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忠孝童子棍 棍术精湛两百载 海淀六郎庄五虎棍

2021-03-28邱璇

旅游 2021年1期
关键词:套路

邱璇

1六郎庄五虎棍在表演中运用的主要器械有:齐眉棍、梢子棍、双怀杖、双棒、单棒、拐、三节棍、藤牌。

2六郎庄五虎棍考证资料。

六郎庄,位于北京西北玉泉山脚下,南临万泉河,北依昆明湖,东临畅春园,地处著名的“三山五园”之间,是满、汉文化相融聚集之地。在这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村庄,孕育出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六郎庄五虎棍。

为何叫六郎庄五虎棍

六郎庄五虎棍原名忠孝童子棍,据传创立于清康熙年间,由村民自发组织成立,素以棍术精湛著称。该会于乾隆辛巳年(1761年)受皇封,更名为“万寿无疆永寿万善忠孝童子棍会”;光绪年间在丰泽园和颐和园承差数次,其成员曾在升平署担任御教习;该会走会时曾受太后御赐半份銮驾,因此在北京香会界声名远播。其传承情况在光绪二十二年之前未有文字记载,之后传承十代,有姓名者共计210余人。本世纪初尚留存72套棍法,近年非遗保护和老艺人们的不断挖掘,原有的108个套路全部得到了恢复。同时恢复了每年农历四月到妙峰山、丰台药王庙进香献艺的传统。

六郎庄五虎棍,以民间传说“赵匡胤斗董家五虎”的故事为蓝本,在原有的八人之外又增加了马童和拉车两个角色。武场兵器有齐眉棍、梢子棍、长棒、短棒等,还有独具特色的藤牌和双拐。表演时,武场演员技艺娴熟,配合默契,打斗激烈。据负责人郎玉明先生介绍,六郎庄五虎棍武场的108个套路,是由武术套路演化而来,以舞蹈形式呈现的适宜广场表演的民间娱乐形式。所有兵器皆为木制,但其操练方式结合了刀枪剑戟的招式特征,主要称为“操”和“阵”,说明其与军队演练的密切关系。套路保存系统而完整,这在北京地区尚不多见。五虎棍的发展过程与京剧的发展密不可分,其故事情节取材于民间故事,但受到宫廷演剧文化的影响,表演中具备了一定京剧的特点,10个角色的脸谱画法还遗存着京剧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文场演奏配合不同的表演套路,时而紧凑,时而舒缓,十分丰富和具有特色。

3六郎庄五虎棍考证资料。

4藤牌是六郎庄五虎棍独有的表演器具,有与三节棍、长棍、短棍的配合对打、分群围打、双人对打等套路。

其曾广泛流传在北京乃至河北一带,是明清以来一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表演形式。就其地域来讲,因庙会文化尤其是清代后期宫廷对民间文化的关注,海淀地区的五虎棍项目数量众多,并结合各类武术表演,演绎为五虎少林、五虎打路、藤牌少林、燕青打擂、蝴蝶少林等数十种。在颐和园、圆明园等三山五园之间的满汉杂居村落中更为突出,海淀镇、六郎庄、蓝靛厂、西北旺等地都有分布,尤其以颐和园昆明湖东岸的六郎庄五虎棍最为著名,其表演内容丰富、历史悠久、动作精彩、传说生动,至今仍保留着二百余年的传统技艺,堪称五虎棍中的经典。

