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华罗庚: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

2021-03-29通讯员陈生富谢庆梅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21年3期
关键词:华罗庚数学

□通讯员 陈生富 本刊记者 谢庆梅

华罗庚(1910—1985),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1985年6月12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终年74岁。

自学成才,成为科学巨匠

华罗庚1910 年11 月12 日出生 于江苏省金坛市一个贫民家庭。1925 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因家庭贫困,一年后离开了学校,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在此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1929 年,他在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开始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论文。

华罗庚的论文《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经熊教授推荐,他1931 年到清华大学工作。他只用了8 年的时间,从管理员、助教、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1938 年受聘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写下了名著《堆垒素数论》,但在国民党统治下,这一名著无法出版,只好送到国外出版,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1946 年秋,迫于白色恐怖,他出走美国,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1950 年,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学部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会长等职。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蜚声中外,科研成果卓越

华罗庚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他的著名学术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由于应用了前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在数学领域内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于1957 年荣获我国科学一等奖。他的研究成果被国际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布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王(元)方法”。华罗庚同志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篇学术论文、10部专著,其中8 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著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卓越成就,先后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南锡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中国香港中文大学荣誉博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华罗庚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从上世纪50 年代末开始,他就走出书斋和课堂,来到广阔的工农业生产实践之中。他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了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简称“双法”),并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写出了《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和《统筹法评话及补充》两本科普读物。20 多年来,华罗庚同志为推广“双法”,足迹遍及全国26 个省(区、市),培养了一支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技队伍。

回报祖国,工作至生命最后一刻

华罗庚是一位经历过新旧两个不同时代,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我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早年,他曾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是李公朴烈士的挚友。新中国的诞生,更加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放弃在美国终身教授的统厚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的怀抱。

10 年动乱期间,他虽然身处逆境,但也未动摇对党的信念。1979 年,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多年的夙愿。他把入党作为自己前进道路的新起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顾年老体弱多病,以惊人的毅力,经过近3 年的拼搏,终于把10 年浩劫中被盗走的手稿重新追忆出来,写成了《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不仅完整地记述了以往的研究成果,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他是第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为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他积极参加民盟的活动,为民盟工作的开展,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和实现祖国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罗庚到了晚年,在学术界的声望和地位已经很高,仍然手不释卷,顽强地读和写。他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十分注意发现和推荐拔尖人才,是新中国在中学生中开展数学竞赛的创始人和组织者,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科学,进入数学研究领域。

华罗庚顽强拼搏,为“四化”奋斗到最后一息。1985 年6 月3 日,他带领一批中年业务骨干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12日下午,在向日本数学界作学术报告的讲坛上,当他讲完最后一句话时,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

对话华罗庚侄子华志民(曾在金坛县金城职业中学、白塔中学任教)

Q:华罗庚是自学成才,最终成为蜚声中外的杰出科学家,请讲讲华罗庚刻苦自学的故事。

A:小时候的华罗庚,淘气又顽皮。初中时在韩大受、王维克等师长的关心启发下,他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家境贫困,1925年从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辍学回家的华罗庚开始了顽强的自学。1929年,金坛流行瘟疫,华罗庚不幸染上了伤寒,因为缺医少药,落下了左腿残疾。病痛和贫困不但没有击垮他,反而更加激起了他的斗志。他暗暗下定决心:走自学成才之路。

华罗庚看书着了迷,在帮家里的小店打杂记账时,有空就看书,有时顾客来了都忘了接待。还把卖棉花的包装用纸拿来算数学题,为此没少被父亲责骂。那时的华罗庚经常在家中那昏暗的菜油灯下看书算题,他家旁边有家豆腐坊半夜起来劳作时,经常看到华罗庚的那盏菜油灯还亮着。家里人都说,华罗庚看书看呆了。

Q:华罗庚虽然成为享誉世界的一代数学大师,他对家乡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请谈谈华罗庚与故乡学校的二三事。

A:叔父对家乡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常说:“香,香不过故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简短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位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1961 年,他回到母校金坛县中学时,向师生作了“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的重要讲话,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将来能为人民更好地服务。

他对母校念念不忘,先后几次回母校金坛县中学作报告,并特地请郭沫若先生书写了“金坛县中学”的校牌,我们金坛人民为了纪念华老以他的名字命名了“华罗庚实验初级学校”“华罗庚高级中学”等等。

Q:华罗庚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数学事业,在今天,华罗庚精神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

A:华罗庚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留给我们的自强不息、刻苦钻研、勇攀高峰的华罗庚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华罗庚家乡的金坛数学竞赛代表队曾被破格邀请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每次比赛金坛学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2009年,华罗庚当选为百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德高千古存,华罗庚虽然离我们而去,但华罗庚精神,值得我们后人代代相传。

猜你喜欢

华罗庚数学
华罗庚、陈景润“弄斧”必到“班门”
“海归”华罗庚的家国情怀
华罗庚的信任
信任
我们爱数学
华罗庚不要文凭要学问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天才与锻炼(节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