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悦读润童心

2021-03-28陈巧轩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9期

陈巧轩

【摘要】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处理信息、摄入知识、认知世界、锻炼思维、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新世纪语文教学的难点和痛点其实就是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根本上培养起学生学语文阅读的自觉和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质量。语文教育要充分做到以人为基础,在“训练”中融入“领悟体验”,以阅读为基本,在“领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关键词】以读书为本源;以领悟为主体;以训练为途径

阅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打好基础更加重要。因为阅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处理信息、摄入知识、认知世界、锻炼思维、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同时,也是提升审美能力的一项重要途径。笔者认为,新世纪的阅读教育更应该回归本真,以读书为本源,以领悟为主体,以训练为基础,实施“读、悟、练”融合的教育战略。

一、以读书为本源

对于小学时期的阅读培养来说,首先肯定是从“阅读”开始培养起的,通俗点说就是读书,要读出来,广泛地读、有效地读、有选择性地读。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恰如其分的阅读,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加深语文教学的效果。在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在培养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加以引导,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并且还要要求他们阅读所有正文。首先,必须做到正确的阅读。要标准语音、语调,声音清晰洪亮,发音清楚不含糊。其次,要做到流畅地阅读,在学生正确阅读时,最重要的是要仔细阅读文章。然后是感性地读,在做到发音准确、速度适当的基础上,把握住语调的轻重和缓急,特别要仔细阅读人物对话的不同之处。

比如,在《钓鱼的启示》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原文“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鲶在银色月光下轻轻翕动着。”仅仅是对这短短的一句话,学生们的表现就各不相同,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学生是用惊叹的语气去读;也有的学生用得意洋洋的语气去朗读;甚至还有学生用激动亢奋的语气去朗读,各有千秋,充分表现出了学生在阅读这件事情上的能动性。同时,教师也应该明白,只有在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传授。所谓“以读书为本源”,其实并不是机械地重复着文章,而是要有一个目的。在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读这些内容,形成一个良好的示范,要让他们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读这些文章,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找到学生读不懂的话,为学生答疑解惑,示范正确的读音及语调。完成了这些基础的步骤之后,剩下的就是教师带领学生深度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作者所想表达的感情等等。学生的每一次阅读就是一次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总要有所收获、有所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大量的阅读培养起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二、以领悟为主体

以领悟为主体,其实就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将朗读与自己的感悟相结合形成新的思考和理解。学生在课本中所接触到的每篇文章具有启发智慧和培养人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教育者会选择这些文章的原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意对重点语句点的拔掉,引导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和熏陶。

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原文是这样的“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在雨雾中欢笑。”如果只是带领学生干巴巴地阅读这一句,那么,远远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到作者当时的感受,也就无法很好地去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体会。对于这种有声音作为背景的课文,其实最好的做法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教师制作与情境相关的背景音乐进行辅助播放,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当时的情景去感受。这远比只是通过学生脑海中的想象要好得多。在听觉和语言的双重感官刺激下,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不仅有利于理解文章内核,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美、景色的美。在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中,除了明确提出的“悟性、积累、运用”三阶段之外,其实还有很多其它学习活动,比如,听、写、思考、游戏等等。也就是说,“读”其实也只是训练的一种,只有结合多种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兴趣与严谨中接受知识才是最高效的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加提倡细致地分析教材,把更多的读书时间留给学生。语文教育重视语言的积累、悟性和运用,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强调应该为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因此,在语文课上,只有将文字、词组、句子的单独训练与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使学生真正接受到语文教学的文化熏陶和洗礼。同时,学生在多段时间内的学习中获得了不同的进步,这就使得他们可以进一步领悟和内化语言的实质,从而实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标。语文这门课程其实拆开来看就是既要有“语”又要有“文”,两者分线并行,但最终会汇聚到同一轨道,只有牢牢抓住“双手”,真正落实“加强人文”“优化语文”等教育理念,以领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才会真正得以实现,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以訓练为途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领悟能力,语文教师需要长期、细致、积极的指导和训练。我们在语文教育中,必须要做到长期性、连续性和基础性的训练,“百炼成钢”只有在一次次的实操中学生才能充分地认识到现实中语文的各种运用,真正将自己学到的东西用起来。而且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和作者进行感情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读书和训练为一体,形成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读书不应该是生活中随意漫无目的地阅读,也不应该是靠兴趣和个人偏好所支撑起来的片面地阅读,真正的有意义的阅读应该是由内而外的,应该是让人感到身心放松和有所收获的,应该是在审美心理的状态下,集中自己全部的精神,充分体验、理解、鉴赏、评价文本中的人和事、风景和物、情和理,不仅看那个“味”,领悟那个“神”,更要把阅读的过程作为一次审美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行。

语文教学发展到现在,阅读俨然已经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价值发挥到极致,每一篇课文的教育内容都极为丰富,值得令人细细品味、琢磨,但是学生的课堂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正确选择“读”的内容,只有正确选择“读”的内容,才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分析词性,品味意境。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在阅读过程中领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语感。同时,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循循善诱,并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其妙处,鉴赏价值高的地方。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去为学生创建意境,让学生多读、熟读,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节奏。当然,除此之外,还要确定语言和文字的感情基调,只有这样,文字和学生才能产生共鸣,伴随着激情澎湃,鲜明的态度和真实的感情也会从“读”的语调中自然流露出来。

如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中,阅读是悟性的基础,悟性就是深度阅读,练习是与悟性的融合,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融合,是技能的形成过程。所以说,语文教育要充分做到以人为基础,在“训练”中融入“领悟体验”,以阅读为基本,在“领悟体验”中体现“训练”。

参考文献:

[1]李小梅.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3):24-25.

[1]徐海英.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1(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