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2021-03-30刘芳
刘芳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千百年文明演化后各种思想意识与文化形态的汇集,反映着中华文明独树一帜的民族特质与精神风貌,既是一种融入中华民族基因的文化烙印,也同时体现在社会文化生活各方面的表征与形式上。在室内设计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是现代艺术设计活动探索个性化发展道路的策略,也是为了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多样性提升室内设计的人文性、艺术性,是新时期室内设计提升品质与成效的重要手段。
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对室内设计的积极意义
1.1 丰富设计形式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室内设计最突出的意义莫过于其能在更大程度上丰富设计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上下五千年而从未中断,其间跨越石器时代到明清资本主义早期萌芽在内的全部历史阶段,无论是传统文化艺术思想还是实践技术都足以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如此漫长的发展历程早已形成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更成为现代室内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和经验的宝库。比如“五行说”及其衍生出的五色论、五位说等理论与文化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在用色方面极为讲究。尤其宫殿和庙堂建筑往往结合五行方位确定建筑色彩。传统宫殿与庙堂古建的核心立柱均采用黑色,原因就是黑色对应“五行”中的“水”。以黑色为建筑支柱的主色意为以水驭火,体现了中国古人思想中避免传统木结构建筑失火的良好意愿。
反之,红色对应的是“火”。此次祝融号火星车桅杆上的标志设计正是借鉴了传统中国印和九叠篆“火”字。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正在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可供借鉴和参考的源头活水。
1.2 深刻文化内涵
五千年中华文明形成了三教合一的独特体系,再叠加悠远历史长河的浸润,中国传统文化便拥有了举世瞩目的文化性与深刻内涵。
比如儒家文化不仅是决定中华文明战略基调的核心,也因其温润、谦和的中庸之道而成为世界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包括北京四合院在内,众多传统古建或民居中常见一种名为“影壁”的室外隔断兼装饰用附属建筑。而室内则经常使用屏风或博古架充当室内环境的分隔物。这种隔而不断的设计形式正是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体现,表达了中国古人在居住设计中仍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天人合一观念。
可见,即便是在常人熟视无睹的环节,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无所遗漏地全面覆盖。这充分说明了漫长历史发展中,传统文化元素早已充分融入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现代室内设计作为身处其中的一员,只要切实体会、主动感受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刻性,必然能够为设计提供不落俗套的创造性思路、创新性手段。
2 室内设计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迫切性
2.1 改变盲目抄袭思想
虽然国内现代室内设计已有数十年发展经验,然而相比其在西方发展源头的成熟性和系统性,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仍然属于起步晚、历时短的后来者。这不仅造成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相对缺乏经验及创新,也出现了盲目崇洋媚外和照搬照抄的偏颇与失当。尤其是在相对早期,国内现代室内设计曾有过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间歇期,一味追逐和模仿西式设计。然而对西方设计思想领会不到位、片面局部的问题又造成国内现代室内设计出现水土不服的困境。各种负面因素综合影响下,这一时期的国内现代室内设计盲目抄袭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后果严重制约了设计思想的原创性发展。
因此,经过这段迷惘痛苦的过渡期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重新进入国内设计者的视野。立足本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使国内现代室内设计重新寻回了文化自信,也在一段时间停滞不前的困顿后再度领悟到本土传统文化内在的人文性、精神性、深刻性,进而重新认识到室内设计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性、可行性与迫切性。
2.2 纠正简单堆砌倾向
尽管西方社会最早出现现代室内设计理论和实践技术,然而在其刚刚被引入国内之际,缺乏经验和辨别力导致国内设计领域仍然出现了一段时间简单堆砌、粗糙叠加的不良倾向。也就是部分设计人员不对西方设计思想、理论或技巧进行系统性分析,而是想当然地挑选常见元素或热点元素层层叠叠聚合在一处,便自以为是融入了流行或经典设计元素的精华。
殊不知西方设计立足当地区域文化特点早已自成体系、互有关联却绝不雷同。不同时期、年代、阶段形成的西方现代室内设计模式各有其历史渊源和背景。倘若简单堆砌,不仅不能体现出设计创作的艺术性、文化性、创造性,反而会如同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般不伦不类、贻笑大方。
