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探索实践
——以北海公园为例

2021-03-30温锴

建材与装饰 2021年20期
关键词:造景北海乡土

温锴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01)

1 乡土植物在北海园林中的作用

乡土植物广义上讲就是对当地野生植物群落的引种与利用,非外来引种驯化品种。这些植物种群已经长期存在,对当地的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完全适应,因其对当地自然条件和人工园林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乡土植物对园林建设形成非常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乡土植物也因这一特性,由乡土植物构成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是保持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乡土植物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例如海南的椰子、武汉的樱花、山西的唐槐、西安的石榴等,乡土植物在北海园林中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极强的生态环境适应性

北海是一座古典皇家御苑,历史渊源可追溯至辽代,是我国现存的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园林之一。在北海造园艺术中,园林植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84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作为一个古典皇家园林,形成自己独特的乡土植物的风貌。北海现有树木1.7万余株,北海公园现有古树9个树种,其中常绿树种桧柏、侧柏、白皮松、油松4种总数超过古树总数的90%。在5种落叶树中国槐占多数。由此可以看出北海公园在历史上以桧柏、侧柏、白皮松、油松等为代表的常绿树和以国槐、楸树、柳树等为代表的阔叶树为主要乡土树种,现存的古树作为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最可靠的乡土植物种类。

北海御苑中的乡土植物对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即使在土壤、水分、温度光照等自然环境较差的情况中也表现出较强的抗逆性,这些自然群落经过时间的考验,形成稳定的、平衡的、可是持续的和正向发展的生态群落。在自然生态因子较差的城市环境,乡土植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快速建立生态群落基础,丰富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较好的乡土植物群落还能自我防御病虫害等大规模灾害。

1.2 独特的观赏景观

乡土植物在北海御苑中展现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园林植物景观,形成唯一性的植物景观特征。北海山水园林的框架,决定了植物应用形式多为自然式布局,自然式种植反映自然界的植物群落之美,立意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力求达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北海大部分区域都为这种布局形式,如琼华岛山林、东岸、北岸的山林区域将亭台建筑、山石掩映在密林之中,随地形高低起伏,体现了自然山林的意境。因此种植形式也应以自然式种植为主,利用丰富的乡土乔、灌植物群落组合、疏密、高度、色相的变化,模拟自然界的植物景观,烘托和渲染出幽幽山林的自然景象。

北海寺庙、坛庙建筑布局轴线分明,植物种植不论是山门、大殿、庭院区域的植物种植均为整齐、严谨的对称式或拟对称布局。栽种树木常以侧柏、桧柏、国槐等本地树种为主,灌木花木则选取形态素雅的太平花、腊梅等本地植物,突出庄严肃穆的特征。如琼岛永安寺至白塔一线、大西天景区属于寺庙性质的景区,在植物的栽植上就宜采用对称规则式栽植方式,选择松柏及国槐、腊梅、丁香等寺庙习见栽植的植物,突出庄严肃穆、淡雅清高的特征。

1.3 较高的经济价值

乡土植物具有低廉的价格、短距离运输的低成本、较少的养护成本和较高的成活率等特点,乡土植物在北海园林中展现出较高的经济优势。

2 乡土植物造景的原则

2.1 适地适树原则

乡土植物同其他植物一样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生长习性,乡土植物的种植应用应当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根据不同种植环境中土壤、温度、水分、光照、风力等的自然生态因子条件,对应选择喜阴、喜阳、耐贫瘠、耐干湿性、抗风力、耐烟尘、抗病虫性、抗污染性不同树种进行科学搭配,择季节进行栽植。例如在静心斋周边环境依山傍水,生态环境偏湿,乡土植物则选择了大量的睡莲、柳树和攀援植物。山上的植物则选择耐旱的桧柏、杨柳树种,构筑山景衬托前景。

2.2 艺术美感原则

乡土植物的配置也应遵循艺术美感原则,利用植物自身的美感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乡土植物特有的形体、线条、色彩、花香、硕果,合理搭配形成高低疏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植物群落,达到美学与生态的有机融合。北海白塔全景是北海的标志,包括团城、堆云积翠桥(全长85m)、琼华岛。整体天际线有收有放,堆云积翠桥连接的团城和琼华岛交相呼应。山上的植物充分的利用乡土植物的美感与主体建筑配,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作为背景,离水面较远的植物颜色暗、整体性强。所用乡土植物:大桧柏、垂柳、杨树、玉兰花、碧桃、果松、多年生草花等。

