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研究
——以西平县华港小区为例
2021-03-30范小蒙叶梦瑶
范小蒙,叶梦瑶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土木建筑学院,河南郑州 450046)
1 研究背景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的7%,就意味着该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化[1]。我国在2000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8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重达到11.9%,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
随着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数量众多且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给社会提出了迫切的转型要求。老年人如何有品质地度过老年阶段也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国家和社会应当采取措施,健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各项制度,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以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居家养老是大部分老年人度过其老年阶段的主要方式,众多的老年人在退休之后会逐渐经历完全自理期、生理机能转化期、半失能、失能期等阶段,同时在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方面产生一定的变化。其中生理特征主要有运动机能退化、感觉机能退化、神经机能退化,心理特征主要有失落孤独感、缺乏安全感和怀旧心理[3]。因此,积极推进住区的宜居环境、空间品质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利和舒适的友好环境进而助力老年人养老,是当下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 研究范围
华港小区位于驻马店市西平县解放路中段第一大道,于2010年正式建造完工,东临城市南北交通主动脉解放路,南边临龙泉大道,西侧毗邻城市绿色稀缺资源、天然氧吧——480亩洪河市政公园,整个小区被华港大街划分为南北两区。项目总体规划占地121亩,总建筑面积19万m2,容积率2.21、绿化率34.5%。本文主要针对华港小区南区的室外空间环境进行调研分析。
本文所指的“室外环境”,主要是在居住区尺度下,老龄人口使用较多的室外空间环境要素部分,包括道路设施、绿化环境、场地环境以及各类配套服务设施。
3 华港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现状研究
通过现场调研和对相关物业管理部门的咨询,得知华港小区的住户三代同堂的比例约为35%,本文希望通过调研,对比研究对象的需求,总结评价目前华港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设计各个方面的优劣,并以此为依据,对居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改造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在现状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现场调研、走访调查和文献查询的方法对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进行研究。
根据已经明确的室外环境适老化构成要素,在华港小区内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工作,将其存在的问题汇总如下:
3.1 道路系统未能实现安全连续
小区内的道路大多为人车混行,路面上停放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占用了将近一半的路面宽度,且车的停放位置比较随意,有些甚至停放到单元出入口处,部分道路存在凹凸不平的现象,使得交通环境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无障碍设计方面做得不完善,在单元的出入口处,无障碍坡道的坡度不符合规范,扶手存在破损缺失的现象。在一些道路的转折处和有高差的地方未设置相应的坡道等进行联系,从而出现断开的现象。此类问题不仅降低了道路的使用率,对老年人的出行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3.2 绿化空间环境不完善
场地绿化水平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尤为重要,根据现场访谈,老年人均认为良好的绿化空间水平不仅在视觉上带来一定的享受和愉悦,对空气质量的保证也有一定的益处,有利于他(她)们的身体健康。根据对小区内绿化空间的调研,可得出小区内的绿化率较低,植物配置缺乏层次性和多样性,能够提供遮阴纳凉的空间很少,尤其在一些老年人锻炼的场所,缺乏植物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老年人户外活动的舒适性。
3.3 场地环境品质低、适老性差
通过对已经形成的公共场地空间环境的调研分析,发现小区内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品质较低,此类空间仅仅是通过一些简单的绿化和硬质铺装,以及一两个连廊来实现,并且在其高差处理、动静分区以及铺装方面并未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从而导致一些年迈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仅能驻足在单元门口进行交谈,而此类公共活动场所则被居民用来作为“地上停车场”使用。
3.4 配套设施不足
