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体验的遗址公园规划设计探讨与实践
——以南昌海昏侯遗址公园为例
2021-03-30王曦
王曦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
0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随着朝代更迭,社会变革与发展,遗留下很多遗址古迹[1]。遗址公园既具有遗址的文化功能,是城市的文化标签,同时也具有生态、休闲、游览等功能。在基于文化体验这一主题下对遗址公园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一方面可以加强对遗址的就地保护,加强城市生态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让他们徜徉在自然与文化中,提升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带动第三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1 遗址公园与文化体验的定义
1.1 遗址公园的定义
遗址作为一种纪念性空间,反映从过去到现在历史长河里的某种状态,它是具有突出文化、历史、人类学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者自然与人联合工程的遗迹。遗址公园将遗址与公园相互结合,在遗址这一珍贵资源的基础上,以保护和利用为目的,通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手段,将遗址打造成公园的形式。在范畴上,遗址公园属于公园的一种类型,遗址是此类公园的界定。遗址公园不仅可以凭借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特色,加强对遗址的就地保护,同时可以运用景观设计与周边山水资源相融合,摆脱公园单一的自然风景让游人产生的审美疲劳,更好地吸引游客畅游自然与文化,提升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1.2 文化体验的定义
体验是个人通过形体、情感上参与某种活动所获得的心理感受,包括一系列舒适、回味、感叹、欣赏等心理波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感受,反映人们心灵的旅程[2]。文化体验是个人通过接触和感受文化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追求感官与情感的双重刺激[3]。以文化体验为特色的遗址公园,在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来访游客的心理感受,让体验者与文化进行互动,调动他们新奇、愉悦的心理感受。
2 基于文化体验的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与策略
2.1 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原则
(1)原真优先原则。遗址是历史变迁所遗留下的产物,原真性是其基本属性,它对科学研究和历史解读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原真优先为原则是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的前提,充分考虑对遗址的保护,不能改变遗址本体与周边环境资源,不能因为设计师的主观原因去改变遗址的原真性。遗址公园文化体验设计要展现遗址的原真性,不能改变遗址本身、遗址周围环境、遗址建筑结构与材料、遗址所展现的工艺与风格等。
(2)整体保护原则。遗址的保护要充分考虑整体性保护,应保护遗址所携带的全部历史痕迹与文化,对遗址的保护要从单一性向整体性发展。对于那些因特殊原因遗址发生改变,文物缺失或受损的,应保持原有风貌,不宜对其进行重修或复建。
(3)突出主题原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要以突出主题为原则,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遗址的相关主题,主题的设定要依据遗址本体所携带的相关历史文化信息。遗址的相关文化主题要渗透到遗址公园的规划当中,并体现在遗址公园的宏观与微观设计中。
(4)以人为本原则。遗址公园的文化体验设计面向的是大众,因此要将以人为本作为基本原则。规划设计要以人为参照,以人的心理感受与使用诉求为出发点,满足大众的心理特征与行动模式,充分考虑他们的体验感受,满足他们在体验过程中的心理与心理需求,让其文化体验更加深刻。
(5)生态环保原则。遗址公园是遗址与城市间的过渡带,良好的生态植被可以改善当地的环境与气候。在遗址原有环境基础上,规划设计要以生态环保与原则,要与原有环境相结合,与城市的生态元素相联系,严禁为了突出设计而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
2.2 遗址公园规划策略
(1)分区规划,多核心并存。遗址公园要规划先行[4],传统的公园规划往往是“单核心”的模式,更多地侧重观赏、游览、休憩功能,具有多重属性的遗址公园如果仅以“单核心”为模式会限制文化展示的自由,单一的体验感难以吸引广大游客,会让他们产生审美疲劳。因此,要对遗址公园进行分区规划,多核心并存,规划出具备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文化公园[5]。
