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的治疗与预防

2021-03-28李文莲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1年4期
关键词:副伤寒致死率周龄

李文莲

(临夏县畜牧发展中心,甘肃 临夏回族自治州 731800)

仔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猪的成活率以及猪场效益,仔猪最常发生的疾病之一是腹泻。相关统计表明,体重30 kg以内的仔猪发生该病的比例为46.5%,死亡率为10.3%。仔猪腹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身体严重脱水。仔猪腹泻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中冬季和春季由于温度低且温差大,发病率会有所增加。为了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减少该病造成的损失,兽医需要做好对该病的治疗以及预防[1]。本文将围绕该问题进行分析,为养猪生产者提供参考。

1 仔猪腹泻的治疗

1.1 细菌性腹泻的治疗

细菌感染是引发仔猪腹泻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的感染源包括大肠杆菌、魏氏梭菌以及沙门菌。其中大肠杆菌引发的腹泻主要表现为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黄痢主要发生在1周龄内的仔猪,致死率高;白痢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高,致死率低。魏氏梭菌引发的腹泻,表现为仔猪红痢,多发于1~3日龄的仔猪,致死率高。沙门菌引发的腹泻主要症状为副伤寒,多发于1~2月龄的仔猪,慢性经过常与肠炎并发,粪便中带血,急性经过表现为败血型症状。细菌性腹泻的治疗在临床上以抗生素为主,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以及沙星类药物。此外,在出现水样腹泻、严重脱水以及心脏衰竭等情况时,还应补充体液,调节机体的电解质平衡。为了恢复仔猪的肠胃消化机能,还应配合使用肠道保护剂。

1.2 病毒性腹泻的治疗

仔猪的病毒性腹泻一般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易造成仔猪大范围发生以及大量死亡。仔猪病毒性腹泻主要包括3种类型:即传染性肠胃炎、流行性腹泻以及轮状病毒病。传染性肠胃炎的症状为呕吐、腹泻以及脱水,10日龄内仔猪的致死率高,而5周龄以上的仔猪致死率不高。流行性腹泻病毒可随仔猪病体以及粪便等进行传播。轮状病毒病多见于8周龄内仔猪,其粪便呈糨糊状或出现水样腹泻,仔猪消瘦、脱水,致死率较高。病毒性腹泻的危害较大,应做好疫苗的接种工作。感染时要尽早切断感染源,并利用盐酸吗啉胍片、黄连素以及四环素等药物治疗。

1.3 寄生虫性腹泻的治疗

寄生虫感染也是造成仔猪腹泻的病因之一,引起寄生虫性腹泻的病原主要包括球虫和线虫。针对这种类型的腹泻,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有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等,仔猪用药1周后病情通常能够好转[2]。用药治疗期间可以使用小苏打片以及干酵母等帮助仔猪恢复食欲。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驱虫,避免出现二次传染。

1.4 应激性腹泻的治疗

仔猪自身调节能力较弱,外界环境变化会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以及抵抗力下降。对仔猪造成应激的因素包括断奶后母仔分离、饲养密度大以及并窝处理等一系列过程。应激后仔猪采食量下降,同时出现消化不良,进而发生腹泻。针对这种仔猪腹泻,在症状较轻时可采用“饥饿疗法”,在确保饮水(配制盐水)的情况下,不给仔猪喂食,一般经过2 d的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 仔猪腹泻的预防

预防仔猪腹泻的关键在于提高它们的免疫力,而加强饲养管理是提高仔猪免疫力的关键。此外,还应该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疫苗的接种工作,即产前25 d对妊娠母猪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疫苗,给15日龄后的仔猪接种免疫猪副伤寒冻干疫苗,且在接种21 d后再次接种[3]。做好猪舍环境的管理,定期消毒,减少感染源的出现,在环境管理的过程中,应避免环境大幅度变化,防止仔猪出现应激性腹泻。

3 结语

针对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疾病,应以预防为主,提高仔猪对病原体的免疫力以及对环境的适应性。仔猪一旦发生腹泻,首先要排查导致腹泻的病因,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药物以及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仔猪常会发生脱水等情况,要及时给仔猪补充水分,并适当补充微量矿物质,促进仔猪恢复。

猜你喜欢

副伤寒致死率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低毒高效空仓烟雾杀虫技术应用探究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仔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
台湾致死率升至5.2%
鸡副伤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副伤寒病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月圆之夜车祸致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