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学会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2021-03-28张静蓉邵世云王少霞王晓飞
张静蓉 邵世云 王少霞 王晓飞
[摘 要]高效的科普服务体系是世界一流学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该文通过分析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科普项目之一——波兰科学野餐会的具体做法和成效,从科普主体作用发挥、项目策划及宣传等方面为全国学会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思路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全国学会 科普服务 海外经验
[中图分类号]G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96(2021)01-0047-04
开展科普工作是全国学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是衡量一个学会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方面。近年来,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发挥科普主体作用,在科普基地建设、品牌活动培育、科普资源开发和科普政策研究等方面积极探索[1-3],为公众提供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但全国学会要进行系统的科普服务体系建设还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全国学会为非营利性机构,缺乏长期、可持续的科普经费投入;二是科普服务平台薄弱,科普资源虽然种类和数量不少,但缺乏整合资源的权威科普平台;三是以“自上而下”的宣贯式科普方式为主,科普服务互动性不强[3-4]。2018年6月,应波兰哥白尼科学中心邀请,笔者参加了第22届波兰科学野餐会,并在哥白尼科学中心就科普服务机制和实践等进行了参访交流。波兰科学野餐会作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科普项目之一,其成功经验可为全国学会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波兰科学野餐会概况
波兰科学野餐会最早于1997年由波兰电台举办。2005年,波兰科学野餐会被欧盟委员会评为“科学与社会”领域的10个欧洲示范项目之一。2008年,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野餐会对科学研究的推广作用,波兰政府出资筹建了哥白尼科学中心,中心致力于唤醒公众的求知欲,通过科普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提升。此后,科学野餐会由波兰电台和哥白尼科学中心联合举办,每年有来自波兰、德国、俄罗斯、捷克、法国、中国、美国、英国等25个国家的大约200家科研机构、博物馆和高等院校参加,每年参与人数超过8万人。科学野餐会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方面,以充满互动性、趣味性的方式展示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成就,倾听社会各界民众的反馈,提升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的认识,展现技术进步的历史、科学未来的发展,旨在告诉人们,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作为波兰最大的专业科普机构,哥白尼科学中心通过针对不同受众群体(成人、青少年、儿童等)设计的互动式展览、科学主题研讨会、辩论讨论活动等,唤醒求知欲,鼓励个人参与发现与认知世界,推动自我教育,开展关于科学的社会对话。中心馆内展示面积15000m2,有450项与参观者互动的科学展览,展示独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实验。自2010年11月5日对外开放以来,每年接待量超过100万人次,创下欧洲同类场馆记录,是波兰科普界的领头羊。中心已经成为华沙及周边地区中小学的校外科技课堂。
二、波兰科普服务的特点
(一)以青少年为主要传播对象
波兰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作为波兰每年最大的户外科普活动,科学野餐会的展示重视展项的互动性、参与性,以吸引青少年在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据统计,在超过8万人的参观者中,超过1/3的参观者为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
由华沙市政府、科学与高等教育部以及国家教育部发起成立的哥白尼科学中心的宗旨,就是要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文化。在哥白尼科学中心专门设置物理、化学、生物和机器人实验室,学生需要在实验室完成一定实验学时才能完成学业。波兰科学与高等教育部实施的主动知识发现区计划(SOWA),也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科普项目。
(二)科普项目有较强的公众黏性
通过展览主题设置、展项设计、参观体验调查等方式,提升科普项目品质,吸引公众持续关注科学,增强科普项目的公众黏性。在科学野餐会展览的参观者中,有48.3%的参观者是第一次参加科学野餐会,有15%的参观者参加了4次以上。每天参观超过3个小时的参观者占42.9%;每天参观超过4个小时的参观者占22.7%。有意思的是,接近2/3的科学野餐会参与者已经去过科学野餐会主办方——哥白尼科学中心参观(2016年59.8%,2017年65.8%)。
作为专业科普机构,哥白尼科学中心除了常设的科普展项外,还通过提供实验室课程、临時展览、科学家讲座、节日专题活动、每月一次的科学晚会等形式向公众提供科学文化大餐。同时,中心内设置的展项更换也很频繁。中心有30人的展项研发团队负责展品设计和研发,其中20人负责展品设计,10人负责展品测试和维护,随时根据参观者反馈改进原有展项或者设计新的展项。专业、高效的展品设计研发团队,保证了哥白尼科学中心的展品能吸引公众进馆参观。在对参观者的调查中,有22.7%的参观者是第2次去参观,有5.1%的参观者参观过4次以上。
