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园的发展策略探讨
2021-03-30凌莉莉
凌莉莉
(广州市城壹房地产代理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国家“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首要任务“产业兴旺”的主要抓手为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不断完善农业的基础科研、应用科研及推广体系,从而提高农业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生产技术科学化。目前,我国的多个田园综合体及农业公园相继建成,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本文从广西玉林五彩田园、广垦(茂名)国家热带农业公园、茂名市食为天农业科普园、茂名市逸和生态旅游度假区等案例中分析其发展特点,探讨该类园区开发建设与运营的策略要点。
1 组织者与资金筹划:政府搭台,市场共建,撬动各类经营主体
五彩田园案例中,玉林市政府整合部门项目,从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等专项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设立建设专项资金,集中财力推进“五彩田园”建设,共整合109个项共8.7亿元各级财政资金投入园区。
政府成立的五彩田园管理中心只负责协调属地政府落实园区相关的各项公共事务、社会事务,园区的规划、开发、建设、经营及管理由“五彩田园”投融资主体玉林交通旅游投资集团为主导。政府搭台市场主导的方式成功引入中国农业大学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广西玉林市南国雨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广西健宝石斛有限公司、隆平高科等实力雄厚的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撬动各类经营主体投入资金20多亿元。
2 土地流转:采取“政府收储、二次流转”或“股份合作”等模式,破解土地流转难题
土地流转问题一直是难题,“五彩田园”采用了采取“政府收储、二次流转”或“股份合作”等模式来破解土地流转难题。玉林市2012年开始投入1亿多元经费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成土地确权后,采取“政府收储、二次流转”的模式,首先政府成立土地收储公司向农民统一租用土地,一方面土地经过平整、通水通电后提升了租用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承租方的开发主导企业,能得到关系稳定的土地,并使土地从分散耕作到规模经营,获得持续的投入和增收。“五彩田园”的用地范围跨了行政区划、村界等,但运用了这种模式后,入园企业不再受到土地归属的局限以及行政区划的限制。此外,“五彩田园”还成立土地管理小组,专门针对区内土地进行流转、证照办理等事宜开通绿色通道。
参考五彩田园的案例,按照国家政策指引与程序,合法合理有序地把农民、农村的土地流转出来,由政府先收储后再流转至企业开发运营。在注重保障农民收益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持续地进行土地流转,获得较高流转率。
此外,项目范围可能涉及的土地利用空间问题也需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土地整治才能破解。破解“双保”难题——建设用地计划与耕地占补平衡双指标的限制,才能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3 园区规模:在满足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提供足够的空间容纳更多的体验活动内容
园区应有足够的空间承载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如不同主题的农业生产、科普教育、研学旅游等功能,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留住旅客的脚步、延迟旅客逗留与消费的时间,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为园区持续稳定的人流与收益。规模较小内容较为单一的园区,功能复合程度低:开园初期曾引起一定的影响力,促发人流集聚,但未能产生有效消费、未能发挥园区运营的边际效益至难以维持正常运营而导致项目终止。
4 围绕园区主题定位的多方合作,共同构建园区核心引擎
“五彩田园”中已进驻多个农业相关的主题园区:农业嘉年华、铁皮石斛园、中国南药园、隆平高科杂交稻示范基地、岭南农耕文化博览馆、荷之园、中华鳖养殖示范基地、东盟土货电商集市、树棉基地、台湾农业园等,在多方合作下共同构建了园区发展动力。其中,中农富通、隆平高科、铁皮石斛等企业入驻,带动当地农业高科技、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更成为园区的核心引擎,推动园区持续稳定发展。
5 规划先行,协调发展
乡村振兴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要求,园区应立足于规划视角提出全方位的规划应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5.1 整合农用地、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助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附加值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完善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集中连片的高质量农田;通过土地平整使小地块合并为大地块,并配套建设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包括通过土地整理、标准农田等一系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改善田、水、路、林、渠格局,提高农业生产条件。
