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城市传染病“免疫力”的规划对策探讨
——基于职住平衡视角

2021-03-30林娟玲刘东虎蔡李英杰时建平杨麒丙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10期
关键词:免疫力传染病人口

林娟玲,刘东虎,蔡李英杰,时建平,杨麒丙

(合肥工业大学)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快,城市快速扩张,城市空间不断外延,城市中央商务区的虹吸效应使大量人口涌入。在就业集聚的基础上,就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不适配,形成了职住分离的情况。由此带来的是通勤时间与通勤距离的延长,人与人的接触更加频繁。

目前已明确的病毒传播方式有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从以往情况来看,一线城市的感染情况要高于其他城市,且感染情况点状分布范围更广。

2 职住分离与传染病扩散具有相关性

2.1 职住分离具有加快传染病扩散的负面作用

基于传染病扩散与职住关系具有相关性的猜想,笔者分析了近期的相关研究:朱玮等人模拟了人的时空移动和交互对于估计传染病传播的价值,并研究不同人口感染比例下,职住优化度与传播时间、面积的关系,证明了职住空间关系与传染病扩散具有相关性,即职住分离促使传染病扩散[1]。

从传染病扩散肌理来看,城市结构和集聚模式的不同对传染病扩散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城市结构与城市发展情况相背离的城市通常具有职住分离程度大、居民的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相对较长、人员流动复杂和交叉接触机会多等特点,导致传染病扩散随着交通干线向城市多个方向进行扩散,而一旦进入传染病临界点,将大大提高政府的干预控制难度。而朱玮等人在研究中也说明了职住空间关系优化能够减少传染病传播面积,限定传播范围,并改变空间的传播模式[2]。

2.2 城市空间结构对传染病扩散具有间接影响

根据《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检测报告》,深圳职住分离度指标值为2.51,上海分离度指标值为3.65,北京分离度指标值为6.57[3]。近些年,北京强调对外疏解非首都职能,但其中心的城市格局尚未改变,职住分离情况在我国城市中位居前列,导致北京人口高强度聚集、城市过度拥堵。上海、深圳则为多中心结构,且上海具有多个卫星城市,其城市结构有利于职住空间的合理分布,因此上海、深圳等多中心结构的城市职住分离度较低。

基于传染病数据分析,结合以上城市空间结构与职住分离度的分析,可初步认为城市空间结构对传染病扩散具有间接影响,还需更精确的数据进行影响探究。

3 职住失衡促使传染病扩散的原因分析

从流行病学原理上看,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易感者通过吸入感染者咳嗽、交谈时的飞沫而感染病毒[4]。传染病迅速扩散则是源于感染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空间交互与高密度聚集。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人口的聚集以及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职住行为呈现出更高的复杂性和便捷性,在此形势下,传染病扩散的风险相应提高。因此,职住失衡导致传染病进一步扩散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流动性强,提高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具体表现在:①公共交通以及早晚高峰的人口聚集加快了病毒传播;②城市和区域的功能划分增强了人口的流动性。

3.1 公共交通与早晚高峰的人口聚集加快病毒传播

因作息时间规制,职工的通勤时段集中性明显。高峰时期,城市公共交通高负荷运载,车站和线路上大量乘客聚集,呈现出局部人口密度过高的现象,导致人与人之间无法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大大提高了传染病交叉感染的风险。同时,由于公共车厢内部空间的封闭性,病毒飞沫不易消散。城市职工的平均通勤时间和距离不断增加,意味着在封闭空间内的时间延长,导致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

3.2 城市和区域的功能划分导致人口流动性增强

在区域层面,都市区、都市圈等发展模式是中国借鉴外国经验和城镇化探索几十年总结出来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依托[5]。在都市区层面,城市职工上班时从外围向中心城市聚集,下班时则为反过程,呈现出高程度的职住分离特征。这种区域级的长距离通勤加速了传染病在区域范围内的扩散。

在城市内部,每个城市都具有一定的用地结构及功能分区,而部分城市的用地功能区划较为单一粗放,在这种情况下,居民为满足多样化需求在城市各分区之间流动,增强了病毒传播和感染的几率。

4 规划对策

4.1 “多中心”结构的城市空间布局

根据城市地域结构的经典理论,就业岗位一般集中在城市中心,居住空间则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心周边。基于对北上深城市结构的分析,相对于“单中心”结构,“多中心”结构具有达到职住平衡的先决条件,其多中心格局有利于各组团内部实现职住平衡,缓解因单中心结构导致的城市外围职工通勤距离和通勤时间过长的现象。城市整体职住分离较低,有利于人们在组团内部进行流动,减少与外部空间的接触,从而抑制了传染病线性外延。

4.2 土地混合使用

土地混合使用是城市规划层面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手段。土地混合使用与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混合用地性质相对应,打破了用地功能单一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职住失衡的问题,缩短了人们的通勤距离,从而降低了人口的流动性。

传染病期间,土地混合使用的规划手段对减少人口在区域与区域间的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抑制了传染病的扩散。李欣等人在分析城市因素对传染病影响的过程中发现:居住与就业相平衡的地区即职住平衡的地区,土地混合使用有效减少了远距离的通勤次数,各种城市服务具有空间邻近性,降低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入人口高度密集区引发交叉感染的几率[6]。因此,土地混合使用需要充分考虑职住平衡,二者相辅相成,并且应将土地混合使用强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在缩短通勤距离的同时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求。

4.3 中心城区向外疏散

中心城区一般具有高密度、集聚性强等特点,是传染病扩散的重点区域。为从根源上抑制传染病的扩散,需将城市中心城区向外疏散,将非基本职能向周边片区转移,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的城市职工也会随之迁移,从而降低了中心城区的就业压力及人口密度,从而缓解了职住失衡的问题。中心城区的疏散可以有效控制传染病在中心城区内部的扩散,且有利于在局部空间实现职住平衡,促进人口的内部流动,从而抑制传染病向周边扩散。

4.4 居住用地内适当安插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

结合经济圈层结构,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就业人群结构。城市地价级差加剧了城市的职住分离局面。同时,经济水平较低的人群通常会使用公共交通通勤,而公共交通及其站点在早晚高峰时段表现出高密度、人口高度聚集的特点,这类空间正是传染病高度扩散的场所之一。

4.5 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是城市职住分离的原因之一,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为了追求生活的质量与便捷性,往往会选择配套设施完善且质量较好的区域。因此,为了打造城市职住平衡的局面和提高城市的长期稳定性,政府应加强市政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整体的生活质量,实现宜居环境在城市的均衡化。

5 结语

传染病的暴发促使规划者们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层面上思考城市规划需要应对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职住平衡的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传染病在特定区域内的扩散,使传染病传播的空间更加受限,遏制传染病大范围扩散。

猜你喜欢

免疫力传染病人口
《世界人口日》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人口最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