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新兴县象窝山“禅茶融合、茶旅一体”生产模式的调研分析
2021-03-30陈海明陈芳张芷环郑婷尹黄丽娟
陈海明,陈芳,2,张芷环,郑婷尹,黄丽娟
(1.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广东肇庆,526000;2.菲律宾国父大学,菲律宾马尼拉,999005)
一 前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书记于2017 年10 月18 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为全国各地乡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爱国爱乡之情,提升了各地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化了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责任担当。
新兴县古名新州,古新州山高林密,土地肥沃,空气湿度大,适宜茶叶生长,自古就有由野生茶树栽培而来的小叶绿茶。古书记载“古新洲山高林密空气湿度大,适宜茶树生长。”自古新洲人便有种茶、采茶的习惯。其境内水浪村的象窝山地处开平和新兴交界处,是粤西地区家喻户晓的旅游名山,满山翠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恍若仙境。象窝茶场长年雾气萦绕,湿度高,土层深厚,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生产优质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拥有种植高山茶的良好地理环境[2]。上世纪50 年代,几位下乡的知青来到象窝山创办象窝茶场,引进云南的茶种开始大面积种植茶树。改革开放后,由于地区偏远、交通不便,土地大量闲置,茶场无人管理,严重制约了象窝山周边村落经济的发展。
本世纪初,当地引进广东翔顺集团建立象窝山生态茶园,整合原来象窝茶场的地理资源,引进高新技术和设备,象窝茶场的面貌焕然一新[3]。象窝山以“禅茶文化”为载体,以“融合旅游”为发展模式,推动茶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象窝禅茶先后获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认(定)证;产品获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广东十大名茶等荣誉。象窝禅茶以“小茶叶”推动“大民生”、形成“大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了新兴县绿色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打品牌,也是当地政府最为闪亮的名片。象窝禅茶盘活了闲置土地,拉动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累计带动村民增收逾1000 万元[4]。如今的象窝山周边自然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突出。
二 新兴县禅宗文化源远流长
新兴县为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故里,六祖在此出生、成长、开悟,也在此“叶落归根”。1300 多年的禅宗文化在新兴传承不息,因而新兴素有“中国禅都”之美誉[5]。六祖禅学被毛泽东评价为“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6]。六祖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极大推动了佛教中国化,六祖因此与孔子、老子被誉为“东方三圣人”。六祖学说以心性修养为动力的内涵,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深深熏陶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7]。
