们逝去才会把墓当做永恒归属来经营建造,古人的礼制思想也对各种建筑物修建有着严格规范的要求,在春秋时期,儒家老子思想脱颖而出以“仁义”思想相结合,极力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名分、等级观念、三纲五常。以礼正名分,以北京紫禁城为例建筑布局就是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的建筑排列,以此论证礼制等级次序分明的产物,从布局、装修、形式、色彩、规模都无时无刻不在礼之中,体现了易经中的天生地成,天地合一,天高地厚,天覆地载,阴阳对立且统一的辩证思想。
2 周易与建筑
2.1 周易文化对建筑修建影响
所谓“易”以古文二字日月重叠以象太阳、月亮,周易其中“周”特指周朝所作,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易之道从三个方面讲述“易”,即变易、简易、不易。易经中变易所指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深谙此易者可先天而行,但不违后天;简易所指易经是包罗万象的一个人生智慧宝典,可用今日数学之术来表示就是一个万能的公式,一切事物都可套入公式而得到指点;不易所指即是,“易”虽然再讲变化之道街大道永恒前提不变。数字不仅算数,还起到哲学、民俗意义,《易经·系辞》所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底数五,合而相得五十有五,此所而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古人认为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易经中阳为“一”一个横,阴为“--”为两个横线以致阳奇偶阴,数与形,道合为一体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象数理得统一,在古代人们观念中“天圆地方”观念极其强烈,因为建筑向上发展的层数只用其阳数,在地上展开的建筑边角用其阴数从而达到阴阳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观点,在建筑修建过程中也以易经中数为己用以达到吉祥之意,如圜丘坛,因清乾隆年间设立祭天拜台其尺寸必须用其“天数”,不能有任何一个地数在内,所以为解决这个难题其尺度全采用鸳鸯尺丈量法,“九”为天数之极所以修建此建筑台阶石板都用其“九”天坛以圆象征天,外墙以方象征地,而天坛又以四正来明天地之中心,天坛分为三层,每层四面台阶分为九级,最高一层台面直径为九丈,名为“一九”,二层台面直径为十五丈名为“三五”,最下面一层台阶为直径为二十一丈,名为”三七。此丈量法把一、三、七、九之数全部概括,三层台面相合为四十五丈,又有九五之意,周易乾卦之中九五又为飞龙在天正是鼎盛之时的寓意。其二为楼阁体现出传统文化影响的莫过于黄鹤楼,背山面江,楼层共有其三,总高九丈七尺五寸,清黄鹤楼重建于同治七年(1868 年)楼的平面明为四方法四象,实为八角法八卦,明为三层楼以象天地人三才,暗为六层以象易经六爻之数,三层三檐,出角入角,每层十二角,下层十二角法十二纪,中层十二角法十二月,上层十二角法十二辰,平面檐柱二十八根以象二十八星宿,以内柱四根表四维,三层平座上共有斗拱三百六十个共象周天三百六十度之意,大小屋脊共有七十二条,合全年七十二候之意,第三层天花为二阶式,一阶为外围八方分列画八卦之象,二阶为圆形平板,上绘太极图,如日月经天分明以阴阳,顶装三坛又表上中下三元之意,其高度九丈七尺五寸,而宽度却为四丈八尺,宽用以阴数,高用以阳数,可见其易学思想深受其中,向天发展向地展开而达到阴阳相融之可谓建筑中的中正思想“八纪九堵”的建筑开间变化,周人在建筑修建中也以偶数开间八为尊六为其次,直到西周中叶以后以九件为一组,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中央为尊的观念出现“九五之尊”一直延续到清代,所以中国自古并非一开始就运用奇数开间建筑。
2.2 周易文化对建筑布局影响
