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登陆” 弄潮追梦
2021-03-29汪灵犀
文|汪灵犀
许多台湾青年跨过台湾海峡,扎根大陆,逐梦、圆梦,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80 后”的李伟国和陈文成,像许多台湾青年一样跨过浅浅的台湾海峡,扎根大陆,逐梦、圆梦,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
“劳动模范”李伟国: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
李伟国是一个“不喜安稳、不怕折腾”的人。
来大陆发展之前,李伟国的事业起步很好。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台北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凭借才干快速升迁,年薪不菲,但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天花板。“我可以预期自己5 年甚至10 年后的样子,心里忍不住一阵不甘。”2016 年5 月,经过对未来发展的反复思考,李伟国最终决定舍弃在台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到北京发展。“大陆市场比台湾大很多,很难猜到自己未来会怎样,这样的人生更有挑战性。”
就这样,李伟国开始“折腾”自己。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担任龙湖地产北京分公司资深置业顾问。“公司招我时也不太有把握,不确定我能胜任哪些工作。我说愿意做一线销售,先接地气,起薪低也没关系。”那段日子,李伟国烦躁过、焦虑过,压力一点也不小。两岸市场规模的差异、表达方式、商业习惯、市场氛围的差别,都需要一一适应。慢慢地,他的耐心诚恳赢得了客户信任,销售业绩随之上来,上司也夸他“敬业、靠谱”。他说:“在这段时间里,我最宝贵的收获是对大陆的真切体验,这是用钱买不到的。”
2017 年4 月,李伟国的事业迎来转折。他加入由中民国投(北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创立的华灿工场,成为这个创业孵化器的总经理。“很多台湾青年对大陆市场是渴望的,但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同时,由于两岸体制的差异,也常产生认知上的差距。”李伟国加入的华灿工场,是基于推动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成果转化,在民革中央大力支持下成立的,目标是帮助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解决在大陆创业过程中缺钱、缺人、缺资源等痛点问题。
3 年多时间,李伟国的事业飞速发展。2018 年,华灿工场从北京拓展到四川成都;2020 年,广东的华灿工场珠海空间开始对外运营。3 个实体空间共逾1.1 万平方米,公司还在台北设有办事处,未来计划在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开展布局,以服务更多有意来大陆发展的台湾年轻人。李伟国因其坚持不懈地奋斗和贡献,获得诸多荣誉—2019 年获得北京“海淀青年五四奖章”、2020 年成为四川省首位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台胞。
“截至目前,华灿工场累计孵化企业超过700 家,其中台企62 家。54 位台湾青年在华灿工场实习、就业,接待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嘉宾约4500 人。”在北京、成都、珠海3 个城市往来办公,李伟国的生活“累并快乐着”。为了便利工作生活,李伟国在四川办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这让我实现了出行、住宿、餐饮等网上预订、取票的自由,真的太方便了。”
热心两岸交流的李伟国还是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他说台湾媒体上有一些对大陆的负面报道,导致不少岛内民众不了解大陆的真实情况。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操弄让两岸交流蒙上阴影。不过,即便如此,这段时间他们还是收到一些台湾青年想来大陆寻找人生机会的咨询,而且决心还不小。“两岸青年期盼交流合作的真切愿望,谁也挡不住。我会建议他们先来大陆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利弊,也会提示风险,绝不‘忽悠’。如果对方下定决心要来这边创业,我们会全力帮助他落地。”李伟国说。
“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轻轻松松的。”李伟国表示,不管多艰难,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到大陆创业仍是一件充满诱惑的事情。
陈文成:以体育为桥的“奥运志愿者”
台湾青年陈文成一直想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亲身参与奥运盛会。
作为本科、硕士、博士都是体育产业专业的毕业生,陈文成的愿望极其自然,又极为热切。2011 年从台湾彰化师大体育系毕业后,陈文成放弃已经录取的台湾师范大学研究生资格,通过考试进入北京体育大学,离开生活20 多年的故乡,开启了在北京的新征程。
没能参与2008 年北京奥运会,是他的一大遗憾。因此,得知北京申办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向亲朋好友表示要参与其中。他组建了一支“台湾青年志愿者服务队”,2020 年10 月,世界花样滑冰冠军佟健亲自向他的服务队授旗,那一刻陈文成激动极了:“这对学体育的人来说,是非常有荣誉感的一件事!”
台湾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小,很难施展抱负。“台湾学体育的孩子很可怜,最后的出路往往只能当教师,而且还要遭遇少子化、低薪水等问题。”他呼吁更多台湾体育界有志青年来大陆发展,在奋斗中体会“那种在更宽广舞台发挥才能的成就感,那种学以致用、创造价值、受到肯定的荣誉感”。
尤其让陈文成充满期待的是,大陆出台“惠台26 条”措施,其中提到欢迎台湾体育人才赴大陆参赛、工作、交流,台湾运动员可以“内援”身份参加大陆的足球、篮球等职业联赛,可取得大陆运动员技术等级证书等。“这为台湾体育人才开辟了一条明确的路,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台湾体育人才有其优势,现在到大陆发展,正好发挥作用。”
22 岁前,陈文成一直生活在老家彰化,家人希望他留在台湾,担心他在大陆过得辛苦。奶奶经常问他:“在大陆开心吗?过得好不好?”对于这样的问题,他总是回答“我在这里很好!”陈文成说:“奶奶年纪大了,我不希望她为我担心。并且‘过得好’是我的真心话。”9 年多时间,陈文成感受到大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改变了我之前的刻板印象。作为台湾青年,能融入这样一片生机勃发的热土,与大陆青年一起打拼,特别幸运。”最重要的是,他还在大陆收获了爱情,与河南姑娘刘红芳喜结连理,今年迎来了小宝贝的诞生。
陈文成创办了台湾青年体育教育文化交流发展协会,经常组织两岸青年在体育中相互交流,增进了解 图为受访者提供
在大陆各界的帮助下,陈文成创办了台湾青年体育教育文化交流发展协会,担任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特邀理事、海淀台湾青年驿站负责人。他由衷希望借这些交流平台,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西进大陆、扎根大陆。“最近我们举办了几次‘走进北京冬奥’交流会,与台湾进行视频连线,京台两地青年在线交流体育赛事的相关知识与经验,还介绍了北京冬奥会的志愿者招募,效果很好。”陈文成说。
半年前,博士后毕业的陈文成入职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成为一名北大老师。从北大毕业,又回到北大工作,陈文成感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角色,要尽力做好每一个角色。“做什么就要像什么”,这是他信奉的人生格言。作为老师,他觉得要为国家社会多付出、多贡献。除了做好日常工作,陈文成还尽可能多地与北大本科生、硕士生交流,与两岸各个领域的青年交流,把自己的故事和见闻分享给大家,把热心公益的理念带给大家,把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一家亲的情谊传递给大家,为促进两岸交流注入正能量。
陈文成坦言,现在两岸气氛不好,民进党的操弄让两岸交流受阻,台湾青年“登陆”意愿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他认为,这反而更彰显交流的重要性。“两岸青年交流的工作我们必须得做。因为没有交流就没有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很难走到一起。两岸青年的交流不仅要做,还要做实、做好,让更多两岸青年知道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的故事,带动更多的两岸青年相识、相知、交心。为此,我会一直努力下去。”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