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图式视阈下的中医文化缺省翻译策略研究*

2021-03-29申艳星王治梅张登本王婧锦李永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缺省图式译者

申艳星,王治梅,侯 茜,张登本,田 杨,黄 瑜,王婧锦,李永安

(陕西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医语言特色鲜明,晦涩难懂,文化缺省普遍存在,给翻译工作造成颇多困难。近年来,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国际化传播备受关注,在增进文化交流及传承发展方面,中医翻译格外重要。中医典籍及名词术语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特别是由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图式,对于西方读者来说既陌生又深奥艰涩[1]。如何用图式理论来指导文化缺省补偿,专家学者们提出的翻译策略标准不一、形式多样,但仍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应用于翻译实践,影响中医翻译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进一步开展。本文试图采用文化图式理论和方法实现中医典籍及名词术语的文化缺省补偿,探索文化图式视域下中医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1 文化图式

图式是人脑中对以往知识和经验的认知结构,关系到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文化图式是指文化在大脑中的知识块,是本民族文化观念的总和,可用来理解一切社会文化现象。文化图式的民族性极强,文化图式的重合是译者、原作者以及目标语读者交流的基础[2]。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际时,如果有共享的文化图式将易于交流沟通,反之则会造成理解上的空缺或折损。翻译中,译者必须激活源语中相关的语言图式和文化图式并正确解码,然后在目标语语境中进行最恰当的编码[2]。对于不同的图式,需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对于目标语读者而言,如果大脑中已积累大量相关的文化图式,理解文本就会更顺畅。若对阅读的内容知之甚少,在理解过程中就无图式可关联,从而造成阅读障碍[1]。中医语言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国社会、宗教、哲学、语言及观念[3],大量运用诸如借代、比喻、对偶、互文等修辞手法,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图式。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目标语读者未构建相关的中医文化图式,认知上存在空缺,无法在自身文化中寻找到相应的图式并将其激活,于是出现文化缺省现象,造成读者理解障碍[4]。

2 文化缺省

“文化缺省”是指交流时交际双方对于共有文化知识的省略[5]。在语言交际中,为提高交际效率而适当的进行补偿。读者运用大脑中贮存的共有文化信息加以关联、激活,从而填补意义空缺以理解文本。一般来说,目标语读者排除在原语作者的意向读者之外[5]。因此,文化缺省的部分对于目标语读者和译者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因此如何来补偿文化缺省是译者关注的焦点。

文化缺省普遍存在于中医英译中。要将这些隐含的文化信息准确完整地传达出来,使目标语读者在获悉中医知识的同时[6],又能洞察中国文化,绝非易事。由于原语作者、译者和读者生活环境的不同,文化背景知识的差异,译者应充分注意中医文化特色词语,培养文化缺省意识,提升视觉高度,尽量将文化缺省的信息补偿得恰到好处,使文化折损减少到最小。

3 文化图式视域下中医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

中医语言晦涩难懂,大量的修辞格存在其中,文学色彩浓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图式。名词术语命名规则十分复杂,如方剂名,欲从方名了解方剂功效实则不易。要真正清楚其内涵,就要求具备相当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否则歧义百出。因此,本文拟从文化图式角度列举实例,分析3种翻译策略在中医文化缺省补偿中的应用。

3.1 音译加注

“音译加注”策略以中医方剂为例。方剂名称命名规律较为复杂,翻译时应简洁地传达文本信息。如“白虎汤”乃泻火清热之剂,如果直译为“White Tiger Decoction”[7],对于缺乏中医文化知识的目标语读者来说,难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原因在于相关文化图式的空缺而造成的文化缺省,更有甚者还会将中医与珍稀动物联系起来。而对于熟知相关中医文化知识的目标语读者来说,就很容易明白药方的原料成分以及功效。所以,可将“白虎汤”译为“Baihu Decoction(Decoction for Removing Pathogenic Heat)”[1]。

“泰山磐石散”主治妊娠气血不足,可养血安胎且效果显著,如泰山磐石一般。要想译出文化内涵,关联相关的文化图式,可译为 Taishan Panshi Powder(Powder for Calming Fetus)[8],括号中的信息可将译文隐性的文化含义体现出来,减少读者的理解困难,使读者欣赏到原文的文化意义。

“失笑散”主治瘀血停滞,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被译为 Powder for Lost Smiles 和Shixiao Powder。以上2种译法均未阐明该方的功效,也未传达出隐藏的文化信息。笔者认为,基于以上补偿文化缺省的原则,可将其译为Shixiao Powder(Powder for Dissipating Blood Stasis)。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之功效,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众所周知,龙在中国是上古神兽,古代帝王专享的图腾,而在西方却被认为是凶猛邪恶的野兽。龙胆如果直译恐怕会使目标语读者不易接受。但具有中医文化背景,已积累相关文化图式的人都知道,龙胆是指龙胆草,可清热燥湿、泻肝胆火,所以可将其译为Longdan Xiegan Decoction(Decoction of Gentiana for Purging Liver Fire)。还有真武汤,实际并不是“武”的字面意思,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译为Zhenwu Decoction(Decoction for Strengthening Spleen and Kidney Yang and Inducing Diuresis)。