古时建筑以八卦,月令图式的宇宙理论去规划设计,营造的人与自然为一体思想。《淮南子·泰族》中所述,昔者帝王论之灌政施政,必用三五,仰取象于天,俯取法于地,中取法于人,乃立明堂之朝,行明堂之令,以调阴阳气氛,以合四时之节,俯视地理,以制度量,中考乎人德,以制礼乐,行仪之道,以制人伦,而除暴乱之祸,以治朝纲也。夏主明堂,其主要功能“明政教”“明诸侯尊卑”“向明而治”等寓意,其青阳、明堂、总章、玄堂四个太庙时明堂东西南北四正的庙堂其中“个”是毗邻庙堂的夹室与厢房,这样帝王可以依据十二月的时序循着东南西北的方位,变换居住和施政的位置,以取得与自然同步的变化,并以此证明帝王政令秉承天意,掌四季之大权。而《周易·说卦》中说:“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意思是说,在八卦之中,离卦象征光明,当太阳处在正当中的位置时,照耀南方,使万物显明,都可以看到,这是代表南方的卦,所以帝王取法离卦,坐在北方,面对南方接见群臣,听取天下政务,象征面对光明,治理天下,故而《周易·说卦》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古代君王登基之后便向南而坐,位置都是坐北朝南的,其阴宅也不例外。早在秦汉时期,建筑民族标志性已显现,秦咸阳、阿房宫,汉长安、建章宫,以故宫为例,永乐年间朱棣迁都至今故宫,分为外朝内廷两个区域,其主要由封建传统的礼制参考予以规划,为体现帝王权力至高无上,显示庄重威严,采用突出中轴线,主要建筑沿着轴线南北纵深发展,次要建筑沿着中轴线两侧对称发展。故宫设计深谙阴阳之道宇宙之理,过景运门、乾清门、隆宗门。一条东西中轴线贯穿故宫一分为二为阴阳两区,南为外朝属阳,北为内廷属阴,其中轴线上太和殿为阳中之阳“太阳”,中和殿为皇帝小息之用,有其中和之寓意,阴阳之和,可谓中阳,保和殿为三殿最后一殿可谓阳中之阴少阳,和字体现为阴阳相和,天地和谐,万物有序。内廷为阴区,其中轴线以乾宁宫与坤宁宫为主均为面宽九间以示尊贵,此为皇帝皇后正式起居场所,在《周易》之中效法天地,以求“天地定位”两宫之间交于交泰殿,指天地交泰,阴阳平和的思想,全部出至于易经中乾卦、坤卦以及泰卦。过神武门一种轴线将宫城分为东西阴阳二区,东为阳,西为阴,故此东为皇太子居所以及与阳有关之事,而西为阴故此为宫妃居住场所。如是,东居太子,西栖宫妃,男左女右,左阳右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老子》,宫廷朝事大典百官排列,文成居左,武官居右,与此相呼应就有文华、武英两殿,古代建筑就是把阴阳宇宙观与宗法礼制巧妙结合起来,来设计此气势磅礴,象法于天地,人伦,的建筑群布局。有趣的是,故宫布局也与先天八卦阴阳分区的构思完全一致,总之先天八卦所表述为“乾道男,坤道女”日月运行,寒暑交替的阴阳世界及其图式构成,成为古代建筑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之一,以上所分析之处不难看出周易八卦的思想与建筑布局相互呼应的构成,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无不遵守阴阳之道。
3 结语
周易包含囊括万物,所谓大道至简,由于古代封建时代,帝王需要或江湖术士为之生计渐渐把周易神话迷信化,现代人们渐渐抛弃了它的哲学、人伦等人生智慧理念,对它敬而远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有它之理,读先人之书,行君子之道。以周易启示生活,以在周易中学习而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取之长处,抛其封建残留,古人对自然认知是我们当代科技发达的今天无不望其项背的,绘制二十八星宿图就是古人对宇宙明锐的观察,虽然房屋建筑根据这些传统为制建造而成,但不可否认它有其他的科学道理,应一层层剥丝抽茧才能观之此做法深层次含义,所以中华大地在东方之地创造出了特色的建筑群种,值得我们当代及后代人们深思研究,倾其毕生之经历,任重道远,为华夏文明解开古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