茶与禅本是两种文化,禅之精神在于悟,茶之意境在于雅。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饮品。在采茶、沏茶的过程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共鸣之处[8]。茶承禅意,禅存茶中,禅茶在其各自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相互渗入,相互影响,最终凝聚成一种文化形式——禅茶。象窝山将新兴县“禅文化”与象窝的茶产业结合相融形成独特的象窝禅茶文化,因此被打造为以茶叶为基础,以茶禅文化体验为主题的集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一体的禅茶度假生态园。成了“山中有云、云中有茶、茶中有禅”的人间天堂。象窝山生态茶园内还建有国内为数不多且规模最大的禅茶文化博物馆,另外还提供禅茶茶艺表演和茶园采茶体验等活动,充分挖掘了禅茶文化传统,让游客能体验、感受禅茶文化。禅茶融合更好地提升了象窝禅茶的文化内涵,推动了云浮茶叶对外推广和销售,带动了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在提升了文化自信的同时推动了乡村振兴和脱贫致富工程。
三 象窝山“禅茶融合、茶旅一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象窝山的“禅茶融合、茶旅一体”模式在取得发展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1、茶叶种植与采摘方面
(1)种植面积小、品种单一,成片景观观赏性不够
近几年,虽然象窝山的茶叶产幅上升快,但茶园面积小,产量低,且茶叶发展品种仍很单一。茶园较为分散,梯田分布不均,导致成片茶叶景观景色分散,难以形成更大的成片式的茶园观赏区。
(2)种植主体单一,村民参与面不广象窝山种植主体单一,主要是以承包形式由大公司整体生产经营,村民多为土地或茶园出租,或以散工劳动形式参与茶园务工,收入相对偏低,仅能保证和吸引老龄村民参与。
(3)茶叶采摘过于重视生产属性,旅游体验性仍需强化
目前象窝山的茶叶生产种植偏于生产属性,服务业属性仍有待强化。茶园虽然建有度假村,但茶旅活动形式单一,一般以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为主,而体验参与、互动交流等环节较少。茶旅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面较窄。
2、茶叶加工制作方面
(1)加工生产机械化,茶叶加工产业链太短
象窝山茶叶生产已经实现机械化,从而丧失了可视化和体验性。另外,产品主要以产业形式为主,基本上是初级产品,深加工产品只占3%左右,产业链上下游流通渠道狭窄,茶叶产品附加值低,加工产业链难以延长。
(2)制作品种与口味过于单一
象窝茶主打红茶与绿茶。虽然象窝茶叶是广东省十大名茶之一,但品种还是太少,口味过于单一,不能够满足现代年轻人、品茶者以及旅客独特而又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3、茶叶品牌打造方面
(1)“禅”与“茶”文化融合度仍需提升象窝山茶虽然打出“禅茶”品牌,仅解释为产地在禅都而称为“禅茶”,难免过于牵强,禅味不足,没有将禅学、茶学、禅茶故事挖掘出来融入到茶旅之中。
(2)品牌市场影响有限,产品竞争力弱
象窝山茶叶种植至今已有300 多年,先后培育打造出了象窝禅茶、天露茶、茅坪茶等品种的茶叶,但在茶叶市场上的知名度不高。2020 年,由浙江大学CARD 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公布的“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结果,象窝茶未能进入排名前100 名,品牌影响力弱。象窝茶仅在云浮市及珠三角地区有十多家经销店,营销区域过于局限。
4、禅茶文化营造方面
(1)茶文化包装与推广有限
政府部门、茶企业或者一些专家学者和媒体对于茶文化的传播,大多都带着一定的营销目的,过于注重茶叶的种类、工艺、包装、价格和口感等内容,没有深究禅宗文化的厚重精神,禅茶文化的包装推广项目寥寥无几。
(2)茶文化研究严重滞后
茶文化是禅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上象窝山对于茶文化的研究严重滞后。茶研究专家学者、资深茶客户与茶爱好者较为缺乏,甚至还没有专门的茶科学研究机构,有关禅茶的交流活动和平台非常少见。
(3)茶文化活动缺乏
象窝茶场空气清新,一般以茶园观光、茶厂或禅茶博物馆参观、文艺观赏为主,实际上参与面也非常窄。茶旅项目中体验参与、互动交流、拓展表演等类型的活动较少。此外,茶园现有旅游项目与禅文化在时间、地点、内容、环境上都没有关联,“禅茶融合”程度低。
四 象窝山“禅茶融合”发展战略与建议
1、茶叶种植与采摘方面
(1)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茶叶,增加茶叶种植面积
