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
2021-03-30王国俊
王国俊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建筑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在现阶段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严格把握质量关、安全观是保证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在设计阶段项目负责人必须综合考虑巧妙设计,真正把抗震结构设计放在重要位置,以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效果。
1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概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主要是为应对发生地震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和复杂性,在建筑设计中进行全面的抗震设计需要从建筑材料入手,优化建筑物的整体结构保证防护性能,一旦发生地震可以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改进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对于发展安全建筑和保证社会经济效益产生积极的作用。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会对人类社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震级大的地震会严重破坏建筑物不可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另一方面地震会引发一系列的水灾、火灾等附带的破坏活动,对于社会而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社会影响。我国位于太平洋地震带的中间位置地质结构比较复杂,通过多年对地震的检测和研究发展地震活动强度大、震源广、频率大,作为世界上多地震国家加强对建筑物结构的抗震设计是避免地震灾害的有力途径。因此,我国在进行各类建筑物设计或者施工时必须增加抗震结构的设计,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建筑结构来设计科学有效的抗震设计方案,真正把建筑结构安全作为建筑领域发展的基本目标,来避免对人民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
2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作为衡量建筑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指标在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得到重视,保证建筑抗震结构的有效性必须从实际出发克服技术难点,设计人员需要增强责任意识,端正职业态度,深入建筑施工场所进行调研,真正解决建筑工程抗震结构设中的整体性缺乏、适应性不足的问题。目前我国建筑结构抗震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缺乏对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视,没有进行完善的抗震结构检验,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开发商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优化抗震结构设计,经过前期的抗震结构测试来提供精确的参考数据有利于后期的正常施工;②抗震结构设计无法和建筑工程保持一致性,难以真正发挥抗震作用,只有把抗震结构设计和建筑工程融为一体,方可实现建筑领域的持续性进步;③建筑材料选材存在问题导致组成不合理,在地震高发区域采取钢筋混凝土结构会容易产生变形或者侧移的情况,为应对地震灾害需要进行补救来增强改良基础结构。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整合施工技术、管理方案和建筑选材为基本内容,采取有效合理的方案来提升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建筑水平。
3 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结构设计有效对策
3.1 改进抗震结构设计方案
建筑物的地基位置不同,在发生地震时受到的破坏程度不一样,受制于地质条件的影响建筑工程必须经过前期勘察选择具有一定缓解地震能力的位置,有效避免其他因素带来的安全隐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质量。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需要综合考虑设计内容完善、结构科学的施工方案,符合我国现行的建筑抗震能力标准方可以投入施工,只有最大限度避免地震对建筑主体结构的影响方可以维持平衡和稳定。在高层建筑设计时需要保证各种结构和设施之间的平衡性,依据房子结构特点、重力作用或者设计要求做到抗震结构的层次性、均匀性和科学性,谨慎融入抗震结构设计,有利于提升我国建筑的安全性能。
改进建筑结构的抗震结构设计是解决我国建筑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优化设计必须满足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结构可以进行延伸或者自动恢复,这样在面对地震危害时可以保持持久的稳定平衡状态。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和处理阶段需要充了解项目要求,着眼于地基选址、建筑材料选用、施工技术或者质量检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融入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使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日益突出。在建筑设计时需要依据建筑物的规模和所处的位置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根据地区地震发生的频率或者等级制定抗震结构设计方案发挥重要作用。
3.2 构建抗震结构设计体系
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遭受的破坏主要包括地基破坏、结构体系破坏、刚度破坏和混凝土构件破坏等内容,地震等级和强度的不同对建筑物的损坏程度不尽相同,采取抗震设计的关键需要从优化抗震结构体系做起。在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意识到结构的差异化设计会影响整个工程的抗震性能,细小环节结构的增添或者删除都会产生连锁反应,从建筑工程项目规划做起,展开抗震结构设计可以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设计人员需要把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结构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和定性设计,逐步优化我国建筑的抗震结构实现对基本特点和布置方式的管理,不断增强抗震结构的实用性、综合性有利于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构建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体系是顺利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的关键途径,满足抗震性能要求后需要对整体结构进行美化处理,使整个建筑物呈现结构整齐、对称的特点可以提高我国的建筑设计水平。在构建抗震结构体系中需要逐步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抗倒塌能力,面对地震强度小的地震结构不会变化、强度大的地震建筑物不会倒塌是抗震结构设计的最佳结果。不断增强抗震结构设计的条理性、层次感需要采取针对性十足的抗震措施,对施工场所的地质条件进行准确判断和设计,优化设计框架提升抗震能力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性真正,避免了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3.3 更新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和抗震结构设计的主要因素是设计人员,作为专业的设计人员必须了解我国当前的建筑发展情况更新设计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和职业素养可以确保抗震结构在整个建筑结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筑工程作为一个庞大的项目具有工期长、设计要求精读高的特点,抗震结构设计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以抗震结构为基础工程设计人员需要转变设计理念把握设计要素,加强个人对抗震结构的认知,为后续的有效设计和科学管理提供条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建筑工程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是否处于地震带、如何设计抗震结构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等,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和检测可以确保其产生抗震作用。
不同的抗震结构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应当是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基本共识,在新型建筑结构设计理念的指导下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当前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否满足要求,只有做到统筹兼顾、优化设计方可以保证抗震结构的效用有利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设计人员在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时需要在基础数据的支持下进行全面考虑,保证建筑结构的精妙性、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在地震时整体结构可以不变形、不倒塌,各个部件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真正发挥抗震作用。
3.4 突破抗震结构设计要点
在整个建筑工程开展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施工环境和项目要求选择抗震结构,真正凸显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可以避免安全隐患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要点包括以下内容:①合理选择建筑抗震场地是基础,对于设计人员而言选择建筑施工场地影响后期的施工安全,如果建筑物表面性质不稳定会影响到抗震性能,一旦发生地震其损伤程度会进一步扩大,选择平坦开阔、稳定的地质作为地基进行施工有利于提升建筑安全水平;②减轻建筑物的自身重量加强薄弱环节是关键,在地震灾害发生时建筑物受到的影响和自身的高度重量成正比,只有在保证结构的前提下方可以提升抗震设计的有效性真正增强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③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抗震措施,针对不同的建筑项目要求引入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法,针对不同的部位进行抗震结构设计真正提升我国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当前建筑结构设计中常用的抗震技术包括基础隔震技术和层间的隔震技术,针对建筑结构中所受应力大的部位修建隔离层,可以起到分散荷载的目的,通过对原结构的调整消减了地震力,可以保护建筑物的结构不受损坏。可以通过优化剪力墙结构来提升建筑抗震结构的稳定性,真正把稳定性和结构的完备性放在突出位置,保证建筑物的抗冲击能力,不断改进技术和施工工艺,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整体的抗震结构设计水平。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已经步入“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真正把建筑物的抗震结构设计放在重要位置需要更新抗震技术提升设计质量,在有效避免地质灾害、自然灾害对我国人民生命和财产产生危害的过程中服务于经济建设,从而真正发挥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优势,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