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带动幸福来
2021-03-28余琳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在脱贫致富的路上,横峰将“产业扶贫、增收致富”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举措,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山坡上、田野里,一个个种植基地果树林立;厂区里、车间中,一个个扶贫车间机声隆隆……“百花齐放”的特色产业已然成为横峰县群众摆脱贫困、村镇发展壮大的有效抓手。
特色产业夯实脱贫根基
1月下旬,在横峰县青板乡薛家百亩高标准油茶育苗基地,农民们正忙碌着栽种油茶种苗。种植完最后几亩种苗,育苗基地建设就全部完成,建成后,基地预计年利润600万元,青板乡、红桥场10个村2056名贫困群众将受益。 一项产业就是一条致富路子。在产业规划上,横峰注重“培育特色”,大力发展“1+N”特色农业。成立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11个乡镇集体农业公司,建设以果业为主的集体经济扶贫产业基地82个。探索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领办,村集体经济参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参与,能人大户、贫困户参与的“大领办大参与”的产业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确定并全力扶持以葛为主的中药材、油茶、马家柚等重点产业,积极实施一笔光伏收入、一片竹果林、一亩花草药、一顷油茶山、一个人就业、一桌农家饭、一桶爱心蜂“七个一”和“大领办大参与”产业扶贫模式。同时,打造了一批产村融合村、创新创造村、整洁靓丽村、管理民主村等特色新村,先后建成好客王家等148个景点亮点村,并连年举办荷花节、美食节、扶贫年货节等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壮大“秀美经济”。精心筛选的特色扶贫产业,带动形成了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有效拓宽了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渠道。2020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31.31 万元,其中最高的村达117万元,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利益联结加快脱贫步伐
在姚家乡后占村光伏发电站,一排排太阳能光伏發电板整齐地安装在山坡上。近年来,横峰县把推进光伏产业扶贫作为增强脱贫“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大大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通过光伏发电站利益联结贫困户,每年给贫困户分红,让贫困户实现“阳光增收”。
在扶贫机制上,横峰注重“利益联结”,不断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县建设村级电站(含联村电站)35个,涉及行政村(场)69个,带动1.89万贫困人口受益。2020年,光伏扶贫发电收益的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任务的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全县设置光伏公益性岗位2000余个,吸纳贫困户就业2000余人。同时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该县探索建立要素入股、联合合作、订单生产、流转返聘等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既能获得土地流转、资产收益、入股分红等各项收入,又能参与生产经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产业扶贫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源头活水”。
龙头企业领跑脱贫奔富
连日来,横峰县龙门畈乡土岩村的贫困户曾连生在港龙湾马家柚基地里忙着冬季的树苗管护。自从基地建成以来,他就一直在这务工,靠着种田、务工和分红,曾连生2019年成功脱贫,年收入超过2万元。
在产业发展上,横峰注重“龙头带动”,以“公司+村集体+基地+贫困户”发展模式,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该县坚持龙头带动、集聚发展,实现以点带面、多点开花。兴安种业、岑山生态农业、清峰马家柚基地……目前全县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7家,家庭农场30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360家,农村电商210家,形成了“乡乡有产业、村村有基地”的农业产业格局,打开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四季有景、四季有乐、四季有效益”的生动局面,带动联结6000余户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200余元。
志智双扶激发脱贫活力
姚家乡百家村王新旺对养殖蜜蜂情有独钟,他向扶贫干部表达了自己的培训意愿。乡里和就业部门积极对接,联系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如今他不仅脱了贫,还成了致富带头人。在扶贫格局上,横峰注重“多方联动”,始终坚持“志智双扶”,积极组织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横峰县建立产业指导员制度,共安排103名产业指导员,累计开展产业指导2000余次;加大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力度,全县目前已培训195名致富带头人;建立扶贫车间40家,带动3000余人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开展技能培训、“扶贫专班”培训、劳务品牌培训等培训贫困人口3510人次,举办各类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开展“送岗下乡”活动,通过域外劳务基地联络、组织就近参与园区及项目建设、开发护林保洁等公益性岗位等途径,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余人。2020年,全县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达到13100余元。产业扶贫带动扶上马,又送一程,持续巩固了脱贫成果,切实提高了脱贫质量,真正托起了贫困群众稳稳的幸福。
作者简介:余琳,横峰县报社记者。
责任编辑: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