(2)氛围营造,按序列展开。遗址公园氛围营造主要可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进行营造。在时间序列上,可从遗址及周边环境环境、遗址相关人物及人物家族、遗址涉及的重要文化和多个元素的时间发展序列进行剖析展示,营造一个整体变化的氛围区域。在空间序列上,通过采用叙事的景观手法,将点线面相互连接,通过景观引导来让文化体验更加流畅和连续,构建情感体验,实现场所精神。
(3)交通组织,开放式流动。交通组织规划是为了在遗址公园中形成完整的流动循环系统,在游客进出的过程中加强各个分区、景点之间的联系[6]。通过便捷的交通系统把遗址核心区块以外的绿地还给大众,公园外围区块设置为开放式空间,方便游人流动,道路选线要避开遗迹相对比较集中的区域,优化交通路线。
3 南昌市海昏侯遗址公园规划设计项目实践
3.1 区位概况
海昏侯遗址位于江西南昌新建区大塘坪乡,临近鄱阳湖,向南约40min车程到达昌北国际机场、1h车程进入南昌市市区。本案设计范围东侧紧邻紫金城城址,其真实地保存了城址的选址与格局。北侧有大量城址西部墓葬区,其展示条件、遗产本体的可观赏性、遗存的真实性、完整性保存较好。西接展示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南侧有苏家山墓群及大屋场新村、八门新村、联合村、老柘下村等村落。
3.2 设计定位
以大汉文化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景观为过渡,打造海昏历史遗址文化景观。通过景观手法融入大汉的政治、文化、思想、生产、生活、自然风光等场景,让游客在游海昏侯故国时,透过景观仿若可寻两千多年前海昏侯国的历史景观。
3.3 分区规划设计
(1)文化展示区。文化展示区作为遗址公园的开篇形象部分,以博物馆为中心,以景展示大汉文化,意欲用景观打造“迎天下宾客,展大汉气势”意境。以大汉文化、海昏文化为历史基础,提取汉代建筑汉阙文化和海昏马车文化设计入口甬道景观瑞阙迎宾;提取礼玉文化设计以博物馆为中心的周边景观。
(2)墓葬探秘区。刘贺墓周边景观,重点打造北入口和东入口景观,设计探秘互动景观和休闲广场展示,以乡土植物体现“莽莽大汉故国”的野趣意境,让游客可对话千年文化。
(3)民俗体验区。民俗体验区以观西村和裘家村两个自然村落为中心,营造汉代生活和生产技艺的场景,为游客提供一个集饮食、购物、居住为一体的生活空间。以海昏考古出土的香瓜子及考古研究刘贺腹部遗留的香瓜子为背景,结合当地盛产水果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在背山坡地上设置御瓜圃,还原海昏国遗址历史景观;以出土的手工艺文物和汉代手工传统技艺考古资料为背景,结合当地产业和自然资源,配合海昏侯出土主题如冶金、纺织、雕刻等,将裘家村打造成以传承、展示和体验汉代传统手工技艺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村落。
(4)自然风貌区。自然风貌区包含祠堂岗、花骨墩和丰收湖,现状植物较好,以下层梳理为主,花骨墩结合现状松树,营造花骨松风的文化景观;利用现状丰收湖设木栈道、种乡土芦苇等湿生植物,营造野趣亲水芦荻飞雪意境景观。
3.4 重要节点设计
为了突出遗址公园的文化体验的氛围,展示遗址公园的历史文化,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其中着重打造的瑞阙迎宾、文遗博览、御瓜圃、海昏侯墓周边景观、芦荻飞雪、花骨松风等6个重要节点。
(1)瑞阙迎宾。汉阙是汉代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在景区入口设置汉阙迎宾作为汉代建筑文化的节点,迎宾大道是整个景区重要的展示门户,整体景观风格应该大气且富有野趣。结合场地现状、梳理场地高差,在迎宾道上设置具有汉文化元素的石马雕塑,搭配枫香等南昌本地的乡土植物,营造出具有大汉气势的入口景观。
(2)文遗博览。重点打造博物馆周边景观,提取汉代儒礼玉文化,设计以景观小品展示大汉文化,以铺装纹样园路设计融入大汉礼玉文化,并根据汉代上林赋中的记载种植乔木、果树,以还原大汉的景观风貌并结合廊架打造紫藤隧道景观。
(3)御瓜圃。以海昏考古出土的香瓜子及考古研究刘贺腹部遗留的香瓜子为背景,结合当地盛产水果得为基础,在背山坡地上设置御瓜圃和情景雕塑,还原海昏国遗址历史景观。
(4)芦荻飞雪。在祠堂岗东侧有大片得芦苇林,设计因地制宜,以芦苇为主题,结合丰收湖做亲水栈道,营造“芦荻飞雪,莽莽大汉故国”的景象。丰收湖水库由于雨季、旱季及周边农田灌溉用水等因素,可适当拓宽水底面,减少枯水期裸露的土地面积,并结合浮板植草等造景技术,争取在枯水期达到景观最优化。
4 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国家对文化发展越来越重视,对遗址保护也越来越关注,遗址公园文化传承、文化体验是重点。以遗址公园的文化体验为切入点,与遗址公园规划设计相结合,使游客进入遗址公园时能感同身受,更直接感受到文化、历史和科学等,对遗址文化深入其心,丰富情感体验。另外,合理有效地规划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带动当地的第三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