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活力复兴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

2021-03-30张明慧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3期
关键词:历史空间建筑

张明慧

(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城市历史地段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为城市的发展进步增添了活力和品味、提供了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历史地段见证了城市的前世今生,不但记录着社会演化的轨迹,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文化的走向和选择,其意义深远。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之中,我国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在不断发展,与此相应,我国的城市建设出现新格局,有新机遇,也面对新问题。这些问题的恰当处理甚为重要,而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关系着城市品质的提升,正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1 概念梳理

1.1 关于活力复兴

活力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旺盛的生命力”。凯文·林奇在《城市形态》(Good CityForm)中将其定义为:一个聚落形态对于生命机能、生态要求和人类能力的支持程度,而最重要的是,如何保护物种的延续,这是一个人类学的标准[1]。复兴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复兴是指通过一定的计划,预防和阻止城市中的进一步衰退现象,综合处理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经济、人文历史和环境品质的共同繁荣和长期兴旺。

1.2 关于历史地段

历史地段(historic area)是国际上通用的概念。在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内罗毕建议》在《威尼斯宪章》的认识基础上将“历史古迹”的概念进行进一步扩展,并且提出了城市的“历史地段”的概念:“历史地段应是指从历史、考古、建筑、美学或社会文化的观点出发,建造的城市居住空间或乡村居住空间中的建筑群体,被认为统一而具有价值的东西”,并强调“历史地段及所在环境应该作为世界遗产中不可更替的一部分,从整体而言视作互相联系的有机体”[2];之后,1987年通过的《华盛顿宪章》中对历史地段的定义受到普遍认可,并延用至今[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中对历史地段的定义是:可以是文物古迹比较比较集中连片的地段,也可以是能比较完整体现出历史风貌或者地方特色的区域。地段内可以有文物保护单位,也可以没有;历史地段可以是街区,也可以是建筑群、小镇、村寨等。

历史地段作为有文化积淀和场所意义的城市地段,既包含物质层面的建筑物和空间场所,还包括无形的文化内涵,比如,人们在此区域中形成的价值理念、行为模式、风俗人情和政治氛围等。该理论更加强调历史地段的文化积淀和性格特征,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提出更多的要求。

2 历史地段的保护

2.1 历史地段保护的理念与现实

“保护”是历史地段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保护,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与观点。比如英国学者W.鲍尔认为:保护主要是指对现有的美好城市环境予以保护,但在保持其原有特点和规模条件下,可以对他做些修改、重建或使他现代化[3]。国内学者阮仪三先生在《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中也有论述:“保护,就是保护建筑的原有风貌,并在保护历史街区风貌完整性的基础上改善生活条件。[4]”通过对学术界一些观点研究的理解,我们发现对于历史地段的保护,其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更好地使其迸发活力,与时复兴。然而,现实城镇中对历史地段保护的结果往往是,历史地段的“建筑载体”得到保护与恢复,但街区所依附的环境已遭到破坏或不复存在,支撑街区的固有活力丧失殆尽。由于历史地段功能空间、原住居民的变化,原有的邻里关系和社会网络、居住模式和居住文化遭到破坏。这种“破坏性保护”的现象,打着保护的旗号,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以牺牲历史地段原住居民的利益为代价,通过建造大批量仿古建筑,来实现所谓的“复兴”,其结果是形成新的破坏。

2.2 历史地段保护的物质环境要素

历史地段的特色空间诠释着城市区域的历史记忆,其场所呈现出城市的特征、个性及象征意义[5]。历史地段中的建筑需要周围环境要素的衬托,才能形成完整的城市风貌,才能和城市肌理有机联系,因此对于历史地段物质环境的保护,需要从城市整体风貌考虑,侧重对典型历史建筑的保护,对整体环境的分析,对历史文化的解读,主要从以下几个点考虑:

2.2.1 历史地段的建筑形态

通过对历史地段最具特色、最能体现历史文化的建筑形态进行保护,使城市风貌得以延续。比如因各地气候原因,我国西北区域的民居墙体厚重,屋面坡度较小;而西南地区的民居多以穿斗式、干阑式为主,屋面坡度较大,且形态轻盈。

2.2.2 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

每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貌都有它特有的表现形态,有活力的历史街区会同时存在多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印记,体现各个历史时代的变迁历程。因此,在改善历史地段的过程中应注重对不同时期建筑风貌的特色保护。

2.2.3 建筑本体的层次和韵律

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每个建筑单体组合的整体建筑风貌蕴含宏观层面的基调,通过装饰样式、门窗元素、细部节点等的呈现,会形成城市地段特有的层次感和韵律感。这些细节的把控,对复原历史地段和保护城市氛围有重要意义。

2.2.4 地段空间的组合形式

历史地段的道路、河道、庭院空间等节点的组合形式,是经过历史沉淀和积累后的成果,与社会发展、经济形式、人类行为模式关系密切,同时也蕴含着传统文脉和社会伦理关系,因此历史地段空间保护有重要意义。