2.3 地域文化原则

乡土植物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它为植物配置提供了广阔的文化资源[1]。在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乡土树种一直发挥重要的文化作用,植物被赋予很多精神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设计当中,可以结合这些文化特质营造富于地域特色的景观文化。

北海团城上就现存两棵著名的古松,一株白皮松,一株油松,它们是“白袍将军”和“遮荫侯”,都是乾隆册封的将侯[2]。传说有一年乾隆皇帝到团城游览,当时正值酷暑,便在油松下坐息,顿觉清风拂过、暑汗全消,当即封这株油松为“遮荫侯”,并写有《古栝行》诗以志其事。北海东岸画舫斋东跨院有一株古槐树,俗称“唐槐”,树龄已有1000多年,院内建筑因树得名,称为“古柯亭”,建筑与古树相得益彰,仅乾隆皇帝咏诵此树此亭诗篇达20余首,更是感慨“金辽往事尔应知,矫矫犹撑阅古枝。”“古柯曾阅金元明,三朝一舜供史评。”这些诗句更增加了唐槐的文化魅力,让人感受到它所见证的千年的四季更替和历史兴衰。

如唐槐、白袍将军、遮荫侯这样的古树名木,它们具有浓郁皇家气派的将相王侯,当我们在观赏的时候,能让人感受到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厚的历史积淀。它们已经不是简单的一株树木,它们是文物、是历史、是诗歌,它们在这座古老园林中伫立着,诉说着日月的变迁。

2.4 生物多样性原则

乡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有助于形成稳定的园林生态环境,可以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增强植物群落的适应性,避免病虫害的入侵,降低植物受害风险。同时植物的多样性势必会增加植物种类,更容易营造出观赏价值更高的植物群落,满足群众的生态、文化和审美需求。北海御苑终年常青,但又随时间推移表现出不同季相变化,是因为北海山体上植物群落以松柏为主基调树种才营造出四季长青,岁寒不凋的“高风亮节”“长寿永固”的景象,而建筑周边大量栽植各种竹类、色叶植物和花卉等,在松柏的重彩浓墨的基调中穿插出三季不同的季相色彩。

3 乡土植物造景方法

3.1 合理选择和利用乡土植物

(1)依据植物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理论,合理利用乡土树种,注重速生与慢生树种的搭配、常绿树种与阔叶树种的搭配,适当引入外来树种,丰富生物多样性,建立稳定的城市人工环境植物群落。

(2)借鉴当地植物群落模式,合理搭配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和一般植物,开展植物群落造景设计。

(3)注重乔、灌、草多层次的乡土植物群落建设,最大限度发挥乡土植物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和社会效益。

3.2 选择合适的植物配置形式

利用乡土植物自身特点和观赏价值以及对生境的不同需求[3],适地适景的选择临水、庭院、山体、道路、背阴等环境,应用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和林植等种植方式,进行规则式、自然式和混合式的造景设计。

3.3 发挥乡土植物与生俱来的文化景观价值

乡土植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赋予了很独特的文化价值,乡土植物造景应注重深挖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达到“托物言志、传承文明、物我交融”的境界。例如北海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的“琼岛春荫”。

3.4 科学开展乡土植物造景准备工作

首先,收集地质、水文、气象、地下水位、降雨量、温湿度、冻土层、主导风向、人文、历史、设计图、规划图、现状管线等资料,做到应收尽收,并开展现场勘测和现场测绘,核对补充收集资料,绘制准确现状图纸。其次,对基地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做出有利和不利条件分析,并得到解决方案。最后,确定设计思想和设计思路,开展乡土植物景观设计。

4 结论与思考

北海园林作为历史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其对乡土植物的应用以及植物造景的手法十分的成熟,独具匠心。本文以北海为例将这些乡土植物应用模式加以分析和总结,使乡土植物的魅力在经典中被呈现出来,带给大家对乡土植物在城市园林中应用的思考,同时意在呼吁园林管理者、园林建设者、园林设计者站在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宣传和推广乡土树种的运用。

猜你喜欢

造景北海乡土
重视培育多层次乡土人才
北海北、南海南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乡土中国
北海 美丽的地方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
“植物造景”——自然的装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