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设备缺陷产生原因及防控
2021-03-30于春晓董敬娜
于春晓,董敬娜
(神华国能宁夏煤电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410)
0 引言
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电力工业,它为各行各业提供能源,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电力工业的安全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电力工业中,电厂的电能通过电网分配到各级用户。电网是否稳定,基本上取决于电厂是否稳定,而电厂是否能够稳定发电,又取决于设备是否安全可靠。因此,设备缺陷是影响电厂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1]。
1 设备缺陷的分类
设备缺陷是指影响机组主辅设备、公用系统安全经济运行、影响建、构筑物正常使用和危及人身安全的异常现象等[2]。设备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零、一、二、三类。
为了便于消缺统计、分析和对比,以判断缺陷工作管理水平,对各类缺陷的消除给出一定的时限,此时限已包含办理工作票和运行隔离的时间,具体时限要求如下:零类缺陷限时在24 h内消除;一类缺陷需在停机或机组检修中处理,不做限时要求;二类缺陷限时在24 h内消除;三类缺陷限时在48 h内消除;四类缺陷限时在72 h内消除。
2 设备缺陷原因
在发电厂设备缺陷管理中,其涉及的设备类型多,整体生产流程比较复杂,这导致不同设备缺陷原因的差异性,通过对实际设备缺陷状况的分析[3],其原因主要分为2种。
(1) 内因,因设备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导致的,如设备磨损、腐蚀、劣化、紧力松懈、构件疲劳断裂等常规使用寿命到期产生的缺陷。
(2) 外因,分为2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原因,由运行人员操作不当等人为原因直接造成。另一个是间接原因,定期工作不到位、设备点检不到位、技术监督不到位以及检修人员检修质量不符合要求,设备安装、备品备件质量不符合要求,这一类主要是人员的管理责任造成。
3 缺陷的闭环管理
设备缺陷是生产过程中的设备隐患,规范缺陷管理,及时、有效消缺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4]。缺陷闭环管理是指对各类设备缺陷进行跟踪、处理以及验收,确保缺陷的最终消除。闭环管理具有跟踪、执行、反馈等优点,当问题发生后,能将其有效解决[5]。
设备缺陷管理系统,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主要包括设备缺陷通知单的创建、消缺、验收、缺陷统计考核等主要环节[6],目前普遍使用的缺陷管理系统是ERP系统,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6方面内容。
3.1 创建缺陷通知单
缺陷发现人根据缺陷实际情况在系统中创建缺陷通知单。缺陷通知单的内容主要包括:机组、设备名称、缺陷具体内容、缺陷类别、所属专业、消缺部门、发现时间、检修班组等。
此项为运行人员填报,且经常出现填报内容错误的问题,主要与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存在很大关系,如填写项目不全、不详细、错别字、名称错误等,此项内容填写的水平高度,间接决定了后续缺陷处理的速度,缺陷填写不详细或存在错误,检修人员到现场后无法确认具体的缺陷位置或缺陷的实际情况,造成缺陷无法处理策划,导致消缺时间长。缺陷填报另一个问题就是运行人员缺陷填写完成后,忘记了工作流的发送,导致此缺陷只有填报者一人能够看到,其他人员均看不到,最终导致缺陷无人处理。
3.2 策划消缺安排
缺陷策划人现场确认缺陷情况后,策划缺陷处理方式,缺陷处理方式主要包括:立即执行、转专业、转类、延期、取消。此过程有一项考核指标,检修人员在系统收到缺陷以后,必须在24 h内完成缺陷的策划工作,超期未策划的默认此缺陷在24 h内无人接收、无人问津、无人处理,将纳入上级工作的考核范围。另外,不管缺陷是立即执行、转专业、转类、延期还是取消,都必须要在24 h内进行策划,而且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程序的流转,缺陷是否超期是上级公司重要的一项考核指标。
试验材料为6061铝合金,通过线切割将铝合金棒材切割成Φ15 mm×40 mm的圆棒.在焊接前将铝合金试样依次用800号、1000号、1200号、2000号SiC砂纸打磨,以去除铝合金表面氧化膜.然后用酒精或丙酮超声清洗10 min,再用无尘布擦干铝合金表面.最后将其置于真空扩散炉中,在一定的焊接温度、焊接压力和保温时间下进行真空扩散焊接.本试验的焊接工艺为:焊接温度490~540 ℃,保温时间3~9 h,焊接压力0.5~4.5 MPa.
