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裂孔疝56例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及临床价值
2021-03-30杨玲
杨 玲
(宜兴市官林医院放射科 江苏 宜兴 214200)
食管裂孔疝这种病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内科疾病,该病症是因患者的胃部、腹腔内脏器官经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而进入到胸腔当中的一种表现。临床研究认为[1]这种病症的主要发病群体为中老年群体,这种病症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所以在临床上较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食管裂孔疝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膈疝,该病症的发病率已达90%以上。临床研究建议[2],应积极的为患者采用胃镜检查、钡剂透视检查,但诊断存在各自的局限。也有研究得出[3],对患者实施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检出率大约为0.8%~2.9%。还有放射科的医师认为[4],对患者改变体位,增加腹部压力,辅助其他的操作等进行检查,有90%的人会表现出滑动型疝的征象。所以,目前各个检测也都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多层螺旋CT属于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验技术,并且在最近几年被应用在临床各个疾病的检验和诊断当中,能够发挥一定的检验价值。本文主要将多层螺旋CT应用在对食管裂孔疝的诊断当中,分析其诊断的价值,详情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9年3月—2020年10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62例疑似食管裂孔疝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选择的62例疑似食管裂孔疝的病例中,男性34例,女性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15±13.05)岁,其中最大年龄为87岁,最小年龄46岁;患者的发病到入院平均时间为(2.31±1.05)d,其中最长5d,最短0.5d。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伦理标准,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当中的相关要求,研究对象均阅读《知情同意书》,并在上面签字。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存在反酸、胃灼烧感,伴随吞咽困难等症状,并且有呕血、黑便和呼吸急促等表现;(2)所有患者存在多层螺旋CT诊断的适应症;(3)均存在手术适应症;(4)患者均存在完整的临床资料。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的出血性疾病的患者;(2)多层螺旋CT禁忌症;(3)合并严重的心脏、肾脏、肝脏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4)存在严重的交流障碍、精神类病症和意识障碍的患者;(5)既往存在其他严重的消化系统病症患者;(6)全身感染的病例。
1.3 方法
1.3.1 检查设备
本文所应用的检查设备为:EMOTION 16(2010)VB 41A 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
1.3.2 检查方法
首先对X线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装置进行扫描参数的设置,电压120 kV,电流250 mAs,螺距0.8631,准直层厚5~10 mm,轴面图像重建的层厚1.5 mm。协助所有检验对象以仰卧体位接受检查,为患者实施CT平扫,扫描的范围由患者的肺尖-肺底部位,图像进行多切面(冠状位、矢状位、任意斜矢状位等多切面重组)的检查,并根据轴面图像进行分析。
1.3.3 测量与分型
(1)测量:在患者食管、胃部连接的部位通过食管裂孔平面层,选择纵隔窗对食管和胃连接段的长轴连线相垂直的食管裂孔两端膈肌前内侧缘进行测量,将其记为:食管裂孔的宽度。若宽度超过21 mm,则说明食管裂孔增宽,也可以选择任意矢状位多平面重组冠状位测量膈肌脚的宽度进行确定。
(2)分型:①根据形态大小可以分为结节型、假肿块型。前者直径一般不超过30 mm,后者直径一般达30 mm以上;②根据疝囊内组织器官的不同可以分为胃肠型、非胃肠型、混合型。胃肠型疝入内容物主要是胃肠道组织,非胃肠型疝入内容物主要为单纯网膜脂肪,也将其称之为食管旁网膜脂肪疝,混合型疝入的内容物为胃肠道组织和网膜脂肪。
1.4 观察指标
