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天福教授从气血水论治月经不调

2021-03-28杨孟姣孙天福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心脾月经不调月经

杨孟姣 孙天福

作者单位:1.450046 郑州,河南中医药大学;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大辞典》定义月经不调泛指月经的周期、经量、颜色以及经质的异常。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迁延误治可导致崩漏、闭经,甚至不孕等疾病。对全国5个省8 691例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调查报告显示,育龄女性月经不调的发生率为17.6%[1]。Meta分析发现,月经不规律可能是引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2]。

近年来,月经周期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在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作为Ⅱ级证据强度推荐[3]。月经具有周期性,如月之盈亏,阴阳、气血周期性的消长转化,此为中医周期疗法的理论基础。正如《女科百问》所说:“女子十四天癸至,肾气全盛,冲流任通,血渐盈,应时而下,常以三旬一见,愆期者病,故谓之经候。然经者,常也;候者,谓候一身之阴阳也。”目前,中医对于月经的分期没有统一标准,但核心都是阴阳周期性消长转化[4]。临床根据月经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矛盾立法用药,但分期过于详细复杂不利于患者坚持就诊服药[5]。孙天福教授根据女性月经的生理特点、临床可操作性及依从性,对月经不调的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主张在经前期、行经期、经后期进行用药调整,协助恢复月经的正常周期节律,临床疗效好,现将心得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月经不调的常见病因是情志、生活、气候环境、体质等因素,主要病机是气血失调,损伤冲任[6]。《素问·调经论》曰:“人之所以者,血与气耳。”气血对女性尤其重要,其经、孕、产、乳无不赖以气血充盛通畅,正如《圣济总录·妇人血气门·血气统论》所说:“矧妇人纯阴,以血为本,以气为用。”血是月经的基础物质,气载血以行,月经失调必然与气血失调有密切关系。《医学原理》曰:“夫月经者,津液血脉之所成……气血一有所忤,则月水或先或后,而无常候,且多寡不均,或闭绝不行,百病由此变生。”对1 200例30~40岁患有月经不调女性的研究显示,发病诱因占前两位的分别是情绪失调、疲劳与节食[7]。女子属阴,《灵枢·行针》曰:“多阴者多怒”,女性孕育子女多需兼顾家庭与工作,容易出现情志失常。肝藏血,司疏泻,对气机、情志、冲任有重要调节作用,故有“女子以肝为先天”。情志异常影响气血运行,长期积累则肝失疏泄,形成恶性循环,国医大师班秀文主张“疏肝经自调”[8]。长期情志不畅也会影响心脾,如《景岳全书》曰:“凡欲念不遂,沉思积郁,心脾气结,致伤冲任之源,而肾气日消,轻则或早或迟,重则渐成枯闭。”过度劳累耗伤气血,饮食过少则气血乏源,长此以往伤及脏腑,心主血脉,脾胃为后天之本,心脾对气血的生成与运行有重要作用,心脾受损则气血亏虚。如薛己提出的“心脾平和,经侯如常”,《济阴纲目》主张的“心脾为经血主统”。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提出在治疗月经不调时不可忽视“血不利则为水”理论,既病防变,先安未受邪之地。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血不利则为水”理论,论述了血水的病理关系。在妇人三篇中有大量活血利水并用的方剂,说明妇科疾病的病机与“血不利则为水”有密切关系[9]。“津血同源”,血和津液(水)都是由水谷精微化生。血水可以相互转化,水谷之精是血液生成的基本物质。《灵枢·决气》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液中的津液可以渗出脉外,发挥滋润濡养的作用或者补充津液,《血证论·吐脓》言:“血得气之变蒸,亦化而为水。”因虚或因实致血液运行失常,出现“血不利”。“血不利”是指血液运行不畅瘀滞的病理状态,“血不利”可进一步影响水液输布和代谢[10]。《妇人大全良方》言:“水化为血,血不通则复化为水矣。”《血证论》言:“血病不离乎水,水病不离乎血。”经前期综合症的乳房胀痛、腹部胀满、便秘、肢体水肿、体重增加等躯体症状以及易怒、焦虑、情绪不稳定的精神症状都与气血水失衡有密切关系。

