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单元制图的徽州古村落景观格局分析
——以宏村为例
2021-03-29陈泓张祺吕梦凡
陈泓,张祺,吕梦凡
(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传统村落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1]。徽州古村落因其村庄的完整性与徽派文化内涵,在中国的古村落群中享有盛名。古村落旅游业的开发,使得徽州村落农民的收入得到增长。同时由于古村落内保留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为研究人员探寻中国封建后期社会、经济、文化给出了详细的例证,通过对古建筑的维护、景区的开发等方式,徽州古村落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国内关于古村落保护的研究广泛,如徐进等[2]提出了我国古村落保护的一些途径与策略。王琳等[3]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徽州古村落保护的实质,指出保护的重点在于维护古村落文化的原生性与整体性。但国内将公众参与引入遗产保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方法论阶段,实证研究不足,少数研究虽然强调使用瑟思顿态度比较评价模型、感知价值概念模型等评价模型来探寻公众的景观感知价值,但仍停留在描述性统计的分析阶段,未能对景观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提供指导性方法,对决策者和规划者的帮助有限,很难系统地掌握公众参与方法并检验其效果。
相较于国内,国外对于将公众参与引入景观规划的研究较为成熟,提出了“社会单元制图法”并将其运用到区域性的景观规划中。“社会单元”这一概念源于欧洲,一个社会单元可以被表述为一个共同集合的生活空间,它具有使用性和一定的社会含义,由一个在特定场所中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所形成,通常可以按照地方性划分。起初,社会单元的概念在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瑞典城市规划师亚历山大·斯特乐和景观规划师安特·萨博格在2000 年对其概念进行了新的阐述,提出了社会单元制图的城市景观规划方法,并以瑞典斯德哥尔摩城市公共空间为对象绘制了社会单元图谱。Balram等以加拿大蒙特利尔西岛为研究对象,将GIS 技术与非正式访谈相结合,以测评居民对于城市绿色空间的态度[4]。Tyrvainen 等通过绘制社会单元图谱分别对斯德哥尔摩和赫尔辛基进行景观感知调研,将调查结果使用GIS 软件以及地图形式编译[5]。通过社会单元制图的途径来建立政府与公众的交流方式,收集城市绿地的经验价值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景观规划过程中。
社会单元图谱作为表述、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社会信息的载体,有着形象、直观的特点[6]。邱玲等将欧洲景观规划中的针对公众参与所采取的具体实施方法——社会单元制图法介绍给国人[7]。这种方法可以将景观中的社会信息直接反映在图谱中,不仅使研究者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为实现公众的社会需求提供了可能性。古村落是人地关系研究中的特殊载体,将古村落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图谱的形式呈现,了解公众对古村落景观、环境的认知和理解,有可能成为村落规划研究的重要手段。徽州古村落作为中国传统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而宏村又是徽州古村落的代表,村内的徽派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内部装饰和环境营造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代表着唐宋以来建筑和人居环境的最高水平。因此,笔者选择宏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社会单元制图,从公众视角解析宏村的村落景观格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案例研究区域为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以下简称宏村),地处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北部(117°38′ E,30°11′ N),占地面积 188.95 km2。