2.3 历史地段保护的类型

2.3.1 传承型的保护

传承型的历史地段保护,通过对历史地段街区原有结构、肌理以及建筑特征的传承与还原,来维护地段保护文化和历史涵义整体的延续性。比如,对历史地段建筑样态的传承,往往通过维持历史地段街区原有街巷的空间尺度,沿袭传统特色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层次性,保留多样且统一的建筑界面,塑造传统空间的氛围,激活特有产业及手工业活动的再现。正如伊利尔·沙里宁所说“城市的秩序绝不可能是修建筑那样,是一种完整的、最终确定的形式规律,而可能是一种沿有序轨道的运动发展”。

2.3.2 新质型的保护

新质型的历史地段保护,首先是要以保留原始风貌结构为基础的前提下,根据空间的需求,对场所中的元素进行增减。包括去除或弱化原有元素符号、融入新的元素符号、以及对各种元素之间的调整等方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对历史地段空间特征肌理传承、建筑样态重点保护的基础上,植入新的空间,运用空间变化、穿插、元素嵌入等方式,处理与传统空间结构的关系,控制模式、形态、尺度及色彩等方面,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延续原有空间形态。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在原有空间的基础上增减新的构建符号,并保持历史空间界面和物质形态的连贯性。根据新的功能空间的需求,把传统要素现代化表达、外部要素内部化等方法,赋予传统空间或构成要素新的意义和内涵。

3 历史地段的更新

3.1 关于历史地段的更新

历史地段更新是依照该地段更新的社会价值、更新目标、经济效益、实施路径等需求,对历史地段的室外场地、建筑物、基础设施、景观环境等多方位、多样化的更新以及历史地段人口配置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其包括三个方面:①对象的设定,一个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地段”区域;②特殊历史地段需要“更新”,其更新方式有整治、改建、修缮和新建等;③更新的对象,包括土地、建筑、人口。“历史地段”所在的区域特点决定了在人文、历史方面保护的方向;“更新”一词决定了对不同区域建筑所采取的不同形式的更新手段;更新的对象,决定了更新的对象不仅是对物质层面的改善,而是通过物质层面的改善实现社会经济的模式改变,通过更新优化“历史地段”区域的土地结构、经济结构、人口结构,使逐渐衰败的历史地段得到提升。

3.2 历史地段更新的原则方式

3.2.1 产业优化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优化原则是历史地段更新中的重要原则,伴随城市中新城、新区建设得如火如荼,历史地段的传统产业开始衰败,丧失经济活力,①面临内在经济活力的缺失和更新的主动性,而外在投入的资金与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化风貌有很难融合;②特色的历史地段多数位于经济价值较高的城市中心区域,低密度形式的保护增加了被动保护的成本和压力,在经济利益的社会前提下很难延续。在此情况下,历史地段的活力复兴,更新的重点就是重振经济本色,传统产业“高投入,低产出”的价值模式必须优化升级,通过借助先进的科技对文化产业及艺术资源进行再创造,利用传统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新兴的产业类型,形成文化产业链,带动链条上下游及大批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地区的经济实力。以产业优化的形式来带动历史地段自身的经济活力,将其重新融入城市的经济结构中。

3.2.2 空间整合激发特色空间

历史地段更新的过程中,虽然一些地段的整体功能不能满足其所在城市发展的需求,渐渐衰败甚至废弃,但是其街区肌理、特色建筑空间甚至建筑细部、材料等在整个城市文脉中仍具有重要作用,传统街区更具自由的规划布局,建筑群体水平铺开,生活的内容隐含于内,老房子、街道、里弄、庭院组成传统街区特有的空间肌理,古老的建筑在进行更新后又产生一种时尚与历史的交叉,激发创造力,为不同类型的活动提供支持。

3.2.3 人文生态引领传统与时尚生活方式的融合

历史地段的更新有赖于人文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设施的整合优势,以其独特的文化积淀为基础的进行更新,最大限度的保护城市生态文化,激活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即生活方式的多样选择和与时俱进的时尚。传统街区人们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很大的不同,就是日常社会交往活动的多样性与良好的邻里关系。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崇尚信息化、艺术化,充满了时尚的元素,大众流行跟随时尚的潮流,呈现流行的短暂、新颖、猎奇等视听触嗅味的全方位感受。历史地段的更新,归于本源要以人为本,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模式,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4 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相互关系

历史地段的更新与保护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是有机生长,协调发展的共识。更新是实现保护的途径,保护则是更新的传承。传统与现代共生,历史与现实相互辉映,才能彰显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城市个性。正如吴良镛先生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顺应城市肌理,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与发展”。在对旧城的更新改造过程中,以保护为目标,遵循循序渐进、小规模改造的方法[6]。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过程,永无止境,而活力复兴则是这个过程中某个时间段追求的“一种状态,一个目标”,是经济、居住环境等方面相对更新以前的一定改善,复兴目标也是相对的,也是永无止境的。

全新的建筑艺术创作固然可贵,但它却无法替代历史的传承与文明的延续。历史地段呈现的生活方式是有历史积淀的,能够体现人文特色的生活方式,对它的保护要站在城市发展的高度,以历史文化资源为背景,进行的一场城市更新形式,不能只是为达到某些利益而淘汰有历史积淀的生活方式。只有把对历史地段中的实体物质空间、人文环境、社会行为模式以及与自然的互动形式进行有机的延续和更新,这种基于活力复兴下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才是最有效的途径。

猜你喜欢

历史空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新历史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