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1-03-30杨艳
杨艳
(黄淮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0 前言
自新工科教育理念提出以来,各类型高校均开始对现有人才培养中的工科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是无法满足新时期、新时代对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全新要求。本文从新工科的基本内涵出发,针对当前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并且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或者对策。
1 新工科的内涵
与传统工科相比,新工科是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背景下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选择,它是未来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它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新”这个词上,包括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学科结构和新的培养模式,依托这三者,最终形成的在新时期面向新经济的工程培养新体系。
2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新工科背景下,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并未能从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转型出发,其土木工程专业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方面其实是存在一定问题。
2.1 自身定位不清晰
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部分地方应用型工科院校并未及时、准确找准自身的定位,后续在实践教育工作过程中就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譬如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情况,由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现不匹配的情况,这使国内本就比较激烈、紧张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竞争“雪上加霜”,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1]。
2.2 课程实践未能有效落实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其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点在于培养“实践型”的人才,在这一种人才培养前提条件之下,单单依靠书本上的知识进行人才培养是明显不足的,还需要在实践应用型课程方面多下功夫。其中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开始快速盲目地相应国家的号召,而需要知晓的是,应用型本科是近年以来才提出的概念,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并未知晓其含义,就开始盲目设置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课程,这使得原有的课程体系打破,而且部分实践课程与知识理论课程的练习并不是很强,这样就会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过程中的课程实践未能准确有效地落实。再加上实践课程会消耗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因此也会打击学生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这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是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的。
2.3 课程设置比较片面
随着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有不少高校开始积极主动地响应国家的号召,针对自身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但是部分地方应用型高校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重视程度不高的现象,出现课程设置比较片面的情况,而土木工程专业对于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而部分高校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方面并未做到科学合理,这种情况使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的能力提升综合性比较差,而且是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2.4 产学存在差距
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性,致使学生缺乏实践操作平台。因而,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只是理论知识充足,实践操作水平较低。由于实践机会的欠缺,实际应用能力显得不足,这与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有所差距。对学生来说,轻则部分学生就业到岗后需要重新进行学习,重则,一部分学生因此无法顺利就业。对高校来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企业新要求,大大影响学校的就业率和整体声誉。
3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措施
在当前新工科背景下,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该正确面对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采取全方位的措施来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人才。
3.1 依据市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突出应用性。因而在人才培养中应侧重于应用型教育,重点是教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如何应用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如何应用科研成果解决实际问题,使“应用型”成为学校办学特色。为此,要做好自身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当前经济发展形式,笔者认为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适应区域积极转型发展的需要,准确把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在进行正式招生培养之前进行相应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当地人才市场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需求情况,在得到相对精准的信息之后,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依据最后的结果再进行正式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实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能够缓解当代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而且还能够培养高级的专业人才[3]。
3.2 注重实践应用教育,增强工程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本身的实践属性就是非常强的,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之下也需要进行长期的实践。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应用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点,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就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应用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学习。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在校内进行一定的宣传工作,使全校上下都能够知晓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应用教育的重要性,构建校内实践教育平台,同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要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开展校企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4]。
3.3 优化课程结构,构建课程体系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因而专业的定位必须与行业的需求和发展相适应。在新工科背景下,应该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在专业定位方面更加凸显导向性。高校不仅要考虑到将来学生的就业情况,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体发展状况的实际。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设置传统的土木工程基础课程之外,还要融入其他一些辅助性学科,从而构建全面的以基础专业为主,人文类、工具类等多方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3.4 实施双导师制度,促进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是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必经之路。产学研合作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高校来说都有较大的益处,譬如,企业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从而最大限度激发企业自身所蕴藏的潜力;高校通过产学研合作,能够推进自身的基础性、创新性的学术研究,进而培养更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以实施双导师制度,催化产学研合作,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成长也能够起到比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需要知晓的是,双导师制度对于校企合作深度、经济资源等方面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5],很少有企业和高校能够实现这一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聘请教师的过程中就聘请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6]。
4 结论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关注新工科这一大背景的变化,知晓自身的育人短板,从自身实际出发,并且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和完善,培养出社会真正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