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
2021-03-29张钰钰
张钰钰
(甘肃省庄浪县南坪镇畜牧兽医站,甘肃 庄浪744600)
畜禽病毒性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畜禽疾病的统称,目前对这类疾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预防工作,进行综合防控。本文介绍了中兽医治疗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提出了针灸和中药以及疫苗联合运用的思路,旨在提高畜禽病毒性疾的防治效率,供参考。
1 用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可能性
1.1 畜禽病毒性疾病简介
在畜禽养殖期间,畜禽病毒性疾病是一种类型,主要特点是具备较强的传染性。若发生急性畜禽病毒性疾病,可选取西医治疗方案,原因是西医治疗的优点是起效快,针对性强,但难免产生副作用,可能会对畜禽身体机能产生损伤。如果畜禽病毒性疾病不是很严重,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中医治疗,虽然起效缓慢,但可标本兼治。中医治疗以温和型为主,主要是通过解毒、消肿调和脏腑机能,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1.2 中兽医学理论概述
对畜禽病毒性疾病,立足于中兽医学理论的视角,把正气当作治疗核心点,促使畜禽脏腑与经络的运作足够畅通,形成机体防御体系,高效抵抗病毒,实现阴阳平衡的调节。通常,邪气主要是疫病之气,成为畜禽气血阴阳失衡的关键因素,可造成多种疾病的发生。此观点和现代化的免疫理论很相似,从理论层面上体现了畜禽免疫系统的防御作用、自稳作用和机体监视作用。防御作用控制病菌的侵入,和正气抵御外协的理论相接近。自稳作用可对机体中存有的抗原进行消除,加快机体微循环运行,保证机体免疫平衡,和正气调节阴阳失衡理论相接近。
2 用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意义
通常,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多而复杂,西药的免疫促进剂以及抑制剂有应用范围的局限性,甚至部分免疫抑制剂会损害畜禽机体,对应的药物副作用相对明显。而应用中兽医方法可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借助中草药与针灸的作用起到双向免疫成效。比如黄芪与甘草等,能够增强畜禽自身的免疫力。黄连与枸杞等能够对畜禽的免疫机能产生抑制作用。针灸具有双向调节的功能,有助于提高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的效率。
3 关于中兽医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的思路
3.1 针灸和中药以及疫苗的联合运用
在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实际防治工作中,兽医人员可尝试针灸与中药和疫苗三者联合应用。不同的穴位的刺激会生成对应的特异性,围绕中兽医学理论的脏腑和气血之间的穴位关系,找到特异性穴位,给畜禽进行疫苗注射,彰显药物成效,延长药效平均时间,使畜禽体内会生成相应的抗体,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与此同时,中药抗病毒成效显著,能够结合运用,对中药疫苗佐剂进行开发,赋予疫苗更多的免疫活性,减少药物副作用。在进行中药制剂与中药疫苗的注射时,适当延长抗体运用时间,得到高效的病毒性疾病防治结果。
3.2 中药与疫苗联合
在畜禽病毒性疾病防治过程中,中药与疫苗结合是一种有效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动物的身体恢复。两者相互结合不只是凸显中药辅助性作用,还可彰显治疗成效。首先共同运用对增强免疫力及抗病毒能力有相互促进作用,还可在注射畜禽疫苗期间进行中药服用;其次是在中药组成中实现免疫佐剂的提取,促使疫苗免疫活性能够增强。
3.3 疫苗与针灸联合
中兽医理论的前提下,针灸具备一定地位。针灸可加强细胞吞噬能力,有助于提高淋巴细胞转换效率,进而增强畜禽免疫力。在针灸操作过程中适当增加溶菌酶以及干扰素的含量,注射黄芪煎剂可加快猪淋巴细胞转变,降低血清含量。另外畜禽的脏脾与穴位和疾病之间密切关联,针灸之前要观察畜禽的状态,判断病毒性疾病的实际种类,有针对性选择畜禽穴位,并完成注射。此种方式不仅可加强动物自身免疫能力,还可缩短等待时间,取得高效率结果。
4 结 语
防治畜禽病毒性疾病,要善于融合各种方法,取长补短进而达到理想的防治成效。研究发现,中兽医学理论和现代化免疫学理论有相似之处,可用于畜禽病毒性疾病的防治,降低畜禽病毒性疾病的发生率,提升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