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笑容教授从肝脾论治配合推拿治疗小儿抽动症临证经验
2021-03-28林晓红温晓莹陈秀梅
林晓红 温晓莹 陈秀梅*
1.广东省中医院罗笑容名医工作室,广东 广州 510120;2.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
罗笑容教授,生于中医世家,祖辈几代行医,在岭南享有盛誉。罗笑容教授幼承庭训,投身中医,对中医儿科有很独到的见解,从事儿科临床医、教、研工作60多年,现为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主任导师,儿科学术带头人,1993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名中医”称号,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良多,其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将其从肝脾论治配合小儿推拿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经验介绍如下。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Multiple tics,MT) 又称为Tourette 综合征或抽动-秽语综合征( Tourette syndrome,TS) ,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一种常见的复杂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发病以男性多见,常在4~12岁起病,少数患儿至青春期后可自行缓解,部分延续至成人。其临床特征为不自主、突发、快速反复的肌肉抽动,抽动涉及1个或多个部位,如眨眼、斜视、皱鼻、噘嘴、努嘴、摇头、缩颈、耸肩、甩臂、伸臂、腹肌抽动、扭动肢体等。有时抽动同时伴有暴发性、不自主异常发声或秽语,发声表现为喉鸣声、吼叫声,甚至转为刻板咒骂和污秽词语;可继发精神行为异常及心理障碍,如强迫观念、注意力涣散、学习困难、性情急躁等[1]。本病病程较长,起病缓慢难以治疗,病情反复容易波动。不寐疲劳、焦虑紧张时容易加重,放松愉悦时减轻。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及身心健康,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且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目前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西医[3]认为本病发病多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精神心理、代谢紊乱等有关。目前西医治疗为口服抗精神病类药物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氟哌啶醇、匹莫齐特、泰必利,以及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等药物[4],需长时间服药,且容易因嗜睡、头晕、乏力、心动过速、排尿困难及椎体外系反应等不良反应出现而减药、停药甚至终止治疗。
中医古籍中并无抽动症一词的记载,但有过相似症状的描述。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将本病归于“痉证”“痉风”“肝风证”“慢惊风”“抽搐证”“瘛疭”等范畴[5]。中医学多认为抽动症的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内伤饮食、外感六淫、病后失养、产伤、窒息及情志失调等因素相关[6]。中医认为其在于脏腑功能失调,标为风痰,虚实皆可见,多种病机并存,往往比较复杂。
1 从肝脾两脏入手论治小儿抽动症
1.1 病理特点 小儿为纯阳之体,亦为稚阴稚阳,阴阳相对不足,容易失调。肝常有余,肝易兴奋、激动、多动恣意,阳动有余,而阴静不足[7]。肝主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主疏泄、调达气机。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素问》曰:“风胜则动”“风胜乃摇”“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与风气相通,肝病可动风,发生皱眉、挤眉弄眼、缩鼻、张口等以动为特征的症状和证候。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竞争激烈,儿童要承受来自学习、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家长过度溺爱,只重视智商的教育,忽略情商和逆商,加之课业负担、电子游戏、电视网络等不良因素影响,儿童日益情绪化,心理承受能力差[8]。可总结为情志失调,肝气郁结,失于疏泄,气机郁滞,久而化火生风,肝风内动。脾主肌肉四肢,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本就脾常不足,如若饮食偏嗜不节,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聚而成痰,郁久化热动风,风痰上扰头窍,而致频频眨眼、努嘴、摇头等。如今社会小儿过食肥甘厚味、生冷、寒凉之品,滥用抗生素,亦令脾益虚损,土虚木乘风动而见抽动。
1.2 病因病机 罗笑容教授认为抽动症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五志化火、过食肥甘、外感六淫或脏腑功能受损有关,病机涉及五脏,核心责之于“肝”,与心脾肺肾相关,其中与脾关系最为密切[9]。其本为脏腑功能失调,标为风痰,虚实并见,多种病机共存。肝为刚脏,藏魂,主藏血,体阴而用阳,喜条达,主疏泄,其气主动主升,为风木之脏,“其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小儿肝常有余,若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肝风内动,则见头面抽动、摇头扭颈、肢体摇动等。脾藏意,属土,为至阴之脏,小儿脾常不足,易为饮食所伤,或他病及脾,气血生化无源,四肢肌肉失于濡养,则肌肉挛缩,出现努嘴、嘴角抽动、腹肌抽动等。脾虚肝亢,“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凝聚为痰”[10]即脾虚生痰;“脾土虚弱,肝木乘之”[11],土虚木亢,肝亢生风,风痰相生,合邪流窜经络脉道,出现肢体多部位的反复发作性抽动。风痰是主要的病理因素,其中以风为主,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其性善行而数变,风从内生,风盛则动。因此辨证从风论治,以肝为中心,肝风内动、脾虚生痰是抽动症的主要病机。
