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构建
2021-03-29李建荣
周 杰,李建荣,张 娟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202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874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程,备受社会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近年来,国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同时,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已经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时代,高职院校再度深入思考如何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向深层次发展,如何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公认其关键在于教师。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重要群体,也是国家“双创”战略实践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因此,加强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既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1 加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背景
1.1 是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客观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明确提出,各地高校要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主动聘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并制定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形成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目前,从人才培养定位和培养方案来看,高职院校已经明确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表明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办学、教师教育教学以及学生求学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切实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是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1.2 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复杂开放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行业、学校、教师等多元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协同。创新创业型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专职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扮演多重角色,即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者、创业知识的传授者、创意信息的传递者、创业活动的组织者,以及创业过程的指导者等。就现阶段而言,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教师理论知识的支持,还需要实践活动的支撑。所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需要利用各种平台和机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挖掘他们的创新创业潜力,并对其进行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指导。
1.3 是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在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集多学科和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高度融合,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多学科之间的交叉[1]。在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既要具备扎实的创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实践技能,这就要求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能及时掌握高职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以及教育技术的新手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能力水平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培养,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积极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能够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和帮扶,让他们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的困境
高职院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阵地,教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力量。教育部、国务院多次出台相关文件,明确要求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深化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总体态势良好,但是从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来看,还是面临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思路不清晰、培训体系不完备、培育投入不够多、评价机制不完善。
2.1 培养思路不够清晰
随着国家“双创”战略的不断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受创新创业型社会环境的吸引、政府创业政策越来越多的引导,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意愿,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培养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第一,认为这是教师自己的事情,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可以通过自学或自我探索来实现提升;第二,认为教师只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主办的创新创业专项培训,获得资格证书就符合创新创业教师的素质要求,没有从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出发对其进行认真思考与判断。新华社官方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已近2.8万人,但仍然不能满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2.2 培训体系不够完备
现在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能力素质培训也受到高职院校的普遍重视,但是大部分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的安排上缺乏计划性,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没有完全纳入学校整个师资培训计划,有些教师也是因为接受了创新创业教育任务,才被临时安排去参加一些培训。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意识,在人员、经费以及机会上难以获得稳定持续的支持,这导致师资接受专业培训的机会较少,收效甚微。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高职院校也定期安排教师参加一些社会组织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如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KAB创业教育等,这些培训都是以短训班为主,由于培训水平良莠不齐,缺少科学系统的安排[2],部分培训也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2.3 培育投入严重不足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的补给量也在迅速增长。目前,我国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 438所,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全面展开。实际上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生师比严重不足,师资培育和投入有限,短时间内无法招聘合适的师资,专任创新创业教师较少,水平参差不齐、结构不够合理,整个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来源渠道相对单一,从而出现教师数量、质量都存在诸多不足[3]的情况。另外,国家下拨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经费明显多于高职院校,而且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师资培育经费投入方面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专业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不足,企业兼职教师参与的热情也不高,这些使得整个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短板十分明显,从而影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4 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面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的呼唤,高职院校主动提出改革自身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案,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也能够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他们今后发展会带来新机遇。但现实中,迫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评价机制不成熟的窘境,面对教学、科研等多重压力,一些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充满激情的教师也陷入尴尬局面,甚至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望而却步。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不同于专任教师,除了需要培养学生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要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教学评价方面和专任教师采用几乎一致的评价标准,大部分都是由督导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没有形成分类实施的评价标准,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们的积极性[4]。
3 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也是民族振兴之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制造业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应与时俱进,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加强理念引导、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培养措施,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水平和能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全覆盖。
3.1 加强理念引导,明确师资培养定位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是以外部政策驱动为主,内生动力存在不足,这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认同感不强。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大顶层设计,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养进行科学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引导性政策,设立专款支持和扶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发展,鼓励校内高学历、高级职称以及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关键,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整体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其次,组建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水平,还需要较高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需要主动对接企业、行业以及科研院所,鼓励教师参与并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实现由“教育者”向“企业人”的转变。另外,定期邀请企业行业管理者或技术人员等进入校园,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共同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育,通过搭建师资共享、共育的发展平台,积极推进产学合作制度化,形成一支稳定的多元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5]。
3.2 完善培训体系,优化师资服务供给
培训是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必然需要加强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高职院校通过制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计划,根据教师的不同特点和专长,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分批分层安排教师参加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教师可以及时关注最新创新创业教育热点话题和前沿信息,收集最新理论,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为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CET、KAB项目以及SIYB等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项目,提升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参加境外研修,不仅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让他们学习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还可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激发教师的发展潜能,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能够始终沿着科学的轨道运行[6]。
3.3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中,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有企业行业背景的比较少,有创新创业体验或者实践的更是凤毛麟角。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值遍地开花和深入推进时期,学校需要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在制度上予以支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服务保障平台,在资源配备、资金配置等方面予以倾斜,激发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另外,学校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软硬件环境建设,积极构建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教师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场所、营造创新创业的氛围,鼓励更多的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高职教师队伍年轻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当下教师需要面对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班级管理、竞赛指导以及各类评估、考核等层出不穷,导致一些教师无法静下心来再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严重阻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学校可以适当减免一些教学任务和其他工作,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助推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成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
3.4 改进培养措施,形成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评价,是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第一,在岗位设置上,高职院校可以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专职岗位,通过科学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让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钻研和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第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和导向机制,根据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上取得的业绩,制定绩效考核奖励政策,并且做到落地实施,向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予以倾斜,充分调动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评价需要充分考虑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践性、探索性与开创性等特点,以及和其他学科教师评价要有明显的区别。首先,明确考核标准。学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实践性”和“公平性”的评价原则,通过学生评价、督导评价、教师自评和专家评价等四方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7],做到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过程规范化、评价结果落地化。其次,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发挥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了科学考核评价制度。在定量考核方面,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定性评价,在考核指标上设置科学的权重。将创新创业教育考核与教师职称评审、年度考核、出国研修以及职务晋升等进行挂钩,打通教师职务、职称晋升通道,解除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的后顾之忧。最后,形成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激发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活力,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长效发展。
4 结语
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起步晚,面对社会发展的新态势以及对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需要突破和保持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局面,从加强理念引导、完善培训体系、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培养措施等方面,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重要支撑,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