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霉饲料中毒综合防治方案
2021-03-28周克才河南省固始县农业农村局
文│周克才(河南省固始县农业农村局)
霉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可存在于饲料收获、加工、包装、贮存、使用的各个环节中。温湿度升高、空气流通不畅等,均可为霉菌的生长创造条件。霉菌的生长繁殖需在饲料中摄取营养,可使饲料产热发霉变质并散发一股霉烂味,影响生猪食欲。霉菌还可产生毒素,导致生猪中毒发病死亡,给广大生猪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常见猪霉饲料中毒病因
1.黄曲霉毒素中毒。黄曲霉素(AFT)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无色无味,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的霉菌毒素中较常见的一种,毒性较大,为一类致癌物。黄曲霉毒素经胃肠吸收,肝是其靶器官,可引起机体碱性磷酸酶、转氨酶等活性升高,肝脂肪增多,肝糖原下降,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
2.赤霉菌毒素中毒。赤霉菌毒素由赤霉菌污染玉米、豆类等饲料产生的毒素。其中两种毒素可引起猪中毒,一种是玉米赤霉烯酮(F-2),作为类雌激素物质导致猪生殖器官形态与功能的变化;另一种是单端孢霉毒素(T-2),可诱发猪厌食、呕吐、流产和内脏出血等症状。
二、临床症状
1.黄曲霉毒素中毒。急性病猪表现为精神不振,体温正常,不食,粪便干燥,直肠出血,尿呈茶色,也可出现神经症状,如步态不稳、间歇性抽搐;严重病猪常在2~3日内死亡;慢性病例多发生于育成猪和成年猪,表现为食欲减退,粪便先干后稀,以腹泻为主要特征,腹痛呻吟,精神萎顿,生长缓慢,走路僵硬,黏膜黄染,身体消瘦,体温正常或偏低,也可表现兴奋痉挛等神经症状,头部水肿,走动无力,最后衰竭死亡。
2.赤霉菌毒素中毒。玉米赤霉烯酮(F-2)中毒出现雌激素综合征或雌激素亢进症,表现为生猪过早发情,阴道炎症,乳房肿大,出现流产、死胎,公猪乳腺肿大、性欲减退。单端孢霉毒素(T-2)中毒生猪表现为呕吐和腹泻,口腔、食道、胃肠黏膜出现炎症。
三、临床诊断要点
详细记录发病数量、发病时间、猪群食欲等。一般情况下,猪食入霉变饲料数天后即可发病,但因猪品种、性别、年龄、营养状况、个体耐受性,症状会有所不同。饲料样品检查是重点,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饲料色泽、霉变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必要时对病猪饲料通过实验室检验进行确诊。
四、治疗方案
该病无特效解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疗法与支持疗法。猪一旦发病,立即停喂霉变饲料,投喂新鲜、适口性好、营养高的饲料。症状轻的不需用药可逐渐恢复;重症病例应采取清理肠胃排除毒物、保肝解毒、强心镇静消炎止泻等方法,清理肠胃选用硫酸钠等盐类泻剂;心脏衰弱病例可注射10%安钠咖5~10毫升;狂躁不安者可注射镇静剂氯丙嗪2毫克/千克;保肝解毒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10%硫代硫酸钠注射液和40%乌洛托品;阴道垂脱病例使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后送还。
五、预防措施
1.严禁投喂霉变饲料。冬季应不使用霉变垫草防寒,饲料贮存要严格控制温、湿度并保证环境通风,一般要求饲料库相对湿度应低于65%,饲料水分在安全含水量12%以下;夏季贮存饲料温度不超过30℃;其他季节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饲料贮存期间定期检查通风、温湿度、霉变情况,坚持推陈贮新,在饲料保质期内尽快使用。有条件的可低温保存饲料,使饲料温度低于20℃。
2.原料应严格执行标准。选购原料要求包装严密、色泽好、不受潮,且首次使用应通过饲养效果试验后再批量进购。禁止使用掺假、伪造、过期、变质的饲料,严格执行饲料卫生标准,黄曲霉素B1允许量(毫克/千克)玉米≤0.05,花生饼、粕≤0.05,生长肥育猪混合饲料≤0.02。
3.饲料中添加防霉剂。防霉剂是对霉菌生长代谢具有抑制作用的一类非营养型添加剂,可有效防止饲料发生霉变。防霉剂多为有机酸及其盐类、有机染料等,常使用丙酸及其盐类(如丙酸钠,丙酸钙)与饲料混合防霉,一般添加量为0.2%~0.4%。高纯纳米蒙脱石散霉菌毒素脱毒剂,具有定向吸附、防霉脱毒、保护肠黏膜、增强免疫等作用,按0.2%~0.3%添加,能起到较好的防霉脱毒效果。
4.发热霉变饲料处理。夏季高温潮湿易导致饲料霉变。发霉严重的饲料应全部废弃;轻度发霉饲料在去毒处理后,可限量与常规饲料搭配饲喂。霉变料去毒一般采用连续水洗法或碱性处理方法,用清水或5%~8%石灰水浸泡3~4次,洗至发霉饲料清洗液清澈为止,晒干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