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太原市北部农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21-03-30郭宇

建材与装饰 2021年3期
关键词:管网市政管线

郭宇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00)

0 引言

农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村民日常生活最根本的需求,是改善农村环境,实现农村美丽风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目前太原市北部地区农村进行大量的调研及考察工作。重点探讨了针对地理位置、区位划分、发展战略等不同情况下的农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点,提出适宜太原市北部农村地区市政设施发展的建议,为其今后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太原市北部农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太原市北部地区作为传统的重型工业化区域,多年以来基本依靠各类工业化企业作为区域核心支柱产业。由于长期发展重心偏移,造成资源分配及建设力度的不平衡,农村地区基础建设长久以来得不到关注与发展。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级政府将解决农村问题,关注农村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近几年的资源投入,大部分农村的市政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实现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可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的需求。但同时,根据长时间实地调研及考察的结果来看,目前北部地区农村的市政基础设施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筹规划

现阶段北部地区没有针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研究及规划,大部分村庄仍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解决出现的基础设施问题。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与统筹考虑,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同管辖部门各自为政、配合不畅,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很好地指导村庄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限制了村庄未来的规划与发展。

1.2 建设力度欠缺,基础设施覆盖不足

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对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均加大投资与建设力度,但是由于资金来源不足,建设周期尚短,因此现阶段只有部分靠近城市范围的村庄实现了基础设施全覆盖,部分村庄实现了给水、电力、通信设施覆盖,还有少部分村庄市政基础设施较为缺乏。主要问题如雨污水系统欠缺或不完善,给水设施陈旧,弱电线线路私搭乱接等。

1.3 缺乏长效管理机制,维护制度不完善

部分村庄在近几年的建设过程中虽然实现了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覆盖,但是由于后期管理部门不明确,维护资金不到位,运维制度不完善,造成部分基础设施长时间使用后无人看管,损坏后无人维修,设备无人保养的结果。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村庄基础设施完备,管网齐全,各类市政来源通畅,排水条件良好,但只是因为部分设备存在一些问题损坏后无法维修,造成整套系统不能使用,影响了村民日常生活,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1.4 部分村庄对基础设施重视程度不足,村民集体意识不强

在考察过程中,还存在部分村庄自身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缺乏认识的情况。虽然上级政府部门投入力度很大,但由于存在村庄内部不配合、工作不积极、宣传不到位的情况,造成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困难,甚至出现部分村民不理解而反对建设的现象。这些村庄自身内部的问题解决起来较为费时费力,也是在设施落地过程中较大的困难之一。

2 建设目标及原则

2.1 建设目标

完善村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村民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村民生活品质,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最终建设一批家园美、田园美、生态美、生活美的美丽宜居乡村。

2.2 建设原则

2.2.1 因地制宜原则

项目建设应因地制宜,结合村庄现状条件合理确定村庄市政建设方案,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2.2.2 系统性原则

统筹考虑村庄及周边相关区域市政问题,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2.2.3 远近期结合原则

充分考虑村庄发展规划,市政工程建设中预留村庄远期建设空间。

2.2.4 经济性原则

在实现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的前提下,合理完善市政建设方案、经济指标,节约建设投资。

3 建设方案建议

由于北部地区村庄分布较为分散,不同村庄的建设条件存在差异,各类村庄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各村庄位置环境情况、周边市政设施条件情况、规划发展情况等条件提出不同的建设策略,才能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真正符合村庄实际情况,保证设施的实用性和持久性。本次主要把村庄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实施建议。

3.1 临近城市开发边界,市政接入条件良好

随着近几年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很多村庄已紧邻城市建设用地界线,部分村庄已包括在城市开发界线内。该类型村庄虽然行政区划属于农村地区,但村民的生活方式、村内住房建设情况、周边市政接入条件情况基本等同于城市,村庄的发展与规划目标也基本与城市相一致,只是由于村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迟滞性,造成各类设施建设不合理,覆盖不完善。

