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分析

2021-03-29张丽艳冯思思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中心

张丽艳 冯思思 (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使老年人对养老服务业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我国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分离的,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使我国养老市场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现象。自2000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许多关于医养结合的政策性文件加强老龄化工作〔1〕,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2〕,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3〕,提出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合作机制〔4〕,推动医养结合稳定发展〔5〕,把推进医养结合作为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任务〔6〕。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事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处在初级阶段。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一方面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有利于缓解我国养老市场的压力,推动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另一方面也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医养结合将是未来的主要养老模式,本文对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1 数据来源与研究程序

数据来源于CSSCI核心期刊,检索方式选择主题,把医养结合作为关键词,时间跨度不限,共90篇。将检索的文献逐一筛选,剔除会议文件、访谈、报告等干扰性文件得到75篇有效文献。文献从2014年开始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表明医养结合是当时研究的热点问题,医养结合迎合了老年人的需求,对未来养老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对2014~2018年关于医养结合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梳理,在总体上把握文献的数量。其次提取所选文献中的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优化处理,合并同类关键词。在Excel中建立关键词样本数据,并利用Bibexcel软件对关键词的频次进行统计,因为统计数据的数量比较少,所以最终选择频次≥2的关键词。最后利用Ucinet软件绘制关键词的知识图谱,通过对关键词社会网络呈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再从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3个方面对关键词进行中心性分析,概括出近些年来医养结合在我国发展的现状。

2 研究概况

2.1社会网络分析 将上述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数据处理得到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最终应用频次≥2的关键词,统计出关键词共有23个,由此构建出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将统计的关键词导入到Ucinet中进行网络分析,绘制关键词网络并发现研究热点。对高频关键词进行小团体分析时发现fitness 取值为8的时候出现转折点,说明应该分为7个小团体,每一个矩形代表一个关键词,每个矩形的面积越大则表示研究的人越多。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位于网络中心的是医养结合,说明其影响力大,是网络中最重要的节点,显示医养结合在推进中国养老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这个图对主题进行了合并,最终得到7个研究主题。

2.2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分析是对个体在网络中的位置进行分析,当个体越靠近网络的中心位置,说明它的影响力越大,它可以分为3种形式: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介中心性。点度中心性是用来衡量节点在网络中位置的指标。其与网络中连接的节点数量有关,一个节点连接的节点数目越多,点度中心性越高。本文中点度中心性比较高的包括: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口老龄化、养老机构。中心性最高的是医养结合,它与55个节点有联系,点度中心性最高为21.569。因此可确定医养结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研究中拥有较高的地位。接近中心性和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有关,用距离来衡量中心度,在一个网络分析图中一个节点距离其他节点的总距离越短,代表它的中心度越高。本文中长期照护、政策工具、医养结合是中心性较高的节点,中心性分别为:36.170、34.694、33.333,其代表了目前该领域内研究的重点问题。中介中心性则是指某一个节点充当其他两个节点的连接,连接的节点越多,它的中心性越高。本文中医养结合的中介中心度最高,提示医养结合是其他节点连接的桥梁。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整个网络的中心性并不是很高,都是以医养结合为中心的。

2.3密度分析 密度在社会网络图中可用来表示各个节点的联系的疏密程度。网络越密集,密度越高,各个节点之间的联系越紧密,显示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阶段,本文社会网络的密度比较低,还有很多孤立的节点,提示目前我国对医养结合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研究文献的总量还不是很充足,但是也显示出医养结合在我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3 研究主题分析

3.1医养结合的内涵研究 医养结合是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的重点。通过整合养老和医疗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住院治疗、长期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及临终关怀等一系列服务。邵德兴〔7〕认为医养结合是一种集养老、医疗为一体的综合养老模式,对于医疗卫生体制、医院、老人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目前的医养结合仍然停留在机构养老的阶段,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医养结合,受传统的养老观念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国医养结合的推行还有很大的问题,他以上海市佘山镇的医养结合为例分析了医养结合的相关问题。耿爱生〔8〕认为不同的养老方式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而医养结合对老人的服务集中在基本生活、基本健康、医疗护理等方面。从健康养老、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整合、服务连续性、服务的经济性等方面对医养结合的内涵进一步进行分析,虽然和传统的养老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但他认为医养结合也需要几个实现条件分别是:社会氛围、健全的制度体系、组织保障。宁余音〔9〕认为医养结合是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它是未来养老模式的主要方向,使老人在养老的过程中享受到更加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从功能上看,医养结合的“医”指对健康的管理和疾病的治疗;“养”则是日常照料和一些社会活动,两者的融合可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3.2国外医养结合的现状研究 发达国家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医养结合的研究相对比较全面,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各国的医养结合都根据其实际情况,对医养结合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如美国的综合性老年健康护理计划(PACE)、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德国的社保制度等,都缓解了各国的老龄化问题,使医养结合成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一种主流趋势。耿爱生等〔10〕分析了英国为满足老龄化的社会需求而不断改革医养结合的状况。英国的医养结合是税收筹资体制,在英国的医养结合推行的过程,对国家财政的压力较大,但也推动了医养结合的进程。康越〔11〕以日本东京为例,提出构建世界领先的老年人城市模式,从医养结合、养护机构、智能养老等多种方式进行尝试,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动了东京养老事业的发展,缓解了老龄化人口的压力。刘晓梅等〔12〕详细分析了日本建立的医养结合体系。日本主要通过医养结合模式中的地域综合支援网络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最大程度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使医疗服务和照护服务达到了有效的链接。包世荣〔13〕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医养结合模式出发分析了这几个国家的医养结合现状,发现各国的医养结合在推行过程中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而各国都根据其自身的情况推行了不同的医养结合模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3.3医养结合的模式研究 为推动医养结合的发展,我国各地都开始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实践的医养结合模式。陈俊峰等〔14〕以合肥市为例,把医养结合分成5种类型:医养一体型(七分医三分养)、养医一体型(五分医五分养)、护养一体型(七分护三分养)、联合运营型(四分医六分养)、支撑辐射型(三分医七分养),并结合具体的实例对上述5种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汪连杰〔15〕认为我国可主要分为4种医养结合模式:医疗机构与社区合作、医疗机构增加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增加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合作。李长远等〔16〕分析了我国青岛、上海、苏州的3种典型的医养结合模式:以长期护理制度为基础的,集养、医、康、护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医养结合模式、3+X的医养结合模式,3种模式都结合当地医养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开展。包世荣〔13〕认为国外有4种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美国为代表的商业养老模式、以日本代表的变革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以英国为代表靠国家税收保障医疗服务体系的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医保为主、私人医保为辅的医保政策,各国根据各自国情采用了不同的医养结合模式,推进了医养结合进程。