红脸(赵匡胤)苏维友

黑脸(郑子明)曹学友

柴王(柴荣)王世来

马童 王振德

拉车 王长宝

一根(董家五虎)池永福

二根(董家四虎)王忠生

三根(董家三虎)葛连才

四根(董家二虎)韩燕文

五根(董家大虎)葛金山

五虎棍源自何来

1 1989年六郎庄五虎棍。摄影/周金启。

六郎庄五虎棍演练内容取材于民间传说和《飞龙传》的故事情节,描写了赵匡胤称帝前青年时期的传奇经历。有关赵匡胤的故事早在宋代就成为文人笔记和民间传说的题材了;宋、金、元、明历代小说、戏曲中有很多与其相关的人物作品,《易经》中有“飞龙在天”,后人就用飞龙代指皇帝,此处指赵匡胤。由于缺乏资料,《飞龙传》的成书年代及原作者不可确考,现我们看到的《飞龙全传》是后来乾隆时期的吴璇(号衡章、别号东隅逸士)根据旧本《飞龙传》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全书共60回,书中主要人物重大史迹,大体都有史实根据,虽经改编者删改、润饰,但一定程度上仍保存着民间讲史平话的粗豪气息。故事情节颇为生动,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市井豪侠扶弱诛强、行侠仗义的鲜活人物形象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五虎棍会以此改排,完善其内容及人物塑造,场面编排等更加丰富。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内务府总管赫奕上奏折建六郎庄真武庙,用银1435两2钱,同年已有“六郎庄学艺处”记载,康熙帝御题“敕建真武庙”“六郎庄学艺处”。学艺处由治仪正苏博负责,与其它两处形成康熙朝三大学艺处,御教习48名。六郎庄毗邻畅春园,是康熙驻跸皇家园林暢春园时承应戏差所用,六郎庄童子棍当时也得到御教习的改良而多次承差,此后历代做为御用演出队(皇会)而声名鹊起。

2六郎庄五虎棍表演。

3 1995年武场。摄影/张泉

4忠孝童子五虎棍會表演。

据香会泰斗隋少甫先生在其著作《京都香会话春秋》一书中所述,六郎庄五虎棍会成立于清康熙年间,康熙帝七子允祜曾是该会会头,并代请半副銮驾的记载与六郎庄人世代相传的说法吻合。

解放前历代六郎庄主要去看丹药王庙及涿州走会,别处均不参不拜,至解放以后始走妙峰山庙会。

皇会在京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皇宫内太和殿受封的皇会,主要有八档武会,称为内八档,清末由佟太监掌管,各会旗杆准用圆顶,俗称馒头顶,六郎庄五虎棍会正属于此种,会内各种旗杆顶皆为馒头顶,主要承应皇宫各种大典活动;另一种是在颐和园受封的,称为外八档,当年慈禧在万寿山东景福阁用望远镜观看园外大道上的香会表演,此种会也称“皇会”。凡经过皇上、太后看过的香会,照例也可在笼幌上插龙旗,黄幌上绣“万寿无疆”,这种皇会及民间香会由宫中卢太监掌管,会内各种旗杆只可用金塔子红塔子(尖顶、葫芦顶),如用圆顶属越制行为,这种会在民间非常之多。

本会自允祐当会头及御赐銮驾以后,享有了高于一般皇会的特殊待遇。走会仪仗如同皇帝出行,途经一切香会必须停止一切活动,敬送六郎庄会众先行,以示尊敬;由于频繁承差曾有旨意亭(供奉皇帝或太后传戏的谕令或是具体针对谋事、某人所下的旨意及皇帝派下相关差事的谕旨)本会走会时每每都会抬着旨意亭,打着銮驾仪仗一行几十人车、马披红挂彩,其场面颇为壮观。这也应是六郎庄五虎棍传承发展并声名鹊起的原因之一吧。

1 8人梢子对打表演,套路中4人拿齐眉棍,4人用梢子棍。

2在六郎庄五虎棍会馆,张德林正在为扮演郑子明的演员化妆。

3六郎庄五虎棍会朝妙峰山进发,为村民祈福。

角色扮相

受宫廷演剧文化的影响,六郎庄五虎棍的表演中具备了一定京剧的特点,10个角色的脸谱画法还遗存着京剧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其妆发、服饰,似戏曲中的武生,因性格气质而各有不同。

未来帝王赵匡胤,勾红脸,带黑色满髯,头戴绣金线黑罗帽,上红下黄,绒球面牌,红色侧绒球,身穿黑半长袍衣,红灯笼裤,黑薄底靴,身绊桔黄丝绦,英雄带,眉心画火焰头,表明他此时尚未登基为皇,却也难掩威武豪迈、不可一世的帝王气概;郑子明,勾黑脸,戴黑色扎髯,束发,穿夸衣,身绊红色丝绦,腰扎红色大带,尽显任侠好义、刚烈勇猛的气质;柴荣画小花脸,束发,戴灰色扎髯,身着黄色箭衣、裤,身绊红色丝绦,腰扎红色大带,眉心画残龙一条,意为皇帝之位为人所篡;马童画俊脸,头戴白色软罗帽,罗帽左侧有粉色绒球,身着白色夸衣,系红色丝绦,腰扎红色大带:拉车画歪嘴、斜眼,束发,左侧耳际插一绿色绒球,身着红色夸衣,系红色丝绦,腰扎红色大带。