2000 年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16 年10 月14 日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住建部共同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截至2014 年,“画里乡村”之称的宏村全镇完好保存的明清民居有140 余幢,主要景点有南湖春晓、书院诵读、月沼风荷、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古树、雷岗夕照等。村内多为集聚型建筑,宅院间多由曲折的窄巷分隔或相连。供给人们日常生活的水渠、排水沟,顺巷布置,布局灵活自由,呈现皖南古村落特有的水街巷空间格局。古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建筑特色和风格,装饰上精工细作,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了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6]。
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宏村入境游客人数每年以40.5%的速度增长,其中以港台及海外游客为多。2014 年宏村镇财政收入6 500 万元,其中税收收入4 100 万元,相对2013 年增长10%,社会固定资产投入6.8 亿元,同2013 年相比增加6.5% 。
图1 宏村平面布局
1.2 调研方法
1.2.1 问卷设计。调查问卷主要部分为景观感知属性调查表,其中涉及了问卷中预先定义并编号的区域、感知属性的确定以及案例研究区社会价值图谱的绘制。问卷设计前期,将古村落的基本景观单元进行分类和界定,并收集相关地图集、照片、遥感图像等,包括绿色空间(水口、园林等绿地)、灰色空间(祠堂、民居等建筑)、蓝色空间(池沼、溪流等水体);将界定好的各景观单元根据归属,划分类型;统计各类景观单元的数量、尺度、分布情况,在图纸上标注,并通过实地调研,进行校对和修正。根据空间分布、使用功能及水系将宏村分为16 个编号的区域,如停车场、以水系划分的上水圳和下水圳等。在某些情况下,区域被连接或分开以更好地反映最可能感觉为独立的区域,如作为主要出入口的村口(村口大树)、商业街。
景观感知属性调查表分为积极属性与消极属性两列。问卷要求受访者确定具有以下积极属性的区域:浓厚的历史感、地域文化丰富、原真性、优质的水景观、园林化的村落环境、管理服务良好、村落景观安宁、活动空间舒适、愉悦的体验,以及具有以下消极属性的区域:缺乏遗产保护、景观主题单一、地域文化缺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污染严重、环境嘈杂不安、管理服务不足、不安的感觉、商业化严重、不愉悦的体验。每种属性都配以相关图像以及文字来解释,便于受访者更好地理解每一种属性的具体含义。受访者写下他们认为最适合某一属性的区域编号,以此来确定每个区域的价值。
问卷还包括受访者基本信息、满意度水平调查表。除了关于受访者一般个人信息的问题设计,问卷也考虑到了基本信息是否全面可能对景观价值评价产生的影响。在满意度水平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受访者对于宏村的总体感受、再次游玩欲望,收集了受访者对于宏村的整体满意度感受。
1.2.2 问卷投放。2018 年7 月中旬,团队前往安徽宏村对当地原住民以及游客进行了大量随机的问卷调查。依据问卷中对宏村编号的区域,将团队分为5组,每组2~3 人,进行分区调研。团队选取了游客较为集中的时间段进村走访,在暑期,游客偏向于上午08:00 凉爽时分开始游玩,下午则选择在15:00 后继续游玩,并持续到晚上20:00 左右欣赏夜景。在问卷发放过程中,有意识地丰富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次、教育水平、职业等,避免单一年龄段或教育水平、职业信息对问卷结果的影响。此外,在对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走访时,除访问老宅内的原住民,还考虑到当地商业体主人为当地人口的可能性,对村落内的民宿、商店也发放了问卷。整个问卷发放过程为期3 d,共计发放728 份问卷。
1.2.3 数据汇编和分析。使用SPSS 统计软件对问卷中提及受访者基本信息情况、整体看法与实际感受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以及图表绘制。
