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理念下的从化区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措施与管理策略研究

2021-03-30刘燕平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1年7期
关键词:化区水系河湖

刘燕平

(广州市从化区水利水电建设管理中心)

1 引言

从化区地处广东中部,总面积1985 km2,河流众多,共计河流为199 条,总长1275km。辖区内农村水系不仅承担着灌溉排涝、调蓄分洪、生态景观等功能,也是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对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及农民生活等有着重要影响[1]。开展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水美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 从化区农村水系现状

2.1 河道淤塞、欠宽,洪水出路不畅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各类开发建设项目众多,人为造成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使河道淤积。从化区村庄人口密集处的河道,由于人口活动发展产生的废料、废水淤积河道,破坏水环境;村民建房等人为侵占河道,建筑物占用行洪通道,使河道的行洪能力大大减弱;工程遗留淤泥杂物没有得到清挖,使河道河床抬高,严重影响排涝畅通。

2.2 河流防洪标准低,抗洪能力差,洪涝灾害频繁发生

从化区地形坡度较大,发生暴雨时,汇流时间短,洪峰流量大,加之小流域内部分河段断面狭窄,上游乡镇、村庄附近河段基本处于无堤防、无防护措施的状态。防洪标准低,跨河交通桥梁过流断面偏小、桥面高程偏低,产生阻水作用,以及拦河闸坝等建筑物均对防洪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2.3 防污控污不到位,部分河道生态环境变差

从化区经济发展迅速,虽然没有工业污水的排放,但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及处理设施更不易控制,使得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经田地后直排河道。由于化肥、人肥等高磷高氮的影响,常常使河道发生富营养化。近些年,从化区在不断建设农污处理设施,但防污控污未全覆盖,且农村水系流域面积小、水量小、自净能力有限,导致河道生态环境变差。

2.4 生物群落损害、景观安全格局不健全,部分河道的功能单一

河道管理理念陈旧,缺乏集防洪、生态、景观于一体的综合功能,为提高防洪安全,采取硬化河岸、加高堤防等工程手段,加剧河道硬化,造成河道水流条件单一,许多生物栖息地受到严重干扰,同时也破坏了河道固有的自然美感。

2.5 河道管理手段薄弱,投资力度有限

由于农村河道点多面广,各区域难以及时协调,大部分处于管护无主体责任、无制度保障、无经费支持的局面,管理技术及手段不容乐观。同时,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无法调动农民投工投劳的积极性。

3 整治措施

3.1 水系连通

近年来,随着从化区推进特色小镇开发,对河湖水系连通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系连通是通过利用工程手段打通断头河、拓宽引排河道卡口段,增加水体流动性,提高防洪排涝能力[2]。对水系流动性较差、流动受阻的水源实施必要的水系连通工程,一方面可以保证河湖水体交换顺畅,改善河湖水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水体调蓄容积,保障河湖安全,逐步实现河湖水系沟通,合理配置水资源,保证河道内生态用水,逐步恢复河道生态。

3.2 河道清障

河道清障主要是针对河道过流能力低、行洪能力差而采取的一种工程措施,目的是通过清除河道内垃圾及废弃物,使河道恢复原来的面貌和景观[3]。从化区农村河道存在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问题,为有效解决侵占问题,可在对河道进行清理的同时,开展清“四乱”专项治理行动,退还河湖水域生态空间,有效恢复农村河道的过流能力及行洪能力。

3.3 清淤疏浚

清淤疏浚主要是针对农村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不畅、河道功能弱化、水质较差等问题而采取的工程措施[3]。对于存在明显淤积的河道,根据河道输水和防洪排涝要求,结合灌溉、水质改善、生态保护的目标,确定疏浚范围和规模,做到成片推进;考虑到清淤范围内水域深度较浅,周围多为居民生活区,不适宜用清淤船舶和泥驳输送方式进行清淤。

3.4 坡岸整治

坡岸整治应根据河流和地形的自然特点以及生态的要求,合理确定河道岸线的走向,尽量维护河流的自然形态,避免裁弯取直、侵占河道[4],因地制宜的选择岸坡形式。护岸形式宜优先选用坡式护岸,在保证河岸具有一定抗冲刷能力的前提下,尽量考虑保留原有岸坡或采用生态型护坡;对于农村河道的岸坡整治应以生态护岸为主,兼顾景观需要,尽量保持河道弯曲、平顺、生态、自然的形态[5]。

3.5 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

坚持优先保护饮用水源的原则,严格划定水源涵养区,切实加强水源涵养区的生态保护,严禁采伐水源涵养林。开展水土保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加强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以小流域为单元加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重点治理,强化对耕地和土壤资源的保护及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通过水土保持综合防护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减轻洪涝灾害。

3.6 防污治污

从化区农污水设施不完善、收集率低,河道附近存在点源污染、农业种植地区存在面源污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治理措施。一是控制污染源,将污染源就近排入现有的污水处理厂或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水质达到一定标准,回用于河道,作为景观用水。二是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4 管理策略探讨

4.1 立足实际,建立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

从化区从实际出发,建立管理体系,制定《从化区河道管理条例》和《从化区巡查报告制度》;完善公安、水政监察、沿河群众“三位一体”的警、政、民监管体系,及时查处违法行为,维护河道水事秩序。

4.2 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各司其职

建立区、镇、村居“河长制”,协调区内水系综合治理和维修养护工作。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将“一河一策”的主要目标、指标、任务和重点工程纳入各区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进行督办。同时成立从化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推行从化区河长制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等工作;研究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重大问题。区第一总河长是本区河长制第一责任人,对本区河湖管理保护负总责,主要负责河长制的组织领导、决策部署和监督检查,解决河长制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各级河湖河长是负责河湖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河湖的整治与管理保护工作。

4.3 强化执法监管,加强管护

强化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和依法治污。建立以区、镇(街道)、村(社)三级网格系统,建立“三清三到位”(即区域清、底数清、职责清和监管到位、互通到位、服务到位)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明确各级网格监管责任,建立“双随机”抽查制度。定时组织巡查执法人员进行环境监测、水政执法、环境应急等专业技术培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依法查处水事违法行为。

4.4 管护机制创新,加强协作

为确保农村水系治理好管护好,从化区通过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实行专业化管护,采用镇聘镇管镇养的工作机制,实现“专群结合”的管护新模式。同时制定“六位一体”、“四方共治”的农村水系管护机制,实施公路、河流、森林保护、国土资源、环境监管、万人保洁的“六位一体”生态共治巡查监管新机制。成立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建立综合巡查监管平台,形成巡查单位、生态巡查管理中心、政府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四方共治”的局面。

4.5 智慧创新,资源共享

全面推进基于“互联网+河长制”的智慧河湖管护新模式。开发建立本区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充分整合共享本区水利、环保、住建、国土、农业、林业、交通等相关行业信息资源。配合省、市统一建设通用版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制订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按省、市统一平台要求,上传“一河一策”相关信息、数据。

4.6 示范带动,广泛宣传

农村河道管护工作应该依靠群众,河道整治过程中应取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引导群众积极投身到管河、爱河的行动中来。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宣传保护环境理念[6]。开展科普教育,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呼吁广大群众合理处置废弃物。

5 结语

当前,水污染日趋严重,在乡村振兴理念下,我们必须转换传统的理念,使“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及先进治河经验得以推广。同时,建立健全农村河道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系列工程措施对从化区农村水系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美乡村,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猜你喜欢

化区水系河湖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中职学校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调查及分析——以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广东省广州市名教师
广东省广州市名教师——李银芳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