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曲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对比研究

2021-03-30姚小兵

黑龙江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阿替普脑部溶栓

姚小兵

洛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内一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急性脑梗死主要因脑部血管闭塞,血液供应不足所致,发病率、致残率极高,相关研究表明,早期进行有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逆转其对脑部神经元的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取溶栓治疗,巴曲酶是溶栓治疗中较为常用的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阻抑血栓形成;阿替普酶是一种新型溶栓药物,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原,改善神经功能损伤,但目前临床对其相关报道较少[2-3]。鉴于此,本研究将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予以巴曲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旨在对比其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洛阳市第十一人民医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收治的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巴曲酶治疗的40例患者纳入A组,将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B组。A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53~76岁,平均年龄为(64.62±7.48)岁;发病至就医时间0.5~4 h,平均年龄为(2.25±1.18)h;梗死部位:基底节区24例,脑叶8例,脑干3例,小脑5例。B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为53~77岁,平均年龄为(65.17±7.83)岁;发病至就医时间1~4 h,平均年龄为(2.63±1.21)h;梗死部位:基底节区27例,脑叶9例,脑干4例,小脑3例。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4]中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③均经患者同意翻阅临床资料。(2)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②对治疗药物过敏;③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④合并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吸氧、抗凝,控制体温、血糖、血脂等常规处理。

1.3.1 A组:采用巴曲酶(规格:1m l:10BU,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80421、20190125)治疗:初始剂量为10BU,将10BU巴曲酶溶入0.9%250 m l生理盐水中于入院第1 d静脉滴注,时间为60 min;后维持5BU剂量于入院第3 d、5 d治疗,用法参照第1 d。2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1疗程。

1.3.2 B组:采用阿替普酶(规格:20 mg/支,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生 产 批 号20180512、20190410)治疗:总剂量为0.9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d,将其溶入0.9%100m l生理盐水后,取总剂量10%于1 min内静脉推注,剩余90%剂量静脉滴注,时间为60 min,1次/d。2周为1疗程,持续治疗1疗程。

1.4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降低高于90%,病残程度为0级为基本痊愈;NIHSS评分降低50%~90%,病残程度低于3级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20%~49%为有效;NIHSS评分降低低于20%,甚至评分升高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血清指标:于治疗前、2周后取两组空腹静脉血5 m l,以3000 r/min离心10 min后,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法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进行检测。(3)生活自理能力:于治疗前、2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BI)[6]对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自理能力越强。(4)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出血、胃肠道反应、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B组总有效率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血清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NSE、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SE、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B组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s) μg/L

表2 两组血清指标对比(±s) μg/L

注:与同组治疗前,a P<0.05

时间治疗前组别B组(n=43)A组(n=40)tP治疗后B组(n=43)A组(n=40)tP NSE 36.58±5.24 36.19±5.36 0.335 0.738 15.84±2.41a 19.55±2.69a 6.627<0.001 TNF-α 49.24±7.24 48.79±7.39 0.280 0.780 12.42±2.84a 17.17±3.19a 7.175<0.001

2.3 生活自理能力

比较两组治疗前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I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B组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BI评分对比(±s) 分

表3 两组BI评分对比(±s) 分

组别B组(n=43)A组(n=40)t P 治疗前51.00±5.41 50.50±5.16 0.430 0.668治疗后76.00±6.62 68.60±6.14 5.269<0.001 19.175 14.273<0.001<0.001 tP

2.4 不良反应

B组出血、过敏各发生2例、1例,总发生率为6.98%(3/43);A组出血、胃肠道反应各发生3例,1例,总发生率为10.00%(4/4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620)。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较高,主要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血栓将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性坏死,表现出一系列肢体、语言、意识方面障碍,甚至死亡[7]。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在脑部组织逐渐形成缺血半暗带,若早期进行治疗可逆转对脑组织的损伤,而血栓是导致脑部血氧供应不足的主要因素,因此,尽早进行溶栓治疗,促进脑部微循环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研究显示,NSE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特异性的酸性蛋白酶,主要由神经细胞分泌而成,其水平与机体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病情进展与预后的敏感指标,因此,改善其水平对促进预后具有重要意义。TNF-α作为促炎因子,主要经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分泌而成,能够促进机体释放炎性介质,诱发全身炎症反应,从而促进急性脑梗死进展,加重脑神经损伤,因此,降低其水平对改善病情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总有效率较A组高,NSE、TNF-α水平均较A组低,BI评分均较A组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可见相较巴曲酶,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机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分析其原因在于,巴曲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分解纤维蛋白原,促进组织释放血浆素原活化素,加强生成纤维蛋白溶酶,从而有效溶解血栓;同时降低血液黏稠度,对红细胞的沉降聚集产生抑制作用,提高血管通透性,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有效改善脑部组织微循环,预防血栓。阿替普酶是一种基因重组类溶栓药物,糖蛋白是其主要成分,存在于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内,在进入人体后,能够与纤维蛋白结合,将纤溶酶原激活,降解纤维蛋白原,从而有效溶解脑部组织血块,起到溶栓效果;同时其可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神经元损伤,促进预后。相较巴曲酶,阿替普酶对纤溶酶原的激活具有选择性,不会引发全身纤溶亢进,从而有效减少机体出血现象;同时其在溶栓治疗时,可更好的保护脑部组织,促进神经功能修复,从而有效提高患者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相较巴曲酶,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机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且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阿替普脑部溶栓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阿替普酶溶栓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你知道吗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