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选择与执着

2021-03-28徐宁

曲艺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鼓明智唱腔

徐宁

宋代人朱熹有一首勉学的诗:“少小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这首看来像是老生常谈的诗,却常常引起我的思索。在有限的人生年华里,往往会在恍而惚之中便给自己留下遗憾和失悔,所以必须去学,而且要苦学,不然将一事无成,一业无成。但是在学的同时,前人曾在启蒙教育里也要求“学之道”要“贵以专”。当然,这是指要心无旁骛。而深入地去琢磨一下,就会感到年华易逝,学海无涯,在邃密群科中,又必须有自己的进学求业重点,必须有自己的选择与定向,然后锲而不舍地上下求索,才有可能在专业中成为专家。我想这或许是一切专家的必由之路吧,艺术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可以说,选择是一种适合发挥天赋的取向,而执着又是取向后能获得成功的要素。由此,我选择了湖北大鼓,并执着地爱着“它”。

湖北大鼓,湖北的四大曲种之一,又称“打鼓说书”“打鼓京腔”,也有称“说善书”的。它流行在武汉、孝感、黄冈等地区,湖北人通称为“鼓书”。其历史大致可追溯到清道光末年,鼓书艺人丁海洲(人称“丁铁板”)由山东经河南来湖北武汉献艺,授徒黄陂艺人黄玉山等5人,继至匡玉山、潘汉池、王鸣乐、陈谦闻、张明智,现今传承到我这一代,共计8代。

鼓书传入湖北后,由于授业弟子多为湖北人,为了易于被当地人接受,遂渐改用当地的方言俚语说唱,随着口音的改变,唱腔也相应发生变化,“京腔”逐渐被本地人所熟悉的语言腔调取代。将原始的钢镰改为云板,将大鼓改为小扁圆鼓,并形成了“南路子”与“北鼓子”的流派之分。1950年5月6日,在武汉从艺的黄陂籍老艺人王鸣乐,于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播唱《庆祝武汉解放一周年纪念词》时,与电台文艺组共商,将鼓书定名为“湖北大鼓”,并逐渐为演唱湖北大鼓小段配以弦乐伴奏。

说起湖北大鼓,不得不提及一个人,那就是我的授业恩师——张明智,他是湖北省的湖北大鼓的领军人物,他语言幽默,表演泼辣大方,演唱优美而富于韵味,雅俗共赏,独树一帜,是位公认的德艺双馨的曲艺艺术名家。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乡里娃”,祖祖辈辈都是以田为生的农民。孩童时期看着父辈们在录音机里听着张明智老師演唱的湖北大鼓,只觉得好听、搞笑,便慢慢地跟着磁带模仿着唱,然而命运就是这么让你琢磨不透,好像一切是安排好似的,冥冥之中我与湖北大鼓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由师父张明智提议,由武汉说唱团特招,我作为湖北大鼓专业的学员,被送入武汉市艺术学校学习。师父是我的专业主课老师,每个星期四的下午,我就到武汉说唱团学习,由师父专门为我授课。在曲艺旧时艺人行业中流行着一句话:“宁送一锭金,不传一口真。”但我的师父对我却是倾囊相授,他从艺非常严谨,对一句词、一句唱腔,以及鼓板点子的打法,都极为严格,可以说到了苛刻的地步。

师父对大鼓唱腔的改革创新步子迈得很大,节奏变化多,句式转换快。我往往不由自主地把唱腔的跌宕、节奏的变化拉直抹平,而师父从严要求,一丝不苟,达不到要求绝不放过。大到一个节目的整体表现,小到一个字、一个音,他不厌其烦地反复示范、纠正,从吐字抓起,字头、字腹、字尾要求咬实、咬准。一堂课下来我是汗流浃背,深深感到当一个好曲艺演员真不容易。

在师父严格高压的教导下,我总算没有辜负他老人家的期望。十几年来,我暗自苦下功夫,专攻艺术含量最高、最难演唱的节目,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加强曲艺表演的技巧,并在全国、省、市的各种曲艺比赛、文艺表演中获奖:2008年,我荣获武汉市的“江花奖”;2012年荣获湖北省“百花书会”一等奖;2018年,由师父专门为我量身打造的湖北大鼓《不吃鱼的猫》荣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表演奖。这是湖北曲艺界18年后重摘“牡丹奖”,实现了“牡丹奖”表演奖“零”的突破。

面对这些成绩 ,我的师父心中着实高兴欣慰,但他立马找我谈话:“现在你取得一点成绩,切勿骄傲、浮躁,对湖北大鼓来说,你只是刚刚入了一点门,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受观众喜欢的演员,你的路还很长。我只能用‘不错来形容你如今的表现。”这就是我的师父,我与他相处20多年来,他从未夸奖过我,这一次是唯一的一次。

是啊!我的艺术道路刚刚起步,在湖北大鼓的海洋里我只是沧海一粟。以前我听师父演唱时,觉得湖北大鼓很容易,不就是“四平调”、上下句吗?然而现在我越唱越有一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因为我觉得湖北大鼓真的太深奥了,细细琢磨,我实在是还有太多地方存在不足。直到现在,我的师父说我的表演还欠缺火候。脸上“春夏秋冬”的展现还有待提高,身段也得加强练习。尤其是要学会自己创作,只有自己能写,艺术道路才能走得更远,更有生命力。于是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自己创作湖北大鼓。

“看花容易,绣花难”,真正拿起笔写时,我才知道创作一个节目有多么艰辛。师父90%的作品写的都是身边事,唱身边人,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与人们的喜、怒、哀、乐默默相通。他唱的也是人们心中所想、所要说的,从这一点上我受到了很大的启迪:要想写出一个好的作品,必须贴近生活,到人民中去,观察生活,取其精粹,弃其糟粕,使作品具有生活的代表性而又高于生活。我始终坚持用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与人民的心声,无论创作何种题材,都要始终注意群众的承受心理、意愿感觉,从群众中吸取营养,从姊妹艺术中吸取精华,想新点子、新唱腔,与时代共脉搏。写出接地气、扬正气、聚人气、冒热气,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唱得响的精品佳作。

现在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事物都在改变,湖北大鼓也不能一成不变老腔老调地演唱,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曲艺人,我深感自己肩上的重任。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然我选择了这条路,我就得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我愿意做一位“为大鼓生,为大鼓死,为大鼓付出一辈子”的追梦人。加倍努力,坚定信念,好好地传承湖北大鼓,让她在中国的曲苑百花丛中越开越艳。

最后我想化用诗人艾青的一句诗作为结束语:为什么我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湖北大鼓爱得深沉!

(责任编辑/朱庭萱)

猜你喜欢

大鼓明智唱腔
减震隔震技术下高层建筑消能减震结构概念设计研究
大鼓里有什么
神童之殇
神奇的大自然
张大鼓剿匪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你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