每个受访者确定的各个感知属性的区域编号被编制成各个区域的数据库,这产生了一个区域被认为具有特定社会价值的次数。例如,174 个受访者将编号1 的区域标识为“浓厚的历史感”,则该区域获得174 票“浓厚的历史感”。因为受访者可以识别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属性,并且因为一小部分受访者并没有为每个区域都确定属性,所以通过将一个区域的绝对票数除以一个属性的总投票数,即可将绝对分数转换为相对值。例如编号1 获得174 票“浓厚的历史感”,而“浓厚的历史感”总共被识别1 159 次(即它获得1 159 票),因此给予编号1 区域在“浓厚的历史感”这一社会价值得分占比为总票数的15%。
将具有社会价值分数的数据导入GIS 软件中,结果在地图中得以呈现。将结果与案例研究区其他地理信息相结合,作进一步分析。因为将数据在不同区域间进行了比较,所以需要对每个专题地图的得票比例进行微调,从而得出4 个较为合理的价值等级。专题图谱清晰地反映了通常只有少数区域获得受访者大多数投票,而较多区域没有得票。在专题图谱绘制结束后,从每个单一属性图谱中选择最高投票的区域来绘制积极属性与消极属性的综合价值图谱。综合图谱展现了研究区域内的亮点并指出了当前存在问题的区域。
2 结果与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结果
研究共计发放728 份问卷,其中193 份为当地居民填写,535 份为外来人员填写。受访者在受教育水平上多为本科学历,其次为高中与中专学历。在职业占比中,占比最大的为学生,其次为其他职业。27.6%的受访者月收入为2 000 元以下,19.9%为5 001~10 000 元,少部分为10 001 元以上。相较于自由行,旅客们在游玩形式的选择上更偏向于跟团游(表 1)。
在满意度水平调查中,关于受访者对宏村的总体感受,56.7%的人觉得比较好、值得一看,较少部分受访者体验不佳。在询问是否有再次游玩意愿时,表示一般意愿的受访者占多数(表1)。
2.2 景观感知属性调查结果
对于景观感知属性调查表的填写,超过70%的受访者填写了积极属性感知的区域编号,消极属性仅有40%。在研究区域内发现具有正向价值区域的频率高于负向价值,以此可以推断受访者对于研究区域的整体态度是积极的。积极属性中感知度最高的为“浓厚的历史感”(约为91%),这是因为村内各类格制的建筑遗存都比较齐全,“乐叙堂”的门厅更是全村唯一一幢完整的明代建筑(图2)。因此,人们能够在村内深深地感受到悠久的历史气息。“地域文化丰富”则体现在村内丰富的民俗文化、深受“程朱理学”影响的封建宗法、融合儒家文化理念的徽派建筑。“原真性”是指人们能够在宏村品味到原汁原味、古色古香的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风光优美”是因为宏村拥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令人流连忘返。“优质的水景观”的感知来自于遍布全村的古人工水系历史悠久,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服务良好”可以从村内完善的导视系统、游客服务设施和管理系统中体验到。“园林化的村落景观”内涵是宏村中绿地景观秀丽壮美,配合着优美的远山,景色宜人。“村落景观安宁”可以从宏村高质量的村落选址、村落布局和田园景观,营造出的安静的村落环境感知。“活动空间舒适”则指村落内具有较为宽敞、舒适的观赏、休闲空间。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消极属性中“商业化严重”被发现最多(56%),村落内客栈、商铺的经营虽然迎合了市场需求,但现代文化的介入也让受访者们无法感受到古村落的原貌,破坏了村落原本的宁静氛围(图3)。“缺乏遗产保护”体现在宏村在遗产开发的过程中对历史资源认识不足,文物保护力度不够。“景观主题单一”是因为村落内存在景观的展示主题基本相同、形式单一的问题。“地域文化缺失”是指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时代的变迁,出现了许多新的文化产物,应有的古朴与传统缺失。“管理服务不足”的感知来自于村内管理水平低、服务态度不友好、基础设施缺失、导视系统缺失。“水污染严重”指的是随着游客的到来,生活用水污染成为村中最严重的污染之一。
2.3 积极属性与消极属性图谱
根据每个区域获得的投票来绘制每种属性的社会价值图谱(图4~5)。这些图谱清晰地反映了在研究区域内与每种属性所匹配的最合适的地点。同时,它们也表明受访者对同一区域所代表的属性类型有不同的看法。例如,对于编号1 村口(村口大树),被识别为“园林化的村落景观(积极属性)”243 次,相比其他编号所代表的区域票数最高;但同时编号1在“不愉悦的体验”(消极属性)中得票也是该项最高(N=86)。