3.3 创建工单
缺陷策划人员判断是否需要创建工单,如果需要,则执行工单管理流程;如果不需要,则直接进行消缺处理。此项主要是需要备件或需要外委处理的缺陷,一般此类缺陷占少数,而且此类缺陷的处理时间一般较长,多数在规定的48 h内处理不完,需要进行延期处理,缺陷在延期后,各级人员往往疏于管理,容易造成缺陷超期。
3.4 办理工作票
检修人员进行消缺工作,办理相应工作票进行处理。办理工作票慢,是目前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检修人员属于外委的情况下,此问题更为突出,主要有2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检修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特别是外委人员,在低价中标的大环境下,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办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审核时被退回时常发生,耽误了时间。二是运行人员的业务水平也存在差异,因运行人员一般是四班三运转,存在本班人员审核工作票后,将工作票退回,检修人员在修改完成以后再去审核,可能就是另一个人或下一个班的人员,审核人员不同,对工作票内容的认识就不一样,存在工作票被多次退回的可能,导致工作票办理慢,直接导致缺陷超期或延期完成,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3.5 申请验收
此项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如下。
(1) 消缺质量不高或未处理完成,直接申请验收。因外委人员的业务水平差距,导致缺陷在处理过程中的标准不一致,未完全消除就申请验收,若运行的验收人员水平较低,此缺陷可能就会验收通过,但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肯定会再次发生缺陷,导致缺陷的重复发生;若运行的验收人员水平较高,发现了消缺质量达不到验收标准,就会将此缺陷退回,让维护人员继续消缺,并且对维护人员进行考核处理。
(2) 检修人员造假,这个属于极个别现象,可能因为处理时间不够或其他问题,缺陷未处理直接提交验收,这种问题一般就是运行人员直接退回,对检修人员进行考核,运行人员若是进行了验收,会对检修和运行人员进行高额度的考核,所有运行人员对此类缺陷进行验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3) 检修人员按要求提交验收后,运行人员因工作遗漏等原因,在规定时间内未进行验收,直接退回重新策划,让检修人员再次提交验收,这种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也会偶尔发生。因运行人员将缺陷无故直接退回,造成后续缺陷超期等问题的,运行人员承担全部责任。
3.6 验收缺陷消除情况
运行人员验收缺陷消除情况,缺陷验收时,运行部要检查消缺设备设施系统的完整性及工作票有效性,关闭缺陷单。缺陷消除无问题则直接关闭缺陷,有问题则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新处理。
4 防控措施
缺陷防控管理措施要具有针对性,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工作标准及质量保证措施,其措施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
(1) 严格执行定期工作,提高设备维护水平,提高维护质量,提前发现设备老化等问题,及时进行更换处理。因外委人员技术水平差异,在定期工作的执行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也是影响缺陷数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再一个就是专业管理人员对定期工作的执行管理不到位,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定期工作不执行、定期工作执行不到位、定期工作造假的情况仍然存在,加强定期工作的管理至关重要。