该类型村庄应重新进行全面的市政设施系统建设,参照城市居住区建设标准,铺设给水、污水、雨水、通信、燃气、供热等市政管网。给水、燃气、供热、电力、通信等接入城市供给系统,污水及雨水采用分流制分别接入城市排水系统,村庄市政供排系统全部由城市市政供排系统保证其供给与排出能力,既能保证村庄日常使用需求。

3.2 村庄所在地理位置平坦,周边存在一定市政接入条件

部分村庄虽然距离城市较远,但所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较为平坦,村内路网体系完善,村内存在自备水井,周边存在排水渠道或河道,村内已铺设部分市政管网,具有良好的改造条件。针对这种类型村庄,建议采取连片区域化建设模式。对行政区划同属一个乡镇,居住区距离较近且地形地貌基本一致的村庄。集中建设集中供水站,污水处理站,通信信号站等小型市政场站,由新建的市政管网串联各村,统一解决不同村庄的市政需求,由村所属乡镇街办等上级政府部门管理各类市政场站及管网系统,保证其运行维护的正常。

3.3 村庄分布分散,市政接入条件较差

少部分村庄位于东西山区域,所处位置较为偏远,地形高差较大,周边市政接入条件较差,因此建议采用村庄独立建设模式。新建给水、污水、雨水管网,满足村内正常生活需求;根据上位规划中对其热源的规定,采用燃气或电力供热,铺设燃气管网或增加用电线路;梳理供电、通信线网,保证其实用性与整洁性。同时维护各村自备井,新建供水水塔,使其满足日常生活用水的水量、水质、水安全要求;新建小型污水处理站,将村内生活污水通过管网收集,统一进入处理站处理后就近排放入附近退水渠;检查并维护其他市政设施如变压器、调压柜、信号柜等,保证正常的使用需求。

4 实施过程注意事项

在进行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时,有很多现实问题及工程细节需要多加注意。既定好的工程方案很可能因为在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困难不得不发生修改,因此难免会造成工程返工,延误工期,浪费资源,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

4.1 自然地质情况造成的影响

太原北部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大部分农村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湿陷性黄土地区对各类市政管线及场站,尤其涉及给水或排水类市政基础设施的施工做法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按照一般地区做法进行工程设计,会造成安全隐患,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设计及施工必须严格遵照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区规范、图集、技术规程等文件的要求,采取防止管道渗漏、基础加固、周边防护、更换建材等工程做法,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在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的同时,不会对周边建设环境造成影响。

4.2 现状管线造成的影响

部分村庄现状已铺设一定量市政管线,由于当时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设计与施工指导,管线铺设位置及方式较为随意。后期进行整村市政基础设施改造过程中,已铺设管线会对新布置的市政基础设施,尤其是雨污水管网系统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已有管线中的燃气、通信等管线由于权属部门不同,全部拆除重建基本无法实现。这样的情况下就要求在进行市政基础设施方案制定之前,优先采用管线勘探、调查资料、部门协调等方式,对现状管线进行探明。了解到现状管线的敷设位置、管线走向、高程关系的情况下,再制定设计与施工方案,保证改造工程的顺利实施。

4.3 村民生活习惯造成的影响

市政基础设施的根本作用是为人服务,因此在建设的过程中尤其应考虑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在现状考察的过程中可发现,村民的生活方式会对市政设施的建设方案造成不小的影响。如由于村内住宅的建设方式,大部分村民房前屋后均存在接水点,这就要求在进行方案设计时考虑到这种情况,根据实际的给排水方式,多加设管网与检查井,保证后续村民的正常使用。

5 结语

农村地区作为我国目前关注的焦点,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步骤。

本文仅就太原北部地区农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建议,希望未来加大农村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提出更加完善的建设方案,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管理体制,使农村地区得到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管网市政管线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高级别管线钢X80的生产实践
管网独立是妥协还是改革
从管网独立看国企改革
管网改革虚实
织起一张共管网
浅谈通信管线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