2.3.1 积极属性的感知。在“浓厚的历史感”“地域文化丰富”“原真性”“优质的水景观”和“愉悦的体验”这4 个景观感知维度中,编号3 上水圳、编号5 月沼(乐叙堂)与编号7 南湖(南湖书院)是受访者感知最多的区域,也是村落内景观遗产保护较好的区域。如编号3 上水圳是宏村古水系的开端,水圳周围围绕着众多迄今为止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茶行弄口树人堂,月梁、叉手等建筑构件雕刻精美,揉合了中原建筑和南方干栏式建筑的技艺,既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化理念,又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自成一派。编号5 月沼则位于宏村中心部位,由胡重率族人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形成了“月沼”。月沼内池水常年碧绿,四周青石铺展,围成了人们的共享空间。月沼北邻汪氏宗祠“乐叙堂”,与堂前柔水相映,更显村庄的安宁祥和。乐叙堂也因此与月沼组成宏村八景之一“月沼风荷”。以宏村为首的徽州村落以“程朱理学”的故乡自诩,封建宗法尤为突出。通过祠堂、祠规及宗谱等,可以了解到古时宏村宗族内部以及各宗族间社会关系的活动。编号7 区域中南湖书院位于南湖北畔,是皖南保存最完整的宗族书院。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大气宏阔,世代书生在此求学,为宏村的文脉,人文与历史气息十分浓厚。而南湖作为宏村古村落仿牛形风水建筑的第2 个牛胃,湖面绿荷摇曳,倒影浮光。湖心“画桥”远看线条优美,下车伊始的游客登桥观景,心旷神怡。
图2 积极属性的感知水平
图3 消极属性的感知水平
图4 积极属性的感知图谱
图5 消极属性的感知图谱
上水圳、月沼与南湖3 处形成了宏村水系的核心,村内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由上水圳,经月沼,最后注入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濉溪,一路细流,形成了优美的水景观,游客纷纷在此留影纪念,写生的学生们也大都驻足作画。
编号3 上水圳、编号5 月沼(乐叙堂)与编号7南湖(南湖书院)聚集着众多建筑,无论是书院、祠堂,还是民居宅第,虽已历经数百年,但其规模之庞大,装饰之精致,依旧令人叹为观止。建筑大都完整保留着古时的建筑外形,白粉墙、马头墙、小青瓦处处展现着徽派建筑文化。如今的古村落处处弥散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不难窥见当年村落兴盛繁华的样子。600 年前从西溪引来的碧水,日夜滋润着宏村,月沼、南湖错落其间。古朴的建筑、如诗如画的景色,宏村让游客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与历史的完美结合,内心舒畅愉悦。因此,受访者们在这些区域对“浓厚的历史感”“地域文化丰富”“原真性”“优质的水景观”和“愉悦的体验”5 个景观属性的感知程度最为深刻。
受访者们在“管理服务良好”“活动空间舒适”“园林化的村落景观”与“村落景观安宁”属性中将编号1 村口(村口大树)感知为最具有这些属性的区域。编号1 区域作为宏村主入口,也是入村的第1 个景点,游客需要检票、核实票证才能入村,当地居民则需核实身份才可放行。管理人员配备集中,系列服务设施也很齐全。立于村口的2 株百年古树,是宏村的“牛角”,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树冠状似巨伞,把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阴之中,与周围的徽派建筑相呼应,营造了一种恬静、安宁的氛围。树下增设的座椅也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有一处惬意的歇脚之地,树阴遮罩,即使炎炎夏日也倍感村落的清凉。村口错落有致的白墙黛瓦与远处秀美的山景融合,犹如置身于别致的园林景观中,秀美壮丽,徐徐地展开了宏村美景的画卷。
有序的入村管理、村口大树下舒适的休息区、一座座高低起伏的徽州古民居和远山的美景使得村口既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也倍增乡村静美之感,所以受访者们在这能够很好地感知到“管理服务良好”“活动空间舒适”“园林化的村落景观”与“村落景观安宁”这4 种属性。
2.3.2 消极属性的感知。在“商业化严重”“地域文化缺失”“管理服务不足”“缺乏遗产保护”和“不愉悦的体验”这几个属性的感知填写中,受访者都认为编号1 村口(村口大树)和编号4 前街符合这些属性。作为景区出入的主要通道,编号1 区域承载了游客集散的主要功能,商家为更好地吸引顾客,纷纷选择在此进行商品的售卖,造成了商业化严重的现象。为迎合旅客的需求,古民居被改造成餐饮店、客栈。现代元素的强行加入让原本古朴的建筑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这严重破坏了建筑本身的结构与美感。大量类似的商品与单一的经营模式造成了文化呈现的缺失,外来者引入的商业文化也严重影响了宏村当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大量游客聚集在村口大树下休息,与进村的人群交汇造成了道路拥堵,难免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周边商铺的喧闹声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景区的宁静氛围,由此产生不愉悦的感受。