(1)所有研究对象最终进行手术,经手术病理证实病症,分析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比较多层螺旋CT诊断和手术病理诊断的相符性,计算多层螺旋CT诊断食管裂孔疝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注:敏感度=真阳性数/(真阳性数+假阴性数)×100%;特异度=真阴性数/(真阴性数+假阳性数)×100%;准确度=(真阳性数+真阴性数)/(真阳性数+假阴性数+假阳性数+真阴性数)×100%。(2)总结多层螺旋CT影像学诊断食管裂孔疝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疝囊大小及形态、疝内容物、食管裂孔大小等。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以IBM SPSS 26.0作统计学验证。计数资料(多层螺旋CT诊断和病理诊断相符性)记为(n/%),计算出卡方值(χ2)。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验证均以P<0.05表示,记为数据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P>0.05,记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62例疑似食管裂孔疝病例最终经病理诊断确诊为食管裂孔疝56例,其中,1例确诊为食管癌,3例确诊为胆囊炎,2例诊断为胆石症;经多层螺旋CT影像诊断,诊断出食管裂孔疝52例,多层螺旋CT诊断和病理诊断相比具有较高的相符性(χ2=1.1481,P=0.2839)。多层螺旋CT诊断食管裂孔疝的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83.33%,准确度为90.32%。详见表1。
表1 多层螺旋CT诊断和临床病理诊断比较(n)
2.2 影像学表现
多层螺旋CT显示食管裂孔疝存在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2.2.1 疝囊大小及形态 经多层螺旋CT诊断出的52例食管裂孔疝病例的主要影像学图像为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密度结节及假肿块状。测量最大横轴位的截面,横径为(78.35±45.08)mm,纵径为(65.45±33.05)mm;其中22例为结节性疝囊,平均直径为(25.44±6.48)mm,其余30例为假肿块型,平均直径为(65.45±42.05)mm,其中有3例患者的疝囊巨大,直径超过100 mm。为患者进行冠状位、矢状位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出疝囊的高度,了解到疝入胸腔的器官以及腹腔的连续关系,可观察到食管裂孔的具体位置。
2.2.2 疝囊内容物 因为患者疝入了不同的组织结构,所以亲密度表现出不均匀状。52的病例中18例结节型疝入的内容物多为部分胃底、贲门、少量网膜脂肪,根据疝入溶物进行分型,属于胃肠型,软组织密度较高。还有部分囊内可观察少量气体影;26例假肿块疝囊内部除了贲门组织、胃体、胃底组织以外,还能观察到明显的蛛网膜脂肪和网膜血管有,甚至有十二指肠、脾脏以及结肠的部分疝入。腔内存在大量气体、液体,因此属于混合型;其余4例假肿块型和4例结节型疝入容物主要为蛛网膜脂肪和网膜血管影,属于非胃肠型(食管旁网膜脂肪疝)。
2.2.3 食管裂孔 52例经多层螺旋CT检出的病例膈食管裂孔宽度平均为(56.82±35.46)mm,其中存在39例患者的宽度都在21 mm以上。由于患者存在较大的食管裂孔疝,所以导致膈肌脚薄,进行实际测量进行实际测量结合了冠状位测量食管裂孔的宽度,首先在轴位进行定位,然后在冠状位的双侧膈肌之间食管裂孔较窄的部位对及水平宽度进行测量,所得结果与轴位基本一致。
3 讨论
食管裂孔疝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群体当中,主要是因为人的年龄增大之后,隔食管膜和胃膈韧带出现松弛表现,食管以及胃的固定存在松弛,这会使得膈肌角萎缩并导致弹性降低,逐渐的导致食管裂孔增宽。如果此时患者有负压增高的表现,就会导致腹腔当中的脏器和内容物等,通过增宽的食管进入到患者胸腔之内,进而导致患者发病[5]。
最近这几年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技术在临床上不断的普及,影像学的医师在应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计算机后处理技术等应用,可以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多角度的显示,能更加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胸腔内疝入的相关内容物的具体表现,这样也使得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在食管裂孔疝这种病症诊断当中的价值得到体现和认可。特别是对于年事较高的病例,接诊时如果出现剑突下疼痛、反酸、上腹烧灼感、吞咽不畅、出血等症状的时候需优先考虑患者是否为食管裂孔疝,并及时对患者提供多层螺旋CT的影像学诊断,可以有助于对该病症的进一步鉴别。
综上所述,通过多层螺旋CT影像学技术诊断食管裂孔疝具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可以观察到特征性的影像学图像,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是一种理想的鉴别辅助诊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