象窝山的茶乡生态旅游建设需继续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致富大旗,充分利用国家的扶贫致富政策,扩大象窝茶的种植规模,增加当地茶叶的种植面积和种植品种,带动周边村民参与茶叶种植。形成“全民种茶、处处茶园”的规模集聚优势和品牌优势。
(2)加大茶叶科学研发力度,推广茶叶有机种植技术
充分利用象窝茶区环境的优越条件和品种资源优势,建设生态茶园,加强产品质量和卫生管理,在茶树病虫防治中,严禁使用高残毒农药,推广应用生物农药,为国内外茶市场提供优质“绿色食品”。
(3)组织“开茶节”、“爱茶周”等茶叶仪式活动,推出茶叶采摘、制茶竞赛等体验活动
举行“开茶节”、“爱茶周”等茶叶采摘仪式活动,在茶叶适宜采摘的时候,推出茶叶采摘体验活动,强化茶叶采摘仪式感与体验感。让参观者头戴斗笠,腰挎竹篓,穿行茶道,摘嫩芽、取鲜叶,一芽一叶体会采茶技艺,感受摘茶乐趣,细品茶之芬芳。
2、茶叶加工制作方面
(1)保护传统加工工艺
我们要在运用新技术的同时保护传统加工工艺,保护最传统的手工炒茶方式,保护传承制茶工艺中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等传统手工手法。
(2)推进茶叶深加工产业链
延长茶叶深加工产业链,打造茶制品、茶营养品、茶化妆品等多样化产品,贴近人们的品质生活,提高象窝茶叶附加值。立足于禅茶文化,结合当地禅茶文化的特点和内容,加大力度开发以禅茶为特色的创意性工艺品和纪念品,拓展禅茶表现形式。
3、茶叶品牌打造方面
(1)结合“禅”文化精髓,充实象窝茶品牌的禅茶文化内涵
在象窝茶品牌设计中以“禅茶一味”为根本理念,将禅茶文化与现实生活联系,将其外化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养生文化、一种绿色文化,使象窝茶品牌体现的禅茶文化内涵更具持久性、深远性。
(2)推进“禅”文化与“茶”文化深度融合找到“禅”文化与“茶”文化的相通点,挖掘两者观念的一致性,即禅悟本身与茶的性质的相融点。将禅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充分利用国恩寺的禅文化资源,让茶文化与禅文化在碰撞中激发新的生机。
(3)挖掘禅茶文化资源,打造优质品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禅茶文化资源,打响禅茶特色品牌。茶企要严格规范茶叶生产过程,保证茶叶高品质出品,提供有口皆碑的高质量产品。
4、禅茶文化营造方面
(1)在现有基础上加大“禅茶博物馆”建设力度
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象窝山“禅茶博物馆”基础设施,创新数字沙盘等数字多媒体形式,增加更多智能互动环节,借助绚丽多姿的手段与方法,让游客领悟茶叶营养成分、茶叶促进人体健康机理及禅茶文化的深层次内涵。
(2)支持与推动茶文化研究与交流
组建专门的茶叶科学和禅茶文化研究机构,开展丰富的禅茶文化学术交流,定期进行茶文化研究及成果汇报工作,举办如座谈会、“茶文化沙龙”、禅茶文化节等禅茶文化交流活动,邀请茶文化专家到场进行文化研究与交流。
(3)开展采茶戏曲、茶艺表演等传统文艺活动
通过开展采茶戏曲、茶艺表演等传统文艺活动传播禅茶文化,营造良好文化氛围。通过适当创新茶艺表演,让品茶的味觉享受融入视觉、听觉的立体享受,让品茶成为一种高品质、高舒适、高境界的体验,让游客陶醉其中。在丰富当地村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打造茶文化特色节事活动。
5、茶旅一体方面
(1)引进大资本和知名旅游企业,推动茶旅一体大项目投资
政府要加大对茶旅一体项目的开发和投资力度,落实茶旅项目的土地使用、设施配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不断优化投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各类大资本参与茶旅项目建设,合理地整合有关专项资金,重点投资推进茶景点景观开发项目建设。
(2)拓展与开发茶旅一体新业态
筹建高端茶主题酒店,开发高端文化度假项目。通过特色小镇、茶庄园、茶园漫步、茶园娱乐、演艺、禅修等方式拉动茶旅产业链式发展。依托美丽的茶园和深厚的禅宗文化思想,打造茶园康体养生、休闲度假、公务接待、会议节事、企业团建和茶叶采摘等休闲旅游业态与活动。
(3)加大茶叶产业比重,打造高知名度的茶旅目的地
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鼓励农民参与茶旅一体项目建设,融合现有的国恩寺等禅宗重要遗址,结合禅文化重大节事活动,规划茶旅产业带,打造富有禅文化特色的茶旅游度假经济带,以粤港澳大湾区为重点市场,打造知名的禅茶旅游休闲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