编号4 前街作为连接村口与月沼的重要节点,街道两边开满了店铺,有如宏村邮局这样的地标性建筑,也有各种奶茶、糕点店,虽然满足了游客的日常需求,但过多商业模式重复的店铺,不禁让受访者有种身处城市街边的错觉,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也让人们逐渐缺失了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解读与宣传。逐年增加的旅客量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古民居被重新改造,成为客栈、餐馆,这是对文物保护认知的缺乏。与此同时,人群拥堵而造成心理上的不愉悦也侧面反映了管理的漏洞与不足之处。受访者们也因此认为这两处是最能感知到“商业化严重”“地域文化缺失”“管理服务不足”“缺乏遗产保护”和“不愉悦的体验”的区域。
“水污染严重”属性中,大部分的受访者认为编号7 南湖(南湖书院)的污染问题最为严峻,急需解决,编号5 月沼(乐叙堂)和编号6 下水圳的水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这些区域的共同特点是拥有大面积的水域、开敞的活动空间以及富有传统风格的徽派建筑,三者的结合使得它们极具传统徽州古村落特色。但是,消极属性中所展示的环境问题也揭示了这些区域的另一面,一定程度上也展示了我国传统村落的生态发展现状。宏村水系本身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全村缺少现代化的下水系统。并且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村内发展了许多围绕景点而建的客栈、饭店,过多的生活废水排入水圳中,水圳水质变差。月沼、南湖静水区,枯水季节的水圳,水质更差。南湖水质已经呈现轻微的富营养化,湖水因村民的乱洗乱倒,不复往日的清澈。水圳也因淤泥的堵塞在雨季时常造成街面的积水影响通行。这些都让受访者们意识到了编号7 南湖(南湖书院)、编号5 月沼(乐叙堂)和编号6 下水圳的“水污染严重”问题。
2.4 感知地图的综合评价
在积极图谱中,编号1 村口(村口大树)、编号5月沼(乐叙堂)与编号7 南湖(南湖书院)是受访者们感知最多的几个区域,这些地方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优美的自然风光、悠远的历史感。
消极图谱则显示编号1 村口(村口大树)与编号7 南湖(南湖书院)被感知频率最高。村口与南湖分别临近宏村两处不同的进村入口,都承载着庞大的游客访问量。两者面临的问题各有不同,村口区域因为过多的商业化,引发了古建筑破坏、人群拥挤、特色缺失以及管理不足一系列问题。而南湖则因村民大量的排污,水污染日益严重。
综合消极图谱与积极图谱可以发现,编号1 村口是图谱中最具有争议性的区域,充满着积极属性与消极属性的矛盾。如大部分受访者赞赏其“管理服务良好”,却也认为“管理服务不足”。作为主入口的村口,游客、当地居民集聚于此进村。检票人员进行进村人员核实的过程体现了良好的管理服务,但同时因为过程耗费时间,势必会形成人流的集聚。排队等待的石桥本就不十分宽敞,夹杂着居民们过往的电瓶车、自行车,导致了游客与当地居民检票队伍的混乱,此时管理人员为保持通道流畅而采取的强硬态度反而让受访者们心中有不愉悦的感受。进村后商铺叫卖的嘈杂声,与村口大树下的宁静形成反差,破坏了村落整体的氛围感,让人们认为村落管理不到位。为缓解人群拥堵的现象,管理上可以划分村口处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入村通道,将人群分流。增设村口管理人员并简化检票流程,减轻入村管理的压力。对村口的商铺进行统一管理,规定店中宣传喇叭声的分贝值,降低村口大树旁的噪音。
编号5 月沼(乐叙堂)与编号7 南湖(南湖书院)也体现了同样的矛盾,受访者们认为这两处区域有着“优质的水景观”,但也认为“水污染严重”。湖水与古建筑相映成趣,这使得月沼与南湖成为村落内景色尤为秀美的两处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伴随访问量的增加,人群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人们希望能在如此优美的景色中留宿、就餐,有更好的体验感,于是,民宿、餐馆随之增加,生活用水不可避免地被排入原本清澈的流水中,破坏了村落的水环境,造成严重的水污染。需要坚决查毒排污口,推广无磷洗衣粉,改变用水习惯。每年疏浚一次水圳,月沼、南湖隔10~20 年疏浚1 次。定时检测水体的融氧量,保持正常深度和清澈度。
