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2021-03-30李光辉
李光辉
(施甸县太平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施甸 678205)
小型水库和中大型水库相比,具有数量多、分布广泛的特点,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小型水库管理往往比大、中型水库管理更加复杂,更容易存在一些问题。而作为水利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小型水库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通过深入到位的管理来保证其安全、可靠的运行。
1 情况概述
云南省是我国的水利大省,拥有许多水库,尤其是小型水库,约占总数90%以上,不仅数量多,而且分布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防洪灌溉、水力发电、水源提供和养殖生产等。近几年,政府对水库安全引起高度重视,先后完成大中型水库的全面检查与除险,随后也针对小型水库开展除险工作,成效显著。做好管理与养护是保证水库安全基础所在,早在2002 年我国就颁布有关水利工程管理的指导意见,至此之后云南省给予了高度重视,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现在全省范围内的大中型水库基本都完成了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使水库运行得到很好的保障[1]。然而,由于小型水库数量太多,所以在管理与经费等方面依然有一些问题,对其效益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此,以保山市施甸县为例,对其小型水库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如下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 管理问题
2.1 人员方面
目前,云南省水库管理单位陆续完成了体制改革,其类别性质得到划分,具体的职责也相对明确,然而,人员组成依然欠合理,存在年龄较大、业务水平低等问题,很多在职人员都只有高中学历,甚至更低。对于管理人员,其自身管理水平不足,无法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于观测人员,其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对观测资料进行的记录不准确或不规范,存在很多错误与遗漏,缺乏数据整编及初步分析的能力。相比之下,小型水库管理单位人员薪资待遇较低,工作条件也相对较差,所以很难有效调动人员积极性,也难以从社会招聘人才,不断提高水库管理水平造成了很大限制[2]。
2.2 经费方面
很多小型水库的经费都不能保障,基本都有缺口存在,甚至还有债务问题存在的小型水库,尤其是公益二类管理单位,其经营创收能力不足,根本无法弥补管理经费的缺口。某些管理人员的基本支出经费无法及时且足额的发放,人员自身工作积极性被严重影响;日常维修和养护方面的经费也无法及时且足够的到位,导致管理和养护脱节,一些规模较小的日常维护工作依然需要职工自行处理,很多维修养护都无法真正的开展,导致水库大坝等枢纽建筑越来越老化,对水库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土石坝,通过现场核查,发现超流程的大坝都被大量杂草覆盖,杂草的最大高度可以达到50cm 以上,这对渗漏现象等的检查造成很大不便,其原因就是缺乏及时有效的养护。
2.3 规章制度方面
每个水库都有详细的规章制度,但很多都存在内容不全面和可操作性较差等实际问题。缺少某些重要的制度,包括针对不同突发事件制定的应急预案、水库机电设备基本运维规程等,而且在现有制度中针对技术管理提出的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可操作性,无法满足相关规范及安全管理等提出的要求[3]。
2.4 确权划界方面
虽然全省范围内所有水库都进行注册登记,但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使确权划界得不到足够的技术支持,征地补偿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一些已经完成确权划界工作的水库由于未能做好定期巡视,导致界碑被移动或破坏,造成二次侵占。还有一些水库在管理工作中发现了对管理范围造成侵占的活动,但未能及时制止,使包含水利基础设施被破坏、水土流失和水污染等在内的不同问题接连发生。
2.5 日常管理方面
对于小型水库,通常都缺乏观测设施,无法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的要求落实观测,包括水位观测、降雨量观测、浸润线观测、渗漏量观测与大坝变形位移实时观测等,虽然进行观测,也未能及时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整编与分析;缺乏大事记录,不重视档案管理,包含安全鉴定和设计施工等在内的基本资料都有遗失;杂草的清理和鼠害蚁害等的清理不够及时,对金属结构的养护缺失。除此之外,防汛抢险方面的储备物资严重不足,对现有的储备物资未能安排专门的管养房,导致物资的有效性难以保障,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4]。
3 管理策略
3.1 推进体制改革
制度不完善、经费落实不到位和日常维护缺失等实际问题都和管理体制有关,要想解决管理问题,首先必须做好体制改革,根据水库自身特点,对体制改革予以进一步的推动,严格落实各项责任制,尽快建成一套制度完善、责权明确、运行安全且高效的综合管理体系;对小型水库的管理和养护体制进行创新,不断理顺其管理权限,将小(1)型水库和重点小(2)型水库从过去的乡镇管理改变为县级管理。对小型水库管理与养护的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定专门的考核制度,并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并与实际的考核结果相挂钩,推行以奖代补,调动管理单位的改革积极性[5]。
3.2 实行全新管理模式
过去的管理模式主要将水库效益作为重心,其经费来源以政府财政补贴为主,这对水库资源后续开发利用难免造成制约。对水库而言,其本身就有很大生态效益,若能将其管理模式活化,则能在保证大坝安全的基础上,对除了水资源以外的其他资源进行兼顾开发,包括植物资源开发、动物资源开发及旅游资源开发,由此带来更大的效益,使水库的管理和养护真正实现自给自足,缓解政府等部门的财政压力,也彻底解决水库管理经费方面的问题。
3.3 积极引进人才
如前所述,水库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水平不足是影响实际管理的重要因素,对此,需要在提高职工薪资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人才,加强技术培训。制定更加严格和详细的人员考核制度,通过竞赛等活动的开展,提高职工自身技能与管理水平。通过竞赛或采用其他优选方式,在现有的管理人员中挑选出管理水平较高且专业节能突出的组建专门的日常维修养护工作小组,以此提高维修养护工作专业化程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创办专门的养护公司,以逐步推行管养分离[6]。
3.4 引入新技术和新设备
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督促各高校及科研单位进行专项应用研发,以开发出既简单,又实用,且经济合理的管理技术及设备;对水库单位而言,则要积极引入现阶段先进技术与设备,同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日常管理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以此提高巡查及监测的实施频率及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的引入,能对所有观测数据进行共享,为管理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比如,在测压管观测过程中引入半自动化设施或采用全自动化的监测系统,能在加快观测效率的基础上,保证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另外,目前很多行业领域都引入3S 技术,得到显著效果,而在水库管理方面的应用还比较少。对此,可尝试将其应用到水库管理的确权划界及日常监测等方面,以此提高管理水平,保证行政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效果[7]。
3.5 推动管理转变升级
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行动计划被提出到现在,“互联网+”已经和很多传统行业实现了相互结合,通过对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台的引入,使互联网和传统行业之间的融合更加深入,形成了全新发展生态,使传统行业得到转变升级。就目前来看,现有的技术储备完全可以支持“互联网+”水利的推行[8]。伴随水库自动化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等在小型水库中的不断开展与实施,“互联网+”和传统管理之间的融合已经有了很好初步条件。基于此,对管理单位而言,应紧紧把握住这次机遇,将科研单位、企业或高校等作为依托,引入包含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在内的时下先进技术,使巡查工作实现智慧化、使调度工作实现自动化、使决策工作实现数据化,以此全面推动管理工作转变升级,从本质上解决小型水库管理存在的各方面问题。
4 结语
综上所述,对水库工程,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比建设更加重要,因为管理决定了水利工程功能能否正常发挥,也涉及水利工程下游安全,因此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及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小型水库管理现存问题,可采取体制改革、人员引进、新技术引入及管理转变升级等对策来解决,最终使小型水库的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