董家五虎中,头根、二根、三根、四根为董家四兄妹,五根是他们的父亲。头根素脸,眉心画一红点,头戴粉罗帽,左侧帽上戴一绒球,身穿白盘扣黑短衣,黑灯笼裤,身绊白色丝绦、腰扎白色英雄带,为女扮男装的武生模样。二根俊脸,眉心有指印,头戴软罗帽,左侧帽上戴一绒球,身着黑色箭衣,身绊白色丝绦,腰扎白色大带。三根眉心画一蝴蝶,勾小花脸,一副浪荡公子模样,头戴硬棕帽,罗帽左侧戴一绒球,身着黑色箭衣、裤,身绊白色丝绦,腰扎白色大带。四根眉心画一蝎子,四棱眼,勾小花脸,一副狠毒模样,头戴硬棕帽,右侧帽上戴一绒球,身着黑色箭衣,身绊白色丝绦、腰扎白色大带。五根勾绿花脸,带红色扎髯,束发,身着蓝色箭衣,腰扎红色大带,身绊红色丝绦,表现出专横跋扈、蛮不讲理的恶霸习气,是五虎中最重要的角色。

五虎棍脸谱自古辈传承,既简朴又具特色,红黑绿脸虽亦属整、歪、花形制但很简单,易勾画。如今汲取戏剧脸谱,稍有改进,使脸谱既美观又能表现人物性格,且不失原有特色。化妆时脸面根据演出地点及灯光不同要做不一样的勾画,在舞台上,有灯光照射时,尤其是素脸,脸上深白粉底,红饰色重些,勾眼窝(近眼窝边处用眉笔);在露天演出时,脸上要涂肉色粉底,红饰色淡些,不勾眼窝,尽量率真。帽、衣、带、鞋、头饰,根据人物性格、脸色,可稍有调整,但不可偏差甚远。

武场套路

六郎庄五虎棍武场共108个套路,近年经非遗保护和老艺人们的不断挖掘,已全部得到了恢复,套路保存之系统与完整,在北京地区尚属少见。

六郎庄五虎棍的操练方式结合了刀枪剑戟的招式特征,主要称为“操”“围”“阵”。出“操”为角色出场进行套路演练,不对打,或轻微的招式演练;打“围”则为大、小角之间的群场对打。

4六郎庄五虎棍会与六郎庄小学的小学员联手为社区居民表演。

5六郎庄五虎棍会教练葛长喜传授五虎棍。

按表演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6演員们在彩排。

1六郎庄五虎棍会的现场精彩表演。

2六郎庄五虎棍会的现场精彩表演。

操类:操即操练,分单操和群操。单操指五大角(红脸、黑脸、柴王、拉车、马童)分别操练;群操指董家五虎集体操练,根据其所操练的阵型与招式又分为“山”“棍”“牌”“花”“背”5种,合称五虎群套五趟操。

杆类:杆指使用齐眉棍对打,即五大角分别用棍与五虎对打。

围类:围即五大角分别遭遇五虎围攻,按角色可分为红围(红脸用棍迎战五虎棍)、黑围(黑脸使用藤牌迎战五虎棍)、柴王阵围(柴王用棍迎战五虎棍)、单刀围(马童使用单刀迎战五虎棍)及群牌围(车夫使用单刀迎战五虎藤牌)。

其余套路按使用兵器不同还可以分为:梢子、怀杖、三节棍等目类。

和京剧不同,常常在广场中演出的五虎棍要求真打实斗、杆杆见声,以适应民众的观赏需求,因而借鉴了大量的武术招数,再用艺术套路表演的方式展现出来。单操是表现个人的基本功与套路配合的表演,群操是表现基本功与集体动作配合的表演。盘龙棍、青龙棍、单人牌、单人棒等套路,全部是打斗招。对打套路采用武术招式,表演者用器械打在对方人体外对应在接招方的器械上,真打真扎,互打互防,棍棍见响。

