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绸缪筑牢“防”的基础 全力以赴保障“人”的安全
——唐山市古冶区“7·12”抗震救灾经验与启示
2021-03-29通讯员李东林唐山市古冶区应急管理局王健
通讯员 李东林 唐山市古冶区应急管理局 王健|文、图
唐山市古冶地处华北平原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交界处,属于地震多发区,加之开滦130 多年地下煤炭开采导致地质构造复杂,防震救灾工作十分繁重、形势十分严峻。据中国地震台网数据,2015年以来,古冶区发生地震16 次,最大的一次为2020 年7 月12 日5.1级地震(古冶区卑家店镇)。一直以来,古冶区委、区政府坚持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以提升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筑牢“防”的组织基础、体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始终顽强地同地震等自然灾害作斗争,最大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和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党的领导,筑牢“防”的组织基础,为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根本保证
古冶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充分发挥党组织坚强堡垒和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的坚强领导谋篇布局、指挥调度、统筹资源、凝聚力量,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广泛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一是领导带头示范是关键。“7·12”5.1级地震发生后,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古江,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丁绣峰带队迅速赶赴古冶区震中,实地查看受灾情况,看望慰问广大群众,指挥调度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区委书记朱文军、政府区长陈延杰分别带队赶赴相关区域核查灾情,指挥调度全区抗震救灾工作。省、市、区领导带头示范、带头赴抗震一线,为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作出了示范,极大鼓舞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给全区36 万人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二是组织有力保障是重点。省委、市委、区委紧急部署、心系群众,紧急动员、集结力量开展抗震救灾,显示了强大的组织领导能力。10 个乡街党(工)委及122 个村、82 个社区等基层党组织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入村、入户、入企全面开展排查,及时掌握地震造成损失情况,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全面详实的情况。三是干部群众发动是基础。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立即停止休假状态,投身抗震救灾一线,帮助群众开展抗震救灾,引导群众有效避震、奋力自救。抗震救灾在省委、市委、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下,无财产损失、无人员伤亡,取得了最终胜利。这深刻启示我们:只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带来的挑战和困难,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健全完善应急指挥体系,筑牢“防”的体系基础,为高效应对处置地震灾害提供重要保障
古冶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应急指挥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高标准推进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全面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建立了“纵横互通、反应灵敏、功能完善、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一是健全完善指挥系统。成立了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乡镇(街道)抗震救灾指挥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1 个办公室和11 个工作组,明确了具体职责、具体责任单位,高效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督导应急管理局、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区消防救援大队等11 个部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细则,10 个乡镇、街道分别制定地震应急响应预案,构建了从上到下、多方参与、严丝合缝的应急响应预案体系。二是科学设置响应机制。按照地震灾害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分级设置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响应机制,明确了各响应级别指挥部指挥调度职责和工作任务,确保抗震救灾科学有效有力有序推进。针对区地震观测科技力量不足、未能第一时间确定“7·12”5.1 级地震震中位置等问题,古冶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健全完善与上级地震监测部门联系机制,明确专门机构加大沟通对接力度,确保及时获得地震详细信息,为深入震中指挥调度、抗震救灾提供保障。三是高效应对处置舆情。建立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了信息上报、甄别研判、调查处置、信息发布、舆论引导“五个环节”内容,确保不因谣传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在这次地震中,古冶区委、区政府安排专人24 小时监测舆情,及时向社会发布抗震救灾信息,针对网上发布的不实信息第一时间赶赴事发地调查核实、第一时间发布真实信息,有效引导了网上舆论,为抗震救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高效的行动来源于高效的组织。地震发生后,古冶区委、区政府立即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10 分钟内启动了三级应急响应,20 分钟内进入震中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仅用了3 个小时就完成了122个村、82 个社区共11 万9 900 户,医院、学校、养老院、厂矿、商场、施工工地等重点场所及供水、燃气、供电、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工程的全面排查。这完全得力于建立的高效应急指挥体系,各乡村、各部门、各企业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织调度下,按照各自职责进入岗位、投入“战斗”、推进落实,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掌握地震损失“第一手”情况,为抗震救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防震避险救援”应急演练现场