3.4特殊老年人群体的医养结合研究 特殊老人主要指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农村或欠发达地区的老人,因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医养结合的推行面临着很大阻碍。为迎合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需求,需要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而且需要特殊的配套政策来支持。吴宏洛〔17〕认为对于失能老人群体最重要的就是长期照护,而其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人员、监管等方面问题,可建立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来保障长期照护的质量。严妮〔18〕分析了我国城镇化空巢老人的背景,认为城市空巢老人养老存在供需矛盾,并提出了应对空巢老人群体的医养结合对策。徐宏等〔19〕认为可通过建立长期照护服务制度、完善老年残疾人养老资源配置来解决老年残疾人的养老问题,推进医养结合进程。丁建定等〔20〕认为失能老人在不断增多,而传统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失能老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对城镇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城镇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刘燕〔21〕分析了西南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的养老现状,提出在这些地区发展居家养老为主、机构为辅的养老服务模式。

3.5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研究 医养结合完全由政府主导会导致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不能有效的融合,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体系的建设,缓解医养结合推行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矛盾,以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于君博等〔22〕认为社会资本对于推动我国医养结合体系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但在吸纳社会资本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从政策“安排者-承接者-消费者”的路径切入,应用压力型体制理论分析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的困境和对策。罗琼等〔23〕认为目前我国民间力量缺乏积极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宣传不到位,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医养结合还不是很了解。民间资本在医养结合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要加大宣传力度,激发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养老行业以缓解医养结合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压力。丁建定等〔20〕认为我国尚未形成社会公益环境,因此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积极性不足,特别是面对老年群体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社会力量并没有很大意愿参与其中,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补贴。牟春兰〔24〕从国外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现状出发,找到目前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3种PPP及其运作模式,同时提出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的对策。孙玉栋等〔25〕提出了PPP发展模式,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角色,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推进养老事业的发展。

3.6医养结合的供需困境研究 从我国推行医养结合的实践得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存在着供需困境,阻碍了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张晓杰〔26〕认为我国医养结合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员匮乏、支付保障体系不健全、部门间职责不明确、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孟颖颖〔27〕认为我国医养结合推广难度较大的原因主要在于部门职责不清晰、主体定位不明确、监管不足违规现象频发等方面。雎党臣等〔28〕则认为我国医养结合发展的主要问题包括政府多头管理、资金短缺、专业人员短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等方面。王浦劬等〔29〕认为我国医养结合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科层体制、资源整合、运行机制3个方面。他认为医养结合实行的过程主要包括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博弈、政府和医养结合机构及老人之间的博弈,由此对造成医养结合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邓大松等〔30〕则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了医养结合的困境,在供给方面包括上层建筑的不健全、支持政策的匮乏、盲目扩张导致的结构性失衡,而在需求方面则包括受经济限制的需求总量不足、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陈坤等〔31〕认为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包括:国情和配套政策的制约、主管部门的职责不清晰、各方的积极性不足造成参与主体单一、专业人员的缺乏。

3.7完善医养结合的对策研究 医养结合为破解我国老龄化难题提供了可能性,应探索医养结合健康发展的可行性路径。目前从我国各地的医养结合试点出现的问题中可总结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张晓杰〔26〕认为要推动医养结合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明确医养结合服务对象、加强部门间合作、社保政策完善、专业化人才培养几个方面。孟颖颖〔27〕建议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作、增加医养结合机构的数量、加强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雎党臣等〔28〕认为应从完善配套政策和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建立专业化人才队伍几个方面来解决我国医养结合的困境。王浦劬等〔29〕认为要从结构性改革、配套政策的完善、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协作、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几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模式。邓大松等〔30〕认为推动医养结合健康发展的对策包括:营造社会支持的健康养老环境、明确主体定位、完善上层制度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增加人才储备、健全相应的配套机制。罗琼等〔23〕认为要解决医养结合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通过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理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政府各部门的职责、加大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宣传以吸引民间资本的参与这些对策来解决。

4 研究不足与展望

目前,我国对医养结合的理论研究仍然比较少,还没有形成对中国养老市场有推动作用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影响我国医养结合进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从多角度对医养结合进行分析。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比较少。尽管一部分研究以实际调研为基础,但更多的都是从国内外的经验来进行研究,且国外的研究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大多数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国内研究者很少使用实证的分析方式。医养结合作为解决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有效路径,对未来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在理论基础上构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结合中国实际对医养结合特别是在保障机制、政策支持、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在实践研究基础上构建健康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此外,应运用实例支撑医养结合研究。在实践基础上,用大量实际数据来支撑理论研究,如何评价医养结合的实行效果、如何构建医养结合的服务评价体系、如何满足不同层次主体的需求、如何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都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医养当兴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