1.3 治法方药 抽动症虽症状表现各异,罗笑容教授认为其以“肝”为主,与脾密切相关,脾虚肝旺为基本病机,提出治疗应“扶土抑木”,以平肝熄风健脾为法,临床治疗多应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合温胆汤。方中有柴胡、芍药、枳实、甘草、党参、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竹茹。方用四逆散疏肝解郁、调和肝脾,四君子汤益气健脾,温胆汤理气化痰、和胃利胆。其中取柴胡入肝胆经,疏解肝郁,透邪外出;白芍养血敛阴柔肝,调畅肝气;佐以枳实理气解郁破结;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陈皮性温,加强理气化痰之功;茯苓、白术健脾渗湿,以杜生痰之源;其中竹茹性偏寒,如脾虚痰浊稍甚,可改为姜竹茹,避免伤脾亦可加强燥湿化痰之力。若胸闷痰多可加石菖蒲、郁金化痰开窍;频频抽动肝风明显,可加天麻、钩藤、木瓜平肝柔肝熄风;心烦梦多痰热扰心神者,宜予浮小麦、远志、龙骨宁心安神。除辨证给药外,还可结合抽动部位和伴随症状,局部对症用药,如眨眼、皱眉可予白芷、蝉蜕、白蒺藜;擤鼻酌加辛夷花、苍耳子疏风通窍;摇头可用天麻平肝熄风;缩脖子可加葛根解肌;肢体抽动可予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腹肌抽动者用芍药甘草缓急舒筋;喉中发声、清喉者可加玄参、射干、僵蚕清热利咽;伴失眠者可加酸枣仁、合欢皮、何首乌养心安神;伴注意力不集中可用远志、益智仁宁心定志;伴多动症可酌加龙骨、珍珠母平肝潜阳。用药时还可酌情使用动物类“熄风”药,如地龙、僵蚕、蝉蜕等,但注意其寒凉之性,慎过量而伤脾。
2 抑木扶土推拿法治疗小儿抽动症
小儿推拿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基础,遵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运用推、拿、点、揉、按、掐、摩等手法刺激特定的穴位或经络,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达到恢复脏腑功能、燮理阴阳的作用[12]。小儿推拿手法具有轻快柔和、平稳着实的特点,绿色安全无副作用,患儿容易接受,可实现良性的刺激。我科小儿推拿在罗笑容教授从肝脾两脏辨证论治抽动症的基础上,提出抑木扶土推拿法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抽动症。抑木是通过清肝经手法达到平肝疏肝的作用;扶土是通过补益脾土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推拿处方具体如下:补脾经500次,清肝经300次,补肾经300次,头部四法各100次,拿揉风池、肩井各100次,推颈后三线各100次,揉肝俞、脾俞、肾俞各100次,捏脊5遍。补脾经益气健脾化痰;清肝经平抑肝木、疏肝调气;补肾经滋水涵木、养肝柔肝;揉肝脾肾俞调节脏腑气机;拿揉风池、肩井、推颈后三线疏风通利局部经络肌理;头部四法镇静安神、宁心定志;捏脊健脾补肾、调理脏腑阴阳气血。根据抽动具体症状随时调整穴位,放松局部肌肉,疏通经络,缓解症状,临床多能奏效。
3 验案举隅
患儿,男,4岁半,2018年5月16日初诊。主诉:发现不自主皱眉、缩鼻2月余。两个月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不自主皱眉、缩鼻,现至我院门诊就诊,症见:频发皱眉、缩鼻、舔衣、发声,无甩手、腹肌抽动,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脾气暴躁,纳可,睡眠可,二便调。查体:神清,精神可,面色萎黄,气池紫暗,舌质淡,舌尖稍红,苔白腻,脉滑。咽充血阴性,心肺听诊正常。西医诊断为抽动障碍;中医诊断为肝风,辨证属脾虚肝旺、风痰内扰,治以疏肝健脾,祛风化痰,清热安神为法。中药处方:党参10 g,茯苓10 g,白术10 g,炙甘草10 g,柴胡5 g,白芍10 g,陈皮3 g,法半夏6 g,竹茹10 g,钩藤5 g,牡蛎 15 g,石菖蒲5 g (先煎),蜜远志(炙远志)3 g,地龙6 g。水煎服,日1剂,早晚温服,共7剂。推拿处方:清补脾200次,清肺平肝300次,头部四法各100次,揉人中、承浆各100次,揉足三里100次,推天柱骨100次,拿揉风池、肩井各100次,擦肺俞(红)、按揉肝俞、脾俞、肾俞各100次,揉太冲100次,共6次。6月24日复诊,偶吸吮手指,皱眉、缩鼻、舔衣、发声等抽动症状消失,就诊时因外感咳嗽3天,予中药调方纯中医治疗后咳嗽治愈,无抽动发作。随访1年,抽动无复发。
按:患儿平素脾气暴躁,情志过极,面色萎黄,气池紫暗,脾胃虚弱,土不制木,土虚木乘,脾虚肝旺,痰生风动,而见频发皱眉、缩鼻、舔衣、发声抽动,注意力不集中为心肝火旺,心神不宁;结合舌质淡,舌尖稍红,苔白腻,脉滑,辨为脾虚肝旺,兼有心火之证。罗笑容教授用四君子、四逆散合温胆汤化裁以疏肝解郁、健脾化痰、祛风通络,酌加清热平肝养心之品。其中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化痰;柴胡疏肝解郁退热,白芍柔肝敛肝;法夏、陈皮此二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竹茹化痰,清心除烦;钩藤配合血肉有情之品的地龙,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效佳;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安神;石菖蒲、蜜远志祛痰开窍,安神益智。小儿推拿辨证用穴,清补脾经平补、配合揉足三里以健脾化痰;清肝经、揉太冲平抑肝木,疏肝解郁;揉肝脾肾俞调节脏腑气机;拿揉风池、肩井疏风通利经络;头部四法,揉人中、承浆以镇静安神,宁心定志;配合清肺经、擦肺俞利肺经以克木。中药内服,推拿外治,效如桴鼓。
4 结语
多发性抽动症患儿免疫力较低,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若治疗不及时,部分症状可持续至成年,对患儿学习、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罗笑容教授遵从万全“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理论,肝为风木之脏,主藏血,体阴而用阳,主疏泄,肝有余则动风肢摇;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本,脾虚生痰,土虚木乘,风痰相生,辨证考虑脾虚肝旺、风痰内扰,治以疏肝健脾、化痰熄风为法,配合抑木扶土推拿法内服外治综合治疗,以达到阴阳调和,在我院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疗效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