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适当建设休闲农业设施,推进农业和旅游业的有效融合,发展生态观光、生产体验、休闲旅游等新兴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5.2 处理好产业园区与农村生活区的关系,改善农民生活环境
把农村生产生活两大空间分离,统一规划后的农民生活区是整体风貌协调一致的楼房并具备各种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包含但不限于活动广场、文化娱乐健身设施、教育配套甚至养老机构等等设施,成为与环境和谐共生、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生活区。
5.3 活化利用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兼顾旅游配套设施
5.3.1 活化当地资源,保护及弘扬本土文化
做好历史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保护研究、活化利用工作,把自然生态景观、古民居古村落、红色革命遗址、历史名人故居等要素与产业园区联动结合,连成一条文化旅游线路,为乡村振兴、全域旅游和精准脱贫添加新的动力。
5.3.2 完善配套设施,丰富园区功能
园区内兼顾旅游发展,可配置适量的建设地块用作餐饮、住宿功能。园区内这些配套设施,能为园区留住更多消费人流,同时也为周边农村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园内的配套设施还可以与园区开发作捆绑,由园区开发企业建设并获得一定年限的特许经营权,以年限内的经营收益补偿园区初期开发建设资金。
6 联合多方机构、科技兴农
6.1 科技兴农
引入农业科研机构为园区内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支持:为农作物的保护与生长提供科学养护;为新农作物规模化、优质化种植提供技术指引;为新品培育进行研发探讨。园区可搭建技术平台,协助企业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让协会成员相互交流对应农产品的种植资讯。培育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农业生产者,发展农产品种植者协会,并建立生产操作规范和产品质量标准以供操作者使用,为未来的产品质量认证提供基础。
6.2 做好农产品保护,申请地理标志产品,提高本地特色品牌知名度、辨识度
农产品通过科学技术改良达到相关的质量标准后,生产者应做好当地农产品保护、逐层级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争取入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大典》,提高本地特色品牌知名度。
7 保障农业情况下兼顾科普旅游体验类活动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融入更多科普教育、观光旅游的主题活动,营造沉浸式体验。从农产品种植环节开始至收获成果全过程中,可因应不同节气或农作物生产时间节点等因素而定制多样的主题活动,强调参与者的体验性、强调种植、收割、品尝、购物的乐趣。
8 多维跨界营销
网络推广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制作针对当今青少年等游客群体大力打造电子商业平台、融入更多板块内容,建设成集农产品销售、观光旅游、农业文化遗产宣扬、农业科技、科普研学、招商引资平台链接于一体的、面向社会公众的电子平台。除了独有的官网旅游推广及销售渠道外,还可借助有影响力自媒体或旅游平台助力宣传。通过高水平、大手笔的策划和组织,打造全年不落幕的农业公园特色节庆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吸引目标市场的关注,使其成为营销亮点。
8.1 建立整体品牌形象,统一标识,提高知名度
整体园区为由一方主导、多方合作而成,但以统一品牌形象面向公众更能彰显品牌效应。整体品牌形象战略是一种系统的品牌运作战略,园区的文化特征、经营内容、产品的特点都必须通过整体的视觉系统,尤其是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符号,将具体可见的视觉形象与内蕴特征的抽象概念融为一体,融合到项目整体并贯穿产品制作、体验活动等全过程,以促进产品的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创造品牌的印象价值。此外,还可利用园区品牌符号,推出特有纪念产品,延伸品牌影响力、强化品牌记忆。
8.2 做好农产品营销推广,接入区域知名平台增加销售渠道
通过支付代理费的形式使代理和农户捆绑成为利益共同体,通过销售组织和销售代理构建生产者的利益代言人,形成稳定销售代理合作机制,改变以往“一锤子”买卖模式。协助园区内各生产者接入区域知名平台或小程序,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并设置产品专属的二维码信息产品,以便提供售后服务或二次销售服务。
8.3 完善旅游及节庆活动信息
设置旅游专属板块,提供完善的观光导览程序:介绍园区内各景点及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主题活动、辅助服务的功能点,提供一天精品游线、两天最佳游线建议、研学计划、节庆活动计划等。结合节庆推广园区内主题,做到月月有活动,尤其是旅游旺季,农产品收获季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的营销活动。
8.4 运营与维护
营运公司应负责节庆活动策划、园内设施维护与更新、整体营销策划等内容。定期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并与招商引资等城市营销活动结合;负责园内标识设计、导游网络、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的维护与内容更新;多种媒体渠道的推广营销、旅游线路设计、门票宣传打卡签到、儿童及行动不便人事提供代步工具等事宜,为游客旅游全程跟进服务。
9 结语
农业公园是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手段。政府搭台、市场共建、适宜的开发策略能有效达到精准扶贫、提高及稳定农民收入、提供就业机会等目标并缓解空心村问题;能有效提高农业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促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全产业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