通过对华港小区的调研分析发现,小区内的通行设施例如台阶、坡道、铺地等存在一定的缺失和破损现象,对老年人的室外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在休憩设施方面,小区内例如座椅、凉亭和游廊等各种用来满足老年人休息、交流的设施较少且品质低下,许多活动空间缺少休憩座椅和活动设施,游廊内所配备的座椅由于舒适度较差,不符合老年人体力活动的特点,导致老年人经常自带凳子用以休息。因此可以得出小区的配套设施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适老化需求。
4 国内外居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建设经验
关于室外环境适老化的案例建设多是在社区层面上的,故本文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社区适老化更新的成功举措,将其与居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设计相对应的内容加以提炼与升华,以此提出居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的对策建议。
4.1 日本社区适老化更新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日本的适老化更新作为城市更新在老龄化社会形态下的一种重要更新类型,已从单一考虑物质空间老旧化改造向适老化空间资源优化配置转变[4],日本的适老化改造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从1990—2004年,这个阶段属于全面重建阶段,主要是扩大居住面积、增加无障碍化设计以及提升居住性能;2004—2007年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保留原有居住团地布局,修缮、改建居住环境质量;第三个阶段是2007—2011年,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老年福利设施等的整合扩充、嵌入老年服务功能以及综合环境整治;最后一个阶段是2011年至今,主要是网络化紧凑配置功能要素和资源,实现就地养老。
4.2 国内社区适老化规划设计
我国在进入老龄化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涌现出一大批的养老社区。目前,我国的养老社区建设多运用中心式组团布局模式,将老年配套服务设施与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组合在一起,其益处不仅使居民最大化地享受社区配套设施,有利于社区配套的集约化,也能够让老年人融入各种活动中[5]。典型的案例有北京太阳城、杭州绿城蓝庭、杭州万科良渚文化村和昆山绿地21城。在设施的配置和布局方面,主要遵循紧凑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人性化原则。具体表现有:将功能相似、使用频率较低的用地进行相邻或复合化设置,比如体育健身活动场地等设施合并设置,在内部根据不同的人群进行细分。
5 华港小区室外环境适老化优化对策
5.1 道路设施的适老化改造
实现出行无障碍化,增强道路的安全可达性。对华港小区内现有的道路体系进行梳理,明确主要的车行道和人行道,对现有的一些较窄人行道进行适当的拓宽,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尺度适宜的出行空间。在人行道和停车设施之间设置安全缓冲区,进而保障老年人的出行安全[6]。对于一些道路转折有高差的位置,按照无障碍规范合理的设置坡道进行联系。在道路的路面平整度和材质方面,应将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放在首位,选择防滑、无眩光的材质,并考虑材质的渗水性,防止降雨天路面积水,从而影响老年人的行走便利性和安全性。
5.2 绿地空间环境的适老化改造
在绿地环境的观赏性、对空气的净化性的基础上,合理的增加绿地环境的适老功能,从老年人的心理方面进行考虑。遵循绿化环境的安全性、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性以及环境的可识别性等原则[7],对绿地环境进行改造。目前华港小区的绿地环境多以高大的绿植和低矮的灌木为主,未形成有层次性的绿地空间,且景观环境缺乏多样性。为此,在进行绿地环境的改造时可采用不同种类的植物高低结合的方式,营造具有层次性的围合空间,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性,在植被的选择方面,避免“致敏植被”的出现,选择安全无毒的植物,合理运用疗养型植物与园艺疗法[8]。对于一些种植在带有高度的花坛的绿植可以稍向外伸出,用友善的形式与尺度拉近老人与绿化植物的距离,以便老年人尤其是坐轮椅的老年人近距离接触观赏。
5.3 场地环境的改造
对华港小区内已经形成的场地空间进行梳理,确定不同的场地功能类型,合理划分并配置相应的设施,尊重已形成的活动类型,通过合理遵循高差处理、动静分区以及铺地处理三个方面的原则对场地环境的适老化进行改造。例如在高差处理方面,会有缘石坡道设计,应按照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相应的设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不同,可以通过隔断、植被等合理的进行动静分区,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活动需求。
5.4 配套设施的改造
在配套设施的适老化改造中,对小区内现有的配套设施问题进行评估,并与道路、场地以及绿化环境等相配合。配套设施主要包括通行设施和休憩设施,通行设施例如铺地、台阶、坡道和扶手等,可根据相关规范合理的配建该类设施。休憩设施例如座椅、棋牌室、游廊和亭子等,为了满足老年人闭目安坐、交流共享以及各项娱乐活动等,在配置座椅时,应达到每50m配有一处,样式也应灵活多样。对于亭子、游廊等所联合配建的休憩设施应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提高空间的便捷性,并适当的增加功能多样、构思巧妙、体量入微的户外家具,体现出适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