相较于编号1、编号5 与编号7 这些感知度较高的区域,编号3 上水圳、编号4 前街在积极与消极属性图谱中都被受访者提及,但总体感知程度不高。如前文所述,上水圳作为宏村古水系的开端,与南湖、月沼相连,水景优美。水圳周围有着许多依旧保持原貌的古民居,彰显了徽派建筑特色,所以在积极属性中,编号3 上水圳让受访者们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感”“地域文化丰富”“原真性”“优质的水景观”和“愉悦的体验”。但是被感知的频率远远不及同样符合这些属性的编号5 月沼(乐叙堂)与编号7 南湖(南湖书院)。上水圳位于村落最北端,受访者们需经过村口、前街,才能到达上水圳。相比南湖紧邻村落南端入口、月沼位于宏村中心位置,上水圳在地理位置上容易被人们忽略。其次是在景观文化的开发方面,南湖边的南湖书院、月沼旁的乐叙堂都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南湖书院展现的是徽州地区“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的文化情结,乐叙堂则体现了以“程朱理学”为背景的徽州封建宗法。上水圳附近的碧园、德义堂大多是私家花园,结构上各具特色,景致也有所不同。但现下,其内在文化涵义的挖掘并不如南湖书院、乐叙堂深刻,遗产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因此缺少独特的“记忆点”。
前街位于村口与月沼之间,街边店铺林立,迎合游客日常需求的同时,也因为大量重复的现代商业行为让人们无法感受到村落的原始风貌和地域文化。受访者们在此处感知到了“商业化严重”“地域文化缺失”“管理服务不足”“缺乏遗产保护”和“不愉悦的体验”这些消极属性。相比同样拥有大量商业店铺的编号1 村口(村口大树),前街在上述5 个属性中的感知度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村口与前街两者功能定位的不同,村口不仅需要满足游客的日常需求,还需要负责作为村落入口引流人群,而前街只供游客休闲娱乐,功能更为单一,也因此凸显出的问题较少。
3 徽州古村落景观保护策略
3.1 重视宏村水环境保护
优质的村落水景观是宏村的名片,积极宣传宏村古水系保护的重要性,从持续发展的角度,逐步改变村民用水习惯,保护好村落内的水源。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持,引流生活用水,细化排水模式。安排专人管理整条水系,日常捞污、调控进水量,调节大小水圳的流量分配,防洪、除沙、疏通水圳等。
3.2 保护村落原有风貌,控制商业化发展
保持原有的村庄空间布局,不破坏街巷肌理,控制商业开发的面积和规模。针对村落内不同区域的古建筑、水系等,明确对应的保护主题、保护要素。依据宏村地域文化提出不同的商业发展方向,丰富景观主题。注重商铺与周边区域的统一,强调宏村原始风貌的体现。
3.3 合理利用村落内古建筑,充分挖掘内在文化
划分历史地段来保护古建筑,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和现代工艺建设新住宅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同时,考虑徽派元素的添加。在古村落临近地区,增设原住民新村,对新村居民提供住房和经济补贴,疏解宏村居住人口压力。为不同区域的古建筑推出各自的记忆点,将旅客引向村内各个区域的古建筑进行观赏,缓解同一时间段古建筑使用强度。
3.4 突出宏村古村落特色,发展文化产业和生态休闲农业
召起人才回乡计划,大力支持宏村居民对传统产品进行开发研究、提升生产和加工水平,创建本土品牌。发展宏村夜生活体验活动,规划建设灯光工程,开展“宏村夜市”来展示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娱乐文化。利用村落周边绿野环境,延伸古民居的观光游憩活动空间,丰富观光游憩类型,提高古村落的旅游容量。
4 结语
徽州古村落景观的发展正试图由以往的惯性扩张转变为可持续性发展,在规划过程中,决策者与设计师们缺乏可利用的发展形式与方法。这些信息在直观呈现的同时,更应该将游客以及原住民的景观需求通过合适的形式展示出来。这项研究表明人们更加欣赏村落的自然风光与古建筑群。了解人们对于古村落景观社会价值的认知是未来村落景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该研究将社会单元制图法引入徽州古村落景观文化遗产保护与规划,是定性(个人感知)与定量(社会单元图谱)的结合,基于软数据的运用,在GIS 中进行处理。图谱直观地反映了游客以及当地居民对于宏村的景观感知水平。如前文所述,反映了村落内商业化严重、水污染严重、地域文化缺失等问题,从而指出未来古村落景观保护与发展的方向。该方法可以复制并加以推广,可有效地避免盲目开发造成的环境恶化、资源浪费、同质化、社会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该方法可以建立动态的景观文化遗产评价体系,可为古村落保护提供实时信息,并以此为基础,及时调整保护与规划的策略、目标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