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2021-03-30王宗祥
王宗祥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处,安徽六安 237000)
1 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创新的重要意义
1.1 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随着建筑行业的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到建筑行业中,加剧了建筑市场的竞争。通过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企业能够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敏捷反应,通过对内部环境进行科学管控,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内部进行协调,以有序的管理帮助企业塑造内部凝聚力,促进实现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1.2 提升管理的科学性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不是凭空而来的,其具有相应的理论背景和技术支撑。通过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建筑企业能够将现代管理理论与传统管理理论结合,通过知识的“变现”,融合先进管理技术手段,促进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完善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管控和科学布局,提升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1.3 提升资源的最优配置
建筑工程管理的创新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信息化特征,建筑企业通过互联网,及时获取、分享各类行业信息,完善对建筑工程的全面管理。设备、材料、人员、技术等建筑工程相关要素的各类信息变得愈发透明化,建筑企业可以对其进行市场的对比和筛选,合理控制建筑工程各项建设成本,实现既有资源的效用最大化。
2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2.1 科学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管理者将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经济效益上去,对建筑工程管理的价值认知发生偏移,甚至存在着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部分管理层人员将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简单地归纳为建筑工程表面工作的管理,这一想法存在较大的片面性,是传统管理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与当代建筑工程管理理念背道而驰。同时,一些管理人员习惯以工作经验为主要媒介,来指导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忽略了对理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导致管理工作缺乏理论支撑,容易出现部门管理脱节、管理内容疏漏等问题,不利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全面部署。
2.2 管理模式略显迟滞
目前,多数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更新与升级上未能跟上时代步伐,管理模式虽有创新却“革而不新”,导致对建筑工程的管理“治标不治本”[1]。一方面,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快速冲击着建筑工程管理世界,而管理模式对这些新兴技术的应用却跟不上技术发展与技术冲击的步伐,存在着管理模式与前沿技术应用脱轨的现象,不利于管理模式现代化发展。另一方面,在建筑工程的长期发展中,管理层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制定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经验体系,但这套经验体系却不完全符合现代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理念等的要求,表现出滞后的特征。
2.3 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建筑行业中,并对其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部分建筑企业“沉溺”于当前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高、应用不强,导致建筑工程管理的效率难以得到显著提升。在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数据库的建设、信息人才的培养等方面,由于资金受限、基础设施支撑不到位、领导层不重视等原因,建筑企业对其下功夫力度不足;且未能开发和制定合理的关于传统纸质材料管理数字化升级的方案,整体信息化建设步伐迟滞。
2.4 管理素质有待强化
管理人员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其管理素质、管理技能、管理认识等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的结果。总的来说,管理层的综合素养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有限,特别是新知识体系的构建有待完善。关于管理技术,部分管理人员对新型技术的接受能力不足,甚至存在着抵触心理,在管理技术的革新上疏于尝试,导致建筑工程管理手段迟滞不前,影响整个管理模式的进步[2]。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对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创新和应用,是强化管理人员核心素养、推动建筑工程管理与时俱进的重中之重。
3 创新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创新管理理念
面对现代社会背景下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在建筑行业拔得头筹,建筑企业首先需要在意识形态层面加强创新。根据建筑工程实情,结合时代发展大背景,从管理观念的角度进行突破,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策略和管理方案。善于应用互联网技术对管理方法、技术等进行兼收并蓄,对建筑质量、建筑环境等进行重点管理,强化管理的科学性、全面性和计划性。针对“碳中和”“碳达峰”等国家重点政策方针内容,增强管理的绿色意识、效率意识、生态意识建设,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全过程,借助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理念的革新与升级。克服传统管理思维定式,增强对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意识培养,从意识形态层面强化对新型管理的认可度与接受度,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
3.2 创新管理模式
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表现出越来越显著的信息化、技术化、数字化的特征,建筑企业需要通过打造系统化的管理标准,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应用,以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较为成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有CM项目管理模式、DBM项目管理模式和BOT项目管理模式等,建筑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管理特征和管理需求,对其进行自主选择。CM项目管理模式主要依托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来展开管理工作,通过统一建筑企业与设计单位之间的管理目标,协调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提升管理效率。DBM项目管理模式则是通过增加建筑企业与设计单位的关联性,强化对施工成本的管理与控制。BOT项目管理模式主要应用于政府的建筑工程项目中,促进实现政府项目的民营化发展[3]。
3.3 创新安全管理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完善,社会各界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问题日益关注。如今,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同时也存在着管理不规范、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建筑工程存在安全隐患。对此,建筑工程单位需要在安全管理中融入创新模式,借助理念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等,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和重建,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性。依托现有建筑工程施工经验,对现场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判,制定详尽可行的应急预案,并对预案中涉及的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安全防范措施的科学性。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巡视、污染控制等相关工作,实现对人和环境的双重安全管理,促进建筑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3.4 创新技术应用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当代建筑工程管理的技术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涌入到项目管理中,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资本,同时提升了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依托管理软件、管理技术、管理模型等,对建筑工工程管理进行创新,已是必然趋势。一方面,可以通过构建信息资料库,加强对建筑工程采购环节的管理,将各个供货商的原材料信息上传到信息资料库,通过数据的对比和分析,筛选出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供货商,在保证原材料质量符合建筑工程要求的同时,为建筑企业节约成本支出。另一方面,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建筑工程的在线监测与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违规操作进行监督和整改,提升建筑工程管理的实效性。
3.5 提升人员素质
提升管理团队的工作素质和工作能力是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方面,工作人员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各项管理工作创新模式的应用结果。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素养培养,特别是一线管理人员,促进其提升知识储备、管理技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应该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与分享,通过开办交流会、分享会、座谈等,邀请一线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管理案例、管理经验等进行心得体会的分享,通过现有经验的直接对接,促进年轻管理人员的管理素养的快速提升。其次,就先进管理办法、管理技术、管理手段等,建筑企业定期开办相关培训,对新型管理模式进行普及和训练,引导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鼓励其应用到管理实践中,通过身体力行,加速先进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提升整体的管理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发展进程逐渐加快,传统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建筑工程管理的需要。因此,建筑企业需要拓展创新思维,开发新管理方法,应用新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革新,并在实践中完善和改进这一管理模式。通过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促进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升级,提升建筑企业的管理质量,进而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