2 行经期

行经期胞宫由满转溢,泻而不藏,除旧生新,是一个周期的结束也是一个新周期的开始。此期经血下泄,重阳转阴,治疗应以气血下行为顺,排净胞宫,为气血新生打下良好基础。夏桂成[11]认为,“月经血不仅有血液的成份,还有许多其他浊液,所以称为月水更为合适”“留得一分瘀浊,便影响一分新生”。行经期血室大开,用药宜慎,行经期治疗以口服益母草膏为主,益母草膏是提取益母草全草的活性成分制作的膏剂,加入红糖可中和益母草微寒之性[12]。益母草善活血祛瘀,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本草纲目》记载益母草“治妇女经脉不调,胎产一切血气诸病”。《景岳全书》中的益母丸又名返魂丹,“治妇人胎前产后经中诸般奇痛,无所不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益母草可以双向调节子宫收缩、对子宫内膜具有保护、修复及抗炎作用[13]。红糖甘温,入肝、脾、胃经,补脾缓肝,活血散瘀,加之膏剂滋润补益的作用,经期服用使经行顺畅而无伤气血之虞,为下一周期开启良好开端。

3 经后期

经后期血海空虚,阴精不足,是气血恢复的重要阶段,为子宫内膜的生长及卵子的成熟排出奠定基础。良好的物质基础是月经周期节律恢复正常的必备条件。《医宗粹言》曰:“心生血,脾统之,胃为卫之元也,养其心则血生,实其脾则血足。气胜则血行矣,安可独耗其气哉,此调经之至要也。”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充养五脏六腑,是气血生化之源;心总司一身血液的运行及生成,心脾是气血生化的核心动力。而《万氏女科》主张“调经专以理气补心脾为主”。

《傅青主女科》认为:“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是补后天之脾,正所以补先天之肾也。”精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精受于父母生殖之精,藏于肾;后天之精源于脾胃化生水谷之精,先、后天之精互资互用。先天之精不能生,依赖后天之精的培育和充养。《医宗金鉴》曰:“先天天癸始父母,后天精血水谷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充盛月事行。”天癸依赖于后天水谷滋养,天癸充则月事行。《景岳全书》记载:“故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由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体者不小。”在经后期补心脾以养气血,以后天养先天,恢复脏腑正常功能,同时强调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就像弓弩恢复形变[14]。解决月经不调的核心矛盾是疾病转归的关键,如王冰注解《至真要大论》所言:“得其机要,则动小而功大,用浅而功深也。”

经后期是调整月经周期的关键阶段,治疗以归脾汤加减为主,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归脾汤首见于《济生方》,现代常用的归脾汤是薛己在此基础上添加远志、当归两味中药。方中参、芪、术、草益气健脾以生血;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酸枣仁、茯神、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复中焦运化,使滋补不滞不腻;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归脾汤气血双补,心脾同治,气足血旺,先天之精日渐充盛,其生理效应得以发挥。文献研究发现,归脾汤中含有黄芪甲苷、人参皂苷、龙眼多糖、白术多糖、酸枣仁皂苷、阿魏酸、茯苓多糖、木香烃内酯、远志皂苷、甘草酸等,多种有效成分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于血液、消化、免疫系统,发挥益气血和补心脾的作用[15]。在经后期蓄养气血的重要阶段,气血充足,满而溢,后续的周期阶段,则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4 经前期

随着经后期阴精逐渐充盛,渐至重阴,重阴必阳,至经前期以阳长为主,阳渐长至重阳,阴消中有长,阴阳俱盛,经前阴盛阳动,冲任气充血足。此阶段治疗应顺势而为,顾护阳长阴生。《杂病源流犀烛》言:“一阳发生之气起于厥阴,而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调畅全身气机,调节精血津液的输布代谢。经前期气血旺盛,加之女性生理特点及环境因素,更容易产生心肝气火波动[16]。因此,经前应注重养血柔肝疏肝,因势利导,在顺应经前阴盛阳动的前提下调和阴阳。

气血失调是月经不调的重要原因,“血不利则为水”,《血证论》云:“凡调血,必先治水,治水即以治血,治血即以治水。”关于“血不利则为水”中“水”的症状不必拘泥于水肿,可表现为肢体乏力、酸痛、沉重以及眩晕、呕逆、腹部胀满等可循的症状,但更多的是在早期微小、局部的变化。疾病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初始阶段气血失调时预知“血不利则为水”,在疾病早期阶段,活血行气、健脾益气、调节津液输布运化,既病传变,处理好气血水的关系。