3六郎庄五虎棍会的现场精彩表演。

五虎棍的表演以棍为主,在棍术中融合了诸多武术兵器套路。棍法有基本套路,有演变派生套路,基本套路练熟,其余套路即点即通。操练套路要见功夫,攻防到位,动具神韵,棍带风声,一气贯通。对打套路要功架灵活,进招疾速,变招莫测,戈打狠准,着棍即变招,给观众以惊心动魄、目不暇接、不可思议之感。防招巧妙,变守为攻,神出鬼没,眼花缭乱。

4小小传承者在努力学习技艺。

除了对打节奏快,真实感强烈外,六郎庄五虎棍还保留有其他五虎棍会早已失传的“藤牌”,并能演练“群牌围”(五虎持藤牌围攻车夫)“对藤牌”(任意—大角和—小角以藤牌对战)“十人藤牌”(十人皆持藤牌套打)等独有套路。其中“十人藤牌”表演节奏舒缓、动作优美,极具特色,在华北地区更是难得一见。此外,红脸、黑脸使用御赐龙棍所表演的红龙棍操、黑龙棍操也是该会所独有并传承至今的看家功夫。红脸单操也叫“蟠龙棍操”,在盛大庙会走会要用皇帝御赐的红地金漆“蟠龙棍”表演,以示皇威和展示天下第一会的气势。黑脸单操在重要的活动中要使用“黑龙棍”表演,意义与红脸相近。

一般五虎棍会多为七人表演,即赵匡胤、郑子明与“五虎”厮打。也有不少五虎棍会另加一人柴荣,作八人表演。而六郎庄的五虎棍会,在其活动与表演的过程中,经后人的不断加工改进,除前述八人外,表演人物中还增加了一个为赵匡胤拉马的马童和一个帮柴荣推车的车夫。其中,正义的一方包括五个“大角儿”:红脸赵匡胤、黑脸郑子明、净脸柴王、马童及车夫,另有五个“小角儿”:头根、二根、三根、四根、五根,分别为董家小姐与其三个哥哥和父亲董达。

代代传承

六郎庄的五虎棍会自乾隆十九年(1754年)以来传承至今已有至少265年的历史,家族、亲族的传承是这档会的主要传承方式。六郎庄的棍是“童子棍”,练习的儿童要从10岁左右开始,每隔10年左右就会培养新的一代,传承比较密集。但近年来传承特点有所变化,主要以中青年骨干和少年儿童为主。

目前六郎庄五虎棍仍以集体传承为主,原传承人葛金山去世之后,池永福担负起六郎庄五虎棍保护和传承的重任,成为新一代传承人。会中的中青年也崭露头角,扮演红脸的葛长喜踏实肯干,逐步承担起组织活动和对外交往的重任。在技艺传承中,从村中青年人里进行选拔人才,并重视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目前,针对五虎棍重要角色的红脸、黑脸、拉车和马童都配备了备用角色,同时也壮大了传承队伍。在少年儿童培养方便,主要是以万柳中心幼儿园以及原六郎庄小学为阵地,已经连续五年开设五虎棍选修课,三十余位小学生逐渐成为可以登台表演的新生力量。而在五虎棍的文场演练和相关的文化传说中,六郎庄的广大村民一直是该项目的义务传播者和文化传承人。

5六郎庄五虎棍的表演器具。

六郎庄五虎棍主要武场角色十人,文场八人,加上教练、备用演员、化妆等各类固定人员五十余位。在走会和表演时,所需举旗、挑笼幌及搬运器械等人员共计百余位。每年的展演包括传统妙峰山、药王庙等传统民俗庙会外,北京市和海淀区各类文艺汇演中亦不能缺少六郎庄五虎棍的身影。

六郎庄五虎棍是北京地区目前历史悠久、形式完备、技艺精湛、传统技艺保留全面,并且一直得到良好传承的五虎棍项目,在北京地区极具代表性,是一项重要的民间体育和舞蹈形式,也为民间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真可谓是京韵文化中的棍中经典!

(部分资料由相关非遗项目提供)

TIPS

·地址:海淀区长春桥路11号万柳亿城中心A座14层

6小小传承者在努力学习技艺。

猜你喜欢

套路
骗子复工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一周收了四十个快递后,我发现自己被套路了
套路
Airbnb上的套路
找到解题套路,问题各个击破
新装度新季秋装套路没那么深
套路
不设套路,只为初心
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