(三)注重环境保护科普
虽然传统科普的范畴是以自然科学传播为主,但环境保护也是波兰科普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波兰环保重点在污水处理及水资源保护、大气保护和降噪方面,因此在环境保护科普方面,波兰注重对个人生活行为节能减碳方面的引导。在哥白尼科学中心有专门的环境保护展示区域,通过互动答题、视频演示、游戏等方式传播气候变化、碳排放等科学知识。
科普在促进环保项目落地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波兰申请任何国内的政府资金、公共资金或者欧盟基金用于做任何与环境保护有关的项目,必须要有公众参与。在项目听证会期间,公众有权获得企业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对于公众提出的质疑和问题,企业则需要及时给出答复意见。波兰还规定,工厂的排放信息永远不得视为保密信息,必须进行披露。通过公众与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沟通交流,一方面促进了污染问题的解决,推进了政府环境执法;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对当地有益的项目的落地实施。
(四)政府发挥了科普主体作用
政府作为科普的主体,在经费、政策上为科普工作提供了保障。历届科学野餐会、哥白尼科学中心的运营经费都是由政府拨款。在欧盟对波兰的科学文化资助中也有专项经费用于科普。在环境保护科普方面,波兰国家环境保护基金会负责对包括空气保护、土壤保护、植树造林、科普教育等专题项目进行资金投入。在基金会投资实施的项目中,环保教育项目占20%。基金会作为政府组织,为生态教育提供全额资金,组织成立了全波兰生态教育论坛,在众多国家公园内陆续建立教育中心,还通过制作电视片、免费发放光盘和宣传册等方式开展环保教育。
主动知识发现区计划(SOWA)于2018年至2021年间,在波兰各地县、镇建立100个地方微型科学中心,预算约3500万欧元。SOWA计划的目标是建立当地的主动知识发现区,即配备现代化实验室的县级科学中心,这些实验室可以为当地中小学提供教学资源。
三、对全国学会科普服务体系建设的启示
波兰科学野餐会已连续成功举办22届,随着科学野餐会的发展,推动了哥白尼科学中心的创建和发展。目前,哥白尼科学中心已成为波兰最大的科学中心,同时也是欧洲最大、最先进的科学中心之一。在全国学会科普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政府筹措经费,专业科普机构负责策划与实施
在我国,全国学会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学会自身生存压力较大,投入到科普工作的经费更是有限。而波兰的科普工作由政府筹措经费,并以专业科普机构(如哥白尼科学中心、环境保护基金会等)负责科普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因此,全国学会应呼吁各级政府把科普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服務,以获得必需的政策和经费保障,学会作为专业科普机构,应专注于科普项目的培育与发展,着力构建科普服务体系。
(二)科普服务要以公众为中心
科普的目标是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全国学会要逐步从宣贯式科普向提供注重受众体验的科普服务转变,通过问卷调查、活动回访等方式征询受众对科普服务的评估和建议,动态获得公众科普需求,不断调整、完善科普服务方式。
(三)在科普服务中重视宣传引导
科普服务作为一项社会公共服务,是普惠性的。全国学会在开展科普活动、发布科普资源时,应在事前、事中、事后做好宣传,最大范围发挥科普影响力。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聚集受众,通过电视、电台、公共区域广告等积极营造科普社会氛围。
(四)重视科普产品研发
优秀的科普产品是优质科普服务的前提。但科普产品研发投入较大,周期较长。全国学会要避免“短平快”式科普,应重视科普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建立稳定的科普产品研发团队。科普产品开发要重数量,更要重质量,以优质的科普产品吸引公众。
(五)重视国际化
受限于经费、政策等原因,目前全国学会专职科普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与国外科普机构交流,国际化视野严重不足。全国学会可利用学术交流、参展拜访等方式,积极与国际优秀科普机构交流,加强科普人员专业化、国际化建设。
(六)科普服务项目需要长期积累,贵在坚持
目前全国学会普遍缺乏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普项目,持续开展超过10年的科普项目凤毛麟角。第一届波兰科学野餐会参展单位只有13家,发展到目前每年有超过200家参展单位参加,规模逐渐扩大,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经历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积累才取得的成果。因此,全国学会科普服务项目培育要重视长效性,不断积累,结合项目成效评估不断完善、发展壮大。
致谢
感谢哥白尼科学中心科学和艺术部负责人提供的科学野餐会统计数据及资料。
参考文献
[1]张静蓉,王明慧,陈永梅,等.农村环境科普的实例及建议[J].环境保护,2016(21):60-62.
[2]卢佳新,陈永梅.动漫与科普融合创作探析[J].科普研究,2018(4):11-19.
[3]卢佳新,陈永梅.行业科普事业现状对比分析和思考——以环保、农业等行业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24):50-54.
[4]赵东平,蒋德军,周丽娟.学会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中国声学学会为例[J].学会,2019(4):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