突出“三化、三强”,筑牢“防”的物质基础,为打赢抗震救灾攻坚战提供重要基础
古冶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三化、三强”,不断提高灾害防范的能力和水平,时刻做好防大灾、抢大险、救大灾物质准备。一是制度化加强防灾减灾物资储备。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对照上级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按照“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着力抓好区地震应急救援设备社会资源库建设,储备了挖掘机、铲车、汽车应急专用车辆等95 件,储备了大批锹、镐、铁丝、发电机、帐篷等救灾物资。督导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各大厂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严格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维护标准,充分利用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了北寺公园、林西文化广场、民生广场、金山森林公园4处大型避难场所、共87 万平方米,配置了交通、通信、供水、供电、排污、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可以满足12.5万人10 天以内的避难安置需要。二是法治化加强防震建筑审批监督。坚持依法审批、依法监督,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上的引导作用,把普通住宅的抗震烈度由7 度提高到8度,把学校、医院和商场等生命工程的抗震烈度由8 度提高到9 度,提高了各类建筑的抗震性能,更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同时,加大立项审批、设计建设的督导检查力度,不定期开展巡查检查,督导问题整改,确保各类建筑达到抗震设防条件。三是实战化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信息预报员队伍建设,坚持“横向协调、纵向衔接、全面覆盖”原则,完善区、乡、村三级灾害信息员体系,122 个行政村、82 个社区有灾害信息员222人、宏观观测员214 人、防震减灾助理员13 人、地震宏观观测哨3个,构建了“三网一员”地震应急网络。强化救援队伍建设,坚持军民融合、整合资源、精干高效原则,组建了“1+5”联合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即1 个区级领导指挥体系和557 人的民兵救援队、120 人的重要目标警戒分队、50 人的医疗救护分队、58 人的重大疫情防疫分队、132 人的水电气暖抢修分队;全区各单位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62 支、共1 340 人,确保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7·12”5.1 级地震发生后,共出动灾害信息员215 人、应急救援队伍226 人,第一时间开展信息报送、应急救援工作,锻炼了队伍、提高了能力。
强化宣传教育,筑牢“防”的思想基础,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防灾意识
古冶区委、区政府坚持把防灾减灾纳入教育计划,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六进”为抓手,创新教育宣传载体、方式、内容,大力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一是突出抓好党员干部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把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纳入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党员干部培训班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地震应急预案专题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能力和水平。二是突出抓好学生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坚持从孩子抓起,通过网络公开课、空中课堂等形势,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竞赛、防灾减灾主题班会、防灾减灾手抄报等活动,向学生传授临震自救常识,全面提高学生防范意识、防范技能。三是突出抓好社会面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普及。每年都深入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品、明白纸等,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通过新媒体、短信、广播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公众普及各类灾害事故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动员群众关注身边各类灾害风险,提高防灾意识,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人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灾难避险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防”的群众基础,坚决打赢打好防灾减灾人民战争、切实维护人民切身利益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到古冶震中指挥调度抗震救灾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排查震后受损情况,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逐户排查走访,建立清单台账,及时医治受伤群众,据实统计财产损失情况,对发现震后有损坏的房屋、有安全隐患的危房等及时进行修缮。”古冶区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最大力度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一是全力保障群众住房安全。组织专业队伍对全区有裂痕的房屋进行排查、鉴定,对震中2 户有裂痕的房屋,聘请河南凯立隆房屋安全鉴定有限公司进行安全状况鉴定,经鉴定房屋状况为B 类,主体结构无损害、不影响群众居住安全,已由属地乡街负责进行了修缮,确保了让群众放心满意。二是全力保障群众用水安全。及时组织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对饮用水质量进行检测,水质监测结果正常,确保了群众饮水安全。三是全力保障群众财产安全。对供水、供电、供气管网受损情况,组织专业力量逐户、逐管网排查,切实消除地震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影响因素。一系列的举措背后,体现了党的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政理念,我们只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