因此,在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加符合国内艺术设计思维习惯,也有更加成熟扎实的文化基底予以支持,将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国内设计人员纠正简单堆砌等错误思想。
3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策略
3.1 坚持实用、够用原则
现代室内设计固然具有艺术创作特色,然而其作为应用专业仍然以其实用性设计为基础和核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坚持实用、够用原则。
现代室内设计需要首先满足使用要求,不能将艺术创造凌驾于实用基础之上,更不能以艺术性取代实用性,或以艺术设计要求为借口剥夺室内设计的使用需求。比如当代城市住宅建筑受到用地面积局限趋向中小型,室内设计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隔断艺术设计时就要考虑室内面积狭小的客观性,在设计时避免大型博古架、屏风等非实用物占据过多室内面积。
而够用原则是指设计所用传统文化元素宁缺勿滥,切忌盲目追求装饰效果而在有限区域中堆叠太多非实用元素。如普通中小型住宅或商用办公楼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务必适可而止,只要满足使用要求并能进行最基本的装饰或美化即可。若装饰元素过多产生杂乱无章的隐患,就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行为。
3.2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个性化创造
中华大地疆域辽阔,无论南北西东跨越的温度、湿度带都有明显不同。这也形成了不同区域之间鲜明的文化差异。而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室内设计也要遵循这些自然与人文规律,探索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个性化创造的路径。
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高温与高湿形成了面积广大、历史悠久的竹文化,也就是传统古建筑内外普遍使用竹制品、竹元素参与设计。这一区域的现代室内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不妨从善如流,充分利用竹的特性、优势作为室内设计的点睛之笔。
又如广大西北和西部地区的藏羌文化中更多见石制建筑,如石碉类古建等。这不仅由于当地石材原料更易获得且数量丰富,也源于这些地区民族文化更加粗犷豪放,因此体现在建筑室内外设计上更加青睐石材的坚硬质地。因此,这些区域的现代室内设计便可尝试运用本地传统文化元素,利用石材更加古朴元始的特点突出室内设计的朴拙、素雅特色。
3.3 与时俱进、绿色环保
当时代发展进入新阶段,绿色低碳与环保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现代室内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探索绿色环保的创新思路与形式。
比如经人造新材料、合成材料等替代传统原木、大理石、贵重金属等。传统古建筑使用原木、大理石、贵重金属等自然元素是受当时技术条件所限不得已而为之,不仅获取途径极其有限,且大多费用昂贵、对环境破坏严重。而人造新材料、合成材料等不仅十分普及,而且大多数对环境影响更小,无论是获取途径还是成本投入都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加之越来越多人造新材料、合成材料等更具可塑性或可逆性,其不仅有利于满足设计人员更为复杂的设计要求,也避免了不合理使用或设计失误等潜在的浪费,是更具环境友好性的选择。
不仅如此,绿色环保的指导思想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引导设计人员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室内设计新模式,帮助现代室内设计提升战略高度,着眼于更加长远的未来发展,探索可持续的设计思路与实践技巧。这不仅是新时期现代室内设计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以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突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优势的重中之重。
4 结语
总之,越来越多艺术领域正在重新认识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博大精深。这不仅是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深刻与恒久在时代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效果,也在于一段时间以来艺术设计经历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后诸多失败教训的对比与反衬。因此,新时期室内设计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应当避免在简单化与粗放化道路上重蹈覆辙,需要对传统文化深入分析,切实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元素表相之下的文化内涵,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元素在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的凝聚力、融合性。只有深刻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无与伦比的意象、隐喻,室内设计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才能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才能实现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水乳交融。这不仅是室内设计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期艺术设计立足本土、优化创新、实现个性化创造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