(2) 加强现场设备巡视,随身带好电筒、测温仪、听针,采用看、闻、听、摸、测的方法,加强转机声音、油站压力、轴(瓦)承温度、振动监督,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分析,及时消除设备存留缺陷及隐患,避免缺陷扩大。设备巡检,包括运行人员巡检和设备主人巡检,一般运行人员都是公司的正式职工,所以都是按照2 h一巡检的要求执行,巡检质量也较好,重要的问题一般都能及时发现,但也存在巡检不到位的情况。设备主人巡检,因为很多新电厂的日常设备检修工作都是外委,所以设备主人一般都为外委人员。外委人员流动性大,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在巡检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不巡检、巡检流于形式、走马观花,巡检水平低,最终导致设备缺陷一般都是由运行人员发现,设备主人只是在进行缺陷消除,不能在缺陷发生前进行防控,而且这种问题一旦持续下去,就会进入到恶性循环的情况,疲于应付缺陷的处理,不能进行事前防控。
(3) 对于日常发现不能处理的问题列入检修滚动记录,并制定控制措施,利用机组调停检修机会,对设备故障集中处理。较大的等级检修,一般都需要招标检修队伍,检修完毕后缺陷未消除,将会对检修队伍进行扣款处理,所以较大的等级检修,缺陷一般都会得到彻底处理,基本不存在遗留缺陷的情况。机组的调停检修工作,各个厂一般都是由本厂的设备外委维护队伍进行处理,存在缺陷不能及时消除的问题,因为在他们的认识中,存在着懒惰、得过且过的思想,即使本次消除不了,后续还有机会继续进行处理,毕竟设备的日常维护归他们管理,所以,现在很多厂的设备检修人员在向本厂正式职工发展,先由正式职工担任班组管理人员,后续再进行检修力量的扩充。
(4) 建立设备备件使用寿命评估台帐、更换台帐以及设备轮换、检修台账,根据备件使用寿命定期进行更换,降低缺陷发生率。设备台账目前也是一个弱项的存在,台账不全、不详细、丢失等问题普遍存在,外委人员流动性大,交接不好,或直接就不存在交接的情况,加之管理人员不作为,管理不到位,设备台账问题一直存在。
(5) 加强运行、检修人员的培训工作,减少因运行人员操作、调整不当、检修人员检修水平低造成的缺陷数量。培训工作,因为一般都是本厂职工自己培训,在课件、内容、方式上都不尽相同,培训效果也不尽如意,若现场工作较多、时间紧,培训就流于形式,为了培训而培训,达不到培训应有的效果。这个工作就需要上层管理人员进行深刻考虑,时间都一样,工作量都相同,额外增加了培训工作,效果可想而知,只能先从管理模式上进行改变,减少或去掉没必要的工作,腾出时间开展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才能提高职工的素质和业务技能。
(6) 充分利用设备缺陷管理系统,做好缺陷统计分析。设备缺陷管理系统建立新的人-机合一管理模式,使设备缺陷消除过程集成化,实现缺陷发现、处理、统计分析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提高缺陷处理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加强缺陷管理处理情况监督,提高企业查询、统计和考核管理水平,促进员工处理缺陷的积极性和实效性。进行统计分析时主要进行以下数据的记录和研究:缺陷类别的统计分析、缺陷消除率及所用时间的统计分析、缺陷复发率的统计分析以及缺陷成因统计分析等。
(7) 建立健全缺陷监督考核制度。按照制度做好对运行、检修人员的监督、考核工作,确保有缺陷及时发现,及时组织消缺,及时验收等,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考核,确保工作的刚性,保证各工作能够按流程开展。同时严格的奖惩制度既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又可以使员工产生危机意识,强化自己的责任感,真正做到对待本职工作认真负责。
5 结束语
设备缺陷管理是电厂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及基础条件,一旦重要的设备出现缺陷或发生故障将会对整个电厂的生产及运行造成很大的威胁及影响。因此,在进行电厂设备的管理过程中降低设备缺陷的发生、保证设备运行的系统性及可靠性、安全性,实现设备运行无障碍、系统运行无缺陷是电厂生产运行的根本。
电厂设备缺陷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应分析、总结在缺陷处理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逐步完善消缺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提高消缺工作管理水平;运行、检修人员通过日常巡视、在线监测、设备定检等手段,及时发现设备缺陷,通过有效的整治,避免缺陷演变为隐患,同时在缺陷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加强沟通、监督工作,使电厂缺陷管理工作能够有效、无碍、有序、顺利地开展及进行,相信在各项措施全面落实的基础上,电厂设备缺陷会逐渐减少,电厂发展也将更加稳定、安全与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