经前期治疗以当归芍药散加减为主,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治疗肝脾不调引起的腹中诸痛。经过临床长时间的实践运用,适用范围得到极大的扩展,享有“妇人的圣药”美誉[17]。方中重用芍药养血敛阴柔肝,《名医别录》言其可“通顺血脉”“去水气”;当归辛温,补血活血,为调经要药;川芎行血中滞气,合当归通血中瘀滞;三药柔肝和血,调达气机。泽泻利水渗湿,可疏血郁、利水邪,消除血水壅滞;白术、茯苓,益气健脾除湿;三药益脾调津。全方补泻兼施,气血水同治,气畅行调达,血充盛流通,水湿自除。方剂大家陈潮祖认为,当归芍药散较逍遥散、柴芍六君等尤为灵动,常获良效[18]。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联合黄体酮治疗月经不调的效果优于单纯使用黄体酮,当归芍药散能够改善患者精神不振、乏力、腰酸腹痛、乳房胀痛等症状,升高孕酮和雌二醇水平[19]。

5 病证结合,灵活用药

临证治疗时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调整用药。肝郁者加香附、川楝子疏肝理气,伴有痰湿者加佛手燥湿化痰。肝郁犯胃者左金丸加减,可根据寒热调整黄连、吴茱萸比例。研究表明,左金丸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上疗效确切,而且对抑郁、神经系统等疾病也有一定的效果[20]。湿重者,生薏苡仁、苍术、厚朴、砂仁、豆蔻、石菖蒲、陈皮加减,调气健脾燥湿;痰涎壅盛者,葶苈子泻肺平喘。痰湿化热者,前胡、竹茹、川贝母、瓜蒌清热化痰。肾虚明显者,焦熟地黄、黄精、枸杞子、山药、酒萸肉、桑寄生加减,补肾益精。偏阴虚者,阿胶珠、女贞子、墨旱莲、龟甲加减,滋补肝肾,补血凉血。偏阳虚者,菟丝子、杜仲、补骨脂、淫羊藿加减,温补肝肾。血瘀者,丹参、鸡血藤、蒲黄、五灵脂、木香、郁金活血行气祛瘀;重者,刘寄奴、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止痛。

谨守病机是治疗月经不调的关键,气血水简洁明了的概括了女性月经不调的生理病理特点,从三个时间节点周期性干预治疗,用药精简,缓缓图之,临床易于掌握和运用,患者依从性高,疗效显著。

6 经典病案

患者女,40岁,2019年9月17日初诊。月经紊乱5年余。5年前情绪波动后出现月经推迟,具体时间不详,后间断在妇科门诊口服西药与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欠佳。现月经前后无定期,无明显规律,易受情绪影响,周期20~50 d,行经时间3~5 d,量少,色暗,伴有痛经,末次月经2019年8月7日。平素怕冷、乏力、易疲劳,纳眠一般,大小便基本正常。舌暗、苔白,脉弦细。婚育史:26岁结婚,孕2产2。中医诊断:月经先后无定期。辨证:肝郁肾虚。治则:疏肝解郁、温肾通阳、和血调经。方药:炒当归、茯苓各30 g,白芍60 g,川芎6 g,泽泻20 g,白术15 g,盐菟丝子18 g,醋香附、桂枝各10 g,炙甘草6 g;7剂,水煎服,1剂/d。嘱月经来潮后可取益母草膏调服。

二诊(9月26日):9月23日行经,经量偏少,色暗;痛经有所减轻;四肢乏力减轻,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好转。经后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安神。方药:党参、炒酸枣仁、龙眼肉、焦地黄各30 g,黄芪、茯神、山药、酒黄精各15 g,白术、当归各20 g,煨木香6 g,炙甘草9 g,远志5 g;7剂,水煎服,1剂/d。

三诊(10月10日):经前就诊,体力改善,睡眠好转,情绪较前稳定;舌暗较前好转,苔薄白;脉弦细好转。患者诸症好转,效不更方,初诊方药继服7剂。患者服药3个周期(约3个月)后月经逐渐规律,提前或延迟不超过7 d。

按语:患者病因为七情内伤,且病程较长。《女科经纶》曰:“妇人以血为海……每多忧思忿怒,郁气居多。”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损伤冲任,月经周期紊乱,伴有痛经。患者素体抑郁多思,长期积累损伤心脾,肾气日消,怕冷、乏力、易疲劳。初诊月经延迟近10 d,给予当归芍药散养,血柔肝、调畅气机、健脾调津。加菟丝子甘温入肾,补而不峻,温而不燥;醋香附疏肝解郁;桂枝温通经脉。经后给予归脾汤益气血、补心脾,酌加山药、黄精、焦地黄补血滋阴益精;远志宁心安神。如是谨守不同阶段主要病机,气血调和则经水自调。

猜你喜欢

心脾月经不调月经
月经越来越少,是衰老了吗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月经不调需养生
月经不调 问题知多少
月经量变少了,怎样可以多起来
过桃花村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来月经,没有痛感正常吗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浅述任督冲与月经不调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