因此,以上诸例均运用音译加注的方法补充相关信息,通过文化融合帮助目标语读者构建新文化图式,使他们了解源语文化中存在而目标语中缺省的文化图式。

3.2 意译

中医语言集科学性、哲学性、文学性为一体,广泛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常见的有互文、借代、比喻、对偶、夸张等,“意译”策略使用较多。如“谷道痒”为症状名,若译成“grain passage itching”[9],译文提供的信息未能体现原文的内涵,目标语读者缺乏相似的文化图式,所以根本联想不到“grain passage”的意思,造成理解失败。而 “谷道”一词本意是指“肛门”。谷道痒意为“肛门骚痒”,可译为“anal itching”。西方读者根本无法将“grain passage”和“anus”相关联,译者不能高估目标语读者对中医及中国文化的熟知程度[9]。

翻译中医名词术语时应全面译出其内在含义,准确传达其医学信息和文化内涵。如“烧山火”和“透天凉”是产生热感和凉感的2种针刺手法,如果译成“mountain-burning fire”(method)和“heaven-penetrating cooling”(method)[9]。与上述例子一样,没有提供足够的图式线索,使目标语读者无法关联相关的文化图式,在语言的解码过程中无法通过字面直译明白其文化信息,了解其真正含义。因此,可译为“heat-generating needling”和“cool-producing needling”[10]。意译的文本,虽然与原文不是十分对应,但能够充分地提供释义信息,避免误解,实现交际意图。

“开鬼门,洁净府”为治疗水肿之法。鬼门并非字面之意,而是指汗毛孔,净府是指膀胱,该句意思是将水分随汗排出或随小便排出。veith将鬼门译为anus,净府译为bowels显然不对,译者没有正确理解原文的含义,缺乏文化探索,没有激活相关的文化图式,造成文化缺省。赵阳[11]认为,可将其译为 “open the pores and clean the bladder”。

又如“碧玉散”译为“Jasper Powder”[10]。如此翻译既符合信息性、简洁性、回译性的原则,也再现了原文的深层含义,又利于填充目标语读者对于中医特色文化词语的缺省空位,并保持其固有特色。

因此,鉴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无需过度强调音译。对于不同的词语、不同的情况宜灵活多变,不要强其所难,以形害意[10]。显然,以上实例采用意译来补偿文化缺省,填补信息空白,使读者形成意义关联,创建新的文化图式,获得隐含的文化意义,达到更好的语境效果。

3.3 归化/释义

“归化/释义”策略以“五行学说”内容为例。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属于中国哲学思想的范畴,用来说明万物的起源和统一,在中医理论中形成了五行学说。五行学说作为中医的思维方法,对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如“金实不鸣”是指肺气不宣而失音。肺属金且与发音有关,如果将“金实不鸣”译成“solid bell cannot ring”,根本无法激活目标语读者头脑中的文化图式,形成语义空缺。而“muffled metal failing to sound”,虽然揭式了术语的内涵,但仍未能激活目标语读者相关的文化图式,同样会造成文化缺省,不能准确地传达医学信息和文化含义。不妨采用释义或者将metal换成lung,或许更易于理解,帮助读者建立新的文化图式,了解中医名词术语的内涵。

“金寒水冷”被译为 “chilly metal and cold water”,目标语读者对此会一头雾水,不明所指。肺属金,肾属水,“金寒水冷”是指肺肾虚寒,译文未能激活相关的文化图式,导致读者很难懂得其中的隐性文化。因此,可以利用西医术语lung和kidney直白地表现文本信息[1],帮助读者激活相关文化图式,避免造成语义真空,切实了解中医医理及文化。

“滋水涵木”是指滋养肾阴以养肝阴。世中联和WHO分别译为“nourishing water to moisten wood”和“enriching water and moistening wood”,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水”和“木”,使目标语读者不明其理,产生阅读障碍,理解困难。中医五行相生原理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肾属水,肝属木,滋养肾脏,即可涵养肝脏。笔者认为可将其译为 nourishing kidney to moisten liver,这样易于读者理解并创建新的文化图式,了解文化内涵。

“火不生土”是指命门之火(肾阳)不能温煦脾土的脾肾阳虚之证。就五行生克而言,心属火,脾属土。“泻南补北”即泻心火滋肾水,因水能克火。心属火,火属南方;肾属水,水属北方,故称为泻南补北。世中联将二者译为“fire failing to generate earth”和“purging the south and tonifying the north”。目标语读者很难理解“south”与“north”地理方位的南方北方和中医五行有何关系,“fire”和“earth”又有何内在联系。读者在认知推理的过程中,无法找到相关的文化图式或是文化图式不完整,造成理解障碍。笔者认为可采用归化或者释义的方法,传递隐含的文化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

由此可知,五行名词的翻译可运用“归化/释义”的方法来补偿文化缺省,以便传递深层信息,使读者达成意义的关联,对文本的连贯理解,获得隐含的文化意义。

4 结语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图式。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读者对于中医文化的熟知程度、认知水平,将其缺省文化补偿到位,帮助读者构建和创造相关的文化图式,获得深层的文化内涵,减少理解障碍。中医文化缺省类别繁多,译者在处理具体文本时应灵活变通,不拘泥于一种或几种翻译策略,根据实际目的和目标受众,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弥补读者的认知空缺,补偿文化缺省,将中医文化信息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实现中医文化的国际交流。

猜你喜欢

缺省图式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基于“缺省模式”设计平台的控制系统研发模式重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缺省语义模式下话语交际意义研究
关联期待与缺省推理下缺省语境的生成模式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观点句中评价对象/属性的缺省项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