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访谈

2021-03-28

乡村地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族群众

用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金字招牌

《乡村地理》:能向读者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吗?贵州这些年来在这个项目上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娄明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群众文化品牌项目。运用民间文化资源或某一特定艺术形式,通过创新发展,成为当地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主要活动形式和表现形式的,并对当地群众文化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乡镇(街道),也包括部分县(县级市、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命名周期3年,自1987年开展创建以来,已经成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丰富活跃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公共文化品牌项目。

今年,我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苗族歌舞、晴隆县三宝街道阿妹戚托、台江县姊妹节、水城区农民画、瓮安县猴场镇草塘火龙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至此,从2011年以来,我省共获评50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此次获评的5个项目有2个民族歌舞类(苗族歌舞、阿妹戚托)、2个民俗类(姊妹节、草塘火龙)、1个新兴艺术(农民画),5个项目均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部分项目多次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说明文化和旅游部对我省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的高度认可。

《乡村地理》:在获得了这项殊荣之后将如何引导这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传承文化、服务大众?

娄明聪: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作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艺术交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首先,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营造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群众主动参与的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加强宣传推广,提升民众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打造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利用重大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提高民族文化在群众中的认知度和普及率,让群众听乡音、忆乡情,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其次,积极创新思路、筹措资金,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民间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的经费投入。加强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发现、培养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业人才,加大队伍培训力度,对现有的队伍进行技艺提升,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培养更多民族传统文化人才。

最后,围绕“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主体思路,强化民间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共融,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把民间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作为村寨的精神内涵来不断挖掘和提炼,积极建设、打造特色村寨;让传统节日牵手民族文化旅游,打造民族特产、民族文化工艺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旅游商品,激活旅游市场,助农增收。

群众的认同度是民间文化之根

《乡村地理》:对于优秀的民间文化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大众、融入生活,您有什么建议?

罗运琪:民间文化本来就植根于民间,是一个社区或一个族群的文化传统。传统依靠技艺自身是不能自我完善或传承的,只有继承了这个传统的人,才能让文化传统获得发展。因此,能够活着的民间文化,一定是某个社区的人所需要的文化,一定是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任何一种试图把民间文化从传统中分离出来的做法,都可能导致民间文化的变异,而变异后的“民间文化”,很难被族群所接受,即使它会“流行”一段时间,最终也会被族群摒弃。

《乡村地理》:对于如何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您有什么建议?

罗运琪:首先当然是要找准自身的艺术特色,贵州被称为“文化千岛”,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即使同为侗族琵琶歌,车江、洪州两地就各具特色;其次要明确创建主体,一定要把民间文化的拥有者作为创建主体,若以行政部门取而代之,恐适得其反。再其次是参与文化活动的规模,群众性是考量“艺术之乡”标准之一,因此,有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也就说明了社区群众或族群对这项民间文化传统的认同度。

《乡村地理》:如何依托艺术之乡的品牌提升乡村的价值和魅力?

罗运琪:文旅部对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评定是非常严格的,获得艺术之乡称号的乡村屈指可数,它的价值显而易见。获得称号的乡村,不能重申报而轻活动,要借获得称号的机会,策划、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让文化艺术之乡的金字招牌广为社会所知;要规划好称号周期内民间文化事项的发展,形成民间文化品牌,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充分发挥艺术之乡在本区域内的引领作用,带动周围乡村民间文化活动的發展。

在传承和创新中走向未来

《乡村地理》:您沉浸贵州文化旅游领域多年,实地考察过贵州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乡镇的文化发展给您留下什么印象?

张晓松:我觉得这些乡镇能够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是实至名归的。我在20多年前就去过黔西的化屋基,也就是现在的化屋村。当年那里还很贫困,可是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仍然是以非常乐观的态度拥抱生活,他们的民族歌舞几百年来传承不息,尤其是在他们的节日和庆典中,那个欢庆的场面让我特别的感动。在这种深山峡谷里面,居然会保留有这么美丽动听的民族歌舞,我觉得这侧面反映了一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与传承精神。而且如今他们越唱越好,他们的服饰越来越绚烂,他们的文化传承就这么从远古一直走到当下,而且以更加绚烂的方式向前发展,真的是星火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非遗文化以及各类文化艺术之乡,它其实就是群众在山地生活中一种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象征和标志。

同样像阿妹戚托小镇它是移民搬迁的小镇,当他们作为山地的移民迁移到小镇里时,他们并没有让文化中断,而是将他们的文化又带到小镇,并在小镇发扬光大,又用传统的文化来创新发展他们的民族文化。其他的几个村子,几个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处。我觉得这种传承创新和发展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也是民间文化自信的一个标志。

《乡村地理》:文化艺术在乡村发展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借助文化引领乡村发展?

张晓松:我是长期从事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特别是近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乡村旅游发展。人们常说一句话,文化是灵魂,旅游产业是它的支撑。当文旅融合起来发展乡村旅游的话,不仅使乡村旅游更有魅力,也更有灵魂、更有创造力、更有吸引力。

反过来说,我们的这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她们位于贵州的千山万壑里,都曾经在不为人所知的一些高山峡谷中。原本的功能是自娱自乐,可是当我们把当地的民族文化和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时,它就变成了一种共生的文化和共享发展的文化。当游客来到乡村,他不仅仅看山看水,他也看到了贵州独特的民间文化。这种植根传统、来自深远历史积淀下形成的活力十足的文化艺术,不仅提升了山水的价值,让外来的游客能够感受到贵州文化和山水之间的交相辉映,也增加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所以我建议,依托“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品牌,依托于当地特有的传统文化,植入现代的文化和旅游业,特别是链接进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之中。这样结合,不仅能够传承我们民族文化的价值,通过文旅结合,村里人还能够和城里人进行一种共享、互相式的交流和促进。贵州是一个文化千岛之省,它的这种独特的魅力会为我们的文旅产业发展助力,为当地人民创造美好事业、幸福生活。

《乡村地理》:对于如何做大做强“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品牌,您有什么建议?

张晓松:第一、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有一个动力来促进的,即文化需要被利用、被欣赏,需要有新的发展机会。如何传承发展好民族文化,一方面可以借助外来的动力,向国内外做推广推荐、分享交流,用他者的眼光激发起我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和自豪,同时也要把文化放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去寻找新的动力源。

第二、一定要创新发展。文化实际上是一条河,从遥远的过去流到当下又流到未来,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生生不息,也是变化的。但是创新发展一定要守根正源,就是对自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本民族的文化遺产,必须要从根本上从源头上做好传承,不能走样,因为一走样它就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了。

今天是一个网络化的时代,文化之间不断地在进行交流。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怎么守恒是个挑战。所以我觉得在守好文化的底线、文化之根的基础上,发展好保存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没有这个就没有后面的一切。在守好本的同时,也不能够闭关限制它的发展,不能说唯有我的这个是最好的,其他外来的都不行。我们需要理清楚创新发展的边界在哪里。在做创新的时候保持对我们本土的乡土文化的尊重,而且最好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来做传承和创新。(责任编辑/孙晋楠)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民族群众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阳江江城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MINORITY REPORT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民族万花筒