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探讨

2021-03-30师诚

建材与装饰 2021年16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城乡

师诚

(南宁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 530028)

伴随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土地资源需求量更大,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土地资源作为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基于人们的生活现状、城市发展趋势及需求等合理规划设计,协调处理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的关系,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但是基于当前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现状而言,多具有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土地利用率较低及行政审批效率较差等问题,影响土地利用与城市规划的整体效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合理利用,对城乡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需要提升重视程度,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制定解决对策。

1 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的价值分析

1.1 提升规划管理质量,规范管理内容

城乡规划中的科学土地利用管理,能够规范土地建设的内容,合理应用各类资源,提高规划管理的质量[1]。通过引入专业人才,加大执法力度及完善管理制度等方式,让先进的土地管理理念融入土地利用活动。以动态监督、规范操作等模式,预防不良问题的发生,保证各类土地资源的充分应用。

1.2 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利益

城乡土地资源利用,需要坚持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理念。相关管理部门及人员需要基于城乡发展的现状、差异及影响因素等,合理配置土地资源[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城市生态公园且注意文化项目保护、资源保护等,为城乡居民创设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利益。

2 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现存问题分析

2.1 规划体系不够完善

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发展能力等。但是基于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的现状而言,多具有空间规划内容不足,整体规划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前瞻性、宏观性分析等问题。在这种问题影响下,土地开发不合理、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影响土地规划及利用的效果。

2.2 行政审批效能较低

我国国土资源丰富,但是受到地理环境、人口数量等因素限制,一些地区存在国土资源紧缺的问题,土地利用的相关管理制度、审批流程等不够完善,存在审批效率较低,投资支持力度较差等问题,由于投资困难,致使资源利用率较低。

比如某城市在滨江项目建设期间,计划将其设计为具有防汛能力、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工程。在专业工程团队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预计建设工期时间是21个月,投资金额是5亿元。但是在后续项目执行的过程中,由于项目建设的规模较大,资金投入量较高及审批流程繁杂,致使项目建设被迫转变,工期时间延长,投资金额显著减少,整体建设的效果与计划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2.3 土地规划监管不足

城乡规划过程中土地的利用,易于受到建设质量、施工因素等影响,致使土地利用效果不佳,整体功能价值无法得到彰显[4]。比如一些建设开发商未能够按照集约化原则、科学管理理念等实施土地开发应用,则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发生。再如一些施工建设单位可能会任意变更建设方案,在相关部门未能够及时跟进、监管的影响下,也会影响建设的效果,无法发挥监督管控的作用。

土地资源的管理、利用情况等,均会影响土地资源的价值与居民生活质量,不规范的土地规划及资源配置方案,会限制地区经济的发展。比如以某市区土地规划工作为例,作为城市内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最多的辖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着楼盘之间距离较近、采购不合理等问题。小区居民的日常采光效果、通风效果等严重受到影响,楼盘价格和土地资源难以有效配置,则会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及经济效益,且对生态管理效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削弱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3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对策分析

3.1 明确土地利用标准,坚持因地制宜理念

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管理,需要深刻认识到土地资源的价值、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等。基于城乡规划的内容及要求,监理健全土地利用的标准,编制土地资源分类原则,且对具体的执行项目进行细致划分。在宏观角度上,基于城乡发展的要求及趋势进行分析;微观角度上,基于城乡空间应用的现状、居民生活中常见问题等探究,协调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城乡空间、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

比如根据城市产业形态、资源优势等实施土地资源管理。具体而言,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则可以在轻工业厂房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适当放款土地审批政策;针对于城市中公园资源、绿地资源较少的城市,则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规划更多城市生态公园,对大型城市生态建设项目等给予政策支持;针对文化古迹、人文建筑相对较多的城市,则需要历史文化的保护。在城乡土地规划中,注重保证历史文化不受到影响及破坏,彰显城市的古风古貌、人文底蕴。

完善的土地利用标准构建,能够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保护各类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4]。城乡规划中的土地自用,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思想理念,合理布局空间结构,基于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精细化管控。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人员需要严格基于法定程序与批准权限获取土地使用权,开发各类建设用地,实现空间合理布局及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

3.2 健全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应用土地资源

建立健全土地管理制度,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提供基础保障。在具体的城乡土地规划过程中,需要全面考察当地的资源环境,明确城市空间规划及土地资源分布的情况[5]。根据分类标准实施土地资源利用,预防土地资源浪费、利益冲突的问题发生,切实发挥土地规划的作用。

首先,需要完善土地生态产权补偿机制,基于生态价值产权,合理划分土地开发利用行为,保证土地资源、生态资产的整体价值得以呈现,对土地利用行为也能够发挥规范、管控作用。其次,需要健全农田保护制度,对耕地资源、农业生产资源等予以保护。以完善的土地管理、监督制度等,严格处理违规占用土地的行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及居民基础生活质量。再者,需要综合应用定额管理、存量盘活等路径,系统规划土地资源,优化调整土地结构,实现土地集约化与节约的目标;最后,则需要强化土地征收机制构建的重视程度。编制科学的土地价值计算指标,综合分析待征收土地的原有价值、发展附加价值等,做好与群众的沟通工作,在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方面,和谐达成一致观念。

3.3 管理权力适当下放,兼顾多重规划原则

城乡土地资源规划中,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适当地下放权力,赋予土地、房屋所有人使用权、处分权等管理权限,构建平等、民主的土地义务,编制细致且合理的费用缴纳标准。保证土地权益人在获得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也能够确保政府获得合法税收,实现个人、集体及国家利益的均衡发展[6]。政府需要提高社会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权力分散与社会监管机构的建立等方式,对土地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以法律手段及时处理违法占地、抢占土地的行为。同时还需要强化日常宣传的重视程度,为城乡居民介绍土地合理应用的必要性,相关的法律政策及惩罚措施等。在全民的配合及监督下,提高城乡土地规划及利用的质量。

城乡土地资源规划,需要兼顾多重规划的原则。在明确土地规划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量产业布局、居民生活需求等,设计特色项目资源,制定适合城乡发展的个性化土地资源规划路径,构建基础设施,交通便利,自然、经济及生态和谐发展的城乡环境,充分彰显土地利用价值。

4 结语

城乡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土地规划方案,特别是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更需要加强土地利用的重视程度。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明确土地资源的价值,基于城市特点、发展趋势及群众需求等进行整合分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城乡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城乡涌动创业潮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应用型城乡规划专业培养计划与教学改革探讨
三维仿真在城乡规划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