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1-03-30崔小英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9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施工单位施工人员

崔小英

(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12)

0 引言

对于一个建筑工程项目而言,除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以外,还要做好工程造价管理、施工进度管理与安全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施工任务,最终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行业当中树立起良好的信誉及口碑。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高度关注那些常见问题,积极探讨其解决对策,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呈现出较高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能。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对安全管理重视不足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并没有将安全管理放在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究其原因,主要是施工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和项目负责人普遍缺少安全意识,对于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势必会存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教育工作不及时或不到位、缺乏现场安全管理、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不具备自我防护能力等一系列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论在经济效益上、社会效益上还是行业口碑方面,施工单位都将面临着巨大损失。

1.2 施工队伍专业素质低

项目负责人是一支施工队伍当中的灵魂人物,其专业水平、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但是,目前很多项目负责人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并不过关,企业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时缺少一个系统完善、符合实际的用人标准,导致一些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的管理人员混杂在施工队伍当中,他们根本无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把关,更无法及时有效地开展施工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管理成效更是难以获得保障。此外,在当前的建筑行业内,涌现出许多先进科学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方法。但是,要想真正发挥出这些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作用价值,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施工经验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和专研精神。可事实上,真正符合上述要求的施工人员数量并不多。即便在开工之前进行了技术交底,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技术应用不合理、操作流程不规范、随意更改施工要求等问题,导致建筑工程质量存在诸多质量隐患。

1.3 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出台一套内容全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有些施工单位的工程管理制度还是很多年前制订的,中途没有对其进行更新与完善,有些施工单位的管理制度是照搬其他企业的,与自身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常在执行环节遇到各种阻碍问题,导致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标准、操作流程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工程项目都存在施工材料大量浪费、施工成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施工质量问题频出、屡次发生返工现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于缺少管理制度或者管理制度不完善所导致的,致使整个施工过程时常陷入混乱之中,大量存在各种不合理现象和浪费现象。

1.4 激励措施应用不到位

有些施工单位虽然制订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施工单位没有推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导致各岗位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少自我管理意识与约束意识,更没有将自身工作表现与个人收入相挂钩,有些施工人员甚至对管理制度置若罔闻,置之不理。致使施工管理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推进,整支施工队伍都处在一种自由松散、消极怠工的状态之中,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2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

作为施工单位的高层管理者,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同时关注企业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口碑。这就需要在施工过程中严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隐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施工。对此,需要施工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尽快更新管理理念,真正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强学习。作为一名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首先自身要牢固树立起安全管理理念,并且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对这一理念进行更新,明确安全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②由施工单位高层管理者和人力资源部门牵头,面向全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知识培训、实战演练以及案例分析,通过这些途径将安全理念灌输给包括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在内的每一名参建人员,确保大家能够自觉遵守安全管理规定,积极配合安全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根本减少施工安全隐患的存在。

2.2 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的方方面面,包括施工质量、施工进度、成本管理、施工工艺以及各项技术应用的科学合理性等。基于这一原因,建筑企业必须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实践经验、责任心、道德修养以及敬业态度进行严格把关,力争选拔出一批专业技术过硬、施工经验丰富、具备较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服从管理的优质施工人员,从源头上杜绝那些技术水平不过关、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员流入到施工队伍当中。此外,当施工队伍组建完毕后,项目负责人要充分利用好开工前准备阶段,协同工程设计人员和设计人员与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各岗位人员全面了解自身工作内容、技术要领、施工流程以及质量要求,为即将开展的施工作业做好充足准备;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尤其对于那些重要施工环节和关键技术,要在实施之前组织相关施工人员进行研讨学习,为工程建设质量和施工技术应用成效提供必要保障。

2.3 完善工程施工管理体系

在现代化工程建设施工中,会涉及众多管理需求与管理环节。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管理成效,施工单位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工程项目管理需求制订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始终处于制度框架内,各项施工环节也更加规范合理,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和行业规范。对此,需要施工单位的高层管理者协同各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制定出一套适用于本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之后,每当有工程项目即将开工时,再由项目负责人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对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与细化,使其既符合企业管理目标,又与项目实际管理需求相匹配,从而确保制度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例如在制度内容上,既要包括到施工现场管理、成本管理、材料质量管理这些所有工程管理制度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又要涉及一些仅适用于本施工项目的差异化内容,例如人员选拔聘用制度、岗位晋升制度等,着重体现出管理制度的全面性与实用性。

2.4 全面推行员工激励政策

通过推行员工激励政策,可以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局面从以往的被动管理转变成自我管理,甚至可以全面激发出施工人员的个人潜能,促使其自主学习,实现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这对于提高施工管理效能,无疑是一条有效途径。对此,施工单位首先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与工作要求,并将其落实到岗位责任书当中。当新员工正式入职时,项目负责人需要解读岗位责任书当中的内容,确保新员工全部知晓相关工作要求以及奖惩措施,最终需由双方签字确认;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要定期面向全体人员开展绩效考核,针对其专业水平、岗位技能水平、工作态度、责任意识等方面实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其考核结果不仅要与个人收入水平相挂钩,还要做到有奖有罚,对那些工作态度良好、工作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相应的嘉奖,而对于那些不服从管理、工作能力不足、缺乏上进心的员工,必要时,要予以淘汰。通过这种管理举措,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工程施工管理成效,还可以在整个施工团队当中营造出一种良好风气,确保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帮助企业在行业内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口碑。

3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个建筑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不但建筑规模、工程数量实现了大幅提升,在质量要求、施工进度方面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注重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加强对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起完善实用的管理制度,适时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迎接和应对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各项挑战,确保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符合建筑行业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施工单位施工人员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基于灰色聚类分析法对房地产项目施工单位风险管理的研究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施工单位投标让利分析
施工单位的索赔管理及费用的确定
施工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